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治政策的荒腔走板,曾經讓民眾醒了一段時間;然而,執政者挾著龐大的媒宣資源,黑白講久了,不少民眾的慧眼最近又開始失靈了。(圖/取自網路)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你喜歡中看、不中用和不好翻的書嗎?如果答案是不喜歡,那麼,請你注意了,台灣政壇正充滿了這種華而不實的人物。
慧眼識英雄,然而,現在的台灣政壇卻是「會演是英雄」。上自中央,下至地方,天天像隻花蝴蝶東飛西舞,或是像劇場演員南演北演。口頭和肢體語言都很接地氣,也很會開支票,眼光和心胸卻很勢利短淺。
你如果喜歡閱讀,就會發現當前很多的精裝書,表面印刷精美、包裝硬實,但每次閱讀,經常一下子夾面書頁掉了,一下子書腰又鬆了,書封硬綁綁地,翻閱時想捲一下或順手抓起來做些筆記,徒增困難和不舒服感,對於書蟲級的讀者而言,等於是中看不中用,花錢找麻煩!
給人方便翻、方便拿和方便讀,是書本給人閱讀友善性的三個要件。現在好多書的包裝設計真的好奇怪,早就有了封面和封底,偏偏還要額外再加一層書套和書衣。加就加吧,那就好好地把它設計成可以和封面、封底緊密地折叠在一起,至少不妨礙讀者閱讀的方便性,可它就不是。
這種中看不中用,像極了當前政府的疫苗政策。政府要民眾急急忙忙地上網登記意願,立意固然很好,但不能像精裝書一樣只重視印刷精美,不重視內容的安全和供應的穩定。何時可打、打啥牌子,全都還說不準,搞得像安慰劑一般。
怎麼今日台灣政壇變成會演的是英雄?虛假灌水的民調實在難辭其咎。周周有民調是台灣的怪現象,不少媒體又弱智到,一個隨機訪問不到廿人的,居然也可以成為新聞。不到二百人的市調是沒有商業参考價值的,何況是政治性民調!當媒體譁衆取寵的訊息充斥,民眾想要慧眼識英雄談何容易。
慧眼識英雄,難;會演是英雄,易。造成這種反常現象的主因是趨炎附勢的新聞媒體,天天在替執政者擦粉抹脂,更不乏名嘴、網紅和自媒體的出征、帶風向和黑白講。新冠疫情防治政策的荒腔走板,曾經讓民眾醒了一段時間;然而,執政者挾著龐大的媒宣資源,黑白講久了,不少民眾的慧眼最近又開始失靈了。
大眾媒體在民主社會中有兩個重要角色,一是作為第四權,勇於監督公私權力機制的運作,敢於檢視政府的施政和社會的公平正義;一是作為社會公器,積極促進全民公共政策的理性溝通,有效激發社會不同立場的感性交流。
總之,媒體的社會責任不是只有報導新聞,它還要檢查訊息的正確性,以及監督政府的施政作為和社會的公平正義。當很多人嘲笑大陸對河南洪災新聞的控制時,我們也不能讓台灣政壇變成演戲的劇場了。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