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宇涉獵》加拿大種族滅絕案還在繼續發酵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穹宇涉獵》加拿大種族滅絕案還在繼續發酵
2021-07-05 07:00:00
A+
A
A-

里賈納市附近原住民寄宿學校的新發現,751個無標記墳墓的現場。

 

作者/劉敦仁

 

筆者在6月7日發表於《優傳媒》的 〔加拿大向原住民灑下「鱷魚的眼淚」〕一文,報導了加拿大內陸城市肯洛普斯一所原住民「寄宿學校」,發現了215具兒童骸骨,證實他們是在上世紀被迫寄宿在該校的原住民兒童。事件發生後引起了整個加拿大的震動,要求徹查的呼聲不絕於耳。

 

這次事件與以往加拿大政府與原住民之間的摩擦不同,因為這牽涉到加拿大全境134所「遺臭萬年」的「寄宿學校」,這種「寄宿學校」是加拿大政府習自美國的滅絕種族的卑鄙手段。然而加拿大總理卻一直採用「甩鍋」的策略,將全部責任諉過於天主教,並再三呼籲教宗到訪加拿大時公開向原住民道歉。

 

這是徹頭徹尾的胡言亂語。「寄宿學校」開辦的「元兇」是加拿大第一任首相,透過聯邦政府的原住民關係部門推動,天主教會只是在政府部門主導下,擔任執行任務的「幫凶」。如今要「幫凶」為「元兇」承擔所有的責任,無異乎本末倒置,恰恰顯露了加國政府「假仁假義」的卑劣嘴臉。

 

加拿大兒童骸骨的發現,牽動了美國現任內政部長蒂波.哈蘭德 (Deb Haaland) 的心,她是美國有史以來首位原住民出任內閣重要官職。原住民的「寄宿學校」是從美國開始的,加拿大發現寄宿學校兒童骸骨後,哈蘭德部長發表談話稱,美國必須要深入調查這個歷史醜聞。她強調在一個多世紀以來內政部對全美「寄宿學校」的發展有一定的責任,所以必須多方協助將「寄宿學校」造成無數家庭在長期的憂慮中的黑暗歷史找出真相。美國內閣部長的這番表達,說明加拿大發現兒童骸骨的驚人事件,引起了美國的擔憂,因為不論就規模及人數,美國的嚴重程度都在加拿大之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經過一段時間探測後,6月23日,加拿大中部大草原的沙士克曲文省(Sasketchewan) ,離省府里賈納 (Regina) 以東140公里處的「瑪莉艾瓦爾印第安人寄宿學校」(Marrieval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 後面,正式宣告發現多達751座無標記墳墓!

 

第一個被發現的無標記墳墓現場。

 

該校是1899年建立,由當地天主教會管理,1981年由柯維塞斯 (Cowessess) 原住民社區接管,1997年關閉,到1999年全部拆除,建立了一所新的學校。

 

前述發現兒童骸骨的肯洛普斯市「寄宿學校」,隸屬於天主教「聖潔瑪麗亞獻身教會」(Missionary of Oblates of Mary Immaculate) ,該教會機構負責48所「寄宿學校」的經營管理。這次在沙省發現無標記墳墓的「瑪莉艾瓦爾印地安人寄宿學校」,也由這個教會組織經營管理。

 

  天主教里賈納總主教唐.波仁第一時間發出公開道歉。

 

柯維塞斯原住民 (Cowessess) 部落酋長卡德姆斯 .狄洛莫 (Cadmus Delorme) 和沙省原住民的「原住民主權聯盟」(Federation of Sovereign Indigenous Nations [FSIN]) 酋長波比.卡麥隆 (Bobby Cameron) 共同舉行新聞發佈會向外宣布,自6月1日開始在「瑪莉瓦爾印地安人寄宿學校」舊址,使用探底雷達發現的這些墳墓,不是一個亂葬崗,這些墳墓之所以沒有墓碑,是因當地天主教堂故意移除,淹沒遺骸的真實身分!

 

他聲稱探底雷達並非完全準確無誤,誤差率可高達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他們會在未來數周內設法獲得經過驗證後較為準確的數字。他認為在這些無標記的墳墓中,並非完全是兒童,正如坊間的傳說,其中有可能埋葬著一些成年人。這些被埋葬的成年人或是兒童幾乎都來自沙省及曼尼托巴省 (Manitoba)。

 

經過這次的發現,酋長狄洛莫深具信心稱,教會遲早會交出相關的歷史資料。他也希望教宗能對這個不幸的歷史事件道歉。迄今為止他們手頭只有一本來自一位遺屬的記錄簿。他告訴記者們,這位遺屬年輕時儘管面臨指控威脅,但仍然保留住這本紀錄。

 

  柯維塞斯原住民酋長卡德姆斯.狄洛莫一直在呼籲要真相。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說,在他得悉這樁不幸事件後感到錐心之痛。他指聯邦政府應為因此帶來的創傷負責,繼續向全國原住民社區提供資金和資源,最終將這段歷史真相公諸於世。他在聲明中這樣表達:

 

「儘管我們無法令罹難者死而復生,但我們會為這些不公義的事伸張正義,我們將銘記於心。瑪莉瓦爾和肯洛普斯兩宗事件,屬於一個更大悲劇的一部分,這些可恥的事件提醒大家,本國原住民曾面臨並繼續面臨系統性種族主義、歧視和不公義的情況。我們必須共同承認這一事實,從歷史中汲取教訓,並走向共同和解的道路,這樣我們才能建立更好的未來。」

 

聯邦政府的原住民服務部部長馬克.米勒 (Marc Miller) 也向新聞媒體宣布,聯邦政府準備向原住民提供在調查過程中所需要的任何支援。

 

負責不列顛哥倫比亞及沙士克曲文兩省的天主教機構也表示,將會公布所有的相關歷史文件。負責經營管理這兩所學校的天主教機構也發表了一份聲明,表示他們已經與大學,檔案庫及「真相及和解委員會」合作公開歷史文件。之所以迄今未能公開的原因,是因為省和國家「隱私法」的複雜性,導致此一工作受到遲延。

 

該聲明還表示,他們將會與主教和其他天主教會的領袖合作,以便儘早將全部真相公諸於世。天主教的機構此時作出看似極為積極配合的說明,是因為,自從這兩個原住民寄宿學校內發現集體兒童骸骨及無標記墳地後,已經引起社會公憤,要求獨立調查的呼聲與日俱增。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也公開表示:「我們會繼續使用所有資源追蹤他們失去的親人,並為那些社區做必須要做的事情。」他認為這只是政府應做的事情中的一小部分。他還強調政府過去數年來已經投資數十億元,用於保護原住民語言、文化和生活方式。

 

但是總理先生並未明確表示其所謂的「作為」為何,他也沒有說明除了2019年宣布撥款2700萬元用以找出並調查「寄宿學校」附近墓地的經費外,政府是否還會有額外的撥款。

 

之所以社會各界對現任總理的所作所為存有懷疑,是因為他在2001年執教於溫哥華一所私立中學 (West Point Gray Academy) 時,有過一段不良紀錄。在一個名為「阿拉伯之夜」的學生晚會上,他穿著阿拉伯人的長袍,頭上裹著「包頭巾」,臉上還塗抹了棕色油料,儼然以伊斯蘭人的形象出現。殊不知這嚴重違反了加拿大的種族主義法規。這張照片刊登在該校2000-2001畢業年刊上,2019年他出任加拿大總理後,被有心人挖掘出來公諸於世。總理只極為技巧地向社會大眾致歉,雖然此事後來不了了之,社會對總理「種族歧視」的態度一直耿耿於懷。

 

2001年加拿大總理服務於溫哥華私立學校時,扮演阿拉伯人,並用棕色油料塗抹臉上。此圖片於2019年被人揭發為其《種族歧視》的明證。

 

這兩樁歷史醜聞接連發現後,引起加拿大全國各地市級政府的強烈反彈,停止舉行七月一日加拿大國慶的決定也遍佈全國。位於東部的紐伯朗斯維克省 (New Brunswick) 的聖約翰市 (Saint John) 、佛雷德力克敦市 (Fredericton), 及西海岸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府維多利亞市 (Victoria) 、本那比市都先後宣布取消慶祝活動,安大略省滑鐵盧地區的維爾摩鎮 (Wilmot Township) 、阿爾伯塔省艾頓蒙市西北方的聖阿波爾特市 (St. Albert) ,也將停止全部或部分慶祝活動,以表達對原住民兒童不幸遭遇的哀傷。溫哥華唐人街委員會也決定今年停辦慶祝國慶活動,除了因為上述事件,並由此勾起了華人的不堪回憶,1923年7月1日加拿大通過「排華法案」,2023年將是這一奇恥大辱的百年紀念。

 

加拿大總理在離國慶不到一周前表示,今年的國慶日應該是一個反思歷史的日子。他宣稱:「許多加拿大人會對我們與原住民的關係及其演變等問題進行反思。我認為今年的國慶日,會令我們反思國家的成就及我們還需再多做些什麼。」

 

他宣稱已經和柯維塞斯原住民 (Cowessess) 酋長卡德姆斯.狄洛莫,以及,「原住民議會」(Assembly of First Nation) 酋長貝里.貝爾卡爾德 (Perry Bellegarde) 進行過討論。

 

過往的一百年裡,對於加拿大原住民遭受的虐待、歧視和不公平的待遇,聯邦政府始終擺出一副假仁假義的慈善面孔。臭名昭著的聯邦政府原住民事務部,就等同於一個種族滅絕的執行機構。 表面上以微薄的預算支持如何發展原住民的福利,實際上卻想方設法使原住民「自動墮落」。如救濟金的發放,就是鼓勵原住民酗酒或不務正業。

 

聯邦政府就有關對待原住民權益的問題,向來習慣懸而不決,這幾乎是英國殖民政策清一色的操作方式。溫哥華聞名於世的史丹利公園 (Stanley Park) 就是著例。

 

位在海濱的史丹利公園,原來是千百年來原住民居住的地方,1858年英國開始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殖民後,就想方設法掠奪當地的原住民財物。1886年溫哥華市政府通過一項法令,將該地區開闢為公園,以每年一元的租金長期「租賃」,並委任史丹利勳爵 (Lord Stanley)為省督,史丹利係英國德爾比家族第十六代伯爵 (16th Earl of Derby), 1888年9月用了自己的名字為這座公園命名,還為此舉行開幕儀式。

 

曾經有一段時間,原住民組織呼籲應收回這塊被強佔的土地,但在白人的政府主導下,迄今毫無音訊。

 

  溫哥華史丹利公園裡的原住民圖騰群,作為吸引遊客觀賞的靜物。

 

在兩處「寄宿學校」發現兒童骸骨及無標記墳地後,還發生多處天主教堂被焚毀的事。第一次的縱火案發生在6月21日。地點是彭迪克頓印地安部落地區 (Pendicton Indian Band) 的「聖心教堂」(Sacred Heart Church) ,距離發現215具兒童骸骨的地方不遠,另一處是,鄰近奧里佛爾 (Oliver) 的「聖格雷格利教堂」(St. Gregory’s Church)。兩座教堂均建造於一百年前。

 

一周後,同樣是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內陸地區,另兩座教堂也被付之一炬,分別是海德力 (Hedley) 地區的「聖安娜教堂」(St. Ann’s Church) ,及希密爾卡孟印地安人部落  (Similkameen Indian Band) 的「喬帕卡教堂」(Chopaka Church)。未幾,又接續發生第五座教堂被祝融所吞噬。

 

被焚毀的百年聖安娜教堂原貌。

 

三個焚燒案目前正在皇家騎警機構調查中。一般認為,這些事件與原住民長期以來受到宗教迫害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自五月間首次發現215具兒童骸骨以來,天主教機構接二連三發表談話,聲言必定會公布真相,並將所有歷史資料交出。然而教會的行徑和政府的官僚作風殊無二致。事實上,為解決與原住民長期以來積累的矛盾,雙方早在2008年就已經設立了「真相及和解委員會」,迄今十二個年頭,一切仍是紙上談兵。

 

早在2012年東部省份紐伯朗斯維克的原住民,用地下雷達探測到一塊墓石,分析認為是寄宿學校裡一名僱員之子的墳墓。接下來在不斷的探測下,陸續發現了35座墳墓,但這一探測無法確定究竟有多少無名兒童葬身在此,因為當地有堆疊埋葬的風俗,但肯定有寄宿學校孩子的墳墓。

 

接著在2014年里賈納原住民寄宿學校也發現近40座無名兒童墳墓,2018年和2019年原住民又與當地大學合作用地下雷達探測器,尋找更多的墳墓。但是政府方面及天主教機構均沒有主動解決紛爭的任何表態,只有里賈納總主教唐.波仁 (Don Bohren) 表示了道歉,而且他要求教宗應該代表天主教給予道歉。之後也就無聲無息。

 

直到這兩個月相繼發現大量骸骨及無標記墳墓後,終於紙包不住火,才感覺到茲事體大,無法再掩飾或者拖延。原住民主權聯盟 (Federation of Sovereign Indigenous Nations)酋長波比 .卡麥隆 (Bobby Cameron) 表示,他正在和天主教主教團商酌,組織原住民代表團前往梵蒂岡會見教宗,並希望能有直接交流。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勒傑克寄宿學校(建於1907年)大門外插的英國旗,就是該國為滅絕人種的《元兇》鐵證!

 

加拿大總理的官樣文章,到目前為止,還無法確定他會如何走下一步棋。但就在國內鬧得滿城風雨,國際上也是怨聲載道時,他竟然還有閒情逸致在日內瓦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導四十多個國家聯合簽署提案,要求中國對新疆維吾爾族的「人種滅絕」一案做出解釋,並允許聯合國派遣代表團前往新疆作實地調查!

 

這一有關新疆「人種滅絕」的鬧劇一開始就是由美國主導,未曾料到的是,加拿大竟然挺身而出,以其一貫的「侍從外交」傳統作為總指揮向中國發難。當中國代表團聯合其他九十多個國家反擊加拿大的對原住民「種族滅絕」時,加拿大總理立即狗急跳牆地大聲謾罵稱,加拿大已經有了「真相及和解委員會」而且進展非常順利,接著反問中國的「真相及和解委員會」在哪裡?顯然這是加拿大利用聯合國,掩飾其國內的「種族滅絕」醜聞而進行的焦點轉移。

 

加拿大原住民看得明白,放著自身超越百年的有憑有據的「種族滅絕」事實不顧,僅憑美國從外逃的維吾爾族反華人士那裡獲得的資料,在國際機構裡興風作浪,居然還大言不慚地宣稱加拿大已經有了「真相及和解委員會」的成就。這種「假仁假義」故作姿態的行為,何其醜陋 !

 

至於原住民代表團在訪問梵蒂岡時,能否獲得教宗的公開道歉,只能拭目以待。當務之急是,加拿大政府必須面對現實,應據實昭告社會各界原住民百年來遭受的種種非人待遇,必須徹查十五萬原住民兒童中究竟有多少無辜枉死,還他們家庭一個公道。天主教公開歷史資料的諾言必須立即執行。尤為重要的是,政府應提供足夠資金,協助原住民在全國134所「寄宿學校」內,徹底探測地下尚有待發現的墳墓,而且要求每一個教區的神職人員提供歷史檔案及資料,作為探測地下的有力依據。

 

走筆至此,又傳來發現了182個無名墳墓的消息!

 

那是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內陸的克蘭布魯克 (Cranbrook) 地區,「庫特尼河下游原住民」部落 (The Lower Kooteney Band) 區內的「聖尤金教會學校」(St. Eugene’s Mission School) 遺址。這是在不到兩個月之內所發現的第三處無名墳墓!

 

這所學校建於1912年,早在1970代即已關閉。該部落自去年開始進行探測遺址的工作。歷史記載,該校曾收容逾100名被迫寄宿的原住民學生,所以發現的墳墓應是該部落及附近的庫納哈 (Ktunaxa) 部落及阿卡姆 (Aq’am) 部落的孩子。尤為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墳墓掩埋距地表僅有一公尺深處。

 

歷史證據一個一個出土,絕不是幾句「空話」就能搪塞過去,絕不能用幾張「空頭支票」來唬弄享有同等尊嚴的原住民!原住民要的不是金錢,他們要的是「真相」,一個欺世隱瞞已逾百年,永遠無法用金錢償還的,充滿血債的「真相」!

(2021年7月1日完稿於溫哥華)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 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近作外交耆宿劉師舜大使的傳記,是他費時十年的心血結晶。

 

里賈納市附近原住民寄宿學校的新發現,751個無標記墳墓的現場。

 

作者/劉敦仁

 

筆者在6月7日發表於《優傳媒》的 〔加拿大向原住民灑下「鱷魚的眼淚」〕一文,報導了加拿大內陸城市肯洛普斯一所原住民「寄宿學校」,發現了215具兒童骸骨,證實他們是在上世紀被迫寄宿在該校的原住民兒童。事件發生後引起了整個加拿大的震動,要求徹查的呼聲不絕於耳。

 

這次事件與以往加拿大政府與原住民之間的摩擦不同,因為這牽涉到加拿大全境134所「遺臭萬年」的「寄宿學校」,這種「寄宿學校」是加拿大政府習自美國的滅絕種族的卑鄙手段。然而加拿大總理卻一直採用「甩鍋」的策略,將全部責任諉過於天主教,並再三呼籲教宗到訪加拿大時公開向原住民道歉。

 

這是徹頭徹尾的胡言亂語。「寄宿學校」開辦的「元兇」是加拿大第一任首相,透過聯邦政府的原住民關係部門推動,天主教會只是在政府部門主導下,擔任執行任務的「幫凶」。如今要「幫凶」為「元兇」承擔所有的責任,無異乎本末倒置,恰恰顯露了加國政府「假仁假義」的卑劣嘴臉。

 

加拿大兒童骸骨的發現,牽動了美國現任內政部長蒂波.哈蘭德 (Deb Haaland) 的心,她是美國有史以來首位原住民出任內閣重要官職。原住民的「寄宿學校」是從美國開始的,加拿大發現寄宿學校兒童骸骨後,哈蘭德部長發表談話稱,美國必須要深入調查這個歷史醜聞。她強調在一個多世紀以來內政部對全美「寄宿學校」的發展有一定的責任,所以必須多方協助將「寄宿學校」造成無數家庭在長期的憂慮中的黑暗歷史找出真相。美國內閣部長的這番表達,說明加拿大發現兒童骸骨的驚人事件,引起了美國的擔憂,因為不論就規模及人數,美國的嚴重程度都在加拿大之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經過一段時間探測後,6月23日,加拿大中部大草原的沙士克曲文省(Sasketchewan) ,離省府里賈納 (Regina) 以東140公里處的「瑪莉艾瓦爾印第安人寄宿學校」(Marrieval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 後面,正式宣告發現多達751座無標記墳墓!

 

第一個被發現的無標記墳墓現場。

 

該校是1899年建立,由當地天主教會管理,1981年由柯維塞斯 (Cowessess) 原住民社區接管,1997年關閉,到1999年全部拆除,建立了一所新的學校。

 

前述發現兒童骸骨的肯洛普斯市「寄宿學校」,隸屬於天主教「聖潔瑪麗亞獻身教會」(Missionary of Oblates of Mary Immaculate) ,該教會機構負責48所「寄宿學校」的經營管理。這次在沙省發現無標記墳墓的「瑪莉艾瓦爾印地安人寄宿學校」,也由這個教會組織經營管理。

 

  天主教里賈納總主教唐.波仁第一時間發出公開道歉。

 

柯維塞斯原住民 (Cowessess) 部落酋長卡德姆斯 .狄洛莫 (Cadmus Delorme) 和沙省原住民的「原住民主權聯盟」(Federation of Sovereign Indigenous Nations [FSIN]) 酋長波比.卡麥隆 (Bobby Cameron) 共同舉行新聞發佈會向外宣布,自6月1日開始在「瑪莉瓦爾印地安人寄宿學校」舊址,使用探底雷達發現的這些墳墓,不是一個亂葬崗,這些墳墓之所以沒有墓碑,是因當地天主教堂故意移除,淹沒遺骸的真實身分!

 

他聲稱探底雷達並非完全準確無誤,誤差率可高達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他們會在未來數周內設法獲得經過驗證後較為準確的數字。他認為在這些無標記的墳墓中,並非完全是兒童,正如坊間的傳說,其中有可能埋葬著一些成年人。這些被埋葬的成年人或是兒童幾乎都來自沙省及曼尼托巴省 (Manitoba)。

 

經過這次的發現,酋長狄洛莫深具信心稱,教會遲早會交出相關的歷史資料。他也希望教宗能對這個不幸的歷史事件道歉。迄今為止他們手頭只有一本來自一位遺屬的記錄簿。他告訴記者們,這位遺屬年輕時儘管面臨指控威脅,但仍然保留住這本紀錄。

 

  柯維塞斯原住民酋長卡德姆斯.狄洛莫一直在呼籲要真相。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說,在他得悉這樁不幸事件後感到錐心之痛。他指聯邦政府應為因此帶來的創傷負責,繼續向全國原住民社區提供資金和資源,最終將這段歷史真相公諸於世。他在聲明中這樣表達:

 

「儘管我們無法令罹難者死而復生,但我們會為這些不公義的事伸張正義,我們將銘記於心。瑪莉瓦爾和肯洛普斯兩宗事件,屬於一個更大悲劇的一部分,這些可恥的事件提醒大家,本國原住民曾面臨並繼續面臨系統性種族主義、歧視和不公義的情況。我們必須共同承認這一事實,從歷史中汲取教訓,並走向共同和解的道路,這樣我們才能建立更好的未來。」

 

聯邦政府的原住民服務部部長馬克.米勒 (Marc Miller) 也向新聞媒體宣布,聯邦政府準備向原住民提供在調查過程中所需要的任何支援。

 

負責不列顛哥倫比亞及沙士克曲文兩省的天主教機構也表示,將會公布所有的相關歷史文件。負責經營管理這兩所學校的天主教機構也發表了一份聲明,表示他們已經與大學,檔案庫及「真相及和解委員會」合作公開歷史文件。之所以迄今未能公開的原因,是因為省和國家「隱私法」的複雜性,導致此一工作受到遲延。

 

該聲明還表示,他們將會與主教和其他天主教會的領袖合作,以便儘早將全部真相公諸於世。天主教的機構此時作出看似極為積極配合的說明,是因為,自從這兩個原住民寄宿學校內發現集體兒童骸骨及無標記墳地後,已經引起社會公憤,要求獨立調查的呼聲與日俱增。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也公開表示:「我們會繼續使用所有資源追蹤他們失去的親人,並為那些社區做必須要做的事情。」他認為這只是政府應做的事情中的一小部分。他還強調政府過去數年來已經投資數十億元,用於保護原住民語言、文化和生活方式。

 

但是總理先生並未明確表示其所謂的「作為」為何,他也沒有說明除了2019年宣布撥款2700萬元用以找出並調查「寄宿學校」附近墓地的經費外,政府是否還會有額外的撥款。

 

之所以社會各界對現任總理的所作所為存有懷疑,是因為他在2001年執教於溫哥華一所私立中學 (West Point Gray Academy) 時,有過一段不良紀錄。在一個名為「阿拉伯之夜」的學生晚會上,他穿著阿拉伯人的長袍,頭上裹著「包頭巾」,臉上還塗抹了棕色油料,儼然以伊斯蘭人的形象出現。殊不知這嚴重違反了加拿大的種族主義法規。這張照片刊登在該校2000-2001畢業年刊上,2019年他出任加拿大總理後,被有心人挖掘出來公諸於世。總理只極為技巧地向社會大眾致歉,雖然此事後來不了了之,社會對總理「種族歧視」的態度一直耿耿於懷。

 

2001年加拿大總理服務於溫哥華私立學校時,扮演阿拉伯人,並用棕色油料塗抹臉上。此圖片於2019年被人揭發為其《種族歧視》的明證。

 

這兩樁歷史醜聞接連發現後,引起加拿大全國各地市級政府的強烈反彈,停止舉行七月一日加拿大國慶的決定也遍佈全國。位於東部的紐伯朗斯維克省 (New Brunswick) 的聖約翰市 (Saint John) 、佛雷德力克敦市 (Fredericton), 及西海岸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府維多利亞市 (Victoria) 、本那比市都先後宣布取消慶祝活動,安大略省滑鐵盧地區的維爾摩鎮 (Wilmot Township) 、阿爾伯塔省艾頓蒙市西北方的聖阿波爾特市 (St. Albert) ,也將停止全部或部分慶祝活動,以表達對原住民兒童不幸遭遇的哀傷。溫哥華唐人街委員會也決定今年停辦慶祝國慶活動,除了因為上述事件,並由此勾起了華人的不堪回憶,1923年7月1日加拿大通過「排華法案」,2023年將是這一奇恥大辱的百年紀念。

 

加拿大總理在離國慶不到一周前表示,今年的國慶日應該是一個反思歷史的日子。他宣稱:「許多加拿大人會對我們與原住民的關係及其演變等問題進行反思。我認為今年的國慶日,會令我們反思國家的成就及我們還需再多做些什麼。」

 

他宣稱已經和柯維塞斯原住民 (Cowessess) 酋長卡德姆斯.狄洛莫,以及,「原住民議會」(Assembly of First Nation) 酋長貝里.貝爾卡爾德 (Perry Bellegarde) 進行過討論。

 

過往的一百年裡,對於加拿大原住民遭受的虐待、歧視和不公平的待遇,聯邦政府始終擺出一副假仁假義的慈善面孔。臭名昭著的聯邦政府原住民事務部,就等同於一個種族滅絕的執行機構。 表面上以微薄的預算支持如何發展原住民的福利,實際上卻想方設法使原住民「自動墮落」。如救濟金的發放,就是鼓勵原住民酗酒或不務正業。

 

聯邦政府就有關對待原住民權益的問題,向來習慣懸而不決,這幾乎是英國殖民政策清一色的操作方式。溫哥華聞名於世的史丹利公園 (Stanley Park) 就是著例。

 

位在海濱的史丹利公園,原來是千百年來原住民居住的地方,1858年英國開始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殖民後,就想方設法掠奪當地的原住民財物。1886年溫哥華市政府通過一項法令,將該地區開闢為公園,以每年一元的租金長期「租賃」,並委任史丹利勳爵 (Lord Stanley)為省督,史丹利係英國德爾比家族第十六代伯爵 (16th Earl of Derby), 1888年9月用了自己的名字為這座公園命名,還為此舉行開幕儀式。

 

曾經有一段時間,原住民組織呼籲應收回這塊被強佔的土地,但在白人的政府主導下,迄今毫無音訊。

 

  溫哥華史丹利公園裡的原住民圖騰群,作為吸引遊客觀賞的靜物。

 

在兩處「寄宿學校」發現兒童骸骨及無標記墳地後,還發生多處天主教堂被焚毀的事。第一次的縱火案發生在6月21日。地點是彭迪克頓印地安部落地區 (Pendicton Indian Band) 的「聖心教堂」(Sacred Heart Church) ,距離發現215具兒童骸骨的地方不遠,另一處是,鄰近奧里佛爾 (Oliver) 的「聖格雷格利教堂」(St. Gregory’s Church)。兩座教堂均建造於一百年前。

 

一周後,同樣是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內陸地區,另兩座教堂也被付之一炬,分別是海德力 (Hedley) 地區的「聖安娜教堂」(St. Ann’s Church) ,及希密爾卡孟印地安人部落  (Similkameen Indian Band) 的「喬帕卡教堂」(Chopaka Church)。未幾,又接續發生第五座教堂被祝融所吞噬。

 

被焚毀的百年聖安娜教堂原貌。

 

三個焚燒案目前正在皇家騎警機構調查中。一般認為,這些事件與原住民長期以來受到宗教迫害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自五月間首次發現215具兒童骸骨以來,天主教機構接二連三發表談話,聲言必定會公布真相,並將所有歷史資料交出。然而教會的行徑和政府的官僚作風殊無二致。事實上,為解決與原住民長期以來積累的矛盾,雙方早在2008年就已經設立了「真相及和解委員會」,迄今十二個年頭,一切仍是紙上談兵。

 

早在2012年東部省份紐伯朗斯維克的原住民,用地下雷達探測到一塊墓石,分析認為是寄宿學校裡一名僱員之子的墳墓。接下來在不斷的探測下,陸續發現了35座墳墓,但這一探測無法確定究竟有多少無名兒童葬身在此,因為當地有堆疊埋葬的風俗,但肯定有寄宿學校孩子的墳墓。

 

接著在2014年里賈納原住民寄宿學校也發現近40座無名兒童墳墓,2018年和2019年原住民又與當地大學合作用地下雷達探測器,尋找更多的墳墓。但是政府方面及天主教機構均沒有主動解決紛爭的任何表態,只有里賈納總主教唐.波仁 (Don Bohren) 表示了道歉,而且他要求教宗應該代表天主教給予道歉。之後也就無聲無息。

 

直到這兩個月相繼發現大量骸骨及無標記墳墓後,終於紙包不住火,才感覺到茲事體大,無法再掩飾或者拖延。原住民主權聯盟 (Federation of Sovereign Indigenous Nations)酋長波比 .卡麥隆 (Bobby Cameron) 表示,他正在和天主教主教團商酌,組織原住民代表團前往梵蒂岡會見教宗,並希望能有直接交流。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勒傑克寄宿學校(建於1907年)大門外插的英國旗,就是該國為滅絕人種的《元兇》鐵證!

 

加拿大總理的官樣文章,到目前為止,還無法確定他會如何走下一步棋。但就在國內鬧得滿城風雨,國際上也是怨聲載道時,他竟然還有閒情逸致在日內瓦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導四十多個國家聯合簽署提案,要求中國對新疆維吾爾族的「人種滅絕」一案做出解釋,並允許聯合國派遣代表團前往新疆作實地調查!

 

這一有關新疆「人種滅絕」的鬧劇一開始就是由美國主導,未曾料到的是,加拿大竟然挺身而出,以其一貫的「侍從外交」傳統作為總指揮向中國發難。當中國代表團聯合其他九十多個國家反擊加拿大的對原住民「種族滅絕」時,加拿大總理立即狗急跳牆地大聲謾罵稱,加拿大已經有了「真相及和解委員會」而且進展非常順利,接著反問中國的「真相及和解委員會」在哪裡?顯然這是加拿大利用聯合國,掩飾其國內的「種族滅絕」醜聞而進行的焦點轉移。

 

加拿大原住民看得明白,放著自身超越百年的有憑有據的「種族滅絕」事實不顧,僅憑美國從外逃的維吾爾族反華人士那裡獲得的資料,在國際機構裡興風作浪,居然還大言不慚地宣稱加拿大已經有了「真相及和解委員會」的成就。這種「假仁假義」故作姿態的行為,何其醜陋 !

 

至於原住民代表團在訪問梵蒂岡時,能否獲得教宗的公開道歉,只能拭目以待。當務之急是,加拿大政府必須面對現實,應據實昭告社會各界原住民百年來遭受的種種非人待遇,必須徹查十五萬原住民兒童中究竟有多少無辜枉死,還他們家庭一個公道。天主教公開歷史資料的諾言必須立即執行。尤為重要的是,政府應提供足夠資金,協助原住民在全國134所「寄宿學校」內,徹底探測地下尚有待發現的墳墓,而且要求每一個教區的神職人員提供歷史檔案及資料,作為探測地下的有力依據。

 

走筆至此,又傳來發現了182個無名墳墓的消息!

 

那是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內陸的克蘭布魯克 (Cranbrook) 地區,「庫特尼河下游原住民」部落 (The Lower Kooteney Band) 區內的「聖尤金教會學校」(St. Eugene’s Mission School) 遺址。這是在不到兩個月之內所發現的第三處無名墳墓!

 

這所學校建於1912年,早在1970代即已關閉。該部落自去年開始進行探測遺址的工作。歷史記載,該校曾收容逾100名被迫寄宿的原住民學生,所以發現的墳墓應是該部落及附近的庫納哈 (Ktunaxa) 部落及阿卡姆 (Aq’am) 部落的孩子。尤為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墳墓掩埋距地表僅有一公尺深處。

 

歷史證據一個一個出土,絕不是幾句「空話」就能搪塞過去,絕不能用幾張「空頭支票」來唬弄享有同等尊嚴的原住民!原住民要的不是金錢,他們要的是「真相」,一個欺世隱瞞已逾百年,永遠無法用金錢償還的,充滿血債的「真相」!

(2021年7月1日完稿於溫哥華)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 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近作外交耆宿劉師舜大使的傳記,是他費時十年的心血結晶。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