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驚聲》挑唆美中軍事對決 日本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山中驚聲》挑唆美中軍事對決 日本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2021-04-20 07:00:00
A+
A
A-

日本藉由一個模擬的狀況向美方提出試探,希望讓日本以一個協同者的角色,一起介入美中之間可能的戰事。日本到底存的是什麼心 ?(圖片取自網路)

 

挑唆美中軍事對決  日本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作者/張陌

 

雖然菅義偉不是什麼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但日本隱藏了半多個世紀的重新恢復為一個帝國的雄心,卻在菅義偉出任首相的此刻,揭露了它的端倪。在他與美拜登的聯合聲明中表明對台灣的關切,很可能是日本佈下的一招藉美中衝突從而重新竄起的計謀。

 

乍看之下,這次不過是一個順從的日本,再度表明它的忠心,毫無懸念地向美國靠攏、站隊罷了。但深一層看,它其實是日本順水推舟,甚至是主動想去推動的一個全新的地緣格局。台灣是北京一再表明的紅線,日本過去從不敢公開捋中國的虎鬚,現在怎地突然吃了豹子膽?它絕不是受了美國的壓力這個表面、簡單的理由,而是背後深沈的盤算。

 

這可算是一種火中取栗的鋼索戰略,因為唯有美中走向軍事對決,日本方可能在這個區域內重新崛起,既擺脫了美國的附庸角色,又導致中國遭受戰火摧折而再度崩落,日本由此再執亞洲牛耳。

 

上個月美日2+2會議中,日本的防衞大臣岸信夫十分突兀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即:「今後有必要探討自衞隊能為支援台灣的美軍提供何種協助?」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改變,是日本政府在二戰之後,第一次作出政治表態,不但支持美國介入兩岸戰事,還表明日本將會在這一戰事中提供援助。

 

而就如日本所期待的,美日防長會議最終確認了:「在台灣發生突發事態之際,將密切合作」的共識。

 

但日本共同社引述日本政府的消息人士的說法,說把台灣作為會談議題的要求,是由「美方提出」的,而雙方一致認為局勢緊張加劇或將導致武力衝突,於是確認「在台灣出現突發事態時密切合作」。

 

這一說法甚是可疑,因為美方究竟要不要在大陸出兵台灣時進行軍事介入,都還保持著「戰略模糊」,讓北京無法猜透,又何需先問日本萬一事發它要如何協助?

 

再從這則報導中的另一個細節去觀察。報導中說,日本政府內部暗中認定,台灣突發事態屬於若是放任不管,恐發展為對日直接武力攻擊的「重要影響事態」,因此日本正在探討能否發出命令,保護美軍艦船和飛機,而美方會上則沒有提出任何具體應對措施。

 

從這樣的描述看來,這一要求並不是美國提出的,而是日本藉由一個模擬的狀況出發,向美方提出的試探,希望讓日本以一個協同者的角色,一起介入戰事。否則,美方若是提出要求的一方,何以沒有任何「具體應對」的對策?

 

不只是2+2會談以及拜菅會,台灣都成了焦點與核心,岸信夫這兩天更直接跑到距台灣僅約1百多公里的與那國島視察,並刻意在他的推特上貼出他站在岸邊往台灣遙望的照片。這已不是自衛的姿態,而是挑釁的姿態。這同時顯示,日本正戮力塑造台海即將發生衝突的認知與態勢。

 

從歷史的脈絡看,這次的發展並不是新生事物,2015年的安倍晉三與歐巴馬達成的「美日安保新指針」就已經隱約將台灣納入了。日本國會並依據「新指針」,通過了「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共十項法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武力攻擊暨存立危機事態法」,以及「重要影響事態法」,只是兩法案都未直接點名台灣。

 

台灣可以適用於新增的事態即「存立危機事態」,它的定義是,「當美國或與日本關係密切之第三國遭受武力攻擊,並可能威脅日本安全、危害日本國民生命安全以及追求自由與幸福之憲法權利時,自衞隊將以適當方式行使武力,以因應此武力攻擊事態」。這所謂的「第三國」可以是南韓,也可以是台灣,甚至可以是菲律賓,但很明顯地就是指涉台灣。

 

依據前述日本共同社的報導,它似仍屬於「重要影響事態」,還未到動用武力的程度。然而,究竟是「存立危機」或「重要影響」,要不要派出武力,完全取決於日本自身利益。

 

中國大陸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惹怒中國對日本似乎並無好處,為什麼它還要甘冒大不韙,非得要在北京的眼睛裡擺一根刺?

 

如果不是日本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它何必以損害自身的經濟利益去配合美國?很顯然這不是為了美國,而是為了自己。已故的布里辛斯基在20世紀尾聲寫出的戰略名著「大棋局」中,根本沒有日本的位置,布氏認為美國要維繫其全球霸業,必須在歐亞這個世界島上製造矛盾、操弄權力,而主要的槓桿是兩個,一是依靠歐洲的法、德所搭建的民主橋頭堡,另一則是勢必成為區域性大國的中國。

 

因此日本的首要目標,必須讓中國繼續成為美國的敵人,才能確保它的地緣政治上的戰略價值。但眾所皆知的是,中國在21世紀的崛起幅度完全超越了布氏生前的預期,美國已不能駕馭中國作為它支配世界島的工具,日本完全不必擔憂美國與中國交好而忘了它的存在。

 

但最新的問題卻是,中國的崛起速度已經到了布里辛斯基作夢都不曾想見的地步,就是它很可能在未來十年之內,取美國而代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甚至讓美國跌落神壇,自己變身新的全球霸主。這不只是讓日本驚懼而已,而是感到某種不可測的厄運即將降臨。

 

日本在從甲午戰爭開始,連續不斷的欺凌與侵略中國的歷史,並不曾被完整地清算,當中國成了霸主,這些歷史債務就終於到了必須償付的時刻。日本的心靈裡永遠背負著這一沈重的包袱與恐懼,而這個恐懼無時無刻都驅使著日本盡一切努力,避免它的發生。

 

如今唯一可以避免這一個現實發生的事件,就是美中發生一次決定性的軍事對決。只要美中進行一次比世界大戰稍微小上若干等級的戰爭,就可以將美、中同時下降為一個普通的強國。當這個情境發生時,不但最有利於日本的生存,更是日本擺脫糾纏與壓制,再度雄起的時刻。

 

而美中要在哪裡打一場最可能發生中大型的戰爭?台灣是唯一且最佳的選擇。這可以說是日本所以開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挑唆美國與中國對抗,甚至佯裝自己也願助一臂之力、賠上一些代價的背景。

 

當然,這只是日本一廂情願的美夢,美中並非不清楚它們可能掉入的修昔底德陷阱,自當要全力避戰。日本想當戰爭販子,恐怕命運之神都不會眷顧。

日本藉由一個模擬的狀況向美方提出試探,希望讓日本以一個協同者的角色,一起介入美中之間可能的戰事。日本到底存的是什麼心 ?(圖片取自網路)

 

挑唆美中軍事對決  日本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作者/張陌

 

雖然菅義偉不是什麼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但日本隱藏了半多個世紀的重新恢復為一個帝國的雄心,卻在菅義偉出任首相的此刻,揭露了它的端倪。在他與美拜登的聯合聲明中表明對台灣的關切,很可能是日本佈下的一招藉美中衝突從而重新竄起的計謀。

 

乍看之下,這次不過是一個順從的日本,再度表明它的忠心,毫無懸念地向美國靠攏、站隊罷了。但深一層看,它其實是日本順水推舟,甚至是主動想去推動的一個全新的地緣格局。台灣是北京一再表明的紅線,日本過去從不敢公開捋中國的虎鬚,現在怎地突然吃了豹子膽?它絕不是受了美國的壓力這個表面、簡單的理由,而是背後深沈的盤算。

 

這可算是一種火中取栗的鋼索戰略,因為唯有美中走向軍事對決,日本方可能在這個區域內重新崛起,既擺脫了美國的附庸角色,又導致中國遭受戰火摧折而再度崩落,日本由此再執亞洲牛耳。

 

上個月美日2+2會議中,日本的防衞大臣岸信夫十分突兀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即:「今後有必要探討自衞隊能為支援台灣的美軍提供何種協助?」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改變,是日本政府在二戰之後,第一次作出政治表態,不但支持美國介入兩岸戰事,還表明日本將會在這一戰事中提供援助。

 

而就如日本所期待的,美日防長會議最終確認了:「在台灣發生突發事態之際,將密切合作」的共識。

 

但日本共同社引述日本政府的消息人士的說法,說把台灣作為會談議題的要求,是由「美方提出」的,而雙方一致認為局勢緊張加劇或將導致武力衝突,於是確認「在台灣出現突發事態時密切合作」。

 

這一說法甚是可疑,因為美方究竟要不要在大陸出兵台灣時進行軍事介入,都還保持著「戰略模糊」,讓北京無法猜透,又何需先問日本萬一事發它要如何協助?

 

再從這則報導中的另一個細節去觀察。報導中說,日本政府內部暗中認定,台灣突發事態屬於若是放任不管,恐發展為對日直接武力攻擊的「重要影響事態」,因此日本正在探討能否發出命令,保護美軍艦船和飛機,而美方會上則沒有提出任何具體應對措施。

 

從這樣的描述看來,這一要求並不是美國提出的,而是日本藉由一個模擬的狀況出發,向美方提出的試探,希望讓日本以一個協同者的角色,一起介入戰事。否則,美方若是提出要求的一方,何以沒有任何「具體應對」的對策?

 

不只是2+2會談以及拜菅會,台灣都成了焦點與核心,岸信夫這兩天更直接跑到距台灣僅約1百多公里的與那國島視察,並刻意在他的推特上貼出他站在岸邊往台灣遙望的照片。這已不是自衛的姿態,而是挑釁的姿態。這同時顯示,日本正戮力塑造台海即將發生衝突的認知與態勢。

 

從歷史的脈絡看,這次的發展並不是新生事物,2015年的安倍晉三與歐巴馬達成的「美日安保新指針」就已經隱約將台灣納入了。日本國會並依據「新指針」,通過了「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共十項法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武力攻擊暨存立危機事態法」,以及「重要影響事態法」,只是兩法案都未直接點名台灣。

 

台灣可以適用於新增的事態即「存立危機事態」,它的定義是,「當美國或與日本關係密切之第三國遭受武力攻擊,並可能威脅日本安全、危害日本國民生命安全以及追求自由與幸福之憲法權利時,自衞隊將以適當方式行使武力,以因應此武力攻擊事態」。這所謂的「第三國」可以是南韓,也可以是台灣,甚至可以是菲律賓,但很明顯地就是指涉台灣。

 

依據前述日本共同社的報導,它似仍屬於「重要影響事態」,還未到動用武力的程度。然而,究竟是「存立危機」或「重要影響」,要不要派出武力,完全取決於日本自身利益。

 

中國大陸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惹怒中國對日本似乎並無好處,為什麼它還要甘冒大不韙,非得要在北京的眼睛裡擺一根刺?

 

如果不是日本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它何必以損害自身的經濟利益去配合美國?很顯然這不是為了美國,而是為了自己。已故的布里辛斯基在20世紀尾聲寫出的戰略名著「大棋局」中,根本沒有日本的位置,布氏認為美國要維繫其全球霸業,必須在歐亞這個世界島上製造矛盾、操弄權力,而主要的槓桿是兩個,一是依靠歐洲的法、德所搭建的民主橋頭堡,另一則是勢必成為區域性大國的中國。

 

因此日本的首要目標,必須讓中國繼續成為美國的敵人,才能確保它的地緣政治上的戰略價值。但眾所皆知的是,中國在21世紀的崛起幅度完全超越了布氏生前的預期,美國已不能駕馭中國作為它支配世界島的工具,日本完全不必擔憂美國與中國交好而忘了它的存在。

 

但最新的問題卻是,中國的崛起速度已經到了布里辛斯基作夢都不曾想見的地步,就是它很可能在未來十年之內,取美國而代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甚至讓美國跌落神壇,自己變身新的全球霸主。這不只是讓日本驚懼而已,而是感到某種不可測的厄運即將降臨。

 

日本在從甲午戰爭開始,連續不斷的欺凌與侵略中國的歷史,並不曾被完整地清算,當中國成了霸主,這些歷史債務就終於到了必須償付的時刻。日本的心靈裡永遠背負著這一沈重的包袱與恐懼,而這個恐懼無時無刻都驅使著日本盡一切努力,避免它的發生。

 

如今唯一可以避免這一個現實發生的事件,就是美中發生一次決定性的軍事對決。只要美中進行一次比世界大戰稍微小上若干等級的戰爭,就可以將美、中同時下降為一個普通的強國。當這個情境發生時,不但最有利於日本的生存,更是日本擺脫糾纏與壓制,再度雄起的時刻。

 

而美中要在哪裡打一場最可能發生中大型的戰爭?台灣是唯一且最佳的選擇。這可以說是日本所以開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挑唆美國與中國對抗,甚至佯裝自己也願助一臂之力、賠上一些代價的背景。

 

當然,這只是日本一廂情願的美夢,美中並非不清楚它們可能掉入的修昔底德陷阱,自當要全力避戰。日本想當戰爭販子,恐怕命運之神都不會眷顧。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