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全球化的體系內,不要說中國不太可能超越美國,就算超越美國,也無法跨越全球化的「去中心化」效應;同樣,即便美國帶領世界反共聯盟擊潰了中共,也不可能在全球化體系內維持霸權的地位。最有資格和可能的 ”世界霸權”國家,反而是處於全球化體系之外的俄羅斯。(圖片取自網路)
作者/楊志誠
台海兩岸有不少人,似乎正期待著中國的崛起,進而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權;這顯然是名副其實的 「中國 "夢"」。別忘了,歷史告訴我們,客觀情勢的發展不會隨著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這是俄羅斯文學巨擘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一書中所隱喻的哲理,或許也是一般人所講的「天意」吧?
然而,話說回來,中國人的這種民族情感應該是可以被理解的,主要是來自十九世紀西方帝國主義在世界各地擴張的刻板印象,它所造成的悲痛曾經是普世的現象,也是近百年來的中國親身的感受。中國人民對強權的痛恨是一種情感的補償心理,甚至已到了不分對象、不分青紅皂白的程度。譬如,侵害中國最早、可能也是最烈者應該是英國,奪取中國土地最廣大者是俄羅斯,欺凌中國人民最嚴厲者當屬日本,而美國對近百年的中國,反而是幫助多於侵略,且多次挽救了中國。但是,就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登上了世界霸權的地位,自然成了中國想要對列強復仇的首要對象,"反美"就成為中國崛起必須要完成的主軸。合理嗎?不合理!但情感世界本來就不是講道理的世界,尤其是民族主義的情緒,不合理還是要反美。然而,不管人們的意志多堅強,中國的「反美爭霸權」是否成功的關鍵是,天理能不能容?在這一方面千萬不要以為「人定勝天」!
要知道,在全球化的效應下,根本不可能存在霸權,其效應只會不斷對既有的霸權進行消蝕,以及,抑制任何霸權的再形成。既然都是存在於相互高度依賴的全球化體系,任何國家再怎麼富有或強大,都是在互賴的關係網絡中促成的,任何成員一旦脫離了互賴體系,將甚麼也不是;怎麼可能被其他國家承認自己所宣稱的霸權地位呢?更何況,目前許多中國人和部分台灣人就是被中共編造出來的假數據所洗腦,真以為中國在三、四十年之間就超越了西方數百年的國力累積;似乎這也不合乎天理吧!鄧小平在其真正的遺囑中(由溫家寶作紀錄),懇切的認知了這一點。
這次川普的敗選,很多人真以為他是被習近平所打敗;其實,在川普的眼中根本看不上習近平。川普的失敗是敗在與全球化機能的直接對抗,想要讓美國再偉大,他眜於 “時不我予”,美國偉大的時代已經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逐漸遠離了。慢慢地川普也會認知到:在全球化的體系中,只能定位為 “美國優先”。沒錯!在2016年之前,川普確實感受到了美國的霸權地位在全球化的效應中正在流失,所以才想力挽狂瀾,極力倡導 “再國家化”,試圖以 “美國再偉大”來對抗全球化。
顯然,「再國家化」是逆著歴史的潮流硬幹,川普的這種 "政策作為" 注定要失敗。終究,經過這次的失敗教訓,相信川普也已認知到,未來在全球化體系中不可能掌控整個機能 (單就對那些得利於全球化的企業大咖,包括電子科技業、電子商業、通信業、媒體、金融產業…等,他都掌控不了,何況還有許多歐洲國家,也不會支持他這種作為),最多面對現實尋求美國的最佳定位。所以,選敗後,川普所帶領的共和黨只能重新定位在(全球化體系內)“美國優先”,而且其當務之急就是 “拯救美國”的傳統價值:普世人權、自由、民主。
那麼,世局到底會如何發展呢?習近平的中國夢,實質就是想以「再國家化」的政策作為,強力追求中國在全球化體系中的霸權地位。如此一來,所有當年因得力於全球化而反川普的企業大咖和國家,都將掉頭「反習近平」,這是形勢的必然,不會因人的意志而改變。我個人的建議是,等著慢慢看就好,世局很快就會明朗、清晰。
相對來看,近幾年,中國持續進行國力的吹噓,本來的目的是想取代美國而獨霸世界,事實上這跟川普一樣,也是試圖讓 ”中國偉大,民族復興,騰飛寰宇”;但現實上,客觀局勢也是讓中國的這個夢不可得,主要原因並不是美國不能超越,而是無法逆襲全球化的浪潮。
由此可見,中國大部分人只知道全球化這個詞而已,根本不深入去瞭解全球化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及「去領域化」的效應;如何形成?如何運作?如何發揮影響力?就在這兩年間,中共應該也已經感應到這個企圖難以得逞,於是就想退而求其次,好像想要與美國分庭抗禮,瓜分世界分別稱霸,就如當年的二極化冷戰體系,由美國與蘇聯瓜分對世界的影響力。然而,不要說中國不太可能超越美國,就算超越美國,也無法跨越全球化的「去中心化」效應;當然,相對來說,美國就算帶領世界反共聯盟擊潰了中共,也不可能繼續在全球化體系內維持霸權的地位。
其實,中國真的有足夠的國力與美國抗衡嗎?過幾年,大家就會看出端倪。中國提出來的數據就跟疫情狀況一樣,全世界都不信,也不可信。所有國際組織的數據也都是根據當事國所提供的數據而來,就跟WHO提供中國疫情的數據一樣,不能不列,但世界都不再相信。說明白了,就是世界各主要國家都看破了中共虛張聲勢的手腳。
其實,中共對疫情的隱瞞,誰都不在乎,因為疫情隱瞞只會讓風險持續累積,一直到無法隱瞞時,必然會顯現出不可收拾的地步。目前的中國疫情也已經露出從風險到危機爆發的發展過程;中國目前的財政危機和金融的高風險狀態,也跟疫情的隱蔽一樣。所以,我常告訴學生,別擔心中共在全球領域中大量收買新聞媒體、社交媒體、學者、產業、社會菁英…等,因為這樣才能拖垮中國的財政與經濟,就跟1980年代的蘇聯一樣,拖不過十年。
我剛剛已經提到,在一個全球化的體系內,各國都高度相互依賴,全球化具有 "去中心化" 及 "去領域化" 的效應,所以,在全球化的時代根本不可能有霸權的存在。接下來,看官們一定會問:那麼,美國的霸權是怎麼來的?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美國的霸權是經過一百多年的韜光養晦所累積的,而且經歷過一段長時期的門羅主義,才累積出來的國力;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被需求 (市場、資金和安全的需求),才被動進入國際社會而確立了霸權地位。如果當時是在全球化的體系內,美國不可能成為霸權,而且目前的全球化機能也只會逐漸消蝕其霸權地位和實力,而不會強化其地位;這次的疫情衝擊證明了這一個事實。
所以,中國根本不瞭解當代的「新知識典範」 (量子思維的文明典範),以為打敗美國之後,中國就能取而代之,成為世界霸權。現實將是,美國如果被擊垮,中國將在缺乏能夠「生金雞蛋」的 "大金雞母" 的情況下,與美國雙雙殞落。中國將因為失去了可以從美國偷、盜和搶的金雞蛋,而自己又不會生金雞蛋 (因為受文革的影響,缺乏真正的科學教育,根本不可能有創新和研發的能力,要成為能生金雞蛋的金雞母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
另外,放眼天下,此時的俄羅斯因為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與美元系統處於幾乎完全脫鉤的狀態,所以將不會受到全球化效應的直接衝擊。而且,在科技的研發上,俄羅斯從不懈怠 (自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抓了一大批的德國科學家開始,就一直在持續提升其科技研發能力),無形中,它正在全球化體系之外韜光養晦,隨時準備再崛起,這才是當前世局的真正現實。
如果要認真認定未來可能崛起的 ”世界霸權”,那麼最有資格和可能的國家,就是處於全球化體系之外的俄羅斯。根據宇宙的辯證理論,未來可以與俄羅斯抗衡的力量,可能是美國與日本的結合,運作整個全球化體系,形成另一個世界體系 (全球化與在地化的內在統合,這就是矛盾統一律)。那麼,難道中國不能與俄羅斯結合嗎?不可能!雙方缺乏真正的互信,數百年來,在地緣政治、地緣戰略與民族情感的基礎上,雙方彼此的猜疑根本無法化解。
俄羅斯的武器研發跟中國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況。中國因為文革效應,拖累至少二個到三個世代,不可能有科技研發的智能,只能抄襲、偷盜、搶奪和購買,一旦晶片被斷貨,甚麼都動不了,不信?問問華為公司董事長任正非!中國自己製造的殲型戰機,主要部分都是抄襲美軍的 F-16戰機 和 F-22戰機 ,連它最親密的戰友 (巴基斯坦)都不敢買,因為只有外型相似,作戰功能完全不行。俄羅斯就不同了,素來就重視科技教育;俄羅斯對武器的研發,從蘇聯時代起就沒有停止過,而且是以 "超越" 美國的軍備為研究目標,不是以美國為 "標竿學習" 喔 ! 所採用的系統也不一樣,體制的差異也迫使俄羅斯的科技發展必須走自己的路,根本不可能抄襲美國。
俄羅斯只要軍力維持一定水準,以其天然資源和戰略資源,再加上俄羅斯民族的堅忍性和戰鬥性,當世界政經體系爆發危機時,就是俄羅斯再崛起的時機。另外一個可能崛起的國家就是日本,但是日本可能無法完全獨力崛起,必須與逐漸隕落的美國聯合,從這次美日高峰會的共同聲明也可以看出端倪;其實,日本不只是在意台灣的安全,更在意的是它在印太戰略中,作為戰略執行的領導者地位。不信? 就等著看唄 ! 這部分的論述需要另外表達。
作者簡介
楊志誠,台大農工系機械組畢業,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校區政治科學哲學博士。先後任教於逢甲、文化、長庚大學,現為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生涯中經常受聘為考試院、內政部及新北、台中市政府諮詢研考顧問工作。2013年,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分別授予其為世界百名頂尖專業人員、傑出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