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煥智維新觀點》台灣的命運:「爆發—封鎖—解封—再爆發」?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蘇煥智維新觀點》台灣的命運:「爆發—封鎖—解封—再爆發」?
2021-07-01 07:00:00
A+
A
A-

依據彭博新的評量指標,台灣從防疫前段班跌落到後段班的班後段,不僅談不上超前部署,根本就缺乏前瞻性。世界已在思考如何恢復正常生活了,而我們呢?「爆發—封鎖—解封—再爆發」的惡性循環,會是我們的命運嗎?(圖/取自網路)

 

作者/蘇煥智

 

彭博商業雜誌6月28日公布最新全球抗疫韌性(Resilience)排行榜,台灣從五月份的15名,跌落至本月份的44名;在全球超過2000億美元的53個經濟體排名倒數第十名。

 

這樣的排名相信不但對小英政府、對中央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衝擊很大;對國人的認知也衝擊很大。這個評比,讓過去一年多的台灣防疫神話徹底破滅!而且當此全球朝向解封(Reopen)的大目標行進之際,看不到台灣人在國際間通行無阻的希望!

        

世界已開始往前看

 

彭博從去年十一月起每月公布全球抗疫韌性排行榜,其評比指標從病例增長、總體死亡率、病毒檢驗及醫療照護系統容納能力、疫苗洽談情形、防疫限制措施對經濟的影響、行動自由等指標,均納入考量。三月的時候台灣還排名在僅次於紐西蘭之後的第二名。四月份掉到第五名,五月份更掉到第15名。

 

隨著疫情的趨緩與歐美國家疫苗覆蓋率的增加,各國逐漸解除封鎖,彭博也在調整其評量指標。這個月的評量指標就以朝向世界如何恢復正常、解封為標的,其主要的四項指標是:1、疫苗接種率。2、封鎖嚴重程度。3、航班承載能量。4、開放接種疫苗旅客的旅行路線。依據這些新的評量指標,台灣從防疫前段班跌落到後段班的班後段。

 

如何恢復正常生活才是硬道理

 

這次彭博防疫韌性排行榜,其實也提出比較有前瞻性的指標及目標,那就是世界如何恢復正常的生活?經過了一年半的時間,由於新冠肺炎在無症狀下具有傳染力的特性,人類終於不得不承認新冠肺炎的病毒將如同流行感冒一樣,與人類並存,不可能再靠過去封鎖、阻絕、隔離方式就可以克服大流行;畢竟長期不能恢復正常的生活,經濟必然崩潰。

 

幸好已有幾款疫苗證明有效,成為結束大流行及解封的希望。而過去世界各國採取封鎖、阻絶、隔離措施,其實是被動的防疫措施,並不能終結大流行,讓人類恢復正常的生活。所以彭博週刊這次的設定,以恢復正常的生活方式為觀察點,是頗有其前瞻性意義的。

 

只依靠隔離阻絕已經落伍了

 

既然新的指標朝向恢復正常的生活作觀察,便幾乎都跟疫苗注射密切相關。而疫苗注射也凸顯了歐美富裕國家與拉丁美洲、非洲、東南亞、南亞洲這些較貧窮落後國家,在疫苗取得的嚴重落差。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台灣可能是經濟發達國家中,唯一疫苗取得困難、注射率最低的國家

 

這也證實了,台灣疫苗採購政策,在五月中旬社區感染爆發前並不積極,以為只要靠封鎖管制、阻絶、隔離就可以應對疫情,並以此自豪。完全蹉跎了採購疫苗的黃金關鍵期,可以充分顯示,台灣的疫情負責當局對於疫情缺乏正確的認知與佈局。

 

免疫橋接的疫苗護照,走不出去        

 

正當台灣缺疫苗、各界殷殷期盼疫苗之際,小英政府卻把疫苗採購完全寄託在「尚未完成二期安全性臨床試驗」的「國產疫苗」(高端及聯亞)上。5月28日已宣布採購二千萬劑;並擬提前到二期臨床試驗就要引用「免疫橋接」的原則,予以緊急使用授權EUA。這些舉措引發很大的爭議。

 

畢竟對於一項全新的疫苗利用「免疫橋接」(immunebridging)的原理授與EUA,尚未成為WHO正式的規範;而且全世界也沒有一個醫療先進國家採取這樣的規範。小英政府對國產疫苗EUA採取如此冒進的立場,且不說如何牴觸了科學原則,就從彭博的指標「開放接種疫苗旅客的旅行路線」來看,也脫不了關係。這就是目前國際正夯的「國際疫苗護照」的「相互承認」問題,絕對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自己關起門來自己玩的事,它是一個防疫的科學有效性的課題。

 

歐盟疫苗護照目前仍然只承認歐美的疫苗,法國甚至已正式宣布不承認中國國藥、科興疫苗(雖然兩者都已經由WHO正式授予EUA)。如果小英政府不考慮國際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疫苗護照」的科學有效性的政策立場,就算WHO通過免疫橋接規範,恐怕歐美先進各國,也不會承認台灣國產疫苗的疫苗護照。

 

學習紐西蘭、新加坡

 

在缺乏疫苗,又一味以國產疫苗為賭注的台灣,如果沒有積極的新作為,我們可能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繼續待在後段班的班後段。而且在等待疫苗提高注射率的期間,重複著「爆發—封鎖—解封—再爆發」的惡性循環。如何克服改善呢?除了加速取得歐美先進國際疫苗外,其實紐西蘭、新加坡的模式,仍值得學習。

 

以排名第二的紐西蘭為例,它的疫苗注射率雖然只有10.3%,但因國內確診很少,封鎖程度也低,國際航空運量只減少31.3%。紐西蘭為何只有個位數的案例,因為它的篩檢率高達45.7%。而新加坡排名第十三名,篩檢率更高達230%。但台灣目前篩檢率僅及9.1%。過去一個半月,指揮中心對於篩檢的確較前略有開放,但篩檢率仍相差太多,難怪社區仍然潛藏太多不定時炸彈。因此更大幅度擴大篩檢能量,顯然是台灣的迫切需要。

 

一定要克服高致死率

        

如何降低死亡率?目前臺灣確診數14804例,死亡648人,致死率高達4.38%,是全球致死率2.16%的兩倍以上!對於這個問題所呈現的防疫漏洞,完全看不出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及小英政府、蘇揆,有任何痛定思痛改善的決心及行動,真的是麻木不仁!希望彭博週刊此次防疫韌性排行榜所映照的台灣防疫問題,能夠喚醒停留在防疫神話的台灣人民!

 

作者簡介

蘇煥智,前台南縣長,曾任第二、三、四屆立法委員。台大物理系肄業,台大法律系畢業,輔大法研所碩士。現為台灣維新召集人,大員法律事務所律師。

依據彭博新的評量指標,台灣從防疫前段班跌落到後段班的班後段,不僅談不上超前部署,根本就缺乏前瞻性。世界已在思考如何恢復正常生活了,而我們呢?「爆發—封鎖—解封—再爆發」的惡性循環,會是我們的命運嗎?(圖/取自網路)

 

作者/蘇煥智

 

彭博商業雜誌6月28日公布最新全球抗疫韌性(Resilience)排行榜,台灣從五月份的15名,跌落至本月份的44名;在全球超過2000億美元的53個經濟體排名倒數第十名。

 

這樣的排名相信不但對小英政府、對中央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衝擊很大;對國人的認知也衝擊很大。這個評比,讓過去一年多的台灣防疫神話徹底破滅!而且當此全球朝向解封(Reopen)的大目標行進之際,看不到台灣人在國際間通行無阻的希望!

        

世界已開始往前看

 

彭博從去年十一月起每月公布全球抗疫韌性排行榜,其評比指標從病例增長、總體死亡率、病毒檢驗及醫療照護系統容納能力、疫苗洽談情形、防疫限制措施對經濟的影響、行動自由等指標,均納入考量。三月的時候台灣還排名在僅次於紐西蘭之後的第二名。四月份掉到第五名,五月份更掉到第15名。

 

隨著疫情的趨緩與歐美國家疫苗覆蓋率的增加,各國逐漸解除封鎖,彭博也在調整其評量指標。這個月的評量指標就以朝向世界如何恢復正常、解封為標的,其主要的四項指標是:1、疫苗接種率。2、封鎖嚴重程度。3、航班承載能量。4、開放接種疫苗旅客的旅行路線。依據這些新的評量指標,台灣從防疫前段班跌落到後段班的班後段。

 

如何恢復正常生活才是硬道理

 

這次彭博防疫韌性排行榜,其實也提出比較有前瞻性的指標及目標,那就是世界如何恢復正常的生活?經過了一年半的時間,由於新冠肺炎在無症狀下具有傳染力的特性,人類終於不得不承認新冠肺炎的病毒將如同流行感冒一樣,與人類並存,不可能再靠過去封鎖、阻絕、隔離方式就可以克服大流行;畢竟長期不能恢復正常的生活,經濟必然崩潰。

 

幸好已有幾款疫苗證明有效,成為結束大流行及解封的希望。而過去世界各國採取封鎖、阻絶、隔離措施,其實是被動的防疫措施,並不能終結大流行,讓人類恢復正常的生活。所以彭博週刊這次的設定,以恢復正常的生活方式為觀察點,是頗有其前瞻性意義的。

 

只依靠隔離阻絕已經落伍了

 

既然新的指標朝向恢復正常的生活作觀察,便幾乎都跟疫苗注射密切相關。而疫苗注射也凸顯了歐美富裕國家與拉丁美洲、非洲、東南亞、南亞洲這些較貧窮落後國家,在疫苗取得的嚴重落差。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台灣可能是經濟發達國家中,唯一疫苗取得困難、注射率最低的國家

 

這也證實了,台灣疫苗採購政策,在五月中旬社區感染爆發前並不積極,以為只要靠封鎖管制、阻絶、隔離就可以應對疫情,並以此自豪。完全蹉跎了採購疫苗的黃金關鍵期,可以充分顯示,台灣的疫情負責當局對於疫情缺乏正確的認知與佈局。

 

免疫橋接的疫苗護照,走不出去        

 

正當台灣缺疫苗、各界殷殷期盼疫苗之際,小英政府卻把疫苗採購完全寄託在「尚未完成二期安全性臨床試驗」的「國產疫苗」(高端及聯亞)上。5月28日已宣布採購二千萬劑;並擬提前到二期臨床試驗就要引用「免疫橋接」的原則,予以緊急使用授權EUA。這些舉措引發很大的爭議。

 

畢竟對於一項全新的疫苗利用「免疫橋接」(immunebridging)的原理授與EUA,尚未成為WHO正式的規範;而且全世界也沒有一個醫療先進國家採取這樣的規範。小英政府對國產疫苗EUA採取如此冒進的立場,且不說如何牴觸了科學原則,就從彭博的指標「開放接種疫苗旅客的旅行路線」來看,也脫不了關係。這就是目前國際正夯的「國際疫苗護照」的「相互承認」問題,絕對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自己關起門來自己玩的事,它是一個防疫的科學有效性的課題。

 

歐盟疫苗護照目前仍然只承認歐美的疫苗,法國甚至已正式宣布不承認中國國藥、科興疫苗(雖然兩者都已經由WHO正式授予EUA)。如果小英政府不考慮國際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疫苗護照」的科學有效性的政策立場,就算WHO通過免疫橋接規範,恐怕歐美先進各國,也不會承認台灣國產疫苗的疫苗護照。

 

學習紐西蘭、新加坡

 

在缺乏疫苗,又一味以國產疫苗為賭注的台灣,如果沒有積極的新作為,我們可能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繼續待在後段班的班後段。而且在等待疫苗提高注射率的期間,重複著「爆發—封鎖—解封—再爆發」的惡性循環。如何克服改善呢?除了加速取得歐美先進國際疫苗外,其實紐西蘭、新加坡的模式,仍值得學習。

 

以排名第二的紐西蘭為例,它的疫苗注射率雖然只有10.3%,但因國內確診很少,封鎖程度也低,國際航空運量只減少31.3%。紐西蘭為何只有個位數的案例,因為它的篩檢率高達45.7%。而新加坡排名第十三名,篩檢率更高達230%。但台灣目前篩檢率僅及9.1%。過去一個半月,指揮中心對於篩檢的確較前略有開放,但篩檢率仍相差太多,難怪社區仍然潛藏太多不定時炸彈。因此更大幅度擴大篩檢能量,顯然是台灣的迫切需要。

 

一定要克服高致死率

        

如何降低死亡率?目前臺灣確診數14804例,死亡648人,致死率高達4.38%,是全球致死率2.16%的兩倍以上!對於這個問題所呈現的防疫漏洞,完全看不出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及小英政府、蘇揆,有任何痛定思痛改善的決心及行動,真的是麻木不仁!希望彭博週刊此次防疫韌性排行榜所映照的台灣防疫問題,能夠喚醒停留在防疫神話的台灣人民!

 

作者簡介

蘇煥智,前台南縣長,曾任第二、三、四屆立法委員。台大物理系肄業,台大法律系畢業,輔大法研所碩士。現為台灣維新召集人,大員法律事務所律師。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