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茂吉細說台海危機史》台海第三次危機始末(2)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齊茂吉細說台海危機史》台海第三次危機始末(2)
2021-04-13 07:00:00
A+
A
A-

1995年7月18日,新華社發佈新聞,通告解放軍二炮將於21日至28日,向東海海域試射導彈。隨後二炮在21,22,24三天每次發射2枚M9導彈,拉開了台海第三次危機的序幕。中共對台文攻武嚇,正式登場。(圖片取自網路)

 

作者/齊茂吉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針對李登輝訪美一事,中方一直保持的高度警惕,以防止出現「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勢頭。自美中建交以來的歷任總統都都不可能同意中華民國總統訪美,此例一開,無異破壞美方認知的「一個中國」政策,勢必嚴重影響美中關係。

 

蔣經國在總統任內,從未提出訪美要求,一來他任行政院副院長時,應邀訪美,1970年4月24日在紐約遭到台獨份子黃文雄及鄭自才的刺殺未果,所以他會考慮訪美時的安全問題;二來他在意的是與美方的實質關係,及《台灣關係法》的執行效力。蔣經國的一貫作風,內斂又低調,沉穩又不冒進,他沒有必要在訪美問題上橫生枝節。

 

因此,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及國務院的中國問題幕僚,也反對核發簽証給李登輝。1995年4月17日,中方外長錢其琛應美方要求,與國務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Christopher)在紐約一家飯店內進行會談。克卿向錢其琛明確承諾,克林頓不會允許李登輝訪美,因為不符合美台間的非官方關係的性質。當時,克卿還提醒説,國會可以阻礙美國總統。不過,錢其琛沒有聽進去,也不以爲意。

 

遊說奏效,國會迫使白宮准李訪美

 

不料,在卡西廸公關公司舖天蓋地的運作下,5月2日參議院及5月9日眾議院分別通過不具約束力的決議案,參院是97:1,眾院是396:0,要求克林頓政府准許李登輝訪美。克林頓是民主黨,當時面對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如果他硬擋下國會的決議,勢必在國會中要承擔政治風險,與國會關係無疑會搞得很僵。

 

克林頓不得不改變初衷,准許李登輝訪美。5月17日,克林頓政府三大巨頭包括克卿、國防部長培里(William Perry)及國家安全顧問雷克(Anthony Lake)在例行早餐會中,一致支持克林頓的決定。雷克甚至指示國安會幕僚,修改原先的評估報告。羅德也見風轉舵,在呈送給白宮的報告中,删除了中國可能發動軍事行動的警告。

 

5月22日,國務院正式對外宣佈准許李登輝訪美。在這一回合,李登輝旗開得勝。正如唐耐心(Nancy B. Tucker)所說:「柯林頓政府竟被一個薄弱的扈從國家利用美國的制度玩弄於掌上——這並不是第一次耍了美國」。

 

中共不滿,拒絕接受美方一切解釋

 

6月7日,克卿函告錢其琛解釋說,為了防止國會通過「可能會使美台關係看起來具有官方性質的有約束力的立法」,所以克林頓唯有先發制人,准許李登輝訪美。

 

錢其琛認為克函是「強辯之辭」,美方「言而無信」。所以,中方斷定:「在國際上反華勢力的推動下,美政府此時也想測試一下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底線。」事後,江澤民指出,此事不僅使美國的「親台反華勢力」更加「猖狂」,也是對李登輝及台獨勢力的一種公開鼓勵和支持。

 

6月7日,李登輝風光地搭乘專機赴美進行訪問。值得注意的是,李登輝啓程前,曾經連續3次密集視察軍事演習,包括反滲透、反突擊及反空降,並再三強調「不可一日無戰備」。對岸看在眼裡,自然心中有數。此時此際,李登輝在北京當局已無任何credit可言,即使他行前,透過密使管道打招呼,也無法緩和兩岸關係。

 

6月7日當天,克卿再度致函錢其琛表示,李登輝訪美是「純綷的私人訪問」,試圖化解中方的不滿。6月8日下午,克林頓在白宮緊急約見了駐美大使李道豫,就准許李登輝進行解釋,重申美方執行「一個中國」政策,不會搞「兩個中國」及「一中一台」政策。但是,李道豫當場向克林頓表示,不接受美方的解釋。

與此同時,中方決定停止兩國間副部長級以上的高層訪問,以及正在進行中的雙邊重要磋商。6月13日李登輝返抵台灣, 16日中方召回駐美大使李道豫,以表達强烈的抗議。同一天,海協會宣佈,推遲「唐(樹備)焦(仁和)磋商」及第二次汪辜會談。

 

李登輝訪美之行,對他而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此行不僅要在康乃爾大學大放異彩,更重要的是要累積政治資本,以便在1996年3月的台灣首次總統直接民選中,徹底擊潰林洋港、郝柏村非主流勢力的反撲,再執政4年。不難理解,李登輝會充分利用此次機會,不遺餘力地增加邊際效用。他在康乃爾大學發表了專題演講,題為「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演講後他的海內外聲望再度攀高。

 

很政治性,白宮不滿台灣欺瞞美方

 

問題是,李登輝這篇演講,引起了國務院的强烈不滿。事後,國務院助理國務卿羅德(Winston Lord)說 :「我們建議,演說不要有爭議性,結果是非常有爭議性。」 羅德透露,李登輝發表演講後,國務院相當意外,「很政治性的」,「演說的性質把事情弄糟了」。之前,台灣駐美代表魯肇忠知會國務院,李登輝的演講「不是政治性的」。

 

在「康乃爾風波」中,羅德指出,美方無法容忍魯肇忠的欺騙行為。羅德透露,美方通報的相關信息,魯肇忠對李登輝報喜不報憂,並未完整報回台北。顯然,魯肇忠犯了外交的大忌,尤其是與國務院交涉時,以他的層級不宜信口開河。

 

魯肇忠奉派出使美國,當時外交部內部議論紛紛。一位外交部高官告訴筆者,魯肇忠在某位大權貴的女婿遊歐時,與之建立了極佳的關係。後來,他的意外出線使美,外交部高層私下並不看好他,質疑他的能力。結果,在李登輝訪美後,羅德即拒絶見魯肇忠,他的副手也見不到羅德的副手。魯肇忠的功能喪失殆盡,任期未滿即調回台北。

 

暴風雨至,中共發射飛彈危機再起

 

事實上,國務院正式宣佈准許李登輝訪美後,駐北京大使芮效儉(J. Stapleton Roy)就知道大事不妙,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李登輝發表演講後,培里及羅德等大員也認為北京無法容忍。

 

7月18日,新華社發佈新聞,通告解放軍二炮將於21日至28日,向東海海域試射導彈。就其公佈的彈着區的經緯度,位於基隆以北的彭佳璵海域,顯然劍指台灣,具有强烈的針對性。二炮前後3天,每次發射2枚M9導彈,拉開了台海第三次危機的序幕。中共對台文攻武嚇,正式登場。

 

1995年7月18日,新華社發佈新聞,通告解放軍二炮將於21日至28日,向東海海域試射導彈。隨後二炮在21,22,24三天每次發射2枚M9導彈,拉開了台海第三次危機的序幕。中共對台文攻武嚇,正式登場。(圖片取自網路)

 

作者/齊茂吉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針對李登輝訪美一事,中方一直保持的高度警惕,以防止出現「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勢頭。自美中建交以來的歷任總統都都不可能同意中華民國總統訪美,此例一開,無異破壞美方認知的「一個中國」政策,勢必嚴重影響美中關係。

 

蔣經國在總統任內,從未提出訪美要求,一來他任行政院副院長時,應邀訪美,1970年4月24日在紐約遭到台獨份子黃文雄及鄭自才的刺殺未果,所以他會考慮訪美時的安全問題;二來他在意的是與美方的實質關係,及《台灣關係法》的執行效力。蔣經國的一貫作風,內斂又低調,沉穩又不冒進,他沒有必要在訪美問題上橫生枝節。

 

因此,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及國務院的中國問題幕僚,也反對核發簽証給李登輝。1995年4月17日,中方外長錢其琛應美方要求,與國務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Christopher)在紐約一家飯店內進行會談。克卿向錢其琛明確承諾,克林頓不會允許李登輝訪美,因為不符合美台間的非官方關係的性質。當時,克卿還提醒説,國會可以阻礙美國總統。不過,錢其琛沒有聽進去,也不以爲意。

 

遊說奏效,國會迫使白宮准李訪美

 

不料,在卡西廸公關公司舖天蓋地的運作下,5月2日參議院及5月9日眾議院分別通過不具約束力的決議案,參院是97:1,眾院是396:0,要求克林頓政府准許李登輝訪美。克林頓是民主黨,當時面對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如果他硬擋下國會的決議,勢必在國會中要承擔政治風險,與國會關係無疑會搞得很僵。

 

克林頓不得不改變初衷,准許李登輝訪美。5月17日,克林頓政府三大巨頭包括克卿、國防部長培里(William Perry)及國家安全顧問雷克(Anthony Lake)在例行早餐會中,一致支持克林頓的決定。雷克甚至指示國安會幕僚,修改原先的評估報告。羅德也見風轉舵,在呈送給白宮的報告中,删除了中國可能發動軍事行動的警告。

 

5月22日,國務院正式對外宣佈准許李登輝訪美。在這一回合,李登輝旗開得勝。正如唐耐心(Nancy B. Tucker)所說:「柯林頓政府竟被一個薄弱的扈從國家利用美國的制度玩弄於掌上——這並不是第一次耍了美國」。

 

中共不滿,拒絕接受美方一切解釋

 

6月7日,克卿函告錢其琛解釋說,為了防止國會通過「可能會使美台關係看起來具有官方性質的有約束力的立法」,所以克林頓唯有先發制人,准許李登輝訪美。

 

錢其琛認為克函是「強辯之辭」,美方「言而無信」。所以,中方斷定:「在國際上反華勢力的推動下,美政府此時也想測試一下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底線。」事後,江澤民指出,此事不僅使美國的「親台反華勢力」更加「猖狂」,也是對李登輝及台獨勢力的一種公開鼓勵和支持。

 

6月7日,李登輝風光地搭乘專機赴美進行訪問。值得注意的是,李登輝啓程前,曾經連續3次密集視察軍事演習,包括反滲透、反突擊及反空降,並再三強調「不可一日無戰備」。對岸看在眼裡,自然心中有數。此時此際,李登輝在北京當局已無任何credit可言,即使他行前,透過密使管道打招呼,也無法緩和兩岸關係。

 

6月7日當天,克卿再度致函錢其琛表示,李登輝訪美是「純綷的私人訪問」,試圖化解中方的不滿。6月8日下午,克林頓在白宮緊急約見了駐美大使李道豫,就准許李登輝進行解釋,重申美方執行「一個中國」政策,不會搞「兩個中國」及「一中一台」政策。但是,李道豫當場向克林頓表示,不接受美方的解釋。

與此同時,中方決定停止兩國間副部長級以上的高層訪問,以及正在進行中的雙邊重要磋商。6月13日李登輝返抵台灣, 16日中方召回駐美大使李道豫,以表達强烈的抗議。同一天,海協會宣佈,推遲「唐(樹備)焦(仁和)磋商」及第二次汪辜會談。

 

李登輝訪美之行,對他而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此行不僅要在康乃爾大學大放異彩,更重要的是要累積政治資本,以便在1996年3月的台灣首次總統直接民選中,徹底擊潰林洋港、郝柏村非主流勢力的反撲,再執政4年。不難理解,李登輝會充分利用此次機會,不遺餘力地增加邊際效用。他在康乃爾大學發表了專題演講,題為「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演講後他的海內外聲望再度攀高。

 

很政治性,白宮不滿台灣欺瞞美方

 

問題是,李登輝這篇演講,引起了國務院的强烈不滿。事後,國務院助理國務卿羅德(Winston Lord)說 :「我們建議,演說不要有爭議性,結果是非常有爭議性。」 羅德透露,李登輝發表演講後,國務院相當意外,「很政治性的」,「演說的性質把事情弄糟了」。之前,台灣駐美代表魯肇忠知會國務院,李登輝的演講「不是政治性的」。

 

在「康乃爾風波」中,羅德指出,美方無法容忍魯肇忠的欺騙行為。羅德透露,美方通報的相關信息,魯肇忠對李登輝報喜不報憂,並未完整報回台北。顯然,魯肇忠犯了外交的大忌,尤其是與國務院交涉時,以他的層級不宜信口開河。

 

魯肇忠奉派出使美國,當時外交部內部議論紛紛。一位外交部高官告訴筆者,魯肇忠在某位大權貴的女婿遊歐時,與之建立了極佳的關係。後來,他的意外出線使美,外交部高層私下並不看好他,質疑他的能力。結果,在李登輝訪美後,羅德即拒絶見魯肇忠,他的副手也見不到羅德的副手。魯肇忠的功能喪失殆盡,任期未滿即調回台北。

 

暴風雨至,中共發射飛彈危機再起

 

事實上,國務院正式宣佈准許李登輝訪美後,駐北京大使芮效儉(J. Stapleton Roy)就知道大事不妙,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李登輝發表演講後,培里及羅德等大員也認為北京無法容忍。

 

7月18日,新華社發佈新聞,通告解放軍二炮將於21日至28日,向東海海域試射導彈。就其公佈的彈着區的經緯度,位於基隆以北的彭佳璵海域,顯然劍指台灣,具有强烈的針對性。二炮前後3天,每次發射2枚M9導彈,拉開了台海第三次危機的序幕。中共對台文攻武嚇,正式登場。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