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象徵著中華民族一脈相傳的啟迪、傳承、明禮、關愛、思念、相守和感恩,不分東西,不分南北,五湖四海,有滋有味。相互多擺一雙筷子吧!兄弟姐妹各自珍惜,忘掉上一代人的紛紛擾擾、恩恩怨怨吧!(圖/取自網路)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兩岸三地過去凡遇天災,相互有很多的捐助。最近的河南洪災,這樣的熱情卻不復從前。大家都深受新冠疫情衝擊長達年餘,心力交瘁,固是原因;彼此在民主的認知差距上愈來愈大,也不容忽視。
習近平在共產黨建黨百年講話中,將「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並列。中共領導人這樣的大回轉,確實讓兩岸認知重新找到原有交集。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近幾年對台的軍事、外交強勢態度,卻促使了台灣民眾對大陸作為的觀望。
怎麼辦呢?中共對台政策為甚麼應該從軟而非從硬呢?這要從養女、筷子和兩岸的關係講起。
先談養女。以台灣被清朝因甲午戰爭戰敗而割讓予日本的史實來做比喻。台灣的命運像是養女,被不成才的養父賣給了日本。後來養父突然發達了,想要賣出去的養女回家認祖歸宗,不用親情的勸說,卻用獨裁霸道的逼迫。這絕對是養父的愚蠢,中共領導階層要再三深思!
再談筷子。網路最近廣傳一個短片——筷子,據說習近平隨機因缘看到了,大為感動,以為是大陸人拍的,一問之下才知這是有才的台灣導演拍的,不禁沈默許久。沈默、沉思是謙讓的開始,兩岸人民冰凍的心理應該用更多的感情,讓它回溫才好。
兩岸的心理距離為何愈來愈大?主因是,大陸在民族情緒上對台灣政府老往美國、日本等外方勢力傾斜,十分反感,也無法忍受。台灣在對等尊嚴上,則非常不滿中共政權在國際舞台的打壓,也無法接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中」的唯一選擇。兩岸過去曾有段不滿意但可以接受的和平時光,主要就是容忍模糊「一中」,求同存異。若不如此,現在就會立刻產生面子衝突,則未來的裡子再好,都不容易走下去。
「一中」原則建立在台灣和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基礎上,兩岸的政府承認現在分治的事實,而未來中國統一的方式和國名,則交由兩岸人民共同以多數民主決定。
筷子象徵著中華民族一脈相傳的啟迪、傳承、明禮、關愛、思念、相守和感恩,不分東西,不分南北,五湖四海,有滋有味。它承載著中國千年的感情,也搭載著兩岸世代的家親。
相互多擺一雙筷子吧!兄弟姐妹各自珍惜,忘掉上一代人的紛紛擾擾、恩恩怨怨吧!。難兄難弟,古人唸成苦難的難,今天的我們應轉唸成為難的難。做哥哥的很為難,做弟弟的也很難為,相互體諒,彼此包容。我們都不能再重蹈上一代兵戎相見的苦難和骨肉分離的苦痛了!
多情可能空留餘恨,但無情一定衆叛親離。人間社會,自古如此;兩岸分合,同一道理。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