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珀感懷隨筆》說一段突破國際貿易談判的故事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王惠珀感懷隨筆》說一段突破國際貿易談判的故事
2021-06-04 07:00:00
A+
A
A-

郭台銘先生代表民間沛然莫之能禦的力量,要進口BNT疫苗救台灣。

 

作者/王惠珀

 

前言: 人性的火花

晨光乍現,運動時間,信義路、忠孝東路上空無一人,好像我家後花園,全屬於我。一路上腦袋清醒,文思泉湧,今早想到郭台銘要進口BNT疫苗。

 

我住不起信義計畫區,但看著美麗的豪宅,想到這一區多得是為兩岸創造經濟奇蹟,然後鮭魚返鄉的台商。也想到旅遊土耳其時,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看到的美不勝收的豪宅。這是二戰後,幾百萬跑到德國的土耳其移工,發跡後鮭魚回流,在歐亞交接的海岸邊,為土耳其再造鄂圖曼的驕傲。

 

今天,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干的歷史故事在台灣相遇,擦出了「人性」的火花。

 

BioNTech的創始人Dr. Ugur Sahin及Dr. Özlem Türeci 醫師夫婦,是德國的土耳其移工的第二代,是生產了新冠病毒疫苗 ( Pfizer-BioNTech COVID-19 vaccine,商品名Comirnaty,簡稱BNT ) 的巨人。郭台銘,大陸移居台灣的華人第二代,為兩岸創造經濟奇蹟有功的巨人,正在想辦法把BNT帶進台灣。

 

《台灣版陰謀論

這幾天,至少有三個網路傳來一篇《「買、捐」疫苗的唬爛人,點出郭台銘買疫苗卡關原因》,又一個太陽花們企圖阻擋BNT輸入台灣,連聯合報、自由時報都相信了,可見台灣版conspiracy theory (1450)有多厲害。再這樣搞下去,帶衰台灣,會害死苦無出路的同胞。

 

很不幸的,這篇文章踢到了鐵板,我趕快來寫這篇「以第一線醫材國際貿易談判的經驗,談天無絕人之路」。台灣人的命也是命,不要唱衰任何想出錢出力,救台灣人命的善舉好不好?

 

2014年學生佔領立法院,其發難的邏輯是,學生怕國家隊出去打仗(談判)會賣國,要求過程透明公開以及被監督,成功阻擋了服貿/貨貿。簡單的說,該運動發揮了台式民主的盲動,也被民進黨收割戰果,自此以降,「政治是主導治國的唯一方針」。

 

從橋接醫療器材中歐貿易的談判說起

衛福部2015年出版了一本《醫療器材GMP》專書(黃育文編纂),其中有一個篇章報告醫療器材外銷歐洲,勾起我擔任衛生署藥政處長時期(2002~2005年)主導醫療器材外銷歐洲,與藥政處同仁一起開路搭橋的回憶,是一個精彩的國際貿易談判的故事

 

醫療器材中歐貿易這件事,如果發生在2014年太陽花運動之後,肯定不會成功,因為太陽花會說這是中共阻撓。但是2004年我們突破了外交困境,創造醫療器材中歐貿易橋接的榮景。以下簡單介紹這件事在人為的故事。

 

2005年我們搭便橋(EU-Taiwan TCP),以「第三方對第三方互相認證、核證」的橋接方式,達成促進中歐醫療器材雙邊貿易。

 

《絕處逢生術》

醫療器材進口台灣不是問題,出口卻困難重重,導因於不對等的國際貿易,以美國老大的施壓為最甚,因此開闢其他市場有戰略上的必要性。為了開啟歐盟市場,我們遭遇的實質困難,是無法與歐盟簽署國對國的貿易合約。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從過往「颱風天橋被吹斷,改搭建便橋」的絕處逢生術,得到啟示。既然歐盟以認證的第三方(certified third party)管理醫療器材(例如產品上的CE mark),我們也有第三方(財團法人工研院量測中心及電子中心,以及財團法人金屬中心),於是在與歐盟執委會談判時,我們提議搭便橋(EU-Taiwan TCP),橋接「第三方對第三方互相認證、核證」來促進雙邊貿易

 

那是一場美麗的仗。我記得去了布魯塞爾歐盟總部三次,最後一次在歐盟貿易總署(DG Enterprise)召開的醫療器材專家會議(MDEG),對27個會員國的代表演講台灣的醫療器材管理後,正式定案。便橋搭好了,回到國內制定法規管理的SOP,開啟教育訓練(輸出美國用GMP,輸出歐盟則用ISO,是二套不同的管理體系),產業界跟著應變,弄得人仰馬翻。但外銷的坦途一通,這個產業跟著蓬勃發展。

 

2015年衛福部出版的專書《醫療器材GMP》,為台歐醫療器材貿易留下歷史紀錄。

 

《鴨子划水》

國際談判多了政治因素就變得複雜,手無寸鐵的蕞爾小國台灣更是險阻重重。何況見光死是談判的大忌,敲鑼打鼓穩死無疑。因此,過程中我們對外不吭一聲,也不敢吭一聲。因為只要一吭聲,美國老大一定介入阻擋。無聲的經濟就是這樣拚出來的,也只有鴨子划水,才能成就無聲的經濟。

 

2003年筆者與醫材談判團隊攝於布魯塞爾歐盟總部DG Enterprice。

 

歐盟執委會貿易總署副主委Heinz Zourek事後問我是否是律師,讓我很得意。我是藥學專長而已,但是當時的藥政處,從藥學學到醫材科技,從科技到管理,從管理到法規,從法規到經貿,從經貿到談判,長期的多元學習及跨域訓練,累積了知識及經驗。大家互相學習,成為藥政同仁對外談判的基本功。台灣長期蒙受強權的不對等貿易,自然會讓出去打仗的國家隊產生愛國護土之心。這是太陽花學子不懂,也無法體會的境界。

 

新冠病毒篩檢試劑也是醫療器材的一種。2005年筆者率談判團隊藥政處高專Dr.黃小文博士及游宏樞博士、以及工研院李子偉主任、魏遠揚主任、金屬中心鄭淵文主任赴德國科隆,參訪EU認證機構TUV Rheinland Group。

 

結論

我國駐德代表謝志偉如果看到本文,應該有所啟發。我們在2005年就已經替政府搭了第三方對第三方的中歐貿易便橋,您可以駕輕就熟,為當下一群願出力救台灣人性命的善舉推一把吧 !

 

筆者寫下這段故事,意在替民間申請疫苗的善舉打預防針。台灣的高手在民間,政府或民間1450不要跟人民過不去,用奧步是擋不住的。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郭台銘先生代表民間沛然莫之能禦的力量,要進口BNT疫苗救台灣。

 

作者/王惠珀

 

前言: 人性的火花

晨光乍現,運動時間,信義路、忠孝東路上空無一人,好像我家後花園,全屬於我。一路上腦袋清醒,文思泉湧,今早想到郭台銘要進口BNT疫苗。

 

我住不起信義計畫區,但看著美麗的豪宅,想到這一區多得是為兩岸創造經濟奇蹟,然後鮭魚返鄉的台商。也想到旅遊土耳其時,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看到的美不勝收的豪宅。這是二戰後,幾百萬跑到德國的土耳其移工,發跡後鮭魚回流,在歐亞交接的海岸邊,為土耳其再造鄂圖曼的驕傲。

 

今天,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干的歷史故事在台灣相遇,擦出了「人性」的火花。

 

BioNTech的創始人Dr. Ugur Sahin及Dr. Özlem Türeci 醫師夫婦,是德國的土耳其移工的第二代,是生產了新冠病毒疫苗 ( Pfizer-BioNTech COVID-19 vaccine,商品名Comirnaty,簡稱BNT ) 的巨人。郭台銘,大陸移居台灣的華人第二代,為兩岸創造經濟奇蹟有功的巨人,正在想辦法把BNT帶進台灣。

 

《台灣版陰謀論

這幾天,至少有三個網路傳來一篇《「買、捐」疫苗的唬爛人,點出郭台銘買疫苗卡關原因》,又一個太陽花們企圖阻擋BNT輸入台灣,連聯合報、自由時報都相信了,可見台灣版conspiracy theory (1450)有多厲害。再這樣搞下去,帶衰台灣,會害死苦無出路的同胞。

 

很不幸的,這篇文章踢到了鐵板,我趕快來寫這篇「以第一線醫材國際貿易談判的經驗,談天無絕人之路」。台灣人的命也是命,不要唱衰任何想出錢出力,救台灣人命的善舉好不好?

 

2014年學生佔領立法院,其發難的邏輯是,學生怕國家隊出去打仗(談判)會賣國,要求過程透明公開以及被監督,成功阻擋了服貿/貨貿。簡單的說,該運動發揮了台式民主的盲動,也被民進黨收割戰果,自此以降,「政治是主導治國的唯一方針」。

 

從橋接醫療器材中歐貿易的談判說起

衛福部2015年出版了一本《醫療器材GMP》專書(黃育文編纂),其中有一個篇章報告醫療器材外銷歐洲,勾起我擔任衛生署藥政處長時期(2002~2005年)主導醫療器材外銷歐洲,與藥政處同仁一起開路搭橋的回憶,是一個精彩的國際貿易談判的故事

 

醫療器材中歐貿易這件事,如果發生在2014年太陽花運動之後,肯定不會成功,因為太陽花會說這是中共阻撓。但是2004年我們突破了外交困境,創造醫療器材中歐貿易橋接的榮景。以下簡單介紹這件事在人為的故事。

 

2005年我們搭便橋(EU-Taiwan TCP),以「第三方對第三方互相認證、核證」的橋接方式,達成促進中歐醫療器材雙邊貿易。

 

《絕處逢生術》

醫療器材進口台灣不是問題,出口卻困難重重,導因於不對等的國際貿易,以美國老大的施壓為最甚,因此開闢其他市場有戰略上的必要性。為了開啟歐盟市場,我們遭遇的實質困難,是無法與歐盟簽署國對國的貿易合約。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從過往「颱風天橋被吹斷,改搭建便橋」的絕處逢生術,得到啟示。既然歐盟以認證的第三方(certified third party)管理醫療器材(例如產品上的CE mark),我們也有第三方(財團法人工研院量測中心及電子中心,以及財團法人金屬中心),於是在與歐盟執委會談判時,我們提議搭便橋(EU-Taiwan TCP),橋接「第三方對第三方互相認證、核證」來促進雙邊貿易

 

那是一場美麗的仗。我記得去了布魯塞爾歐盟總部三次,最後一次在歐盟貿易總署(DG Enterprise)召開的醫療器材專家會議(MDEG),對27個會員國的代表演講台灣的醫療器材管理後,正式定案。便橋搭好了,回到國內制定法規管理的SOP,開啟教育訓練(輸出美國用GMP,輸出歐盟則用ISO,是二套不同的管理體系),產業界跟著應變,弄得人仰馬翻。但外銷的坦途一通,這個產業跟著蓬勃發展。

 

2015年衛福部出版的專書《醫療器材GMP》,為台歐醫療器材貿易留下歷史紀錄。

 

《鴨子划水》

國際談判多了政治因素就變得複雜,手無寸鐵的蕞爾小國台灣更是險阻重重。何況見光死是談判的大忌,敲鑼打鼓穩死無疑。因此,過程中我們對外不吭一聲,也不敢吭一聲。因為只要一吭聲,美國老大一定介入阻擋。無聲的經濟就是這樣拚出來的,也只有鴨子划水,才能成就無聲的經濟。

 

2003年筆者與醫材談判團隊攝於布魯塞爾歐盟總部DG Enterprice。

 

歐盟執委會貿易總署副主委Heinz Zourek事後問我是否是律師,讓我很得意。我是藥學專長而已,但是當時的藥政處,從藥學學到醫材科技,從科技到管理,從管理到法規,從法規到經貿,從經貿到談判,長期的多元學習及跨域訓練,累積了知識及經驗。大家互相學習,成為藥政同仁對外談判的基本功。台灣長期蒙受強權的不對等貿易,自然會讓出去打仗的國家隊產生愛國護土之心。這是太陽花學子不懂,也無法體會的境界。

 

新冠病毒篩檢試劑也是醫療器材的一種。2005年筆者率談判團隊藥政處高專Dr.黃小文博士及游宏樞博士、以及工研院李子偉主任、魏遠揚主任、金屬中心鄭淵文主任赴德國科隆,參訪EU認證機構TUV Rheinland Group。

 

結論

我國駐德代表謝志偉如果看到本文,應該有所啟發。我們在2005年就已經替政府搭了第三方對第三方的中歐貿易便橋,您可以駕輕就熟,為當下一群願出力救台灣人性命的善舉推一把吧 !

 

筆者寫下這段故事,意在替民間申請疫苗的善舉打預防針。台灣的高手在民間,政府或民間1450不要跟人民過不去,用奧步是擋不住的。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