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哥、臉書和youtube共同掌握著國際媒體資訊業的平台網路,更掌控著其中不合理利潤分配的生殺大權,立法院為此舉行公聽會。(圖片取自網路)
跨國資訊平台強襲 台灣媒體面臨二次風暴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台灣大眾傳播媒體營運的困境存在已久,特別是近年社群自媒體群雄並起之後,更是雪上加霜。現在世界跨國資訊媒體巨人又在進行鯨吞蠶食,動作悄悄無聲,卻是刀刀危及生存要害。蔡政府對在地媒體遭受的不公平競爭豈能緘默無語!
國際傳播媒體資訊業現在流行一句話,世界上現在其實只有三個國家:谷哥、臉書和youtube。為甚麼?因為他們共同掌握著國際媒體資訊業的平台網路,更掌控著其中不合理利潤分配的生殺大權。目前只有中國大陸和韓國可以勉強分得一杯羹,歐洲靠著政府強力對其進行一些反制。而台灣,即或排名前三大的電視媒體,也只能仰賴這些資訊大亨的鼻息。
國際資訊平台大亨對台灣傳媒訂出的鯨吞蠶食通則是,托播點擊流量50萬以下,不准做廣告;50萬到200萬,准做廣告,但不收費用;200萬以上,收取一半廣告收入。交易條件看似合乎市場常理,然而,所謂流量,泰半都是機器人不分日夜點擊的結果。台灣人口二千三百萬人,但某家社群媒體的帳號卻有六千多萬戶,不難想像機器人點擊虛假情況的嚴重。
台灣傳播媒體為何落得如此虎落平陽?市場小,競爭激烈,長年利潤微薄,加上廣告愈來愈和所謂點閱流量掛勾,而這些通路都被國際平台掌控。雖然明知這些流量多半是機器人點擊所為,流量和聲量根本都不等於含金量,廣告客戶和一般大眾卻信以為真,又能奈何?
傳播媒體被國際三大巨亨控制,利潤被鯨吞,事情已不小;人民思想和意識會被蠶食,文化侵略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這三個傳播資訊巨人都是美國企業,挾著強大的政治外交勢力,台灣相關業界看來更難抵抗,今後的營運命脈也勢必受控制。
大眾媒體被稱為行政、立法和司法之外的第四權,是社會的公器,也是民主政治的監督力量。試想台灣今後的社會公器如果都被國際資訊的平台商予取予求,這豈是國家社會之福?美國近年總统大選期間連主流媒體都不免立場分明,背後其實也是龐大利益的糾結。
中國大陸近年在世界廣設的「孔子學院」飽受各國批評,導致紛紛遭到撤除。這是擁有深厚華文根基的台灣可以乘勢而起的大好時機,也可讓世人領略台灣從大船海時代至今融和荷蘭、西班牙、日本和歐美文化的多元風貌。可惜,高漲的去中國化意識型態,使台灣文化固然標新立異,卻也只能在國際文化大潮中偏執一隅。
誰掌控了媒體,誰就掌控了世界。誰掌控了年輕人的嚮往,誰就掌控了政權。台灣今天已經是「有錢」「有權」的人掌控了媒體,今後背後又加上了「有勢」的國際平台,後果豈不堪憂!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