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頭徹尾的鷹派保守份子,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發動者,美國前副總統錢尼。(圖/取自網路)
作者/李本京
前言
二十年阿富汗戰爭在2021年8月15 日正式結束,在這一天神學士進佔喀布爾。紐時對此一針見血地認為「美國這二十年來一直在犯同樣的錯,就是高估自己,低估神學士的能耐」。阿富汗總統甘尼(Ashraf Ghant)則乘機逃往阿聯大公國。這一結局與1975年美外交人員撤出西貢抛棄為美國工作越南人的情景十分相像。被美方抛棄的人們呈現的悲憤、無助、惶亂又在喀佈爾機場出現,令人嘆惜。
這一塲歷時20年的阿富汗戰爭,當年的設計者是小布希政府的三人幫 : 錢尼、倫斯斐、伍弗韋茲,這三位均是「新保守主義份子」(New Conservative),錢尼(Richard Bruce Cheney, 後改名為Dick Cheney,本文援用Dick)是副總統,倫斯斐(Donald Rumsfeld)時為國防部長,伍弗韋茲(Paul Wolfowitz)則是助理副國防部長。經由他們三人的合作,還在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這次戰爭雖消滅了海珊及其政權,然而却間接引來ISIS,2006年在群情憤怒下,倫斯斐被迫下台。
VICE精彩的一生
好萊塢在2019年推出了一部長達130分鐘之傳記大片,引人注意的這部片的片名就是VICE(台譯 : 為副不仁)。 這VICE有兩個翻譯,其一為「副」,就如同Vice President「副總統」般,另外一個翻譯是「壞蛋」。這VICE指的就是錢尼。在小布希時代(2001-2009)擔任了整整八年的副總統,此片由大明星Christian Bale主演,入圍六項奧斯卡獎。對錢尼有真實的描述,值得觀賞。
以錢尼為主人翁的電影「為副不仁」海報。(圖/取自網路)
錢尼(Dick)於1941年出生於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後全家移住懷俄明州卡斯貝市(Casper Wyoming),父母均為公務員。Dick 在高中時為美式足球選手,功課中上,也曾代表畢業同學致畢業詞。此時與同班女同學Lynne Vincent交往,後讀大學時結婚。Lynne功課上乘,又是啦啦隊長,在那個年代,這是一個光輝的角色。
除此之外,她因是校中有名的學生,故拜請議員替Dick寫介紹信,因而取得Yale之入學許可。惜乎Dick一入大學,好酒懶散,在公路上曾兩度被公路警察(High Way Patrol)抓到罰錢,遭Yale開除。所幸在Lynne苦心規勸後,Dick再度發奮讀書,進入Wyoming大學,順利畢業轉入Wisconsin大學攻讀研究所(Big Ten,由中部十大名校組成,Wisconsin為其中之一)。
Lynne亦入同校研究所,當Dick讀到政治系博士候選人時,Lynne則讀到英文系之博士候選人。Dick反覆思索,認為自己不適合擔任教職,乃轉思從政。1968年獲得「全美政治學會」頒發之推介函前往眾院作實習生。他遂在1969年到眾院報到,由時已大牌之眾議員倫斯斐擔任導師(Mentor),自此二人就有了師徒關係,越數年,則成同僚關係,再來就是僚屬關係。
Dick曾兩次收到徵兵令(Draft Card),他均設法規避成功。與小布希、波頓(John Bolton)、川普、柯林頓等大咖一樣都曾是逃兵。
「焦孟」友情
Dick與倫斯斐的友誼在美國政界常為人稱道,這段故事在孟捷慕(James Mann)大作「年輕人:倫斯斐」(The Young Rumsfeld),Atlantic Monthly Nov. 2003刊出,將二人描繪得非常成功,孟老之功力非比等閒。
就二人之性格而言,却是極端相異,Dick為人低調,極端沉默,不善交際。倫斯斐則聲音大,動作多,個性外向,愛出風頭,全身有如一具馬達,無時不在動。在工作方面,二人性向背道而馳,Dick工作三特點,是為少話、盡責、忠心,這正是倫斯斐所要求的用人標準。他看上Dick的埋頭苦幹,使命必達之態度,而將兩人個性的截長補短,發輝到極致。Rumsfeld對Dick的總評是「你祇要將事情交代與Dick,絕對錯不了」。
這就是他二人磨合出「焦孟」友情之基礎。雙方在工作上均依靠信任對方,友情就會常年永存。他們於眾院有師徒之情後,變成友誼之基石,相互扶助。在眾院這段時間,Dick是學徒,跟著師傅。也因此就以最短的時間側身共和黨領導階層。就此而言,這全是Rumsfeld教導有功,日後Dick當了副總統,是右派之大擋頭,當然順帶提携Rumsfeld。
錢尼與在思想上影響他最大的倫斯斐(左),倫斯斐既是錢尼的老師,也是他的部屬,他倆相知37年。(圖/取自網路)
Dick在眾院不到五年,就進了共和黨的內圈,而在1974年當上眾院共和黨黨鞭時,出任福特總統之白宮幕僚長,這與他的「知足常樂」的人生態度有關,他從未爭過任何官位,然而却升得最快。共和黨大咖們對他讚揚備至,例如稱他為「不可或缺之解難高手(putting out fires when called upon)。
粗看之下,人們多以為Dick是一個等因奉此的標準公務員,事實上並非如此,Lynne就在記者訪問時說,「Dick也有野心,祗是不表示而已」。他暇時喜好閱讀,最愛看邱吉爾的「二戰史」,他從中看到邱翁治國之道。他在2000年接受小布希邀請擔任競選搭檔時,就暗示不能作個光棍副總統。他並未直言,却技巧地讓小布希應允他參與國防、外交決策決定之過程。Dick抓住這一機會就為美國歷史上製造了一個史上最強的副總統。由此可看出他真的認識到「為官之道」(The Art of the Working Code)。
他在官職多年,時時採取謹小慎微之方策(self-effacing thinking),不爭先,不出頭。他在眾人唇鎗舌戰,口舌不休時,常靜坐以觀。少言多看,儘量作一個旁觀者。當大家有所行動時,他按兵不動。當大家得不到結論時,他瞬即採取行動。(….when people rest, he strickes)。
Dick在出任副總統(2001)前被人們認為他是一個溫和保守派(老布希亦屬此派),不走小圈圈,與人為善。儘管他在國防、軍情方面屬於右派保守人士,却未如Rumsfeld,或如伍弗韋茲那般極端保守,因此他一直與共和黨大咖們保有和諧關係。
新保守主義者
Dick在大學讀書時受教於H.R. Westerfield門下,此公為激進右派份子,正是一個典型的新保守主義者,這對他日後出任副總統後轉為鷹派有連帶關係。當然對Dick思想上最有影響者非倫斯斐莫屬,他倆相知37年,1969至2006年。
1972年尼克森涉入「水門案」,被迫於1974年8月9日辭職下台,繼任者福特極需要一位吃苦耐勞者出任白宮幕僚長,大老們都覺得Dick堪任此職,於是在他進入眾院方始五年之際,就出任白宮大管家,升得離奇的快,也離奇的高。1975年他被任命防長,保守派軍師級的伍弗韋茲出任助理副部長,此人為保守派之最有思想者。Dick當然也就受到影響,自此三人集合一起,而產生了一連串大膽極右之動作,最突出的就是發動阿富汗戰爭及第二次入侵伊拉克。
他在擔任防長期間,頻繁接觸軍情方面之人員及情資,對事物之看法有了新的價值標準,這些思維到他出任副總統之後,一一顯露出來,他的個性也有所改變,Dick已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鷹派保守份子了。
1979年因民主黨執政,Dick離開了防長的職位,隨即回歸故鄉參與眾議員選舉。他高票當選,連任五屆,在黨內聲望日隆,正式享有共和黨大老之尊貴地位。他在眾院表現良好,眾院均看好他會當上眾院議長,然而在老布希1989年進入白宮後,就被任命為防長,他在這位子一直作到1993年,建立他在軍情方面之人脈。
這之後他始在傳統右派思庫「美國企業研究所」掛名研究員(多位共和黨下台大員在此掛名),旋即轉至石油工程公司Halliburton擔任CEO,年薪200萬美金。2000年參與小布希競選時辭掉此工作,離職金為4400萬美金(天哪!)。他也因此類金錢問題惹了一身髒水,永遠洗不清。
1989年老布希上台,Dick再度出任防長,其助理部長還是那號稱「新保守主義者」之師爺伍弗韋茲,此人有「伊拉克戰爭首席執行官」(Chief Architect of the Iraq War of 1991)之稱,一手策劃襲擊Iraq。Dick與伍弗韋茲共事於國部之時,互相因工作,也因理念相同,變成好友。也就在這一段相處的時日,Dick對新保主義思想開始有了深度的認識,這與他日後採行極端保守主義有著密切之關係,自此之後Dick就是一個百分之百的「新保守主義者」。
在老布希與其子布希主政時,「新保守主義者三人幫」為Dick、Rumsfeld、伍弗韋茲,波頓(John Bolton),雖在此圈內是一積極份子,曾被任命為駐聯合國臨時大使,然而他的離譜說法引起反感,例如他創造過一個說法,「聯合國可以去除這世界,祇要美國一國主導就可」。所以他在此時期未能進入共和黨高層。
走向極右保守主義派
小布希於2001年執掌白宮後,即成立以「新保守主義者」為主之內閣,國防部長就是右派掌旗大將Rumsfeld,國安顧問為「現實派新保守主義者」 (Condolezza Rice)。萊司在這一圈子中,聲音微弱,其影響力遠不如三人幫。在Dick領導下,政府對外政策就以「新保守主義思想」為主。
根據此思想理念,美國必須作到下述三點,其一為重軍經武,其二要先期制人(Preemptive Military Attack),其三是美式世界秩序(Pan-American World Order)。在Dick領導下,美外交政策奠基於「新愛國保守主義」(Nationalistic Neo-Conservative),根據這些旨意,美國就在911後的10月7日用兵阿富汗,展開了一塲長期必敗之20年鬥爭。
識者多認為此一海外用兵極為不智,是「不負責任」(mendacious)的作法,是不智之舉。
識者多認為打擊Al-Qaeda與出兵阿富汗應為兩件事,混為一體必敗。而偽證「化武」及「核武」,均降低美國世界聲望,是極端錯誤之小動作,國務卿鮑威爾(Colin Powell)為此抱怨不已。
「關塔那摩灣」監獄位在古巴南端的美國海軍基地。(圖/取自網路)
另外一件為國際詬病有年的就是設立「關塔那摩灣拘留所」(Guantanamo Bay),這一極有問題之行動正是由Rumsfeld主持,Dick批准。美軍情報單位將逮捕到的911恐怖份子,囚禁在此並施以酷刑。其原因為:一,地處海外軍事基地,媒體及民意代表不得進入。二,囚犯被關海島之中,無處可逃。美方在此處以非法酷刑詢問犯人,為非法行為,尤以水刑最為恐怖。然而Dick等人却辯稱這祇是「偵詢加強版」(Enhanced Interrogation Techniques)。
世上幾乎所有媒體幾乎一致批評這種詢問方式,因其絕對違背「人權保護法」(habeas corpes),奧巴馬初登基時誇下海口,立即關閉此一人間地獄。事實是終其八年任期,什麼都沒做,這臭名四溢之看守所猶在人間。
小結
Dick被稱為世上最強副總統,一點都不誇大,他真的權力很大,以致有媒體戲稱美國當時的正、副總統是「共治模式」(Dual Presidential Model)。這是因為小布希並無治國經驗,更無行政經驗。仗著有名的老爸與活動力很強的老弟(Job時任佛州州長),當了八年總統,然後交出外交、國防、情治大權與Dick,自己落個清閒。
Dick非常重視家庭,為了家庭成員團結,不惜放棄爭取總統職位之機會,以免二女兒同性戀問題冒出,傷了全家的和氣。他非常幸運有一個賢慧的妻子,Lynne在高中及大學均是品學兼優的優等學生,卻放棄工作,相夫教子。更重要的是,她對政治極有修養,對Dick在政治圈中打拼是絕對有幫助的。成功的男人背後有位賢慧女人,信然!
Dick在宦海中打滾一生,從眾院實習生作到副總統,而且是個權力大如天的副總統。他官運亨通時,跳躍式上升,但他八年副總統這幾年,飽受惡評。人們對他祇有卑視,沒有尊敬,人生最終民調13%,是史上民調最低的副總統!
Dick一生心臟病發五次之多,還有一次太過嚴重,換了一個「好」心。他為身體拼鬥,他為事業拼鬥,他更為理念拼鬥。他是「新保守主義者」的終生鬥士。當記者在其退休後問他,於各界對他的負評是否有抱怨?是否被誤解?Dick正色回答:「我未做錯,我為了國家這樣做,我非常驕傲我做過的工作」,這就是錢尼。
然而人們還是會問他:「設計發兵阿富汗是對還是錯?」答案為何?值得期待。
作者簡介
李本京,政大外交系,堪薩斯州大政治學碩士,紐約聖若望大學歷史學博士。淡江大學榮譽教授,中華戰略學會副理事長、中美文經協會榮譽理事長。近著:《傳奇‧爭議:川普與分裂之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