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日對幾內亞軍事政變的表態,突破了它「不干涉他國內政」的盲腸。其實只要符合或者影響到它的利益,它就會干涉,在緬甸的政治和內部衝突上,早有歷史。(圖/取自網路)
作者/梁東屏
西非小國幾內亞九月五日發生軍事政變,特種部隊在短短24小時內軟禁總統、廢除憲法、解散政府、關閉邊境,引來非洲聯盟、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聯合國、美國和法國等組織和國家先後譴責。離奇的是,一向宣稱不干涉他國內政的中國也明確表態反對奪權行為,並呼籲立刻釋放被軟禁的幾內亞總統阿爾法.康迪(Alpha Conde)。
之所以說這件事離奇,是因為中國一向標榜所謂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因此二零一四年五月泰國軍事政變,中國外交部表示,「希望泰國各方保持克制,加強對話磋商」;二零一七年時津巴布韋總統被軍方拘留,中國外交部當時的說法是,「希望津巴布韋有關方面妥善處理好內部事務」;二零一九年四月蘇丹政變,北京依然強調一貫奉行不干涉內政的原則,所以「相信蘇方有能力處理好自己內部事務」。
另外如緬甸於今年二月一日發生政變,中國也從未譴責,反而在聯合國「以不干涉他國內政」為由,處處為軍政府護航。
可見得,中國以往在其他國家發生政變後,通常都用表達中立立場,選擇不捲入紛爭。但此次幾內亞政變,中國卻一反常態,原因又是什麼?有分析家指出,幾內亞是世界上第二大鋁土礦生產國,其最大出口國是中國,因此中國反對幾內亞政變奪權,主要原因是幾內亞兵變導致全球鋁供應鏈出現不確定性。
這個分析直接突破了中國「不干涉他國內政」的盲腸。中國不干涉緬甸的內政嗎?只要符合或者影響到它的利益,它就會干涉。歷史已經告訴我們,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那樣干涉緬甸政治和內部衝突。
一九六二年三月,尼溫將軍發動政變奪權,中國決定支持當時流亡在中國的緬共,緬共也首次獲准在北京印製宣傳單和其他材料。一九六七年仰光發生反華騷亂,為北京的領導層和他們的緬甸同志提供了採取行動所需的藉口。一九六八年元旦,緬共越過邊界進入撣邦東北部的一個小村莊猛高(Mong Ko),一場持續了二十年,由中國支持的血腥內戰於焉展開。
這只是其中一例而已。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大將二零二零年六月訪問莫斯科期間接受俄羅斯通訊社 ZVEZDA 採訪時說,「一個國家或許能夠在其領土上鎮壓恐怖組織,但如果恐怖組織背後有強大勢力,單靠國家可能無法應對」。敏昂萊指的是誰,其實已經呼之欲出。
作者簡介
梁東屏,曾任中國時報紐約新聞中心記者、主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現為香港亞洲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新加坡品雜誌、台灣人間福報…專欄作家。
2002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第十七屆吳舜文新聞獎採訪報導最優獎。著有「一個人@東南亞」、「閒走@東南亞」、「說三到四@東南亞」、「閒嗑牙@東南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