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影‧人》快樂的魚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焦點內容
書‧影‧人》快樂的魚
2021-04-01 07:00:00
A+
A
A-

我終於明白,我們的思維,是如此不同,友情的慰藉,畢竟抵不過政治的魔力。

我們曾經唱著同一首青春的頌歌,原可共飲一壺黃昏的秋色,卻無奈走向決裂。

今生是否有緣再相會,相逢是否彼此還相識?

但願,我們依舊是兩條快樂的魚,縱使注定相忘於江湖。

 

書‧影‧人》快樂的魚                   

 

作者/ 陳清玉

 

世間所有的緣分,似乎都是天注定

初中三年,我們幾乎沒有交集,我唯一的記憶,只是妳蓬鬆的捲髮,在教官怒目下搖曳的風姿。

 

十五歲那年,我們在火車上重逢。兩個通勤的鄉下孩子,很快在陌生的城市裡相濡以沫。我們天透亮趕頭班車,夜裡摸黑搭末班車。沒有糾察巡視的夜晚,經常站在兩節車廂中間,抓著欄杆,把身子吊在車外,夜風呼嘯而過,妳飛揚的捲髮掀起層層波浪,像一幅定格在歲月裡的青春倒影。

 

月光下,我們交換著秘密。我十二歲收到的第一封情書、妳無疾而終的第一次戀愛,以及從小到大困擾妳的天然捲髮。保守的60年代,中學生不容燙髮,輕則警告,重則記過。因此每換一所學校、遇到新的教官,妳都要費盡唇舌,證明自己的「清白」。妳個性叛逆,和祖母負氣,動輒幾個月不講話,與頭髮造成的冤屈多少有關。

 

但妳聰明絕頂,記憶超強,我卯足全力也背不來的地理歷史,妳過目不忘。無需上課的假日,我們仍然相約於車上。我們從車頭逛到車尾,累了,便找個無人的角落,妳幫我複習功課,教我如何抓重點,我替妳出點子,對付無厘頭的追求者。我們是兩條悠遊自在的魚。

 

不能見面的日子,我們便用古老的方式傳達心聲,我們會寫長長的信,暗中較勁誰的字體瀟灑、誰的文筆動人。郵差早晚的平信加快遞,是定時送上的溫暖和盼望。每當叮咚的車鈴響起,我總是第一個開門找信的人,姊姊笑我,三天兩頭見面的人,有什麼可寫的?她哪知道,不善言辭的妳,筆下卻揮灑自如、妙語連篇,與話多筆拙的我,恰好相反。

 

世間所有的感情, 原來都是雙刃刀

驪歌聲盡,妳如願考上第一志願,我幸運擠進師範學院。原應分配住宿的我,因報到太遲而錯過。友人校外租了房子,好心邀我同住,放下行李,我迫不及待跑去尋妳。在異味撲鼻的家畜醫院樓上,我看到嬌小的妳,百無聊賴躺在床上,擰著抹布滿屋擦拭的李君,是妳的室友,我們對望了一眼,交換著友誼的微笑。我當下決定,這裡才是我的歸處。我先說服了妳和李君,繼而央求房東收容我這空降的「第三者」。房東在我哀求下,象徵性地加了房租,問題是,只有上下兩個鋪位的斗室,如何裝得下第三張床?我說,那還不簡單,一張折疊的行軍床就解決了。我興奮地張羅一切,幾乎忘了與友人的約定,當她一語不發看著我拖走行李的那一刻,我忽然驚覺,自己到底做了什麼?

 

她從此拒絕與我交往,校園裡偶遇,也裝作不識。我請了共同的朋友來說項,她勉強應付一回,終究還是成了陌路。多年之後我才明白,受傷的友誼,像破碎的瓷器,永遠也無法修補完整。我為了守護一份友誼,傷了另一段友誼,感情路上,我從來不是贏家。

 

妳是我們當中第一個遠嫁異域的新娘,兩年後,李君也飛到海的另一邊。那張日夜疊起又放下的行軍床,早已派不上用場,但它見證了我的痴心,也分享了我們三人同甘共苦的情誼。若干年後,我在李君駐足的城市讀書。不論漂流何處,我們三人始終保持著聯繫,透過話筒,我們試圖追回遠飄的青春。然而青春像一首悲喜交集的樂章,嘎然中止的瞬間,完全沒有迴旋的餘地。

 

那年,妳三十不到,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剛坐上編輯台的我,催著妳寫篇「我的另一半」。收到稿子,一看題目「不是冤家不聚頭」,我吃了一驚,再讀內容,怒從心生,原以為幸福美滿的妳,竟嫁了一個把原生家庭擺在首位的「愚孝子」。他不珍惜妳,不尊重妳,處處提防妳,視妳為外人。如果當時我成熟一點,如果當年我已步入家庭,我就該明白,婚姻是門學問,不是我想像的那麼單純,或許我就會勸你,把文章重寫,用匿名發表。但我魯莽無知,只看到閨蜜受了委屈、只惋嘆對婚姻的憧憬被無情斷送。我義憤填膺,要為天下受氣的妻子討回公道,於是故意把「愚夫」的簡介放大,將文章登在最醒目的地方,醒目到妳夫君老家的鄉下,人人看到,誇張到一夜之間,妳成了破壞親夫名譽的罪人。

 

直到我們再度聚首,我才知悉那篇文章掀起的浪潮。妳說夫家對妳一直不諒解,但妳並無悔意,只淡淡地說,如果「他」的名字沒出現就好了。我慚愧地低下頭,其實老天已對我的孟浪施予懲罰,就在文章登出不久的一個週末,我興高采烈揣著妳轉贈的稿費,加上好不容易收回的放款,與朋友去郊外遊蕩。因怕錢包丟失,特意把它藏在不起眼的旅行袋裡,回程路上,發現錢包還是飛了,心頭的失落與痛惜,久久都無法平息。

 

我說,這件事給我的教訓是:不該是你的東西,遲早會被老天收回,不但血本無歸,還得賠上利息。妳聽完哈哈大笑,隨即皺眉說,我怎麼完全不記得有把稿費送妳這回事?

 

世間所有的記憶,終落得灰飛煙滅

五、六年前的一個冬日,凌晨三點,妳突然打來電話,驚慌失措反覆問我:「我現在哪裏?台灣,還是美國?我什麼也想不起來了。」我嚇得睡意全消,馬上安慰妳說:「妳不久前從台灣回來,現安安穩穩待在美國,別著急,慢慢都會想起來的。」妳聽了稍稍安心,我問妳知不知道現在的時辰?妳驚呼一聲:「對不起,把你們吵醒了。」我再問,記不記得我是誰?妳說:「當然記得,妳是我最好的朋友。」掛了電話,我無法成眠,第二天清晨,立刻聯繫離妳較近的小兒子,他說:前晚哥哥已發現母親不對勁,此刻他正趕去看妳。

 

幸好這次的「失憶」只是個意外,沒隔多久妳就恢復正常。醫生推斷,可能屋頂破裂,屋裏突然淹大水,妳受到驚嚇所致。但它敲響了警鐘,妳的記憶逐漸下滑,妳忘東忘西,丟三落四,終於有一天,我發覺妳早上做的事,下午即忘;我前睌叮囑妳第二天就醫該問的話,妳非但不記得,就連那通叮囑的電話也沒有印象。我心情沈重地對妳說:「妳可能在『失智』邊緣,最好去看醫生。」妳不信,大聲抗議:「如果我有病,我的大兒子怎會不跟我說?他是醫生呢!」事實證明,妳這個傻兒子,也是一個「愚孝子」,他心知肚明,卻不願面對現實,直到妳開口才不得不說實話。妳問他:「是不是有一天我會連你也不認識?」他小聲地說是,妳又問:「這一天是多久?」他痛苦地回答:「我也不知道啊!」

 

我一直後悔揭穿了真相。妳在桃花源裡無憂無慮過妳的小日子,我硬生生把妳拉回了現實,真的對妳比較好麼?十多年前,妳在兒子離家工作、夫君女兒相繼辭世之後,選擇獨守鄉下老宅,只因佔地一公頃的老屋周圍,奇花綻放、異樹參天,竹子恣意橫行,妳日夜開開心心與花為伴、和樹為鄰,除了大兒子固定的問安,老友們偶爾的來電,妳幾乎與紛擾的外界隔離。

 

但我太焦慮了,打那晚接獲妳無助的電話,我便以守護者自居,我們相隔萬里,見面不易,唯一能做的,只是效法妳家兒子,不時電話中與妳胡謅,引著妳多說幾句話,免得哪一天,妳連老友的聲音也認不出了。前幾年摯愛走後,我鬱悶了好長時間,以為從此與快樂絕緣,多虧友誼的牽繫,讓我走出了幽谷。我常自豪地說,什麼是知己?知己就是一天24小時,都會接你電話、半夜吵醒也不生氣的人。我以為,我們是茫茫人海中兩條相知相惜的魚。

 

世間所有的別離,都讓人猝不及防

不記得我們第一次起衝突是為了什麼,但多半與政治有關。妳長年蝸居南方小鎮,是共和黨的忠實擁護者;而我,吸慣了都會自由寬容的氣息,自然偏向民主黨。五年前希拉蕊敗北,我雖失望,仍願給川普一個機會,幾年下來,我已確定美國不能再讓他繼續糟蹋。儘管一直避免與妳對立,當妳再三引用川普的歪理,抨擊民主黨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對妳說,別老聽一面倒的福斯新聞,看看紐約時報怎麼寫吧。妳聽了居然大怒:「別跟我提什麼紐約時報!」說完電話用力一摔,隔著半個新大陸,我都能聽見話筒落地的聲響。我也動氣了,我心目中神聖的報紙,怎容他人小覷!我當下回撥妳的號碼,準備好好理論一番,結果連打幾次,妳拿起話筒即掛掉。我對著電話發呆半天,下定決心,再也不主動與妳聯絡。

 

兩個星期過去了,我的心依然隱隱作痛,妳的電話卻來了。妳劈頭就問:「為什麼掛我的電話?」我楞住了,趕忙解釋前因後果,妳嘆道:「我還以為是妳生氣掛我的電話呢?川普算什麼,我們的友誼才重要啊!」我亦喜亦憂,親愛的老友,妳到底是清醒還是糊塗?

 

去年夏天,選舉白熱化的時候,妳又開始緊張了,妳日夜叮嚀:「絕對不可選拜登,因為他『失智』,是個老糊塗,會害了美國,不像我是個老太婆,迷糊一點不要緊。」我啼笑皆非,只好哄著妳,「我可以答應妳不選拜登,但絕不會投川普的票。」妳說:「那也行,只要不投拜登就好!」隔了幾天,妳又強調,不能投給拜登,因為他會「賣台灣」!我問是何道理?妳說拜登兒子在大陸做生意,他會為了兒子討好中共、出賣台灣。我反駁:「如果是這樣,川普一樣會賣台,他女兒在大陸的生意可大著呢。」妳連聲說:「不可能,不可能,她天天跟在川普身邊,哪有時間談生意。」這不是胡話嗎?做生意何須事事親力親為?但我不想與妳爭辯。妳自服了兒子開的藥後,記憶時好時壞,一般開心的時候,狀況比較好,我就讓妳開心一下又何妨?

 

沒想到八月底,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最後一天,妳突然逼著我一定要選川普,只因川普認為他在我州尚有勝算。我說不可能吧,我們這裏向來是民主黨的天下!妳一急,脫口而出:「妳若支持拜登,就是不愛台灣,妳從台灣來的,竟然不愛自己的祖國,妳這樣的朋友,我交了做什麼!」我也急了,毫不猶豫頂回去:「妳憑什麼指控我不愛台灣,我們以後別再談選舉了,行嗎?」妳大吼一聲:「沒什麼大不了,川普不差妳這一票,妳以後別再打電話給我!」我說:「好!」我們同時掛斷電話,五十多年的交情,也一併掛斷。

 

第二天跟李君「告狀」的時候,我心裏出奇的平靜,或許我早預料到會有這一天,或許經歷太多的生離與死別,我已對傷痛免疫。我問李君:「是不是人越老,就越不講理?還是,政治使人瘋狂?」李君嘆了一口氣道:「我去勸勸她!」我說:「估計沒用的,一切隨緣吧。」

 

李君很快打了那通「勸合」電話,果如所料,妳決絕的態度,讓辯才無礙的李君也說不下去。隔了不久,妳向友人訴苦,妳忿忿地說,五十年的交情,也無法說服我聽進一句忠言。什麼朋友、兒女、兄弟、夫妻,到頭來全是白骨一堆,有沒有都一樣!半年過去了,大選早已塵埃落定,不死心的朋友陸續與妳溝通,妳卻還是那句老話: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少一個朋友而已。

 

我終於明白,我們的思維,是如此不同,友情的慰藉,畢竟抵不過政治的魔力。如果這是友情的宿命,如果這是妳的決定,我自當尊重。只是,每當夜幕低垂,穿過月台,聽到隆隆的車聲,由遠而近,終至寂滅,心裏都有說不出的惆悵。我們曾經唱著同一首青春的頌歌,原可共飲一壺黃昏的秋色,卻無奈走向決裂。今生是否有緣再相會,相逢是否彼此還相識?

 

但願,我們依舊是兩條快樂的魚,縱使注定相忘於江湖。

 

作者簡介

陳清玉,安徽省懷寧縣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新聞組畢業,為紐約聖若望大學圖書館學碩士。曾擔任前中華日報副刊編輯,現為紐約皇后圖書館編目館員。 

我終於明白,我們的思維,是如此不同,友情的慰藉,畢竟抵不過政治的魔力。

我們曾經唱著同一首青春的頌歌,原可共飲一壺黃昏的秋色,卻無奈走向決裂。

今生是否有緣再相會,相逢是否彼此還相識?

但願,我們依舊是兩條快樂的魚,縱使注定相忘於江湖。

 

書‧影‧人》快樂的魚                   

 

作者/ 陳清玉

 

世間所有的緣分,似乎都是天注定

初中三年,我們幾乎沒有交集,我唯一的記憶,只是妳蓬鬆的捲髮,在教官怒目下搖曳的風姿。

 

十五歲那年,我們在火車上重逢。兩個通勤的鄉下孩子,很快在陌生的城市裡相濡以沫。我們天透亮趕頭班車,夜裡摸黑搭末班車。沒有糾察巡視的夜晚,經常站在兩節車廂中間,抓著欄杆,把身子吊在車外,夜風呼嘯而過,妳飛揚的捲髮掀起層層波浪,像一幅定格在歲月裡的青春倒影。

 

月光下,我們交換著秘密。我十二歲收到的第一封情書、妳無疾而終的第一次戀愛,以及從小到大困擾妳的天然捲髮。保守的60年代,中學生不容燙髮,輕則警告,重則記過。因此每換一所學校、遇到新的教官,妳都要費盡唇舌,證明自己的「清白」。妳個性叛逆,和祖母負氣,動輒幾個月不講話,與頭髮造成的冤屈多少有關。

 

但妳聰明絕頂,記憶超強,我卯足全力也背不來的地理歷史,妳過目不忘。無需上課的假日,我們仍然相約於車上。我們從車頭逛到車尾,累了,便找個無人的角落,妳幫我複習功課,教我如何抓重點,我替妳出點子,對付無厘頭的追求者。我們是兩條悠遊自在的魚。

 

不能見面的日子,我們便用古老的方式傳達心聲,我們會寫長長的信,暗中較勁誰的字體瀟灑、誰的文筆動人。郵差早晚的平信加快遞,是定時送上的溫暖和盼望。每當叮咚的車鈴響起,我總是第一個開門找信的人,姊姊笑我,三天兩頭見面的人,有什麼可寫的?她哪知道,不善言辭的妳,筆下卻揮灑自如、妙語連篇,與話多筆拙的我,恰好相反。

 

世間所有的感情, 原來都是雙刃刀

驪歌聲盡,妳如願考上第一志願,我幸運擠進師範學院。原應分配住宿的我,因報到太遲而錯過。友人校外租了房子,好心邀我同住,放下行李,我迫不及待跑去尋妳。在異味撲鼻的家畜醫院樓上,我看到嬌小的妳,百無聊賴躺在床上,擰著抹布滿屋擦拭的李君,是妳的室友,我們對望了一眼,交換著友誼的微笑。我當下決定,這裡才是我的歸處。我先說服了妳和李君,繼而央求房東收容我這空降的「第三者」。房東在我哀求下,象徵性地加了房租,問題是,只有上下兩個鋪位的斗室,如何裝得下第三張床?我說,那還不簡單,一張折疊的行軍床就解決了。我興奮地張羅一切,幾乎忘了與友人的約定,當她一語不發看著我拖走行李的那一刻,我忽然驚覺,自己到底做了什麼?

 

她從此拒絕與我交往,校園裡偶遇,也裝作不識。我請了共同的朋友來說項,她勉強應付一回,終究還是成了陌路。多年之後我才明白,受傷的友誼,像破碎的瓷器,永遠也無法修補完整。我為了守護一份友誼,傷了另一段友誼,感情路上,我從來不是贏家。

 

妳是我們當中第一個遠嫁異域的新娘,兩年後,李君也飛到海的另一邊。那張日夜疊起又放下的行軍床,早已派不上用場,但它見證了我的痴心,也分享了我們三人同甘共苦的情誼。若干年後,我在李君駐足的城市讀書。不論漂流何處,我們三人始終保持著聯繫,透過話筒,我們試圖追回遠飄的青春。然而青春像一首悲喜交集的樂章,嘎然中止的瞬間,完全沒有迴旋的餘地。

 

那年,妳三十不到,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剛坐上編輯台的我,催著妳寫篇「我的另一半」。收到稿子,一看題目「不是冤家不聚頭」,我吃了一驚,再讀內容,怒從心生,原以為幸福美滿的妳,竟嫁了一個把原生家庭擺在首位的「愚孝子」。他不珍惜妳,不尊重妳,處處提防妳,視妳為外人。如果當時我成熟一點,如果當年我已步入家庭,我就該明白,婚姻是門學問,不是我想像的那麼單純,或許我就會勸你,把文章重寫,用匿名發表。但我魯莽無知,只看到閨蜜受了委屈、只惋嘆對婚姻的憧憬被無情斷送。我義憤填膺,要為天下受氣的妻子討回公道,於是故意把「愚夫」的簡介放大,將文章登在最醒目的地方,醒目到妳夫君老家的鄉下,人人看到,誇張到一夜之間,妳成了破壞親夫名譽的罪人。

 

直到我們再度聚首,我才知悉那篇文章掀起的浪潮。妳說夫家對妳一直不諒解,但妳並無悔意,只淡淡地說,如果「他」的名字沒出現就好了。我慚愧地低下頭,其實老天已對我的孟浪施予懲罰,就在文章登出不久的一個週末,我興高采烈揣著妳轉贈的稿費,加上好不容易收回的放款,與朋友去郊外遊蕩。因怕錢包丟失,特意把它藏在不起眼的旅行袋裡,回程路上,發現錢包還是飛了,心頭的失落與痛惜,久久都無法平息。

 

我說,這件事給我的教訓是:不該是你的東西,遲早會被老天收回,不但血本無歸,還得賠上利息。妳聽完哈哈大笑,隨即皺眉說,我怎麼完全不記得有把稿費送妳這回事?

 

世間所有的記憶,終落得灰飛煙滅

五、六年前的一個冬日,凌晨三點,妳突然打來電話,驚慌失措反覆問我:「我現在哪裏?台灣,還是美國?我什麼也想不起來了。」我嚇得睡意全消,馬上安慰妳說:「妳不久前從台灣回來,現安安穩穩待在美國,別著急,慢慢都會想起來的。」妳聽了稍稍安心,我問妳知不知道現在的時辰?妳驚呼一聲:「對不起,把你們吵醒了。」我再問,記不記得我是誰?妳說:「當然記得,妳是我最好的朋友。」掛了電話,我無法成眠,第二天清晨,立刻聯繫離妳較近的小兒子,他說:前晚哥哥已發現母親不對勁,此刻他正趕去看妳。

 

幸好這次的「失憶」只是個意外,沒隔多久妳就恢復正常。醫生推斷,可能屋頂破裂,屋裏突然淹大水,妳受到驚嚇所致。但它敲響了警鐘,妳的記憶逐漸下滑,妳忘東忘西,丟三落四,終於有一天,我發覺妳早上做的事,下午即忘;我前睌叮囑妳第二天就醫該問的話,妳非但不記得,就連那通叮囑的電話也沒有印象。我心情沈重地對妳說:「妳可能在『失智』邊緣,最好去看醫生。」妳不信,大聲抗議:「如果我有病,我的大兒子怎會不跟我說?他是醫生呢!」事實證明,妳這個傻兒子,也是一個「愚孝子」,他心知肚明,卻不願面對現實,直到妳開口才不得不說實話。妳問他:「是不是有一天我會連你也不認識?」他小聲地說是,妳又問:「這一天是多久?」他痛苦地回答:「我也不知道啊!」

 

我一直後悔揭穿了真相。妳在桃花源裡無憂無慮過妳的小日子,我硬生生把妳拉回了現實,真的對妳比較好麼?十多年前,妳在兒子離家工作、夫君女兒相繼辭世之後,選擇獨守鄉下老宅,只因佔地一公頃的老屋周圍,奇花綻放、異樹參天,竹子恣意橫行,妳日夜開開心心與花為伴、和樹為鄰,除了大兒子固定的問安,老友們偶爾的來電,妳幾乎與紛擾的外界隔離。

 

但我太焦慮了,打那晚接獲妳無助的電話,我便以守護者自居,我們相隔萬里,見面不易,唯一能做的,只是效法妳家兒子,不時電話中與妳胡謅,引著妳多說幾句話,免得哪一天,妳連老友的聲音也認不出了。前幾年摯愛走後,我鬱悶了好長時間,以為從此與快樂絕緣,多虧友誼的牽繫,讓我走出了幽谷。我常自豪地說,什麼是知己?知己就是一天24小時,都會接你電話、半夜吵醒也不生氣的人。我以為,我們是茫茫人海中兩條相知相惜的魚。

 

世間所有的別離,都讓人猝不及防

不記得我們第一次起衝突是為了什麼,但多半與政治有關。妳長年蝸居南方小鎮,是共和黨的忠實擁護者;而我,吸慣了都會自由寬容的氣息,自然偏向民主黨。五年前希拉蕊敗北,我雖失望,仍願給川普一個機會,幾年下來,我已確定美國不能再讓他繼續糟蹋。儘管一直避免與妳對立,當妳再三引用川普的歪理,抨擊民主黨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對妳說,別老聽一面倒的福斯新聞,看看紐約時報怎麼寫吧。妳聽了居然大怒:「別跟我提什麼紐約時報!」說完電話用力一摔,隔著半個新大陸,我都能聽見話筒落地的聲響。我也動氣了,我心目中神聖的報紙,怎容他人小覷!我當下回撥妳的號碼,準備好好理論一番,結果連打幾次,妳拿起話筒即掛掉。我對著電話發呆半天,下定決心,再也不主動與妳聯絡。

 

兩個星期過去了,我的心依然隱隱作痛,妳的電話卻來了。妳劈頭就問:「為什麼掛我的電話?」我楞住了,趕忙解釋前因後果,妳嘆道:「我還以為是妳生氣掛我的電話呢?川普算什麼,我們的友誼才重要啊!」我亦喜亦憂,親愛的老友,妳到底是清醒還是糊塗?

 

去年夏天,選舉白熱化的時候,妳又開始緊張了,妳日夜叮嚀:「絕對不可選拜登,因為他『失智』,是個老糊塗,會害了美國,不像我是個老太婆,迷糊一點不要緊。」我啼笑皆非,只好哄著妳,「我可以答應妳不選拜登,但絕不會投川普的票。」妳說:「那也行,只要不投拜登就好!」隔了幾天,妳又強調,不能投給拜登,因為他會「賣台灣」!我問是何道理?妳說拜登兒子在大陸做生意,他會為了兒子討好中共、出賣台灣。我反駁:「如果是這樣,川普一樣會賣台,他女兒在大陸的生意可大著呢。」妳連聲說:「不可能,不可能,她天天跟在川普身邊,哪有時間談生意。」這不是胡話嗎?做生意何須事事親力親為?但我不想與妳爭辯。妳自服了兒子開的藥後,記憶時好時壞,一般開心的時候,狀況比較好,我就讓妳開心一下又何妨?

 

沒想到八月底,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最後一天,妳突然逼著我一定要選川普,只因川普認為他在我州尚有勝算。我說不可能吧,我們這裏向來是民主黨的天下!妳一急,脫口而出:「妳若支持拜登,就是不愛台灣,妳從台灣來的,竟然不愛自己的祖國,妳這樣的朋友,我交了做什麼!」我也急了,毫不猶豫頂回去:「妳憑什麼指控我不愛台灣,我們以後別再談選舉了,行嗎?」妳大吼一聲:「沒什麼大不了,川普不差妳這一票,妳以後別再打電話給我!」我說:「好!」我們同時掛斷電話,五十多年的交情,也一併掛斷。

 

第二天跟李君「告狀」的時候,我心裏出奇的平靜,或許我早預料到會有這一天,或許經歷太多的生離與死別,我已對傷痛免疫。我問李君:「是不是人越老,就越不講理?還是,政治使人瘋狂?」李君嘆了一口氣道:「我去勸勸她!」我說:「估計沒用的,一切隨緣吧。」

 

李君很快打了那通「勸合」電話,果如所料,妳決絕的態度,讓辯才無礙的李君也說不下去。隔了不久,妳向友人訴苦,妳忿忿地說,五十年的交情,也無法說服我聽進一句忠言。什麼朋友、兒女、兄弟、夫妻,到頭來全是白骨一堆,有沒有都一樣!半年過去了,大選早已塵埃落定,不死心的朋友陸續與妳溝通,妳卻還是那句老話: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少一個朋友而已。

 

我終於明白,我們的思維,是如此不同,友情的慰藉,畢竟抵不過政治的魔力。如果這是友情的宿命,如果這是妳的決定,我自當尊重。只是,每當夜幕低垂,穿過月台,聽到隆隆的車聲,由遠而近,終至寂滅,心裏都有說不出的惆悵。我們曾經唱著同一首青春的頌歌,原可共飲一壺黃昏的秋色,卻無奈走向決裂。今生是否有緣再相會,相逢是否彼此還相識?

 

但願,我們依舊是兩條快樂的魚,縱使注定相忘於江湖。

 

作者簡介

陳清玉,安徽省懷寧縣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新聞組畢業,為紐約聖若望大學圖書館學碩士。曾擔任前中華日報副刊編輯,現為紐約皇后圖書館編目館員。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