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兩個月,全世界正陷入大範圍的氣候災難危機中,讓人看到了地球暖化加劇惡化的事實。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曾多次與蔡英文討論如何採取對策,但是遇到這位短線操作又不深入議題的現實主義者,簡直就是鷄同鴨講!在因應氣候災難的危機上,台灣完全看不到先進國家的車尾燈!(圖/取自網路)
作者/蘇煥智
在全球疫情因Delta變種病毒肆虐再度攀升之際,過去一兩個月,全世界正陷入大範圍的氣候災難危機中。
一、全球氣候災難肆虐:
6月加拿大中部的熱浪引發野火,連小鎮都被燒毀。
7月中西歐的世紀洪災,德國、比利時,造成229人罹難,上千人失蹤。
7月20日中國河南鄭州發生史無前例的降雨量644.6公釐,而導致大面積的淹水,京廣北路等隧道均被淹沒,超過40萬輛的泡水車,死亡人數列為國家機密。
俄羅斯西伯利亞森林大火延燒約一個月,燒掉150萬公頃的土地,相當於55個台北市的面積。
希臘、土耳其、賽普勒斯、阿爾及利亞等地中海國家,也遭逢數十年來最嚴重熱浪及野火。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稱之為「噩夢般的夏天」,高溫達攝氏47度,10天內延燒5.6萬公頃土地。
土耳其在47個省發生217場大火,燒掉數萬公頃的土地,至少8人喪命。
美國加州北部迪克西山,當地史上最大山火蔓延3周,威脅內華達山脈北部1.4萬多棟建築物。
英國「刺胳針地球健康」(Lancet Planetary Health)雜誌指出,極端氣溫將導致全球每年500萬人死於過熱或過冷的環境,而且正在增加中。
二、台灣從酷旱休耕到大面積水災:
周末怪颱「盧碧」從福建逆襲回台灣,西南氣流為中南部帶來驚人雨量。屏東、高雄最高連日雨量2427毫米,幾乎是台灣一整年的平均雨量。高雄桃源區台20線南橫公路位於荖濃溪玉穗溪交會口,造價10億的明霸克露橋,2017年4月才通車,8月7日下午被暴雨夾雜土石流完全沖斷。
三、聯合國氣候變遷評估報告,證實地球暖化加劇惡化危機: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9日公布第六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AR6)。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表示,「這份報告是人類的紅色警報。也是煤炭及化石燃料的喪鐘,它證實了石化燃料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大量的森林砍伐正在讓我們的星球窒息」。該報告主要內容包括:
(一)全球升溫1.5度C,恐提前到2030前發生。比原先預期的2040年提早了10年。
(二)吸收二氧化碳的大自然盟友(森林、土壤及海洋)已趨飽和,未來功能趨於衰弱。
(三)海平面上升更快。自1900年海平面已上升20公分,過去十年上升速度是原來的三倍。
四、歐盟2030減碳55%、2050碳中和:
歐盟執委會也在7月14日,公布大規模氣候變遷計劃「55套案」(Fit for 55),以確保未來的氣候和能源政策,能符合「歐洲氣候法」的設定,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在2050年使歐洲成為第一個氣候中和大陸。並落實2021年7月正式生效的「歐洲氣候法」,具體承諾203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可比1990年減少55%。55套案的重點措施與要求是:
1、歐盟碳交易體系(ETS)再擴大,2030年起取消航空業免費排放配額。
2、完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外國的鋼鐵或鋁等高碳排商品必須購買配額,才能進入歐盟市場。
3、2035年禁售燃油車;2025年建築營造與公路運輸的燃料供應者納入新的排放交易機制。
4、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達40%。
5、實施能源稅賦改革,家庭供暖、航運、航空、漁業、電力供應將納入課稅範圍。
6、利用自然碳匯,在2030年減少3.1億噸二氧化碳;2030年前在歐洲種植30億棵樹木。
7、設立社會基金補助改善家戶能源效率。
歐盟在疫情蔓延下,仍然不忘地球氣候災難人類共同命運的責任,帶頭推動值得敬佩。
五、英、美都把「淨零碳」作為未來競爭力的指標:
英國政府在2020年12月宣佈了應對氣候變化雄心勃勃的新政策,稱之為「綠色革命」。英國政府制定比歐盟氣候法更進步的政策,預計在2030年前將英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68%,並從2030年起禁止銷售燃油車。
美國總統拜登也在上任後,一改川普反對巴黎協定的立場。不但重新加入,並任命約翰凱利為氣候特使。而2021年4月底,於全球領導人氣候峰會上,宣布華府的新目標是,尋求在未來9年內,將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少50%,並在2030年達成全美公路上一半是電動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大約一半。今年5月中G7七大工業國集團同意,在年底的首屆氣候領袖會議上,宣布停止對國際燃煤發電項目提供資金。
六、李遠哲蔡英文鷄同鴨講:
正當全球領導菁英都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變遷,紛紛採取對策之際,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曾多次與蔡英文總統討論如何跟上巴黎協定的世界規範。明告蔡英文,全世界都在思考2050如何達成「淨零碳」,何時停售燃油車,應該全方面檢討我們的能源、產業政策,朝向低碳經濟方向。具體指出,逐步捨棄石化燃料,能源轉型不只是拯救地球氣候災難,不得不走的道路,也是新能源時代國家競爭力的關鍵。
李遠哲前院長的滿腔理想與熱血,遇到蔡總統短線操作又不深入議題的現實主義者,簡直就是鷄同鴨講!
七、能源轉型新經濟,台灣看不到人家的車尾燈:
零碳新經濟的步伐正在加快前進。台灣曾是Tesla的基地,全世界見證著Tesla的新創、成長,到夢想實現。甚至特斯拉一家車廠市值等於9大傳統車廠的總和。更可以證明新能源經濟已是競爭力的關鍵指標。
但台灣每單位最終產值的CO2排放量,高居全球第三。在全球「2021年氣候變遷數績效指標」,台灣在六十一國中排名倒數第五。我們的電價只及全球中位數的40%;我們的產業結構一直向高耗電、高耗水、高排碳推進,沒有反應汚染、溫室氣體等外部成本;而且仍維持許多油電的補貼政策;人均用電量逾全球平均量的三倍。凡此種種,在新能源經濟上,台灣完全看不到先進國家的車尾燈!
雖然台灣不是聯合國氣候變遷公約的會員國,但台灣是一個高度依賴貿易的國家,隨著歐洲氣候法的實施,台灣遲早將面臨歐盟課徵碳稅的問題,對台灣的貿易及經濟發展必然造成嚴重影響。
八、比照WHO,積極參與地球氣候峰會,善盡地球村責任,加快能源轉型:
氣候災難凸顯地球人類命運共同體;善盡地球村成員的責任,也同時會提升台灣未來的競爭力。如果抱著不必負責的態度,只會讓台灣不受尊重,而且更失去競爭的機會。台灣應該比照積極爭取參加WHO的態度,積極爭取參與氣候變遷公約相關組織及活動,追尋歐美先進諸國氣候變遷法的立法精神,將巴黎協定相關內容在國內立法。
同時,油電價格應該充分反應各項外部成本,取消各項補貼。如此,自然可以增加綠能、節能、儲能產業的發展空間,方可更快速加速台灣能源轉型及新經濟的競爭力。
作者簡介
蘇煥智,前台南縣長,曾任第二、三、四屆立法委員。台大物理系肄業,台大法律系畢業,輔大法研所碩士。現為台灣維新召集人,大員法律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