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昔日的死敵日本,在這回美日兩國領導人的高峯會議之後,已經成為美國在面對中共軍事崛起上,最重要的盟友。美日兩國同心一意都擺明將中共視為首要假想敵。但美國自身對中共的軍力及科技等優勢已大減,中共對美日開打的可能性,數年後便絕對不是零。(圖片取自網路)
作者/戴萬欽(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前言》
菅義偉首度成為世界注目的人物了。日本首相菅義偉和美國總統拜登,4月16日在華府進行了高峯會議。他是拜登就任總統後所接待的第一位外國領導人,這當然突顯出拜登政府對他的重視。
尤其,兩人以「新時代美日全球夥伴關係」為標題的共同聲明,則是既確固了美日安保合作關係的新方向,也改動了東亞地緣政治的面貌。
另外,美國派了拜登個人的好友——前參議員陶德及兩位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和史坦柏格,於15日在台灣和蔡英文總統會談。他們表達拜登對台灣安全等問題的關注。而他們到訪的時機,應該不會只是湊巧而已。
朝日新聞4月16日竟然用頭版頭條新聞報導説,阿米塔吉在台北的總統府會談中強調,拜登政府保證支持台灣。
共和黨籍的阿米塔吉,是美國退休的外交和安全事務高官當中,一向最重視探討日本對美日安保聯盟政策的人物。他多年持續不間斷地發表有份量又受到重視的追蹤報告。
本文將檢視外交經驗不豐的菅義偉初次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所吸引到的聚光燈,並將摘出美日共同聲明的主要內容。同時,本文將探討美日安保同盟在此次高峯會議表現出的新內涵。另外,亦將列出日本主要報紙對此次共同聲明的社論主張。而中共比平常略為溫和的反應,也將加以審視。
外交非菅義偉特長》
領導人個人的特質,總是常常會影響事態發展的道路或速度。
菅義偉並非出身於日本自由民主黨內的大派系。他是東京都內法政大學的畢業生。
他先前在前首相安倍晉三之下擔任內閣官房長官,長達7年8個月。他並沒有豐富的國際事務歷練,以往的從政生涯主要是處理日本的內政業務。
前任首相安倍晉三過去常在首相官邸,以晚宴款待訪問日本的外國元首,而菅義偉倒是很少參加。菅義偉曾經在2019年訪問美國,和川普政府的副總統彭斯進行會談。他另外曾經去過關島訪問。
兩人共同聲明的主要內容》
在3月間,美日兩國的外交和國防事務首長,已經於東京進行了2加2日美安全保障協議委員會的會議,並且以共同聲明表達關切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定問題。
而菅義偉這次和拜登高峯會議的共同聲明,便先表明「全面支持」2加2會議的共同聲明。這回的共同聲明表示,鑒於安全保障的環境所面臨的困難加深,所以美日兩國將合作強化嚇阻能力和因應能力。
接著,共同聲明直接點名批評中共説:中共意圖變更東海安全問題的現狀,而且中共現在就南海問題,既有不合乎國際法的海洋權益主張,也有活動。
尤其,共同聲明特別強調兩國重視台灣海峽維持和平與安定,並且也關切香港和新疆都出現的問題。共同聲明表明,美日兩國將要提升雙邊安全夥伴關係的競爭力和強靭性。
共同聲明指出,兩國處於地緣政治急遽變化的時代,應該要以強靭有活力的合作精神步向未來。
兩國表示,針對國際秩序在維持自由和開放性上所遭遇的挑戰,必須要加以克服。兩國陳述國際秩序應該是以規則為基礎加以構建的,並且形容兩國是維護國際秩序問題上志同道合的夥伴。
兩國也宣佈要加強在生命科技、量子科學、5G安全性、6G開發和半導體供應錬及氣候變遷等領域上的合作。共同聲明提及,要加強曼斯斐德基金會所推動的美日研究人員交換計畫。
而共同聲明也説:和中共進行「率直對話」,是很重要的。其宣稱兩國都理解和中共合作的重要性,當然用意是在試圖緩和中共的不滿情緒。
拜登是否施展霸權式的領導?》
美日領導人一向鮮少在高峯會議的共同聲明中談及台灣,尤其是避免談到台灣海峽的和平及安定問題。
前一次美日兩國領導人的共同聲明談及關切維持台灣海峽的和平問題,是在1969年,距今已經52年了。那是共和黨的尼克森總統和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在1969年11月於東京會談所發表的。該共同聲明說,維持台灣地區的和平與安全,是關係到日本安全很重要的因素。
現有一種解釋強調,美日兩國當時是擔憂蘇聯擴張其影響力到朝鮮半島及台灣海峽。但是,另外一種解釋卻是,因為中共在1969年3月2日針對蘇聯發動了珍寶島軍事衝突事件,使得中蘇關係陷入高度緊張,兩國遂認為中共應該不方便在台灣海峽再製造緊張。
而此次的華府高峯會談,乃是菅義偉和拜登首次會面。而共同聲明中納入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定問題,傳言透露並非菅義偉原先就樂意加入的,而是拜登政府堅持如此主張。所以,拜登政府有無對菅義偉政府施展聯盟關係中「霸權式的領導」(hegemonic leadership),是可以進一步探討的。
傳聞説菅義偉堅持不希望共同聲明在有關台灣海峽部分,使用情緒性的字眼,而建議採用鼓勵維持和平的說法。另外,菅義偉在華府,曾經以只有雙方譯員在場的方式,和拜登進行20分鐘氛圍輕鬆的一對一談話。而其內容,就不是外界目前即可以窺悉全豹的。
菅義偉也和賀錦麗副總統進行會談。賀錦麗先前幾乎無外交事務經驗。但是,拜登對賀錦麗是很禮遇及看重的,她未來在民主黨內的份量,是各方看好的。
長期以來,日本一直關注台灣海峽情勢。美國柯林頓政府在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直選而出現第3次台灣海峽危機時,調動了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和獨立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到台灣附近海域。而日本當時曾經回應李登輝政府之請,而要求柯林頓政府以展示軍力介入。
日本主要報紙的社論主張》
日本媒體對菅義偉和拜登的華府高峯會,所給予的關注,可以説是空前的。各家報紙,不論一向色彩和立場如何,皆運用數個版面加以報導,並進行分析。
而主要報紙的社論,在觀察這次高峯會的角度和主張上,則大抵皆如平日各自的立場。以下將簡述幾家大報在4月18日的社論。
《讀賣新聞》在社論中,敦促中共要改變「霸權主義」的行動。其強調台灣的安危,對於日本是否能保持住和平,會有深刻的影響。其主張日本必須覺悟,得在面對中共的戰略問題上,負起責任和美國合作。
《産經新聞》的社論,則以「講明台灣的重要意義:提高同盟嚇阻力的行動」為標題。其稱讚菅義偉和拜登兩位領導人,這回確認對中共的行動須加強「嚇阻的重要性」,是相當妥當的做法。其贊成「對中抑止的焦點之一,就是在台灣」。該篇社論同意,由於琉球地理上距離台灣甚近,台灣如果遭到中共攻擊,日本便很可能也被攻擊。其表達支持美日共同聲明中承諾要展開和21世紀新情勢相應的合作,也支持兩人在聯合記者會中關切人權問題的講話。
而《朝日新聞》的社論,則是以「對中、主體的戰略」作為標題。其主張美日領導人共同聲明既然「鼓勵兩岸問題和平解決」,便不應該只是口頭說說而已。其要求日本應當敦促美國和中共雙方都要自制,避免用武力解決紛爭。其強調:既然要因應中共對於既存秩序的挑戰,就應該透過對話,致力於健全的共存。該篇社論呼籲兩位領導人,必須深思美日同盟的真正價值。
再看看《每日新聞》的社論。其強調,和中共共存是重要的,不宜排除中共的重要性。其認為,日本和中共之間現在缺乏冷靜對話,日本不能只是加強和美國的同盟關係。該篇社論主張,日本要有自己面對中共的戰略。
最後,日本《經濟新聞》的社論,則是以「藉深化日美同盟求安定和發展」為標題。其注意到菅義偉向美國傳達了日本將加強防衞力量的意向,也向美國說明,日本加強國防力量,須得到日本國民的理解和支持。其表示擔憂中共戰機經常飛進台灣的防空識別區,也提及台灣在半導體生產上的重要份量。該篇社論強調,此刻日美兩國深化同盟關係,意義重大。其評估,由於中共威迫台灣,日本和美國共同對中共加以警告,乃是適切的舉措。其主張:日美兩國對各自須承擔的角色進行商議,乃是不可避免的事。日本在美日同盟上作出「主體的貢獻」,已經漸漸重要了。其也提及「新冷戰」時代的中共,在經濟力上遠強於冷戰時代的蘇聯。
此外,《產經新聞》所作的民意測驗則顯示,日本民眾對這次高峯會議感到失望的部分,主要對爭取購買到美國新冠病毒疫苗,爭取不力。
菅義偉在衆議院答覆質詢》
菅義偉結束華府行回到日本後,於4月20日在日本眾議院出席院會。而美日安保聯盟的新發展,即為質詢的焦點之一。
立憲民主黨的眾議員綠川貴士,詢問菅義偉日本將會如何具體因應台灣海峽出現軍事衝突問題。他回答説:日本一向主張當事者直接對話和平解決歧見。日本政府對台灣遭到攻擊的「重要影響事態」的認定,將會先綜合相關的所有情報,方作出客觀合理的判斷。很難預先作出籠統的概述。
另外,菅義偉在答覆日本共産黨籍眾議員赤嶺政賢的質詢時,則回應說,不能夠預言日本會採取何種軍事行動。日本政府不作預先陳述。
他的答覆,就是接近採用「戰略性模糊」的原則,目的在既避免進一步刺激中共,又避免日本內部輿論出現激烈批評。
日本外務省同日另在自民黨國會議員的會議中提出報告説,日本在美日高峰會中,取得良好的成果。
中共對共同聲明的批評》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4月19日在記者會中,便出言批評菅義偉和拜登的共同聲明,傷害了中共的國家主權以及安全和發展的利益。
但是,中共並未特別由外交部召見日本大使垂秀夫提出抗議。日本《經濟新聞》在4月20日猜測,習近平總書記應該已經指示中共相關單位對美日高峰會議的批判,要有節制。該報認為,中國共產黨在7月間將慶祝創黨百年,此刻應該會避免激化和日本的對立。
日本專家對美日同盟的新評論》
日本已經有不少專家,就美日同盟的新發展公開發表見解。日本前內閣助理官房長官兼原信克認為:台灣的安全,大概在2030年,會是最危險的時刻。美日同盟的合作機制,比國際上現存的其他安全同盟都更為完整些。他認為日本因應中共軍事崛起,必須增加國防預算。他指出,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的第6條,已經明確同意美軍在遠東地區發生戰爭時,可以使用日本境內的軍事基地應變。
日本前自衞艦隊司令官香田洋二,4月21日被日本《經濟新聞》刊出説:日本防衛計畫的大綱以及中期防衞力整備計畫,都是依據5至10年以前的想法所寫成。當時,都尚未考慮到台灣真有可能遭遇軍事攻擊,而他們現在都有必要改寫了。香田洋二認為:在美日安保同盟中,美國一向扮演的角色是「矛」,而日本則是「盾」。但是,兩者的分工合作規畫,未來須更為精緻細膩。
防衞大學的神谷万丈教授評論說,美日同盟的新發展,確實是有了和中共相抗的鮮明方向性。而拓殖大學佐藤丙午教授研判,妨礙中共解放軍登陸台灣,將會是日本自衞隊未來最大可能程度的軍事行動了。
笹川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渡部恆雄,也支持兩位國家領導人在共同聲明中,具體言及台灣海峽安定的重要性。他認為:兩國領導人培養個人之間的交情,又能夠冷靜地評估地緣政治的環境和國家利益,是好事。平時多溝通,才能培養出信賴關係,而能夠在軍事衝突出現時提高合作。
美中日戰略三角關係的新態勢》
這次的美日高峯會議,算是正式調整了美日安保同盟關係的首要假想敵。拜登政府成功促成日本表白,中共已經是日本最主要的假想敵。
尤其,拜登政府促成菅義偉政府同意,更積極和美國合作因應台灣周遭可能會出現的軍事衝突。
日本並未表示,台灣遭遇任何規模的軍事攻擊,都會算是涉及日本生存的「存立危機事態」。但是,日本朝野在這次的美日高峯會議期間,已經進一步公開討論台灣的安全,可能和日本宮古島、石垣島和與那國島的安全,有高度關聯。
引人注目的是,安倍晉三擔任防衞相的胞弟岸信夫,竟然「湊巧」在17日公開到距離台灣東岸只有110公里的與那國島視察軍事部署事務。岸信夫對記者説:台灣安全和日本的安全是有關聯的,中共如果攻擊台灣,日本是很難避免被直接攻擊的。到了22日,岸信夫又對記者表示,他很擔憂中共對於威脅台灣安全,是採取逐步「切香腸」(salami) 的策略。
美國和日本兩者在美中日戰略三角中已經形同訂立「婚姻」關係。美日兩國同心一意都擺明將中共視為首要假想敵。
美國現在其實可以算是美中日戰略三角中的「樞紐」(pivot)。美日的安保同盟是固然是「對等的」(equal)的同盟關係,但是日本畢竟是美國的小老弟。而日本在過去60多年當中,其實已經藉在安全聯盟問題上尊重美國的份量,而霑收到很多實惠。
日本現在受制於二戰後的和平憲法,依然不是「正常的國家」。在美國鼓勵及中共軍事崛起雙重因素下,日本朝野對安全問題的態度,應該會是漸漸進一步轉變。
人口1億2千6百萬的日本,只有武裝部隊約14萬人,而5千萬人口韓國,則是有超過60萬人的部隊。促成日本擴軍,未必符合中共的利益。
世界強權未來在東亞的合縱連橫行動,會是更加活躍的。
結語》
美國昔日的死敵日本,在這回美日兩國領導人的高峯會議之後,已經成為美國在面對中共軍事崛起上,最重要的盟友。
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的領導人,在3月間才剛剛開過視訊高峯會議。而日本是G7國家中,唯一未針對中共對於香港及新疆政策,採取制裁措施者。
美日安保關係如今將更加深化,而且會更加具體關心台灣海峽的安全和穩定,的確讓美中日戰略三角的關係,出現截然不同於以往的新面貌。而台灣和日本在安全利益上,也更具體浮現出一些重叠處。
菅義偉政府的確是因為,看到中共大批戰機頻頻來去台灣的防空識別區,才會勉強同意提高日本在美日同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資源提供。
美日安保同盟將仍然是「守勢的」聯盟,而絕對不是「攻勢的」(offensive) 的聯盟。
美國拜登政府在中美阿拉斯加會議中被嗆諷,早就沒有實力了,美國自身對中共的軍力及科技等優勢已大減。而中共對美日開打的可能性,數年後便絕對不是零。
美日安保同盟關切台灣安全,是好事。而戰略三角強權和台灣之間,都保持對話關係,也許更好。
孫子兵法説「上兵伐謀」。現在居於守勢者,如果擁持嚇阻實力,又輔以靈巧對話智謀,或許更能確保安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