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宇涉獵》意大利長靴子上的兩顆寶石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穹宇涉獵》意大利長靴子上的兩顆寶石
2021-08-09 07:00:00
A+
A
A-

義大利卡內利市長給筆者頒發榮譽獎牌後合影。

 

作者/劉敦仁

 

記得在中學時代上世界地理時,老師講到意大利時,用「靴子」來形容這個地中海濱的半島國。因為用的比喻很特別,所以在我腦海中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後來到了意大利工作及求學,得以親身在靴子裡進行探索,更可謂注入了生命中永恆的回憶。正巧,意大利的皮革製造業非常發達,每到冬季來臨,女士們都喜愛穿著高至膝蓋頭的長統皮靴。每當看到女士們的皮靴,就會重現中學課堂裡給我的那個意象。

 

值得回味的是,在意大利生活的幾年裡,我幾乎踏遍了這隻長靴子:從膝蓋頭順著小腿到腳背,再從腳背到腳尖,然後轉向後跟,進而從後跟順著小腿盤旋而上,細細琢磨了每個方寸。我的心緒曾完全溶化在這隻長靴所蘊藏的文化、藝術、音樂及古建築中。

 

我還在長靴子上開展了對外友好工作。在北京一次偶然的農業交流聚會中,認識了一位來自意大利的冷庫建築商,經他的推薦,我前往意大利西北角的皮埃蒙迪大地區考察葡萄酒業務。工作中認識了專門設計釀酒及果汁機械的工程師亞力山德羅.阿里貝爾迪 (Alessandro Aliberti)。為方便日後與中國交往,我為他取了個中文名字「安樂杉」。他和一般意大利商人不同,誠懇,直率,最重要的是信守諾言,而言談中又飽含意大利的傳統文化氣息,因此我們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

 

他向我提出了一個用水果和葡萄酒相結合生產香檳飲料的計畫,期盼能在中國找到合作夥伴。經過縝密的思考,我建議他第一步先找到他居住地的市長,商討市政府是否有興趣和中國生產水果的城市結為友好城市,來共同發展國際貿易。他生活的城市是卡內利 (Canelli),屬於皮埃蒙迪 (Piemonte) 大區阿斯蒂 (Asti),是一個只有一萬人口的小城市。

 

未幾,他在電子郵件中闡述了市長對此建議的充分支持,於是我拜訪了江西省政府外事辦公室,和外辦主任趙慧女士晤面,從意大利建立友好城市以及從合作建立商貿關係作為切入點。江西省政府選擇了盛產臍橙的贛州市。

 

贛州和我家庭還有一段政治淵源。堂兄劉己達,在江西曾擔任過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第四區行政專員要職,該行政區設在贛縣,轄下有贛縣、信豐、大庾、上猶、崇義、龍南、定南、安達、尋烏及虔南等十一個縣。但是當地匪亂猖獗,劉己達上任不久即被匪徒們綁架並遭到非人對待,憤而辭職。於1939年由蔣經國接任並兼保安司令。我的舅公漆高儒在贛縣出任「青年報」社社長,與蔣經國過從甚密。後擔任蔣氏秘書多年。

 

當我和意大利代表團在贛州商討友好城市和就業合作事項時,當地政府安排我們去參觀蔣經國擔任行政專員時的官邸,地陪還意外講述了蔣經國在當地的一段情史悲劇。因生性不喜將別人的私生活作為談話資料,我沒有對講解員的敘述表示任何興趣。舅公漆高儒生前曾著有幾本關於蔣經國的作品,但其中找不到有關蔣經國隱私的片語隻字,反映了我的祖傳家風。

 

  卡內利山洞裡的酒窖。

 

卡內利是一個產酒區,以盛產香檳酒著稱,其中以波斯卡 (Bosca) 酒廠擁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受到氣候調節的影響,當地山區的洞穴可深入地下達32米之深,一年四季的溫度在12到14度之間,是一個優良的自然發酵酒窖。

 

經過兩年的努力,意大利卡內利和中國江西贛州結為友好城市。不久接到好友來電稱,卡內利市長請我出席一個頒獎活動。該市準備將他們一年一度的政府最高獎「酒與領土」頒發給我。這一榮譽向來給予對該市有貢獻的本國人士,我竟是第一個獲頒該獎的外國人。

 

為此我偕同妻子飛往意大利,先在卡內利住了兩天,7月17日下午五點三十分,市政府安排在貴賓室,由市長馬克.卡布基 (Marco Gabusi) 親自頒授獎牌及一只印有市徽的高腳水晶酒杯。

 

活動結束後,安樂杉特意安排一處大自然的風光為我慶祝。於是我們一行去到意大利西北角,遊覽一般東方旅客很少留下足跡的旅遊勝地,當地人視為大靴子膝蓋邊兩顆晶瑩剔透的寶石。

 

這兩顆寶石就是:阿爾卑斯山脈上的「白山滑雪區」(Monte Bianco) ,以及,在意大利眼中如同仙境般的「五福之地」(Cinque Terre) ,英文翻譯為 “Five Lands”。

 

義大利友人安樂杉(左二)及女友(右二)和筆者夫婦在《白山滑雪區》合影。

 

這是意大利兩個社會階層截然不同的旅遊勝地。「白山滑雪區」是最貴族階級的享受,單是高速公路過路費及登山纜車入場券就所費不貲,令人瞠目結舌。而「五福之地」是一個擁有近千年歷史的小漁村,仍然保持著傳統面貌。我和妻子帶著好奇而興奮的心情同行。

 

意大利友人駕車從都靈 (Torino) 出發,先到阿奧斯塔 (Aosta) ,距離為110公里。然後從阿奧斯塔繼續前行,車行約40分鐘,抵達庫瑪耶爾 (Courmayeur)「白山隧道」的入口處。隧道是由意大利及法國合作建成的,全長約為11.6公里,是連結意法兩國的最快捷通道,去都靈的行程縮短了五十公里,而到米蘭更節省了一百公里。對發展兩國的旅遊及商貿交流有顯著的功能。

 

過了隧道就是白山巔峰的纜車「天橋」(Skyway) 站,纜車車身均為玻璃,提供360度的遠眺功能,可容納八十位旅客同時登山。行駛約九分鐘即到達第一站「觀景區」,其高度為海拔2173米。我們在抵達山下纜車站時,還穿著夏季短袖衣衫,到「觀景區」就感到有些初秋的涼意。區域內有一家餐館,分別有可容納100位及50位的兩間餐室,還有戶外露天餐室。

 

筆者夫婦在《白山滑雪區》纜車中拍攝雪景風光。

 

從「觀景區」轉登另一可容納75名旅客的纜車,到達3466米高的「赫爾布朗勒爾點」(Punta Helbronner) 。從纜車站我們順著迂迴的階梯走向露台時,立即經驗到高山反應。呼吸有些急促,遂放慢了腳步,佇立在木質的露台上稍事休息,四人相視著彼此的窘相,不由哈哈大笑。

 

從露台上極目遠眺阿爾卑斯山脈籠罩在白雪中,一幅如在仙境中的景色盡收眼底,世間的煩雜意念頓時拋諸腦後,心緒中盡是寧靜和脫俗。呼吸著帶有自然甜味的空氣,迎面的是山巔強勁的風力,而體驗到深冬的寒慄。穿上早有準備的冬外套,四人留下「倩影」即返回第一站。

 

餐館的位置面對薇妮山谷 (Val Veny),無邊的空曠視野將山區景色一覽無遺。我們在露天餐座入席後,被周邊的自然環境深深吸引住,一邊品嚐在2173米高地生產的葡萄酒,一邊享受著含高熱能的佳餚。其中有當地人極喜歡的一種白色看似乳酪的食物,安樂杉友人介紹那是結晶的豬油,說完便挑起一大片送入嘴裡,臉上展現著無窮的笑容。

 

「白色滑雪區」的確是一座潔淨而無華的人間仙境。它帶走了人類的煩惱和憂慮,賦予的是無盡的美感。

 

「五福之地」位在大靴子膝蓋頭右邊的折疊處,屬於驪谷莉雅省 (Liguria) 。它是自西向東由「紅山」(Monterosso)、「威爾納扎」(Vernazza)、「柯尼妮雅」(Corniglia)、「瑪娜羅拉」(Manarola)及「利奧瑪喬雷」(Riomaggiore),沿著海岸線懸崖峭壁一字排開建造的五座小漁村組成,總共居民不到四千。漁民及他們的家庭世代過著安逸平靜的生活,沒有外來的干擾,是中國詩人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翻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1999年宣布,整個區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意大利政府將這個區域特定為國家公園。

 

  從海上拍攝的《五福之地》如畫的景色。

 

古老的房舍或依山傍水建築在陡峭的懸崖峭壁上,或隱隱約約深藏在狹窄的內灣中,上下有錯,如同一幅接一幅藝術家在畫布上潑下的五彩繽紛,在那裡爭奇奪艷。從多少世紀流傳下來的古樸中透視出漁民對傳統的堅守。

 

「紅山」是被公認為這五個漁村中最美,也是唯一擁有海濱沙灘的漁村,遊客或本地居民到達後必定會在地中海的美麗陽光下,享受這碧波盪漾清澈見底的海水。沿著峭壁開鑿建造的房舍,順著山坡極目遠眺,上面滿佈綠油油梯田式的葡萄園及橄欖樹叢。

 

「威爾納札」及「柯尼妮雅」距海較遠,內容乏善可陳。在「五福之地」最佳的參訪方式就是,順著多個世紀以來傳統的騎驢或步行通道,縱長11公里,約需要五個小時步行,所有的旅客幾乎都抱著同樣喜悅的心情漫步於各村之間。

 

《五福之地》如油畫般美麗動人的畫面。

 

意大利的歷史文化古城如羅馬、米蘭、翡冷翠、拿坡里等,都是位在大靴子的小腿間,交通方便,設備完善。「五福之地」地理位置較為偏頗,地處山區,道路狹窄,而且一般人初臨斯地,環境陌生。雖然意大利旅遊機構設定了火車路線,方便國際旅客,只要購買一日遊車票,從熱那亞 (Genoa) 啟程直達「拉斯培奇雅」(La Spezia),再轉乘傳統老火車進入「五福之地」,即可按圖索驥,在五個車站自由上下盡情玩樂,但有些外來遊客仍然心存疑惑而踟躕不前。

 

儘管如此,這是一條富有詩意的旅程。「拉斯培奇雅」又名「詩人港灣」,歷史上就是詩人特別鍾愛而前來尋找靈感的地方,即使今日,仍然受到詩人及文學家的青睞。十九世紀英國浪漫詩人雪萊在這裡的海上不幸遇難,為這個「詩人港灣」頻添幾分惆悵。

 

筆者夫婦順著漁村中狹隘的石階前往海濱。

 

安樂杉因為是識途老馬,他為我們選擇了一條本地人最喜愛的海上路線。到「紅山」後,將車停泊在附近停車場,做了短暫的參觀,即搭乘觀光遊輪前往「利奧瑪喬雷」。從陡峭的山岩中順著狹隘的石階下行到漁港邊。這條石梯被稱為「情侶通道」(Via dei Amore),至於為什麼獻給有情人,沒有人去追尋來源,倒是為旅客在途中增添不少情趣。

 

這座漁村是被公認為最閃爍的明珠。整個漁村建造在十二世紀末葉,有兩條小溪川從村子中流過,多彩的房舍櫛次鱗比、相依為命似地擁抱在一起。在連結「瑪娜羅拉」和「利奧瑪喬雷」的「情侶通道」上,人群川流不息,似乎都希望體驗一下「情侶」的感覺。

 

我們從「利奧瑪喬雷」繼續搭乘「觀光遊輪」到下一站「威內樂港」(Portovenere)。這個自羅馬帝國時代即存在的小漁村,位於「五福之地」東邊的盡頭,有三座小島分佈在海上,成為這座漁村的天然屏障,使得它終年風平浪靜。漁村建造在峭壁岩石上,居高臨下俯瞰整個清澈碧藍的大海,使人心曠神怡。這裡有豐富的海產,我們在海濱的一家餐館享受當地漁民從海上捕獲的新鮮海味,配上山區裡釀製的白葡萄酒,其樂無窮。

 

在威內樂港濱海的露天餐座,享受當地的土特佳餚。

 

「五福之地」的餐飲特色是一皆來自大海的產品,新鮮味美。幾道頗具歷史傳統的食物也吸引了我們的味蕾,有用鷹嘴豆摻合其他雜糧製作的麵包,用香料製成的調料拌著意大利麵條,以及章魚烹煮土豆。在臨近海邊的露天餐座上,面對寧靜的大海,欣賞清澈見底如同翠玉般的海水,迎面吹拂著面頰的微風直入心扉,忘卻了這是在人間。

 

時光就在我們海闊天空地聊著,品嚐每一道佳餚時,悄悄地溜走。喝完咖啡已是下午四時,在朋友的護送下,我們抵達熱那亞,結束了在意大利長靴子上一個打破常規的旅程。

 

整個行程中沒有如以往教堂或藝術館的參觀,也聽不到悅耳的歌劇或是音樂會,我們就是沈浸在傳自古往而始終保持原貌的大自然當中。即使歲月已流逝千年,呈現在眼前的一切,卻促使友人去追尋時光的倒流,更為我留下無盡的追憶。

 

撫今思昔,自熱那亞與好友相擁辭別,已經六易寒暑。原本計畫到那隻長靴子裡再度暢遊,和好友舉杯歡聚,然而新冠病毒的肆虐,將人類的生活打得七零八落,誰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有依靠微信或是郵件互通款曲。

 

我很懷念那古代與現代結合的「五福之地」,但更掛念當地善良的漁民們是否依然無恙?也許他們虔誠地祈求上蒼將平安灑向人間,恢復他們往日的生計,這就是他們最純樸的「期待」!

 

至於我們的好友,仍然三天兩頭發郵件,希望能早日再到長靴子歡聚。人生中原本就有無窮盡的期待,而在我們這個遠隔萬里的「期待」裡,更飽含著友情的溫暖、牽掛和關懷。

 

(2021年7月20日完稿於溫哥華)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 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近作外交耆宿劉師舜大使的傳記,是他費時十年的心血結晶。

 

 

義大利卡內利市長給筆者頒發榮譽獎牌後合影。

 

作者/劉敦仁

 

記得在中學時代上世界地理時,老師講到意大利時,用「靴子」來形容這個地中海濱的半島國。因為用的比喻很特別,所以在我腦海中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後來到了意大利工作及求學,得以親身在靴子裡進行探索,更可謂注入了生命中永恆的回憶。正巧,意大利的皮革製造業非常發達,每到冬季來臨,女士們都喜愛穿著高至膝蓋頭的長統皮靴。每當看到女士們的皮靴,就會重現中學課堂裡給我的那個意象。

 

值得回味的是,在意大利生活的幾年裡,我幾乎踏遍了這隻長靴子:從膝蓋頭順著小腿到腳背,再從腳背到腳尖,然後轉向後跟,進而從後跟順著小腿盤旋而上,細細琢磨了每個方寸。我的心緒曾完全溶化在這隻長靴所蘊藏的文化、藝術、音樂及古建築中。

 

我還在長靴子上開展了對外友好工作。在北京一次偶然的農業交流聚會中,認識了一位來自意大利的冷庫建築商,經他的推薦,我前往意大利西北角的皮埃蒙迪大地區考察葡萄酒業務。工作中認識了專門設計釀酒及果汁機械的工程師亞力山德羅.阿里貝爾迪 (Alessandro Aliberti)。為方便日後與中國交往,我為他取了個中文名字「安樂杉」。他和一般意大利商人不同,誠懇,直率,最重要的是信守諾言,而言談中又飽含意大利的傳統文化氣息,因此我們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

 

他向我提出了一個用水果和葡萄酒相結合生產香檳飲料的計畫,期盼能在中國找到合作夥伴。經過縝密的思考,我建議他第一步先找到他居住地的市長,商討市政府是否有興趣和中國生產水果的城市結為友好城市,來共同發展國際貿易。他生活的城市是卡內利 (Canelli),屬於皮埃蒙迪 (Piemonte) 大區阿斯蒂 (Asti),是一個只有一萬人口的小城市。

 

未幾,他在電子郵件中闡述了市長對此建議的充分支持,於是我拜訪了江西省政府外事辦公室,和外辦主任趙慧女士晤面,從意大利建立友好城市以及從合作建立商貿關係作為切入點。江西省政府選擇了盛產臍橙的贛州市。

 

贛州和我家庭還有一段政治淵源。堂兄劉己達,在江西曾擔任過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第四區行政專員要職,該行政區設在贛縣,轄下有贛縣、信豐、大庾、上猶、崇義、龍南、定南、安達、尋烏及虔南等十一個縣。但是當地匪亂猖獗,劉己達上任不久即被匪徒們綁架並遭到非人對待,憤而辭職。於1939年由蔣經國接任並兼保安司令。我的舅公漆高儒在贛縣出任「青年報」社社長,與蔣經國過從甚密。後擔任蔣氏秘書多年。

 

當我和意大利代表團在贛州商討友好城市和就業合作事項時,當地政府安排我們去參觀蔣經國擔任行政專員時的官邸,地陪還意外講述了蔣經國在當地的一段情史悲劇。因生性不喜將別人的私生活作為談話資料,我沒有對講解員的敘述表示任何興趣。舅公漆高儒生前曾著有幾本關於蔣經國的作品,但其中找不到有關蔣經國隱私的片語隻字,反映了我的祖傳家風。

 

  卡內利山洞裡的酒窖。

 

卡內利是一個產酒區,以盛產香檳酒著稱,其中以波斯卡 (Bosca) 酒廠擁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受到氣候調節的影響,當地山區的洞穴可深入地下達32米之深,一年四季的溫度在12到14度之間,是一個優良的自然發酵酒窖。

 

經過兩年的努力,意大利卡內利和中國江西贛州結為友好城市。不久接到好友來電稱,卡內利市長請我出席一個頒獎活動。該市準備將他們一年一度的政府最高獎「酒與領土」頒發給我。這一榮譽向來給予對該市有貢獻的本國人士,我竟是第一個獲頒該獎的外國人。

 

為此我偕同妻子飛往意大利,先在卡內利住了兩天,7月17日下午五點三十分,市政府安排在貴賓室,由市長馬克.卡布基 (Marco Gabusi) 親自頒授獎牌及一只印有市徽的高腳水晶酒杯。

 

活動結束後,安樂杉特意安排一處大自然的風光為我慶祝。於是我們一行去到意大利西北角,遊覽一般東方旅客很少留下足跡的旅遊勝地,當地人視為大靴子膝蓋邊兩顆晶瑩剔透的寶石。

 

這兩顆寶石就是:阿爾卑斯山脈上的「白山滑雪區」(Monte Bianco) ,以及,在意大利眼中如同仙境般的「五福之地」(Cinque Terre) ,英文翻譯為 “Five Lands”。

 

義大利友人安樂杉(左二)及女友(右二)和筆者夫婦在《白山滑雪區》合影。

 

這是意大利兩個社會階層截然不同的旅遊勝地。「白山滑雪區」是最貴族階級的享受,單是高速公路過路費及登山纜車入場券就所費不貲,令人瞠目結舌。而「五福之地」是一個擁有近千年歷史的小漁村,仍然保持著傳統面貌。我和妻子帶著好奇而興奮的心情同行。

 

意大利友人駕車從都靈 (Torino) 出發,先到阿奧斯塔 (Aosta) ,距離為110公里。然後從阿奧斯塔繼續前行,車行約40分鐘,抵達庫瑪耶爾 (Courmayeur)「白山隧道」的入口處。隧道是由意大利及法國合作建成的,全長約為11.6公里,是連結意法兩國的最快捷通道,去都靈的行程縮短了五十公里,而到米蘭更節省了一百公里。對發展兩國的旅遊及商貿交流有顯著的功能。

 

過了隧道就是白山巔峰的纜車「天橋」(Skyway) 站,纜車車身均為玻璃,提供360度的遠眺功能,可容納八十位旅客同時登山。行駛約九分鐘即到達第一站「觀景區」,其高度為海拔2173米。我們在抵達山下纜車站時,還穿著夏季短袖衣衫,到「觀景區」就感到有些初秋的涼意。區域內有一家餐館,分別有可容納100位及50位的兩間餐室,還有戶外露天餐室。

 

筆者夫婦在《白山滑雪區》纜車中拍攝雪景風光。

 

從「觀景區」轉登另一可容納75名旅客的纜車,到達3466米高的「赫爾布朗勒爾點」(Punta Helbronner) 。從纜車站我們順著迂迴的階梯走向露台時,立即經驗到高山反應。呼吸有些急促,遂放慢了腳步,佇立在木質的露台上稍事休息,四人相視著彼此的窘相,不由哈哈大笑。

 

從露台上極目遠眺阿爾卑斯山脈籠罩在白雪中,一幅如在仙境中的景色盡收眼底,世間的煩雜意念頓時拋諸腦後,心緒中盡是寧靜和脫俗。呼吸著帶有自然甜味的空氣,迎面的是山巔強勁的風力,而體驗到深冬的寒慄。穿上早有準備的冬外套,四人留下「倩影」即返回第一站。

 

餐館的位置面對薇妮山谷 (Val Veny),無邊的空曠視野將山區景色一覽無遺。我們在露天餐座入席後,被周邊的自然環境深深吸引住,一邊品嚐在2173米高地生產的葡萄酒,一邊享受著含高熱能的佳餚。其中有當地人極喜歡的一種白色看似乳酪的食物,安樂杉友人介紹那是結晶的豬油,說完便挑起一大片送入嘴裡,臉上展現著無窮的笑容。

 

「白色滑雪區」的確是一座潔淨而無華的人間仙境。它帶走了人類的煩惱和憂慮,賦予的是無盡的美感。

 

「五福之地」位在大靴子膝蓋頭右邊的折疊處,屬於驪谷莉雅省 (Liguria) 。它是自西向東由「紅山」(Monterosso)、「威爾納扎」(Vernazza)、「柯尼妮雅」(Corniglia)、「瑪娜羅拉」(Manarola)及「利奧瑪喬雷」(Riomaggiore),沿著海岸線懸崖峭壁一字排開建造的五座小漁村組成,總共居民不到四千。漁民及他們的家庭世代過著安逸平靜的生活,沒有外來的干擾,是中國詩人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翻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1999年宣布,整個區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意大利政府將這個區域特定為國家公園。

 

  從海上拍攝的《五福之地》如畫的景色。

 

古老的房舍或依山傍水建築在陡峭的懸崖峭壁上,或隱隱約約深藏在狹窄的內灣中,上下有錯,如同一幅接一幅藝術家在畫布上潑下的五彩繽紛,在那裡爭奇奪艷。從多少世紀流傳下來的古樸中透視出漁民對傳統的堅守。

 

「紅山」是被公認為這五個漁村中最美,也是唯一擁有海濱沙灘的漁村,遊客或本地居民到達後必定會在地中海的美麗陽光下,享受這碧波盪漾清澈見底的海水。沿著峭壁開鑿建造的房舍,順著山坡極目遠眺,上面滿佈綠油油梯田式的葡萄園及橄欖樹叢。

 

「威爾納札」及「柯尼妮雅」距海較遠,內容乏善可陳。在「五福之地」最佳的參訪方式就是,順著多個世紀以來傳統的騎驢或步行通道,縱長11公里,約需要五個小時步行,所有的旅客幾乎都抱著同樣喜悅的心情漫步於各村之間。

 

《五福之地》如油畫般美麗動人的畫面。

 

意大利的歷史文化古城如羅馬、米蘭、翡冷翠、拿坡里等,都是位在大靴子的小腿間,交通方便,設備完善。「五福之地」地理位置較為偏頗,地處山區,道路狹窄,而且一般人初臨斯地,環境陌生。雖然意大利旅遊機構設定了火車路線,方便國際旅客,只要購買一日遊車票,從熱那亞 (Genoa) 啟程直達「拉斯培奇雅」(La Spezia),再轉乘傳統老火車進入「五福之地」,即可按圖索驥,在五個車站自由上下盡情玩樂,但有些外來遊客仍然心存疑惑而踟躕不前。

 

儘管如此,這是一條富有詩意的旅程。「拉斯培奇雅」又名「詩人港灣」,歷史上就是詩人特別鍾愛而前來尋找靈感的地方,即使今日,仍然受到詩人及文學家的青睞。十九世紀英國浪漫詩人雪萊在這裡的海上不幸遇難,為這個「詩人港灣」頻添幾分惆悵。

 

筆者夫婦順著漁村中狹隘的石階前往海濱。

 

安樂杉因為是識途老馬,他為我們選擇了一條本地人最喜愛的海上路線。到「紅山」後,將車停泊在附近停車場,做了短暫的參觀,即搭乘觀光遊輪前往「利奧瑪喬雷」。從陡峭的山岩中順著狹隘的石階下行到漁港邊。這條石梯被稱為「情侶通道」(Via dei Amore),至於為什麼獻給有情人,沒有人去追尋來源,倒是為旅客在途中增添不少情趣。

 

這座漁村是被公認為最閃爍的明珠。整個漁村建造在十二世紀末葉,有兩條小溪川從村子中流過,多彩的房舍櫛次鱗比、相依為命似地擁抱在一起。在連結「瑪娜羅拉」和「利奧瑪喬雷」的「情侶通道」上,人群川流不息,似乎都希望體驗一下「情侶」的感覺。

 

我們從「利奧瑪喬雷」繼續搭乘「觀光遊輪」到下一站「威內樂港」(Portovenere)。這個自羅馬帝國時代即存在的小漁村,位於「五福之地」東邊的盡頭,有三座小島分佈在海上,成為這座漁村的天然屏障,使得它終年風平浪靜。漁村建造在峭壁岩石上,居高臨下俯瞰整個清澈碧藍的大海,使人心曠神怡。這裡有豐富的海產,我們在海濱的一家餐館享受當地漁民從海上捕獲的新鮮海味,配上山區裡釀製的白葡萄酒,其樂無窮。

 

在威內樂港濱海的露天餐座,享受當地的土特佳餚。

 

「五福之地」的餐飲特色是一皆來自大海的產品,新鮮味美。幾道頗具歷史傳統的食物也吸引了我們的味蕾,有用鷹嘴豆摻合其他雜糧製作的麵包,用香料製成的調料拌著意大利麵條,以及章魚烹煮土豆。在臨近海邊的露天餐座上,面對寧靜的大海,欣賞清澈見底如同翠玉般的海水,迎面吹拂著面頰的微風直入心扉,忘卻了這是在人間。

 

時光就在我們海闊天空地聊著,品嚐每一道佳餚時,悄悄地溜走。喝完咖啡已是下午四時,在朋友的護送下,我們抵達熱那亞,結束了在意大利長靴子上一個打破常規的旅程。

 

整個行程中沒有如以往教堂或藝術館的參觀,也聽不到悅耳的歌劇或是音樂會,我們就是沈浸在傳自古往而始終保持原貌的大自然當中。即使歲月已流逝千年,呈現在眼前的一切,卻促使友人去追尋時光的倒流,更為我留下無盡的追憶。

 

撫今思昔,自熱那亞與好友相擁辭別,已經六易寒暑。原本計畫到那隻長靴子裡再度暢遊,和好友舉杯歡聚,然而新冠病毒的肆虐,將人類的生活打得七零八落,誰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有依靠微信或是郵件互通款曲。

 

我很懷念那古代與現代結合的「五福之地」,但更掛念當地善良的漁民們是否依然無恙?也許他們虔誠地祈求上蒼將平安灑向人間,恢復他們往日的生計,這就是他們最純樸的「期待」!

 

至於我們的好友,仍然三天兩頭發郵件,希望能早日再到長靴子歡聚。人生中原本就有無窮盡的期待,而在我們這個遠隔萬里的「期待」裡,更飽含著友情的溫暖、牽掛和關懷。

 

(2021年7月20日完稿於溫哥華)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 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近作外交耆宿劉師舜大使的傳記,是他費時十年的心血結晶。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