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 : 全球主義乎?孤立主義乎?美國應設計一個新的大戰略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關中 : 全球主義乎?孤立主義乎?美國應設計一個新的大戰略
2021-04-29 11:54:00
A+
A
A-

美國的當急之務是團結國內,而不是分裂世界,在全球主義和孤立主義之間,美國應找出一個平衡點來撫平國內的對立和分裂,美國應在1823年門羅主義、1947年杜魯門主義之後,設計一個新的大戰略。(圖為關中新書封面)

 

作者/關中

 

傳統上,美國是最反對社會主義的國家,甚至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劃上等號。在成為世界強權之前的美國,美國人對自己的民主制度充滿了信心。美國得天獨厚、地大物博、南北無強國、東西有大洋屏障,可以遠離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紛擾和戰爭,人民可以享有安居樂業、富裕繁榮的生活。1823年美國宣布門羅主義,宣稱整個西半球(北、中、南美洲)是美國的勢力範圍,不准非美國人染指,美國也不會介入歐洲的事務。美國樂於享受在孤立主義之下,資本主義的安逸和幸福,何需社會主義?美國之介入國際事務和成為世界霸權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結果,美國成為全球主義者,並以民主、自由、人權的利他主義,包裝美國主導世界秩序,確保美國主宰世界的優勢地位。

 

曾幾何時,美國也開始走上社會主義,2020年大選中,民主黨社會主義的傾向已愈加明顯,在總統初選時,桑德斯(Bernie Sanders)和華倫(Elizabeth Warren)曾來勢洶洶,他(她)們都是社會主義份子。拜登出線是政治妥協的結果,他的勝選至少代表了美國選民已不排斥社會主義,這一、二十年美國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社會公平和正義之不被重視,也使美國自由主義的民主體制受到懷疑和排斥。

此次美國大選不僅造成了國內更進一步的分裂,也暴露了政府治理能力的不足,固然這些現象可簡化為川普的個人因素,但美國在制度上的缺失積弊已深。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經濟上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社會上的不平等和政治上的不正義都在腐蝕這個國家。美國大企業為了擴大市場和利潤,造成國內產業的空洞化;美國軍工組合(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為了維持美國的霸權地位,在海外製造敵人,窮兵黷武,造成美國龐大的財政赤字,美國政府放任這種作法,符合美國廣大人民的利益嗎?

 

去年一整年的新冠疫情給美國上了寶貴的一課,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在去年4月便說,「新冠疫情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言外之意,便是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將會消失。他又說,「美中過去的關係將永遠回不去了」,言外之意,今後將是美國和中國鬥爭的時代了。

 

從2015年起,美國對中國便採取對抗和敵對的立場。前副總統錢尼(Richard Cheney)的《例外的:為什麼世界需要一個強大的美國?》(Exceptional: Why the World Needs a Powerful America)和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的《2049百年馬拉松》(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這兩本書在同一年出版,不約而同的對中國企圖追上美國的野心,予以「擴大渲染」和「極限攻擊」。到了川普時代,他本人對中國還維持表面溫和,但卻放任他手下,如副總統潘斯(Mike Pence)和國務卿蓬皮奧(Mike Pompeo)對中國發表近乎「宣戰」的演講和惡毒的攻擊。川普自稱是對中國最強硬的人,並調侃他的對手拜登對中國軟弱,如拜登當選,「中國將擁有美國」。使得民主黨上下也不得不對中國展示強硬和敵視,以致總統大選成為「仇視中國比賽」,也激起美國民意70%對中國的敵視。

 

不少美國有識之士,不得不為美國這個「自導自演」的「仇中大戰」感到憂心和擔心。在去年美國國慶日的前一天(2020.7.3)有100多位知名的中國通在《華盛頓郵報》,聯名發表了一封致川普和國會議員的公開信,他們指出固然面對中國的崛起和強勢,美國必須做出堅定和有效的措施,但美國政府的作為也導致雙方關係的倒退,他們強調中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但不是美國的敵人。

 

在美國去年疫情失控之後,還企圖把責任推給中國,川普公開說他不對疫情擴散負責,因為疫情是來自中國。川普甚至把自己敗選的原因也怪罪於中國。

 

美國對中國的不滿、仇視和敵對,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崛起和強大威脅了美國的霸權地位。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大盲點便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刻意去忽視其他國家的重大利益。換言之,美國只接受自己強大,而不允許其他國家強大,美國曾享有這種絕對優勢的地位(1990~2003年),但以美國當前的國力,這是做不到的,如果美國堅持,只能給自己帶來不幸。

 

面對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壯大,美國已不知如何自處,美國一些鷹派人士主張先把中國在經濟上打垮,但發動貿易戰的結果是得不償失。也有人主張在台海或南海和中國製造衝突,阻止中國軍力的擴張,但根據美國國防部和智庫所做的近二十次兵棋推演,美國沒有勝過一次。

 

美國以舉國之力打壓中國電信公司華為,只因華為在5G領先了美國,美國還在全世界發動阻止使用華為5G設備,說是有安全顧慮。但早在2013年美國的史諾登(Edward Snowden)便已公布美國CIA對全世界國家進行監聽,美國只是為了獨享這種情報來源,才會全力打擊華為。美國政府對這種指控的立場一貫是「否認,否認,再否認」,看起來,川普的說謊習慣是和美國的基本國策是一致的。

 

根據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註)在去年《外交事務》3~4月一期中的文章,他建議美國應承認中國在亞洲的勢力範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曾在歐洲劃分勢力範圍,即使冷戰結束後,美國仍尊重此一立場。二十一世紀前二十年,世界權力平衡的重大改變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美國GDP占世界的比例,從1950年的1/2,到1990年的1/4,到如今的1/7。中國今日擁有3兆美元的外匯儲備,在「一帶一路」投資1.3兆美元,美國相對的在「印太戰略」上只能投資1.13億美元。過去三十年,中國GDP以「購買力平價」(PPD)計算,與美國相比,已從1991年的20%,成長為當前的120%,而且這個趨勢還在繼續下去。

 

在過去四年,美國已錯失機會去鞏固其盟國關係來共同抗衡中國,美國需要盟國,拜登將會努力恢復美國與盟國的關係。但今後,盟國與美國的關係將和過去不同,中國無意也不會在軍事上和美國對抗,中國對熱戰或冷戰均無興趣。

 

美國今後的困境是中國無意與美國為敵,而美國偏要想把中國當作敵人,問題是其他國家的看法是否和美國一樣呢?除了「五眼聯盟」,還有多少國家願意加入呢?其他國家有什麼理由必須在美中之間選邊呢?這個世界上,難道只有美國的文化和價值,就不能有其他國家的文化和價值嗎?

 

美國應重新思考自己在世界的角色,川普一再說美國不應再當世界警察了,他代表了美國一半的選民。美國的當急之務是團結國內,而不是分裂世界,在全球主義和孤立主義之間,美國應找出一個平衡點來撫平國內的對立和分裂,美國應在1823年門羅主義、1947年杜魯門主義之後,設計一個新的大戰略。

 

註:艾利森教授是研究國際衝突的專家,他的名著是《決策的本質:還原古巴導彈危機的真相》(Essence of Decision: 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1971)和近來《注定一戰:如何使美中避免走上修昔底德陷阱》(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2017)據說,他是拜登的好友,希望他能為美國今後的外交提供有益的建議。

 

編語

本文係前考試院長美國問題專家關中先生,於病中所著新書《川普和川普主義—分裂的美國》中之結論,該書由時報出版公司出版,已於近日上市。

美國的當急之務是團結國內,而不是分裂世界,在全球主義和孤立主義之間,美國應找出一個平衡點來撫平國內的對立和分裂,美國應在1823年門羅主義、1947年杜魯門主義之後,設計一個新的大戰略。(圖為關中新書封面)

 

作者/關中

 

傳統上,美國是最反對社會主義的國家,甚至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劃上等號。在成為世界強權之前的美國,美國人對自己的民主制度充滿了信心。美國得天獨厚、地大物博、南北無強國、東西有大洋屏障,可以遠離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紛擾和戰爭,人民可以享有安居樂業、富裕繁榮的生活。1823年美國宣布門羅主義,宣稱整個西半球(北、中、南美洲)是美國的勢力範圍,不准非美國人染指,美國也不會介入歐洲的事務。美國樂於享受在孤立主義之下,資本主義的安逸和幸福,何需社會主義?美國之介入國際事務和成為世界霸權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結果,美國成為全球主義者,並以民主、自由、人權的利他主義,包裝美國主導世界秩序,確保美國主宰世界的優勢地位。

 

曾幾何時,美國也開始走上社會主義,2020年大選中,民主黨社會主義的傾向已愈加明顯,在總統初選時,桑德斯(Bernie Sanders)和華倫(Elizabeth Warren)曾來勢洶洶,他(她)們都是社會主義份子。拜登出線是政治妥協的結果,他的勝選至少代表了美國選民已不排斥社會主義,這一、二十年美國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社會公平和正義之不被重視,也使美國自由主義的民主體制受到懷疑和排斥。

此次美國大選不僅造成了國內更進一步的分裂,也暴露了政府治理能力的不足,固然這些現象可簡化為川普的個人因素,但美國在制度上的缺失積弊已深。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經濟上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社會上的不平等和政治上的不正義都在腐蝕這個國家。美國大企業為了擴大市場和利潤,造成國內產業的空洞化;美國軍工組合(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為了維持美國的霸權地位,在海外製造敵人,窮兵黷武,造成美國龐大的財政赤字,美國政府放任這種作法,符合美國廣大人民的利益嗎?

 

去年一整年的新冠疫情給美國上了寶貴的一課,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在去年4月便說,「新冠疫情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言外之意,便是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將會消失。他又說,「美中過去的關係將永遠回不去了」,言外之意,今後將是美國和中國鬥爭的時代了。

 

從2015年起,美國對中國便採取對抗和敵對的立場。前副總統錢尼(Richard Cheney)的《例外的:為什麼世界需要一個強大的美國?》(Exceptional: Why the World Needs a Powerful America)和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的《2049百年馬拉松》(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這兩本書在同一年出版,不約而同的對中國企圖追上美國的野心,予以「擴大渲染」和「極限攻擊」。到了川普時代,他本人對中國還維持表面溫和,但卻放任他手下,如副總統潘斯(Mike Pence)和國務卿蓬皮奧(Mike Pompeo)對中國發表近乎「宣戰」的演講和惡毒的攻擊。川普自稱是對中國最強硬的人,並調侃他的對手拜登對中國軟弱,如拜登當選,「中國將擁有美國」。使得民主黨上下也不得不對中國展示強硬和敵視,以致總統大選成為「仇視中國比賽」,也激起美國民意70%對中國的敵視。

 

不少美國有識之士,不得不為美國這個「自導自演」的「仇中大戰」感到憂心和擔心。在去年美國國慶日的前一天(2020.7.3)有100多位知名的中國通在《華盛頓郵報》,聯名發表了一封致川普和國會議員的公開信,他們指出固然面對中國的崛起和強勢,美國必須做出堅定和有效的措施,但美國政府的作為也導致雙方關係的倒退,他們強調中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但不是美國的敵人。

 

在美國去年疫情失控之後,還企圖把責任推給中國,川普公開說他不對疫情擴散負責,因為疫情是來自中國。川普甚至把自己敗選的原因也怪罪於中國。

 

美國對中國的不滿、仇視和敵對,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崛起和強大威脅了美國的霸權地位。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大盲點便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刻意去忽視其他國家的重大利益。換言之,美國只接受自己強大,而不允許其他國家強大,美國曾享有這種絕對優勢的地位(1990~2003年),但以美國當前的國力,這是做不到的,如果美國堅持,只能給自己帶來不幸。

 

面對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壯大,美國已不知如何自處,美國一些鷹派人士主張先把中國在經濟上打垮,但發動貿易戰的結果是得不償失。也有人主張在台海或南海和中國製造衝突,阻止中國軍力的擴張,但根據美國國防部和智庫所做的近二十次兵棋推演,美國沒有勝過一次。

 

美國以舉國之力打壓中國電信公司華為,只因華為在5G領先了美國,美國還在全世界發動阻止使用華為5G設備,說是有安全顧慮。但早在2013年美國的史諾登(Edward Snowden)便已公布美國CIA對全世界國家進行監聽,美國只是為了獨享這種情報來源,才會全力打擊華為。美國政府對這種指控的立場一貫是「否認,否認,再否認」,看起來,川普的說謊習慣是和美國的基本國策是一致的。

 

根據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註)在去年《外交事務》3~4月一期中的文章,他建議美國應承認中國在亞洲的勢力範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曾在歐洲劃分勢力範圍,即使冷戰結束後,美國仍尊重此一立場。二十一世紀前二十年,世界權力平衡的重大改變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美國GDP占世界的比例,從1950年的1/2,到1990年的1/4,到如今的1/7。中國今日擁有3兆美元的外匯儲備,在「一帶一路」投資1.3兆美元,美國相對的在「印太戰略」上只能投資1.13億美元。過去三十年,中國GDP以「購買力平價」(PPD)計算,與美國相比,已從1991年的20%,成長為當前的120%,而且這個趨勢還在繼續下去。

 

在過去四年,美國已錯失機會去鞏固其盟國關係來共同抗衡中國,美國需要盟國,拜登將會努力恢復美國與盟國的關係。但今後,盟國與美國的關係將和過去不同,中國無意也不會在軍事上和美國對抗,中國對熱戰或冷戰均無興趣。

 

美國今後的困境是中國無意與美國為敵,而美國偏要想把中國當作敵人,問題是其他國家的看法是否和美國一樣呢?除了「五眼聯盟」,還有多少國家願意加入呢?其他國家有什麼理由必須在美中之間選邊呢?這個世界上,難道只有美國的文化和價值,就不能有其他國家的文化和價值嗎?

 

美國應重新思考自己在世界的角色,川普一再說美國不應再當世界警察了,他代表了美國一半的選民。美國的當急之務是團結國內,而不是分裂世界,在全球主義和孤立主義之間,美國應找出一個平衡點來撫平國內的對立和分裂,美國應在1823年門羅主義、1947年杜魯門主義之後,設計一個新的大戰略。

 

註:艾利森教授是研究國際衝突的專家,他的名著是《決策的本質:還原古巴導彈危機的真相》(Essence of Decision: 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1971)和近來《注定一戰:如何使美中避免走上修昔底德陷阱》(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2017)據說,他是拜登的好友,希望他能為美國今後的外交提供有益的建議。

 

編語

本文係前考試院長美國問題專家關中先生,於病中所著新書《川普和川普主義—分裂的美國》中之結論,該書由時報出版公司出版,已於近日上市。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