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玉雕像,原型是已故雕塑家林文德的作品,林文德曾任世台會會長,本身也是黑名單。(鄭愛華提供)
作者/陳婉真
今年5月12日國際護士節這一天,台大醫院院內新增加了一座雕像,主角是被稱為「台灣護理之母」的陳翠玉。可惜台灣因為正陷於華航諾富特飯店群聚,以及隨之引發的新冠病毒大爆發等事件,這則新聞除了民視以外,幾乎未曾被報導。
這種被歷史漠視的情境,幾乎就是陳翠玉人生的宿命。她對於台灣護理界貢獻很大,卻鮮少有人認識她;她的人生始終是走在時代的尖端,卻總是險阻重重;她用她的生命捍衛台灣人的返鄉權,卻在辛苦繞了半個地球之後,積勞成疾,死在她最愛的台灣、死在她曾經付出許多心力的台大醫院。
陳翠玉。(邱萬興提供,下同)
已經忘記第一次認識她是在什麼場合,總之是在1980年代中期,大約是民進黨創黨的同時。那時她剛從職場退休,和台獨聯盟人士取得聯絡,並從居住地波多黎各搬到美國,很快成立了一個「全球性婦女台灣民主運動」(Women's Movement for Democracy in Taiwan簡稱「WMDIT」,台語稱為「穩得」)的組織。
她的行動力超強,1987年她返回台灣,發表與WMDIT組織理念相關演說,並探望綠島政治犯,可以想見她的行為讓國民黨政府極為不悅,取消了她的回台簽證。
陳翠玉。
1988年,為了推動台灣人返鄉運動,世界台灣同鄉會首次決定在台灣舉行年會。陳翠玉的回台簽證雖被註銷,但因當時還沒有電腦作業連線,各外館對於不准入境台灣的名單不一定能充分掌握,尤以擁有美國或他國護照的台裔黑名單人士為然,她輾轉繞了半個地球,到處尋找駐外使館希望能取得簽證,包括重新申請美國護照,以消除被註銷入境台灣的紀錄,最後在新加坡取得入境簽證,順利回到台灣。
然而,經過這一番折騰,年事高,加上原本就有狹心症病史,陳翠玉於7月31日回到台灣後即因身體不適而前往台大醫院治療,又併發其他症狀,於8月20日離世,得年72歲。
陳翠玉為返鄉而死,民進黨人士幫她在濟南教會舉辦追思禮拜及遊行。
陳翠玉的告別禮拜在8月26日,於立法院旁的濟南教會舉行。告別禮拜結束後,送葬隊伍途經總統府前,悲憤的人群轉往總統府突擊遊行抗議,引發憲兵緊張,匆忙間有的只穿著內褲就跑出來趕人。
走在牧師團前方持陳翠玉照片的為李逸洋。
民進黨及世台會多位闖關回台的黑名單人士參加陳翠玉喪禮的遊行隊伍。
就在她輾轉尋求簽證的同時,我也在那年的7月24日持著已經過期的護照飛來台灣,在桃園機場遭到大批警察以扛豬方式粗暴的丟回機艙,被原機遣返美國。當年的世台會依計畫如期在新店舉行,但有多位黑名單人士闖關成功參加大會。這幾件相互關聯的事件,掀開海外台灣人返鄉運動的序幕,而陳翠玉也成為第一位為了回到自己的故鄉,費盡千辛萬苦跋涉而死的先驅者。
陳翠玉返台後積極拜會民進黨相關人士,左一為首任黨主席江鵬堅,左二陳翠玉,左三張溫鶯。
我到很久之後才得知陳翠玉原來還是我彰化女中的學長,並得知她對台灣護理界的貢獻。
來自彰化和美的陳翠玉,於1933年畢業於彰化高女,那是日治時期中部唯一招收台灣人的高等女學校。來自基督教家庭的她,畢業後就讀日本東京聖路加女子護理學校,回台後於台北保健館及台北病院(今台大醫院)任職。
陳翠玉是台灣第一個接受美式護理教育,並取得碩士學位的人,也是台灣第一位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獎學金出國的留學生。
1947年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時,陳翠玉曾幫忙安置了幾位擔心遭受危害的政府官員,但事後有一位政府官員仍將陳翠玉列為清算槍決人員名單中,所幸在另一些不願合作的其他官員及朋友的幫忙下,於當年3月前往加拿大避難,之後取得多倫多大學護理教育系的學士學位。1949年二二八事件風波結束後,她回到台大醫院護理部擔任主任。
陳翠玉(左二)返台幾乎馬不停蹄四處拜會,並參加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會成立大會,該次會議因蔡有全(右二)及許曹德提議應於章程中加入台灣獨立的字眼而被判重刑,史稱蔡許台獨案。
台灣在二戰後公共衛生環境不佳,許多原本絕跡的傳染病又死灰復燃,如瘧疾、霍亂,甚至原本沒有的如天花等疾病盛行。陳翠玉在擔任護理部主任期間,積極為台灣公衛進行調查和規劃,逐步消滅戰後中國移民帶來的傳染疫情。
陳翠玉對於台大醫院護理教育與制度的改革有許多貢獻,包括成立台大醫院的護理部、重新制定醫護人員工作職責內容、醫療環境衛生改善、增加產房和嬰兒室等現代設備。尤其日治時期的護理人員被稱為「看護婦」,民間通稱為「看護婦仔」,社會地位不高,除了護理工作之外,還要從事院內的勞務工作。陳翠玉將原由總務室管理的護理人員改隸護理部主管,勞務工作改由工友負責,並將護士的上班制度由兩班制改為三班制;除減輕護士的工作負擔,也大幅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性。她非常重視醫護平權及提升護理人員的地位,台北市護士公會也在她手中推動成立。
當時的台大校長傅斯年肯定陳翠玉的能力,責成陳翠玉於1950年成立台灣大學醫院附設高級護士學校(台大護校),由她擔任首任校長。並在1954年前往美國波士頓大學取得護理行政碩士學位。
只是,以陳翠玉的行事風格與校內教官劉淑章理念不合,1956年被以偽造文書涉嫌貪污罪名,遭地方法院判決需免職軟禁,導致官司纏身,還被公懲會記過。後雖得到最高法院宣判無罪證明清白,但感於受到打擊而決定離開臺灣前往海外。而台大護校也在陳翠玉遠離後終止運作。
"聚珍台灣"於2018.8.18.的貼文照片,左為公懲會將她記過一次的議決書,是她決定流亡海外的原因之一。右為陳翠玉年輕時的護士照。
在海外期間,陳翠玉任職於世界衛生組織(WHO),並長居美屬波多黎各。退休以後,她又主動重回台灣人的圈子裡,積極推動台灣的婦女運動及民主化運動,剛好碰上海外如火如荼開展黑名單返鄉運動,陳翠玉義無反顧,全力投入。
「臺灣是我的故鄉,我們要回去,這是我們的權利,我將以我的生命爭取這個權利。」想不到這句話竟然一語成讖,成為她為故鄉最後一次奉獻的寫照,也在海外台灣人爭取返鄉權的過程中,留下莫大的遺憾。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在揭幕儀式中致詞時說,陳翠玉不只創立台大護理學校,她對醫院的貢獻非常大,供應室跟營養部都是由陳翠玉創立的。台大醫學院院長倪衍玄更指出,在過去台大醫學院的院史上,陳翠玉校長的名字是被抹黑的,是沒有的,能够有這個機會把我們歷史上很多空白的部分補回來,是很有意義的事。
從1988年病逝台大醫院時,陳翠玉列名在不受政府歡迎的黑名單之中,到2021年台大醫院陳翠玉的雕像揭牌,陳翠玉的名字榮耀地重回她付出無數心力的台大醫院,這條黑名單的平反路足足走了33年,台灣的民主基石就是在許許多多人的努力下堆疊起來的啊。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