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共電視台重量級紀錄片影集《亞裔美國人》,講述亞裔人士在美國的辛酸歷史,被認為「講述了不令人愉快的故事,卻給人力量」,在種族歧視現象日趨嚴重的當下,對喚醒世人反思有極大的意義。即日起由華裔作家陳清玉女士為您做分集評介,5/17-5/21在《優傳媒》連載,以饗讀者。(圖/取自網路)
作者/陳清玉
第四集《世代崛起》(Generation rising)
本集紀錄新一代的亞裔,在動盪不安的60年代,如何從農地、校園、文化、藝術各領域,爭取平等、找到自己的身份和定位。
Alex Fabros Jr. 是第三代菲律賓移民,六歲時住在洛杉磯附近的白人區,被鄰居小孩放狗追趕,當過兵的老爸帶著手槍,直接向鄰居主人挑戰,從此沒人敢再欺負他。大學期間,因成績太差遭到退學,父親送他去農地體驗生活。在Delano的田野上,他與一群菲裔光棍朝夕相處,聽他們細說第一代移民的故事。鄉親們鼓勵他回校讀書,為他積攢學費,希望他成為比他們「有出息」的人。因緣際會,他見證了美國歷史上最長的「德拉諾葡萄罷工」(Delano grape strike) 事件。
「德拉諾葡萄罷工」運動,最早由菲裔農民發起,目的是成立工會、爭取勞工福利。為了壯大聲勢,遂邀墨西哥工人加入。罷工從1965年9月8日到1970年7月,歷時五年,資方始答應勞方訴求,給工人醫保,時薪亦從$1.25 升至聯邦規定的$1.45。Alex回校拿到博士學位,在舊金山州大執教,創辦「菲律賓美國經驗研究項目」,成了「有出息的人」。他逢人便說,「德拉洛葡萄罷工」的最大功臣是菲裔,而非媒體宣揚的老墨。農地的經驗使他領悟,只要不分族裔、團結一致,任何事都做得成。
另一深諳族群魅力的是趙子雲(Laureen Chew)。1968年她在舊金山州大讀書,碰巧走進一個由華裔、日裔、菲裔、拉丁裔和非裔組成的聚會所,從此眼界大開,變成校園積極份子。當時「黑人學生會」(Black Student Union」粗具規模,急欲與少數族裔聯盟,要求校方增加「種族研究」(ethnic studies)課程及少數族裔教職員工和學生數量。校方敷衍了事,學生一氣之下,在校園發動示威。時任州長的雷根自作聰明,派遣日裔英語教授S.I. Hayakawa作代理校長,試圖以「有色人種」,對付「有色人種」。Hayakawa一上台即威脅學生,誰敢示威就抓誰,激怒了學生,示威一發不可收拾,最後「戰略中隊」(Tac squad) 進軍校園,將示威學生一網打盡,趙子雲被捕,上訴失敗,坐牢20天。這場學生引以自豪的「第三世界解放陣線罷工」(Third World Liberation Front strikes)之火,從1968年11月6日燒到1969年3月21日,長達五個月,為美國史上最長的一次校園罷工。校方最後讓步,舊金山州大和柏克萊大學成立「種族研究學院」,少數族裔文化與歷史的議題,得以正式進入學術殿堂。
1972 年,三個日裔民歌手,以一張傾述亞裔心聲的專輯「黃珍珠」(Yellow Pearl) 風靡全美。同年2月15日,自稱「黃珍珠」的兩名歌手,在搖滾巨星藍儂主持的現場節目,唱了一首「 美國亞裔孩子」(We are the children) 的歌,觸動了全美亞裔移民的心弦,他們突然發現,自己不再是問卷表上無法歸類的「其他人」(other),而是歷史長河中,擁有一席之位的「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s) 。
組織過亞裔美國政治聯盟的Penny Nakatsu坦承,此前她從未聽過「亞裔美國人」的稱謂。她和趙子雲一樣,當年皆是舊金山州大的革命小將,後來成為學者,留任母校,畢生為自己捍衛的種族研究付出心血。
2016年以《同情者》(The Sympathizer) 榮獲普立茲小說獎的阮清越(Viet Thanh Nguyen),四歲時跟著家人,從越南逃難,定居加州聖荷西。他從小愛看戰爭電影,認同美國士兵,直到《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裡出現美國士兵屠殺他同胞的場面,讓他深受創傷、開始懷疑和思考。十歲左右,他在父母經營的雜貨店旁,見到「此地又有一家商店,被越南人搶走生意」的標語,立即明白指的是其父母。他父母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從不歇班,卻在一個聖誕夜裏遭到槍擊。其母冒著生命危險,替家人擋下子彈。提起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他依舊眼眶泛紅,語帶哽咽。他曾發誓,有朝一日,若有機會,一定要重塑那個標語,重寫一個故事。
他果然寫了,而且不止一個故事。《同情者》之外,他還創作了《不朽》(Nothing ever die), 《難民》(The Refugees)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小說中多數故事都根據史料、角色的靈感不少來自真人。以越南人角度寫下另類故事的承諾,他做到了。更讓他開心的是,《難民》的越南譯本出版後,他終於可以送一本他寫的書,請父母捧讀。
此一階段的非裔,集中精力獲取民權,與主流社會視為「外邦人」的亞裔,同病相憐。他們抱團取暖,一致對抗白人至上主義,是時勢所趨。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他們還能一樣合作無間嗎?
(5之3)
作者簡介
陳清玉,安徽省懷寧縣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新聞組畢業,為紐約聖若望大學圖書館學碩士。曾擔任前中華日報副刊編輯,現為紐約皇后圖書館編目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