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茂吉細說台海危機史》台海第三次危機始末 (1)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齊茂吉細說台海危機史》台海第三次危機始末 (1)
2021-04-06 08:30:00
A+
A
A-

李登輝以3年為期共450萬美金聘請著名的卡西廸公關公司(Cassidy and Associates)遊說美國參眾兩院議員,支持李登輝訪問康乃爾大學。之前,李登輝已捐款200萬美元給康乃爾大學。結果,李登輝終於如願以償地回到母校康乃爾大學參訪,並發表演講,不過康乃爾之行却成為引發台海第三次危機的導火索。(圖片取自網路)

 

台海第三次危機始末 (1)

 

作者/齊茂吉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李登輝與司馬遼太郎的對談全文問世後,中共內部正式對李登輝定性,已不存有任何期望,但仍隱忍不發。

 

「一中原則」的起始

 

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以總書記身份,發表對台工作的八點主張,簡稱「江八點」。在「江八點」中第一點就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此一原則事實上就是兩岸關係的核心。

 

之前在1992年10月,海基會及海協會在香港會談及其後函電來往所達成的共識,事後,蘇起歸納為「九二共識」。當時北京表示,兩岸事務性商談,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台北則表示,兩岸同意各自以口頭表述「一個中國」。換句話説,兩岸都接受「一個中國」。不過,李登輝卸任總統後,矢口否認有所謂的「九二共識」。

 

在這一背景下,才有1993年4月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及海恊會會長汪道涵,在新加坡的首次會談。鑒於兩岸關係經緯萬端,所以雙方同意暫時擱置政治性的議題,先就兩岸共同關切的其他議題,展開事務性的談判。

 

至於政治性談判,自1956年開始,毛澤東、周恩來即不斷提出呼籲,推動國共第三次合作,並進行國共和談,而且也透過密使管道傳遞信息,但蔣介石、蔣經國不為所動。蔣經國病歿後,李登輝入繼大統,北京當局即透過關係,在香港建立起與李登輝之間的密使管道。顯然,北京當局寄希望於李登輝推動兩岸和談,完成中國統一大業。

 

有鑑於此,1992年10月在中共的「十四大」上,江澤民呼籲雙方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進行談判。在「江八點」中的第三點,江澤民再次鄭重建議兩岸舉行這項談判。事實上,兩岸的分裂係國共「內戰」的結果,全世界都承認這是一場「內戰」,英文指稱就是civil war,這是無庸置疑的。一旦要正式結束敵對狀態的「內戰」,兩岸只要坐下來談判,就是「一個中國」。

 

當然,蔣氏父子不會質疑「一個中國」,更不會放棄「一個中國」。更何況,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及1992年8月1日李登輝主持的國統會第八次會議通過的「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也是「一個中國」,這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

 

李登輝不認「一中」

 

問題是,李登輝根本不認同「一個中國」,他對中國懷有極深的成見,甚至是敵意,在他與司馬遼太郎的對談中,即可看出端倪。所以,「江八點」的第六點,才針對性地提出:「中華各族兒女共同創造的五千年燦爛文化,始終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和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甚至,第四點保證「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前提則是「努力實現和平統一」。

 

基本上,「江八點」的主軸是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推動「和平統一」,兩岸進行和平談判,第一步先就「內戰」部分簽訂停戰恊議後,再簽訂和平恊議。接下來,「江八點」提出了具體又可操作的方案,包括兩岸領導人的互訪及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江八點」訴求的對象,並不是執政的國民黨,全文隻字未提「國共三次合作」及「國共和談」,而是吸收兩岸各黨派、團體有代表性的人物參加。換句話說,「江八點」擴大了爭取面,試圖動員各種支持統一的民間力量,利用來自民間的動力,形成主流民意的氛圍,以民促官,兩岸進行和平談判。

 

1995年4月8日,李登輝在國統會發表講話,提出六項主張,也就是「李六條」,正式回應「江八點」。綜觀全文,充滿了中國情懷,除了重提追求中國統一,肯定中華文化,兩岸領導人在國際場合自然見面,增進兩岸經貿往來的老調外,還稱兩岸共同維護港澳繁榮,促進港澳民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陸當局應表現善意,聲明放棄對台澎金馬使用武力,……從而爲兩岸結束敵對狀態奠定基礎」。這道防火牆,等於反將了江澤民一軍,這正是中共任何領導人都不可能承諾的條件。

 

「狗去豬來」的心態

 

此外,李登輝又神來一筆,提出了「中國人要幫中國人」。問題是,李登輝的內心始終不認為他是中國人,他晚年提出了「狗去猪來」的觀點,狗是指戰前統治台灣的日本人,猪則是指戰後來自大陸的中國人。他說:「相較於來自大陸的中國人,日本人還算誠實,好太多了,因此用狗的比喻表現台灣人的感慨。」對於中國人,他毫不掩飾內心的嫌惡與歧視。那麽,這豈不是一張「芭樂票」?

 

李登輝既然不是中國人,所以他要殺出一條血路,突破「一個中國」的框架,擴大國際生存空間,擺正台灣的位置。在這套理路下,李登輝必須營造聲勢,尤其是在國際場合中,他要塑造他是來自台灣的總統。在他第一任6年任期中,使盡渾身解數到國外參訪,金援外交、度假外交、過境外交一一出台,統稱為務實外交。

 

與此同時,李登輝也千方百計地試圖訪問美國。其實,美國國務院內部分析早已指出,遲早李登輝會利用出訪拉丁美洲友邦的機會,要求過境美國。果不其然,哥斯大黎加於1994年邀請李登輝前往參加哥國總統就職大典。台灣順理成章提出要求,准許李登輝專機在美落地加油。中方駐美大使李道豫獲得美方照會後,立馬出面阻止。

 

當時,美國務院指示駁回,台灣外長錢復獲報後,大駡AIT處長Lynn Pascoe,斥責美國人是「沒有脊骨的水母」。最後,白宮和國務院妥恊,准許李登輝專機在檀香山Hicham空軍基地加油,但訂下嚴格的清規戒律,李登輝不能過夜,不能打高爾夫,可以下機在貴賓室休息。

 

結果,1994年5月4日李登輝專機落地後,台灣駐美代美代表丁懋時登機向李登輝報告,貴賓室非常簡陋。李登輝拒絶下機,在飛機上穿著睡衣拖鞋,接見AlT理事主席白樂崎(Natale H. Bellocchi),來表示不滿。消息傳開後,美方親李人士大做文章,友台的國會議員大肆抨擊。本來李登輝康乃爾之行,很難獲得美方簽証,結果在夏威夷遭到美方接待的怠慢後,反而出現峯迴路轉。

 

第三次危機導火索

 

事後,李登輝加大了爭取美簽的力度,以3年為期共450萬美金聘請著名的卡西廸公關公司(Cassidy and Associates)遊說美國參眾兩院議員,支持李登輝訪問康乃爾大學。之前,李登輝已捐款200萬美元給康乃爾大學,該校校長早在1993年春即向國務院表示有意邀請李登輝回母校。結果,李登輝終於如願以償地回到母校康乃爾大學參訪,並發表演講,不過康乃爾之行却成為引發台海第三次危機的導火索。

 

 

李登輝以3年為期共450萬美金聘請著名的卡西廸公關公司(Cassidy and Associates)遊說美國參眾兩院議員,支持李登輝訪問康乃爾大學。之前,李登輝已捐款200萬美元給康乃爾大學。結果,李登輝終於如願以償地回到母校康乃爾大學參訪,並發表演講,不過康乃爾之行却成為引發台海第三次危機的導火索。(圖片取自網路)

 

台海第三次危機始末 (1)

 

作者/齊茂吉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李登輝與司馬遼太郎的對談全文問世後,中共內部正式對李登輝定性,已不存有任何期望,但仍隱忍不發。

 

「一中原則」的起始

 

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以總書記身份,發表對台工作的八點主張,簡稱「江八點」。在「江八點」中第一點就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此一原則事實上就是兩岸關係的核心。

 

之前在1992年10月,海基會及海協會在香港會談及其後函電來往所達成的共識,事後,蘇起歸納為「九二共識」。當時北京表示,兩岸事務性商談,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台北則表示,兩岸同意各自以口頭表述「一個中國」。換句話説,兩岸都接受「一個中國」。不過,李登輝卸任總統後,矢口否認有所謂的「九二共識」。

 

在這一背景下,才有1993年4月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及海恊會會長汪道涵,在新加坡的首次會談。鑒於兩岸關係經緯萬端,所以雙方同意暫時擱置政治性的議題,先就兩岸共同關切的其他議題,展開事務性的談判。

 

至於政治性談判,自1956年開始,毛澤東、周恩來即不斷提出呼籲,推動國共第三次合作,並進行國共和談,而且也透過密使管道傳遞信息,但蔣介石、蔣經國不為所動。蔣經國病歿後,李登輝入繼大統,北京當局即透過關係,在香港建立起與李登輝之間的密使管道。顯然,北京當局寄希望於李登輝推動兩岸和談,完成中國統一大業。

 

有鑑於此,1992年10月在中共的「十四大」上,江澤民呼籲雙方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進行談判。在「江八點」中的第三點,江澤民再次鄭重建議兩岸舉行這項談判。事實上,兩岸的分裂係國共「內戰」的結果,全世界都承認這是一場「內戰」,英文指稱就是civil war,這是無庸置疑的。一旦要正式結束敵對狀態的「內戰」,兩岸只要坐下來談判,就是「一個中國」。

 

當然,蔣氏父子不會質疑「一個中國」,更不會放棄「一個中國」。更何況,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及1992年8月1日李登輝主持的國統會第八次會議通過的「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也是「一個中國」,這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

 

李登輝不認「一中」

 

問題是,李登輝根本不認同「一個中國」,他對中國懷有極深的成見,甚至是敵意,在他與司馬遼太郎的對談中,即可看出端倪。所以,「江八點」的第六點,才針對性地提出:「中華各族兒女共同創造的五千年燦爛文化,始終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和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甚至,第四點保證「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前提則是「努力實現和平統一」。

 

基本上,「江八點」的主軸是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推動「和平統一」,兩岸進行和平談判,第一步先就「內戰」部分簽訂停戰恊議後,再簽訂和平恊議。接下來,「江八點」提出了具體又可操作的方案,包括兩岸領導人的互訪及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江八點」訴求的對象,並不是執政的國民黨,全文隻字未提「國共三次合作」及「國共和談」,而是吸收兩岸各黨派、團體有代表性的人物參加。換句話說,「江八點」擴大了爭取面,試圖動員各種支持統一的民間力量,利用來自民間的動力,形成主流民意的氛圍,以民促官,兩岸進行和平談判。

 

1995年4月8日,李登輝在國統會發表講話,提出六項主張,也就是「李六條」,正式回應「江八點」。綜觀全文,充滿了中國情懷,除了重提追求中國統一,肯定中華文化,兩岸領導人在國際場合自然見面,增進兩岸經貿往來的老調外,還稱兩岸共同維護港澳繁榮,促進港澳民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陸當局應表現善意,聲明放棄對台澎金馬使用武力,……從而爲兩岸結束敵對狀態奠定基礎」。這道防火牆,等於反將了江澤民一軍,這正是中共任何領導人都不可能承諾的條件。

 

「狗去豬來」的心態

 

此外,李登輝又神來一筆,提出了「中國人要幫中國人」。問題是,李登輝的內心始終不認為他是中國人,他晚年提出了「狗去猪來」的觀點,狗是指戰前統治台灣的日本人,猪則是指戰後來自大陸的中國人。他說:「相較於來自大陸的中國人,日本人還算誠實,好太多了,因此用狗的比喻表現台灣人的感慨。」對於中國人,他毫不掩飾內心的嫌惡與歧視。那麽,這豈不是一張「芭樂票」?

 

李登輝既然不是中國人,所以他要殺出一條血路,突破「一個中國」的框架,擴大國際生存空間,擺正台灣的位置。在這套理路下,李登輝必須營造聲勢,尤其是在國際場合中,他要塑造他是來自台灣的總統。在他第一任6年任期中,使盡渾身解數到國外參訪,金援外交、度假外交、過境外交一一出台,統稱為務實外交。

 

與此同時,李登輝也千方百計地試圖訪問美國。其實,美國國務院內部分析早已指出,遲早李登輝會利用出訪拉丁美洲友邦的機會,要求過境美國。果不其然,哥斯大黎加於1994年邀請李登輝前往參加哥國總統就職大典。台灣順理成章提出要求,准許李登輝專機在美落地加油。中方駐美大使李道豫獲得美方照會後,立馬出面阻止。

 

當時,美國務院指示駁回,台灣外長錢復獲報後,大駡AIT處長Lynn Pascoe,斥責美國人是「沒有脊骨的水母」。最後,白宮和國務院妥恊,准許李登輝專機在檀香山Hicham空軍基地加油,但訂下嚴格的清規戒律,李登輝不能過夜,不能打高爾夫,可以下機在貴賓室休息。

 

結果,1994年5月4日李登輝專機落地後,台灣駐美代美代表丁懋時登機向李登輝報告,貴賓室非常簡陋。李登輝拒絶下機,在飛機上穿著睡衣拖鞋,接見AlT理事主席白樂崎(Natale H. Bellocchi),來表示不滿。消息傳開後,美方親李人士大做文章,友台的國會議員大肆抨擊。本來李登輝康乃爾之行,很難獲得美方簽証,結果在夏威夷遭到美方接待的怠慢後,反而出現峯迴路轉。

 

第三次危機導火索

 

事後,李登輝加大了爭取美簽的力度,以3年為期共450萬美金聘請著名的卡西廸公關公司(Cassidy and Associates)遊說美國參眾兩院議員,支持李登輝訪問康乃爾大學。之前,李登輝已捐款200萬美元給康乃爾大學,該校校長早在1993年春即向國務院表示有意邀請李登輝回母校。結果,李登輝終於如願以償地回到母校康乃爾大學參訪,並發表演講,不過康乃爾之行却成為引發台海第三次危機的導火索。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