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中共都覺得,阿富汗全國未來不能夠號令一致,可能反而更符合他們兩國各自的利益。而拜登政府也有可能是因為研判,俄中兩國畢竟都無法繼承美國原先在阿富汗的影響力,所以才泰然自若撤軍的。(圖/取自網路)
作者/戴萬欽(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前言》
深陷阿富汗戰爭的泥沼,是造成20世紀世界上領土最遼濶國家—蘇聯,瓦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蘇聯是在布里茲涅夫執政時的1979年12月,派兵侵入阿富汗的,歷時9年多,才由戈巴契夫決定在1989年2月自阿富汗撤軍。
布里茲湼夫決定派兵,出於對阿富汗內部政變情勢的誤判。阿富汗戰爭,對蘇聯後期財政上的困窘,是雪上加霜。
中共對戈巴契夫掌權後,尋求蘇中關係正常化,所開列的3大條件,便是包括蘇聯必須自阿富汗撤軍。
阿富汗戰爭演變成是美國和中共針對蘇聯的「代理戰爭」(proxy war)。好萊塢所拍攝的電影「第一滴血」藍波系列,全球票房成績甚高,賺了不少錢。
派兵進入阿富汗長期作戰,導致蘇聯年輕人,出現有點像美國年輕人在越戰時期的反政府情緒。
1991年8月初,在蘇聯紅場旁的中央展覽館,舉辦了阿富汗戰爭歴史的展覽。當時,筆者看到蘇聯將軍方卡車開入展覽館室內,刻劃戰場上的氛圍。現場出售輯印年輕士兵恐懼戰死異鄉的家書。另外,也展出嘲諷阿富汗戰爭殘酷恐怖的歌曲唱片。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16年大選時,政見包括將自阿富汗撤軍。而其後繼任的總統拜登,也在4月間決定將迅速執行自阿富汗撤清美軍。現在,拜登已確定會在8月底之前,只留下650名美軍保護美國大使館,其餘全數撤離阿富汗。
美國此刻大約已完成百分之90的美軍自阿富汗撤離。美國原先扶持的阿富汗喀布爾中央政權,則是劇烈搖晃。
塔利班組織聲稱,他們的部隊,已經迅速控制住將近百分之85的阿富汗疆土。喀布爾的中央政府則估算,塔利班實際上大約只佔領他們所宣稱佔領面積的一半。大多數的城市,仍然在政府軍控制之下。
美軍2001年進入阿富汗,創造出歐亞大陸地縁政治的新面貌,且成為歐亞心臟地帶的一股重要力量。現在,美軍將撤清,地緣政治的實貌,又將大為改觀。
塔利班在7月8日曾經派出代表團,分別訪問伊朗及俄羅斯。另外,塔利班和喀布爾政府雙方的代表團,在7月18日依然於杜哈舉行會談。
而拜登政府究竟如何估算美軍撤離後的權力真空問題?俄羅斯如何看待阿富汗變局與自己的利害關係?俄羅斯是否正在佈局和友邦合作,以限制阿富汗變局對自己的負面影響?尤其,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此刻如何公開談論俄羅斯的立場和對策?而俄羅斯的學者,又舉列出那些具體看法?
以上,皆是本文想進行探討的主要問題。
美國在阿富汗駐軍的始末》
塔利班是發源於阿富汗坎達哈地區的伊斯蘭遜尼派原教義武裝組織。塔利班其實在1994年興起,隨即在1996年時佔據首都喀布爾,並建立起政權。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1999年10月15日通過1267號決議案,設立制裁蓋達和塔利班委員會,將兩個組織都視為恐怖份子團體。
在蓋達組織於2001年發動911恐怖攻擊行動後,美國小布希總統要
求塔利班政府交出窩藏的蓋達組織首領賓拉登。
在塔利班拒絕照辦之後,小布希即派出美軍會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部隊,將塔利班逐出喀布爾,另外扶植出阿富汗中央政府。塔利班則變成分散多地的游擊武裝力量。
15年後,川普在2016年競選美國總統時,便將自阿富汗撤回美軍,作為政見。
川普政府在2020年,派遣特使哈利札德和塔利班領導人巴拉達談判。雙方在2月29日簽署一項協定,即美國將進行自阿富汗大幅撤軍;而塔利班則保證,不會將阿富汗的疆土,作為恐怖攻擊的基地。
美國和塔利班的協議,並未規定必須立即停火。但是,該項協議倒是註明,阿富汗內部的談判,應該自3月份開始進行。
而自2014年當選為阿富汗總統又成功連任的加尼,則認為:塔利班必須先實現中央政府所列出的條件,中央政府才能和其展開談判。
川普政府的龐培歐國務卿,在2020年3月23日宣佈,因為阿富汗總統加尼和內部主要政敵,未能建立和塔利班談判的共識,所以將對阿富汗政府的援助,削減10億美元。
後來,塔利班仍然發動數十起對中央政府部隊的攻擊,而美軍也一度對在赫曼德省南部的塔利班部隊進行空襲。
到了2020年9月12日,也就是在阿富汗內戰持續將近20年之後,阿富汗內部第1次的和平談判會議,才在卡達的首都杜哈舉行。塔利班和喀布爾中央政府及民間社團的代表,首度面對面談判。龐培歐也在9月11日由華府飛抵杜哈參與會議。
喀布爾中央政府在杜哈談判前,便已經釋放5千名塔利班囚徒。喀布爾中央政府呼籲立即停火,而塔利班則要求,阿富汗必須要根據伊斯蘭教制度治理。
川普政府先前在2020年11月17日宣布,將執行美軍撤離。當時代理國防部長的米勒宣布,計劃在1月中旬,即拜登就任總統數天之前,便將美國駐軍減半至2千5百人。事實上,自從美國和塔利班於2020年2月達成協定後,美軍便已經先行撤走數千名。川普算是大致嘗試履行了他早先的競選承諾。
但是,兩度擔任過挪威首相的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曾經憂心忡忡地警告:美軍過早撤離,可能會造成阿富汗變成恐怖主義份子的庇護所,而且也可能造成伊斯蘭國捲土重來。
拜登就任總統之後,4月14日宣布,美國將不會依據和塔利班去年9月達成的協議,在5月1日前便撤離所有美軍。拜登宣布,美軍完全撤離的期限,將延後到9月11日。當時,仍然派駐在阿富汗的美軍數目,是3千5百人。拜登强調說:「該是結束美國歷史上最長戰爭的時候了。」
拜登也表明,在9月11日之前,不論阿富汗內部的和平談判是否進展順利,也不論塔利班是否減低對阿富汗政府部隊的攻擊,美軍都得要撤清。
另外,北約部隊也會撤清。塔利班曾經強硬堅稱,在外國部隊完全撤離之前,將不會再參加任何討論阿富汗未來問題的會議。
拜登7月8日的政策說明》
美國軍方不少高階將領建議拜登政府,多留駐一些美軍,以協助喀布爾政府進行穩定的過渡期。但是,拜登否決了他們的建言。
拜登本人在7月8日,公開為自己的決策考慮作詳細辯解。他說,必須由阿富汗人決定他們自己國家的未來。其實,一般阿富汗人民都認為,和平與和解的道路,都將十分艱辛。
美國有些情報單位預估,喀布爾中央政府在美軍撤離後,大概只能夠撑6個月左右。但是,拜登説,阿富汗政府部隊有能力撃退塔利班的攻勢。他強調,政府軍的總兵力是30萬人,而塔利班的部隊只有7萬5千人。
拜登又説:美軍早就已經達成他們派駐阿富汗的使命。美軍在2001年入駐的目的,是肅清蓋達組織,防阻他們再度對美國發動恐怖攻擊。而賓拉登也已經在2011年於巴基斯坦境內,被美軍擊斃。拜登强調,美軍派駐阿富汗的目標,並非為了要幫助阿富汗從事「建國」。
拜登避開宣布,美國已經取得勝利。他只説:「任務已經達成。」
他呼籲該地區的國家,協助阿富汗內部交戰各方,幫助他們協商出決定性的政治解決方案。他研判,阿富汗很難在未來出現能夠控制全境的中央政府。
另外,拜登也透露,美國將協助阿富汗幾千名為美國從事翻譯的人員,在8月份安全遷居第3國,或是申請簽證移居美國。
印度戰略問題學者布拉瑪(Brahma Chellaney)日前撰文表示,拜登急著自阿富汗撤清美軍,是錯誤的。他指出:美軍在越戰的陣亡人數是
58,220人,而20年來在阿富汗的陣亡人數,則只有2,248人。而且美軍自2015年1月1日結束在阿富汗的作戰部署後,迄今只有傷亡99人。
他認為,拜登應當在阿富汗留下一批美軍,以便對阿富汗政府軍提供空中作戰支援,也提供信心。美國國防部的答辯是,美國可以運用部署於附近的航空母艦戰鬥群,提供這樣作戰的空中支援。
他也回顧歴史,批評美國不該在1975年將高棉交給中共所扶植的赤柬,導致高棉出現血腥屠殺。
布拉瑪強調巴基斯坦扮演的角色。他説:塔利班是巴基斯坦軍事情報單位一手扶植起來的。所以,阿富汗的未來,其實是掌握在巴基斯坦的手中。
喀布爾政府近日的確指控,巴基斯坦政府,已經對塔利班在某些地區的進攻行動提供空中支援。而巴基斯坦政府則指責喀布爾政府,故意縱容阿富汗某些好戰團體,對巴基斯坦進行攻擊。
另外,阿富汗駐巴基斯坦大使的女兒希西拉,日前剛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馬巴德,遭到一群歹徒刼持數小時,並被毆打成傷住院。
有關於中共的動向問題,布拉瑪研判,中共未來會給予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政府外交承認及經濟援助。他也預料,美國將來會緊急撤離駐喀布爾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和美國其他公民。
美國向中亞國家提出建議》
阿富汗共計和伊朗、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中共和巴基斯坦6個國家交界。其與中共的國界線,只有90公里。
俄羅斯注意到美國正設法要求某些中亞國家及巴基斯坦,同意讓美國將一些裝備和設施,放置在他們的國家。
目前,俄羅斯知悉,巴基斯坦和烏茲別克已經明確拒絕接受美國的請求。
7月16日在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舉行了一項討論中亞和南亞兩區域關聯性問題的15國外交部長會議。會議中,有些代表便提到,美國正在探詢若干中亞國家,能否暫時性或者永久性地,收容阿富汗一些曾經和美國密切合作的人士。
起初,美國提出的人數,大約是到年底之前有1萬人。但有傳言表示,數目已經升高到10萬人左右。
俄羅斯塔斯社在塔什干報導説,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開會期間接受記者訪問時,曾經作了如上的説明。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估計,自今年元月份以來,已經有27萬阿富汗難民逃離國境,而在阿富汗境內流離失所的人民,竟然超過350萬人。
現在,土耳其境內已經至少有1千9百多名阿富汗難民。
塔吉克要求俄羅斯協助》
塔吉克總統賴克蒙,在7月5日曾經於莫斯科當面請求俄羅斯總統普丁,協助塔吉克因應美軍和北約部隊撤離阿富汗後的安全挑戰。普丁允諾,如果塔吉克果真有需要,俄羅斯將會伸出援手。
拉夫羅夫後來具體表明,俄羅斯將會運用它在塔吉克境內的軍事基地提供兵力,協助塔吉克維持安全。
在塔利班部隊迅速前進擴佔勢力之下,其實在7月10日之前,大約已經有1千名阿富汗政府軍跨越國界,逃遁至塔吉克境內。塔吉克總統賴克蒙,已經下令動員2萬名預備部隊,加強和阿富汗交界地區的安全。
塔吉克在獲得俄羅斯允諾將協助維護其和阿富汗交界地區的安全之後,便在7月7日敦促由俄羅斯所領導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 CSTO)的盟邦,都能夠伸出援手,協助其維護國界安全。
拉夫羅夫說明俄羅斯態度》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7月16日在塔什干,參加了中亞與南亞15個國家外交部長的會議。
阿富汗總統加尼、哈薩克總統米爾齊耶夫都參加了該項會議。加尼在會議中曾經特別報告阿富汗的情勢。
拉夫羅夫也在塔什干,和五個中亞國家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的外交部長,針對阿富汗的情勢,發表了聯合聲明。
他們在聯合聲明中,期盼喀布爾中央政府和塔利班,能夠進行建設性的會談,以既能中止持續多年的戰爭,又能將阿富汗建設為和平獨立的主權國家。
尤其,拉夫羅夫在塔什干很清晰地說明俄羅斯普丁政府,目前針對阿富汗新情勢所採取的對策。
俄羅斯最高法院在2003年2月14日,便裁定塔利班為恐怖組織。
拉夫羅夫在塔什干對記者評論說:固然拜登聲稱美軍在阿富汗已經達成使命,他認為美國在阿富汗的行動,是失敗的。
他說,俄羅斯很關注伊斯蘭國和蓋達兩個組織,現在都已經強化他們在阿富汗的陣地和部署。他指出,阿富汗已經出現歷來最多的毒品生產及運輸活動。
他並且指控說,全球高達百分之90的毒品,皆源自於阿富汗。而毒品的收益,則是塔利班和阿富汗其他組織的主要財務來源。
拉夫羅夫在記者訪問時,也評論美國試圖將部分軍事裝備和資源,轉移入阿富汗鄰近國家的盤算。他指出:巴基斯坦和烏茲別克已經正式拒絕美國的提議。而事實上,俄羅斯的盟邦都無意願,讓他們的領土和人民,去承擔風險。
拉夫羅夫又說:俄羅斯並不願意見到阿富汗境內的某一個軍事力量,壓倒另外一個軍事力量。俄羅斯主要是擔心,阿富汗情勢非常動盪不安定。
他強調俄羅斯希望見到,阿富汗各方保持進行對話,而終能獲致政治性協議,一舉解決所有政治及種族問題的歧見。
但是,他又主張,現在最重要的是,促成喀布爾政府和塔利班立即執行他們先前已經達成的協議。至於他們是否會再有新的協議,並不重要。
有關美國希望中亞國家收容阿富汗人民的問題,拉夫羅夫認為,中亞很重要的是,拉夫羅夫並不希望美國對阿富汗未來的問題,完全撒手不管。他甚至對記者指出,印度、伊朗、俄羅斯、中共、美國及巴基斯坦這六個國家,應該注意對阿富汗的未來問題,進行討論。俄羅斯學界的看法》
智庫卡耐基莫斯科中心的主任崔寧(DmitriTrenin)認為:俄羅斯和中亞國家,確實擔心塔利班重新抬頭後,會加劇毒品由阿富汗進入他們的境內。
普什圖族是阿富汗第一大民族。塔利班成員多為普什圖族。但是,普什圖族的人口,約佔阿富汗總人口的百分之42。喀布爾的中央政府,如果不能夠得到普什圖族支持,就無法號令全國。而塔利班也欠缺力量控制全國。
崔寧即是持如此看法。他認為,俄羅斯基本上很了解阿富汗,不認為塔利班有辦法控制阿富汗全境。
他強調,俄羅斯和中亞國家,既欠缺資源,也介缺理由,派出軍隊介入阿富汗內部的權力重新分配。
崔寧所謂的欠缺理由,其實就是指阿富汗內部情勢變化,和俄羅斯的國家大利益,相關性很小。
所以,他認為俄羅斯不必嘗試去填補美軍撤清後所留下的權力空間。他主張,俄羅斯確實不必去嘗試,作喀布爾中央政府主要的國際支持者。尤其,他認為加尼總統和他的內閣,一向都不曾和俄羅斯保持友好來往。
而塔吉克裔的人口,固然在阿富汗總人口中,約佔百分之27,但是,塔吉克並沒有能耐,派出軍隊介入阿富汗內部的戰鬥。而烏茲別克裔的人口,在阿富汗中,只約佔百分之8。
眼前,俄羅斯在吉爾吉斯和塔吉克都維持著軍事基地,包括空軍基地。總部設在烏拉山脈東麓卡薩琳堡的俄羅斯中央軍區,將會負責觀察及因應阿富汗內部的軍事角力。
崔寧分析,由於土庫曼和阿富汗的國界線比較長。由俄羅斯領導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聯盟,將會把協調成員國對阿富汗軍事事務的工作,放在土庫曼境內進行。他認為,現在可以敦促這個聯盟組織,把握機會,展現它的功能。
他也主張:俄羅斯和他的盟邦,不能夠再局限於只依賴和塔吉克裔,以及和烏茲別克裔阿富汗人的交情,應該擴大和阿富汗衆多力量的交往。尤其,俄羅斯應該和塔利班交往。
崔寧提出,既然塔利班和巴基斯坦的安全機關關係深厚,俄羅斯就應該和巴基斯坦軍事及情報單位增加來往。但是,他也提出一個前提,即俄羅斯和巴基斯坦的來往,不能夠傷害到俄羅斯和印度長期的友情。
他另外提到,上海合作組織,既然成員國包括俄羅斯、中共、印度及巴基斯坦等等,便應該要加以運用。
崔寧又説,俄羅斯和美國在阿富汗問題上,仍然必須要交換評估與看法。他認為,美國依然會關心阿富汗,因為阿富汗的地理位置特殊,既是和中共交界,又靠近俄羅斯。
崔寧算是清晰勾勒出,俄羅斯和美國未來對阿富汗問題動向的輪廓。
結語》
阿富汗和其周邊的地緣戰略情勢,又改變了。拜登政府竟然不想在中共和中亞交界之處,留下大的觀察據點。
其實,美國早在2013年6月,便已經結束租用吉爾吉斯的馬納斯空軍基地了。當年,美國使用該基地,是很受俄羅斯及中共關注的。
美國自阿富汗匆匆撤軍,是否算是功虧一簣?猶記得史丹佛大學的民主發展理論名教授戴爾蒙(Larry Diamond),十餘年前曾經被美國政府特地安排去阿富汗,實地觀察及研究推動民主治理(democratic governance)。
阿富汗也算是美國20年來,練兵並測試新武器系統的地方。
中共也很注意阿富汗的情勢。中共外交部長王毅7月3日在北京清華大學的研討會作主旨演講時,便提出對阿富汗新情勢的關切。對中共的利益而言,阿富汗的新風雲,是挑戰,但是也有若干機會在其中。
可以預見,中共和俄羅斯未來就阿富汗情勢交換意見,或是協商因應作為,將不會限於在上海合作組織的架構之內。
俄羅斯聯邦在成立之後,經歷過兩次車臣戰爭。今天的普丁政府當然對塔利班是否會扶助國際伊斯蘭宗教狂熱組織,保持高度戒心。
俄羅斯對蘇聯曾經困陷於阿富汗戰爭的歴史教訓,記憶鮮明。俄羅斯目前確實應該不會希冀繼承美國撤軍後的權力真空。所以,今天對於普丁政府,究竟將就阿富汗新情勢,採取何種基本對策,是可以進行合理推算的。
塔利班和喀布爾政府之間的軍事衝突,未必是俄羅斯和中共所在意的。也許,俄羅斯和中共都覺得,阿富汗全國未來不能夠號令一致,可能反而更符合他們兩國各自的利益。
拜登政府也有可能是因為研判,俄中兩國畢竟都無法繼承美國原先在阿富汗的影響力,所以才泰然自若撤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