國民黨在民、共兩極對立中,本來是可以發揮正向功能的,然而從2016年總統選敗後,國民黨就自我放棄了在兩岸扮演折衝的角色。這種自我設限最該打五十大板。(圖/取自網路)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剛打完的國民黨主席選舉,對外號稱民主。結果,主席選出朱立倫來了,輸的張亞中卻仍到處放火。唉!這個黨!
選舉中,四位候選人都關心兩岸關係,外界的人都知道它一不小心就會擦槍走火,而且不是單邊說了算,也不像菜市場一樣,喊喊就行。洪秀柱都消遣張亞中和習近平像是兄弟了,深藍還是深信,兩岸關係開張和平支票就能喚回黨魂,贏得總統寶座。
當前兩岸關係說來奇怪,國民黨、共產黨或民進黨都不滿意現狀。
為何如此?國民黨從2016年總統選敗後,就自我放棄在兩岸扮演折衝的角色。這種自我設限最該打五十大板。
當前的兩岸關係會走到目前這麼緊繃的程度,一是中共政權愈走愈霸道,對蔡政府的國際打壓愈來愈無分中華民國和台灣,而且離國際的主流價值也愈來愈遠。二是蔡政府愈來愈仗著美日歐澳等民主陣營反中的氣勢,愈來愈游走在海峽兩岸戰爭的邊緣。
國民黨在這兩極對立中,本來是可以發揮正向功能的,但2016年以來的兩場總統大選大敗,卻讓不少黨中要角以為將「中國國民黨」改為「台灣國民黨」就能反敗為勝。
過去近六年來,中共政權對台灣政黨的觀點,基本上是,民進黨不可信,國民黨也不可靠。雖然隨著這次國民黨主席的改選,態度有所改善,但如果無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以及兩岸憲政體制的不同,過不了多久,獨台的帽子恐怕又會扣在朱立倫身上。
對待民進黨,台灣的民主政治得先經選舉贏得政權,此一現實,北京一向不能感同身受,動輒用表面的政治宣傳來判定她的政策走向。
對待國民黨呢?北京經常在緊要關頭,幹一些有違自由民主和激起民衆反感的事,反倒幫民進黨在選舉中增添彈葯。偏偏每次台灣選舉都在雙方黨慶、國慶的敏感時節,而中共發言又經常不如不說的好。近日針對台灣以台澎金馬關稅領域(簡稱中華台北)申請加入CPTTP,國台辦硬是倒打一把,說不能循WTO模式,即是一例。
國民黨高層每逢選舉最怕共產黨發言。雙方在2016年以前有國共論壇、智庫或第三管道來居間折衝,降低了許多的擦槍走火;但尤其自2020年總統大選挫敗後,國民黨內對九二共識意見分歧,加以唯恐被抹紅,對兩岸溝通一事足可以退避三舍來形容。共產黨又意氣用事,對台事務不該關的關、不該打的打,而且隨著戰狼外交愈打愈偏離國際人權的價值。
從2022年的縣市長選舉到2024年的總统大選,可以預見,中美對抗的大格局應該不變;也可以想見,中國大陸戰狼式的外交難以改變。其間,如果北京對香港、西藏或新疆的人權壓制又再發生,民進黨還是可以躺著選。
兩岸關係像法國思想家盧梭說的,是一場「獵鹿賽局」。兩名獵人一起去打獵,他們可以獵鹿,也可以獵兔。野鹿需要兩個人合作才能獲取,野兔一個人就可獵得,但獵鹿所得的收益大於獵野兔所得的收益。問題是,國民黨、民進黨和共產黨都還在獵兔。
解決當前兩岸衝突的可行方法是,看遠、放寬、求同存異,特別是,當世界權力陣營和兩岸政治體制都仍存差異,雙方人民在自由、民主價值也有不同認定的時刻。
面對台灣兩極化的選民結構,中間和年輕族群是決定勝敗的關鍵。而會影響這些人投票動向的是符合國際人權、動物權和環境權的普世價值,以及吻合尊嚴、對等的人性對待。國民黨要看得懂,面對共產黨,如何可以贏得兩岸的民心?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