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惠宇看天下》拜登主義 vs.美中競爭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高惠宇看天下》拜登主義 vs.美中競爭
2021-09-08 07:00:00
A+
A
A-

     

拜登主義”(Biden Doctrine)正在浮現:美國不再參與無休止的戰爭,國內基礎建設更重要,對外要聯合盟友一起反對中國與俄羅斯的威權主義。(圖/取自網路)

 

作者/高惠宇 

 

即將到來的9月11日,是紐約世貿大廈遭受蓋達恐攻20周年 ,本來拜登總統當天可以驕傲地宣布,他在9.11之前,做到了小布希、歐巴馬和川普三任總統都做不到的事,順利將所有美國青年男女從阿富汗戰場上帶回家鄉,結束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戰事。

 

但情報與情勢的誤判,讓撤軍在極為狼狽的情況下進行;13位年輕美軍,到了機場還能被恐攻炸死。20年來被美軍追著打的塔利班勢如破竹地攻城掠地,旋風般拿下了首都喀布爾。

 

儘管拜登一再辯護:當初領導各國聯軍進入阿富汗,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不是來建設和改造阿富汗這個爛泥一樣的國家,而2011年美國也真的擊斃了蓋達首領賓拉登,如今是退出戰場的最佳時刻。但在塔利班包圍下的撤軍,仍遭到盟友和對手的訕笑。

 

中國政府就批評美國撤軍的方式,是「留下了千瘡百孔的爛攤子」。

 

知道美國八月底前要完全撤軍,大陸立刻預作準備。外交部長王毅在七月在天津會見了塔利班代表團,為美國離開後的情勢先點藥水。王毅要求塔利班未來與支持新疆獨立的維吾爾族穆斯林武裝『東伊運動』劃清界線。

 

西方媒體形容,中國正以一種「不協調的樂觀」來回應美國勢力退出後的阿富汗情勢,因為塔利班代表訪華期間作出的「不包庇」對中國不友好的恐怖組織的承諾,北京只能先觀望。

 

八月中旬,塔利班震驚全球,快速奪取了政權後。"ISIS-K"這個組織立刻啟動了一場大規模自殺炸彈攻擊,這是否會啟發其他伊斯蘭武裝力量的崛起,北京不得不提防。

 

反恐專家認為:與塔利班建立包括經濟援助在內的各種友好關係,再從中施壓使塔利班信守「不包庇」承諾,是北京當前唯一的選擇。但未來情勢發展,也可能證明「適時填補美國空缺」,會是中國最有收穫的選擇。

 

眼看北京和俄羅斯在阿富汗變局後「諷美」立場一致,拜登總統的回嘴是:延續美國在阿富汗戰事只會讓中國與俄羅斯得益。作為美國「真正的戰略競爭者」,假如華府繼續為阿富汗戰事投放大量資金,中國與俄羅斯「最樂意不過」

 

其實,拜登今年稍早宣布撤軍期限時,已明白說過,撤軍是為了挪出手來在印太地區對付中國。

 

《紐約時報》日前有一篇文章分析拜登在後阿富汗時代的外交做法,作者說:20年阿富汗戰爭的混亂結局中,一種“拜登主義”(Biden Doctrine)正在浮現。這種外交政策是:美國不再參與無休止的戰爭,國內基礎建設更重要,對外要聯合盟友一起反對中國與俄羅斯的威權主義。財力用在建設國內,應是美國人民的期望;但聯合盟友對付中國和俄羅斯,還須等待考驗,特別是在歐洲。

 

至於阿富汗政權更迭後,台北有人與北京同一口徑喊出「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這些長對岸志氣、毀自己信心的說法,筆者不是很同意。

 

未來美國是否會放棄台灣,是看台灣的價值,和美國願意付出多少成本。阿富汗之後,美國任何軍事介入,都要檢視價值,也要核對成本。

 

對台灣而言,除了民主,能以政策維護兩岸關係不進入兵戎相見,才是更大的價值!

 

作者簡介

高惠宇
~退休媒體人
~曾擔任報紙、電視、電台、網媒主管
~曾任民意代表
~現職“高旺旺的媽咪”

     

拜登主義”(Biden Doctrine)正在浮現:美國不再參與無休止的戰爭,國內基礎建設更重要,對外要聯合盟友一起反對中國與俄羅斯的威權主義。(圖/取自網路)

 

作者/高惠宇 

 

即將到來的9月11日,是紐約世貿大廈遭受蓋達恐攻20周年 ,本來拜登總統當天可以驕傲地宣布,他在9.11之前,做到了小布希、歐巴馬和川普三任總統都做不到的事,順利將所有美國青年男女從阿富汗戰場上帶回家鄉,結束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戰事。

 

但情報與情勢的誤判,讓撤軍在極為狼狽的情況下進行;13位年輕美軍,到了機場還能被恐攻炸死。20年來被美軍追著打的塔利班勢如破竹地攻城掠地,旋風般拿下了首都喀布爾。

 

儘管拜登一再辯護:當初領導各國聯軍進入阿富汗,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不是來建設和改造阿富汗這個爛泥一樣的國家,而2011年美國也真的擊斃了蓋達首領賓拉登,如今是退出戰場的最佳時刻。但在塔利班包圍下的撤軍,仍遭到盟友和對手的訕笑。

 

中國政府就批評美國撤軍的方式,是「留下了千瘡百孔的爛攤子」。

 

知道美國八月底前要完全撤軍,大陸立刻預作準備。外交部長王毅在七月在天津會見了塔利班代表團,為美國離開後的情勢先點藥水。王毅要求塔利班未來與支持新疆獨立的維吾爾族穆斯林武裝『東伊運動』劃清界線。

 

西方媒體形容,中國正以一種「不協調的樂觀」來回應美國勢力退出後的阿富汗情勢,因為塔利班代表訪華期間作出的「不包庇」對中國不友好的恐怖組織的承諾,北京只能先觀望。

 

八月中旬,塔利班震驚全球,快速奪取了政權後。"ISIS-K"這個組織立刻啟動了一場大規模自殺炸彈攻擊,這是否會啟發其他伊斯蘭武裝力量的崛起,北京不得不提防。

 

反恐專家認為:與塔利班建立包括經濟援助在內的各種友好關係,再從中施壓使塔利班信守「不包庇」承諾,是北京當前唯一的選擇。但未來情勢發展,也可能證明「適時填補美國空缺」,會是中國最有收穫的選擇。

 

眼看北京和俄羅斯在阿富汗變局後「諷美」立場一致,拜登總統的回嘴是:延續美國在阿富汗戰事只會讓中國與俄羅斯得益。作為美國「真正的戰略競爭者」,假如華府繼續為阿富汗戰事投放大量資金,中國與俄羅斯「最樂意不過」

 

其實,拜登今年稍早宣布撤軍期限時,已明白說過,撤軍是為了挪出手來在印太地區對付中國。

 

《紐約時報》日前有一篇文章分析拜登在後阿富汗時代的外交做法,作者說:20年阿富汗戰爭的混亂結局中,一種“拜登主義”(Biden Doctrine)正在浮現。這種外交政策是:美國不再參與無休止的戰爭,國內基礎建設更重要,對外要聯合盟友一起反對中國與俄羅斯的威權主義。財力用在建設國內,應是美國人民的期望;但聯合盟友對付中國和俄羅斯,還須等待考驗,特別是在歐洲。

 

至於阿富汗政權更迭後,台北有人與北京同一口徑喊出「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這些長對岸志氣、毀自己信心的說法,筆者不是很同意。

 

未來美國是否會放棄台灣,是看台灣的價值,和美國願意付出多少成本。阿富汗之後,美國任何軍事介入,都要檢視價值,也要核對成本。

 

對台灣而言,除了民主,能以政策維護兩岸關係不進入兵戎相見,才是更大的價值!

 

作者簡介

高惠宇
~退休媒體人
~曾擔任報紙、電視、電台、網媒主管
~曾任民意代表
~現職“高旺旺的媽咪”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