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寧隨想錄》從蔡英文講英文說起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戴立寧隨想錄》從蔡英文講英文說起
2021-09-10 07:00:00
A+
A
A-

蔡英文卡嗓就是這個場景。(圖/取自網路)

 

作者/戴立寧

 

朋友寄我一段小視屏, 報導的是2016年5月25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小姐,接見美國商務部助理部長賈朵德(Marcus Jadotte)時,發生的小插曲,被記者的鏡頭敏銳地抓了個正著。

 

賓主甫一落座,蔡英文就用英文開場:“Before the camera here, I have to say, first I want to say in Mandarin…”(「在鏡頭面前,我不得不說 , 首先我要用國語講…。」)。

 

蔡英文是2016年5 月20就任總統的,就任5天之後的這一段話,是故意說出來給媒體報導的;主要是針對著她的前任馬英九。馬英九任內接見外賓時,多次直接以英文對談,因此也飽受批評;一般認為:國家元首面對外賓時應該使用自己國家的語言,以維持國家的尊嚴以及對於國家法定語言的尊重。因此, 蔡英文似乎特別小心地面對著這一敏感而有關尊嚴的語言問題。(其實這句開場詞她更應該用中文說而不是用英文講!)

 

隨後,蔡英文便低下頭、開始用中文唸幕僚為她特別準備的文稿。

 

「很高興在我上任的這個時刻,看到美國高級的訪問團來臺灣訪問,我瞭解這是我們。。。呃。。。呃。。。呃。」不知什麼緣故, 蔡英文唸到了這裡, 突然地卡嗓了10秒。

 

也許蔡英文一時間想不起賈朵德的中文譯名,也許她要表達的是另一層次其他的意思,蔡英文接著又講了一句英文: I have problem of saying in Chinese language.  I’m sorry.  (是自述:「我想不起賈朵德的中文譯名,對不起」;還是自嘲:「我說中文有點困難, 對不起」。) 英文發音不算標準, 但還清晰;而語意卻不是很清楚。讓當場的人、事後報導其事的記者/編輯,乃至看到這段現場視屏的人, 莫知所云,困惑不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w8786EJcbU

 

坐在對面的美國人賈朵德忍不住地微笑,用中文接了一句:「知道」── 這是美國人慣用的外交辭令,真不知道他真知道,還是不知道? 知道,又知道了些什麼 !?

 

蔡英文在其後的一些專訪中,似乎不願意辜負她名字中的「英文」兩字,幾乎刻意地全程都是用英文發言。2019年7月14日,「阿滴英文」以英語教學影片爆紅,蔡英文卡在出國訪問之前,在總統專機「空軍一號」,與阿滴全程英文對談,讓國人不知是在推銷阿滴的「英語教學」, 還是「英文」的 英語教學 ?  https://www.setn.com/ViewAll.aspx?utm...

 

2019年11月19日受邀台北市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Taipei, AmCham Taipei)演講,據報導:蔡英文用英文講了將近10分鐘,全程不看稿,雙眼盯著台下觀/聽 眾,從容不迫地敘述台灣經濟體系…,引來了媒體/網軍一片叫好。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802318390214724

 

種種事例,不禁令我有些茫然,今夕何夕? 真不知身繫何處。

 

語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一詞, 源自拉丁文cultura animi,意思是「靈魂的培養」。一國的總統,如馬英九、蔡英文者,在面對有關民族「靈魂的培養」、如此敏感而關係重大的課題時,如何可以掉以輕心?

 

我無意挑剔或比較馬英九/蔡英文間英文的好壞或高下,這些都是旁枝末節,無關緊要。我關心的是:作為一國之總統,面對語言困境時應有的考慮和態度。

顧炎武 : 「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圖/取自網路)

 

記得高中語文課本裡曾選讀了一篇顧炎武的《日知錄.廉恥》,6-70年過去了,記憶猶新,依稀還能背出其中的一些句子: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 四者之中,恥尤為要。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 顏氏家訓,有云:“齊朝一士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 

 

如今,誠如顧炎武所描述的:「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失望不等於絕望,「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在憂國憂民 (既憂國民黨,更憂民進黨),眾昏之日,真不知何處可覓獨醒之人 ?!

 

作者剪影

戴立寧

一輩子的法律人。在法學院做了10年的學生;教了40多年的書;偶然的際遇,做了26年的公務員,從基層到高階。也曾寫過些雜文,月旦時事。

〈隨想錄〉無非是重操舊筆,隨興隨緣隨想,記錄些所見所聞所思。

蔡英文卡嗓就是這個場景。(圖/取自網路)

 

作者/戴立寧

 

朋友寄我一段小視屏, 報導的是2016年5月25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小姐,接見美國商務部助理部長賈朵德(Marcus Jadotte)時,發生的小插曲,被記者的鏡頭敏銳地抓了個正著。

 

賓主甫一落座,蔡英文就用英文開場:“Before the camera here, I have to say, first I want to say in Mandarin…”(「在鏡頭面前,我不得不說 , 首先我要用國語講…。」)。

 

蔡英文是2016年5 月20就任總統的,就任5天之後的這一段話,是故意說出來給媒體報導的;主要是針對著她的前任馬英九。馬英九任內接見外賓時,多次直接以英文對談,因此也飽受批評;一般認為:國家元首面對外賓時應該使用自己國家的語言,以維持國家的尊嚴以及對於國家法定語言的尊重。因此, 蔡英文似乎特別小心地面對著這一敏感而有關尊嚴的語言問題。(其實這句開場詞她更應該用中文說而不是用英文講!)

 

隨後,蔡英文便低下頭、開始用中文唸幕僚為她特別準備的文稿。

 

「很高興在我上任的這個時刻,看到美國高級的訪問團來臺灣訪問,我瞭解這是我們。。。呃。。。呃。。。呃。」不知什麼緣故, 蔡英文唸到了這裡, 突然地卡嗓了10秒。

 

也許蔡英文一時間想不起賈朵德的中文譯名,也許她要表達的是另一層次其他的意思,蔡英文接著又講了一句英文: I have problem of saying in Chinese language.  I’m sorry.  (是自述:「我想不起賈朵德的中文譯名,對不起」;還是自嘲:「我說中文有點困難, 對不起」。) 英文發音不算標準, 但還清晰;而語意卻不是很清楚。讓當場的人、事後報導其事的記者/編輯,乃至看到這段現場視屏的人, 莫知所云,困惑不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w8786EJcbU

 

坐在對面的美國人賈朵德忍不住地微笑,用中文接了一句:「知道」── 這是美國人慣用的外交辭令,真不知道他真知道,還是不知道? 知道,又知道了些什麼 !?

 

蔡英文在其後的一些專訪中,似乎不願意辜負她名字中的「英文」兩字,幾乎刻意地全程都是用英文發言。2019年7月14日,「阿滴英文」以英語教學影片爆紅,蔡英文卡在出國訪問之前,在總統專機「空軍一號」,與阿滴全程英文對談,讓國人不知是在推銷阿滴的「英語教學」, 還是「英文」的 英語教學 ?  https://www.setn.com/ViewAll.aspx?utm...

 

2019年11月19日受邀台北市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Taipei, AmCham Taipei)演講,據報導:蔡英文用英文講了將近10分鐘,全程不看稿,雙眼盯著台下觀/聽 眾,從容不迫地敘述台灣經濟體系…,引來了媒體/網軍一片叫好。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802318390214724

 

種種事例,不禁令我有些茫然,今夕何夕? 真不知身繫何處。

 

語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一詞, 源自拉丁文cultura animi,意思是「靈魂的培養」。一國的總統,如馬英九、蔡英文者,在面對有關民族「靈魂的培養」、如此敏感而關係重大的課題時,如何可以掉以輕心?

 

我無意挑剔或比較馬英九/蔡英文間英文的好壞或高下,這些都是旁枝末節,無關緊要。我關心的是:作為一國之總統,面對語言困境時應有的考慮和態度。

顧炎武 : 「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圖/取自網路)

 

記得高中語文課本裡曾選讀了一篇顧炎武的《日知錄.廉恥》,6-70年過去了,記憶猶新,依稀還能背出其中的一些句子: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 四者之中,恥尤為要。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 顏氏家訓,有云:“齊朝一士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 

 

如今,誠如顧炎武所描述的:「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失望不等於絕望,「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在憂國憂民 (既憂國民黨,更憂民進黨),眾昏之日,真不知何處可覓獨醒之人 ?!

 

作者剪影

戴立寧

一輩子的法律人。在法學院做了10年的學生;教了40多年的書;偶然的際遇,做了26年的公務員,從基層到高階。也曾寫過些雜文,月旦時事。

〈隨想錄〉無非是重操舊筆,隨興隨緣隨想,記錄些所見所聞所思。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