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目前的民意支持度遙遥領先在野各政黨,得力於各種偶發機遇,但這樣的福氣還能持續多久?明年是台灣地方選舉年,小黨能否深耕地方翻身而上 ? (圖片取自網路)
梅克爾地方選舉重挫,台灣學到甚麼 ?
作者/黃丙喜 (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德國總理梅克爾剛挾著高人氣卸下黨魁,但她所屬的基民盟,最近卻在西南部地方議會選舉中遭遇重大挫敗,等於對即將而來的9月國會大選提早敲響警鐘。這對台灣各個政黨也是一大警惕。
國際民主政治經常出現的翻盤旋律不是在野黨有多強,而是執政黨犯了太多的錯誤。基民盟向來在西部各邦擁有相當高的支持度,但這次選舉因新冠疫苗配發速度過慢,加上口罩採購醜聞頻傳,成為壓垮選情的最後一根稻草。
經濟、自由和民主是台灣可以在世界發亮的光源。民進黨目前的民意支持度遙遥領先在野各政黨,得力於搭上美歐日澳印等抗中的浪潮,中共在香港議題上過於無視普世價值,以及,襲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危機又加大了民眾對現狀的心理忍受。這是民進黨的偶發機遇,但這樣的福氣還能持續多久?
台灣的經濟在世界一片低迷中,反向逆勢成長,股市、房市和匯市都迭創新高;然而,薪資凍漲、貧富差距、房價飆漲等問題卻愈來愈嚴重。事實上,內需市場的經濟景氣至今仍未脫離困境,民進黨對於掌控媒體和操縱輿論卻愈來愈沉迷。各種大內宣讓許多年青世代及社會中堅開始省思,這種變調豈是台灣要的經濟發展和自由民主?
此次德國地方選舉呈現的另一事實是,選民對貪腐的厭惡。自民黨的一份內部分析結論是:對善治的信任,遇到的是基民黨和自民黨的嚴重管理失誤,在疫苗戰略、測試採購和過渡性資助方面等,表現出黨內個別玩家的腐敗行為。絕對的權力使人腐化,民進黨當然要深思。
國民黨做為最大在野黨從中可有的借鏡是,要擊敗有錢、有權和有勢的執政黨,團結一切的在野政黨是唯一的成功希望。德國這次地方選舉變天,在野的綠黨、社民黨和自由民主黨跨黨結盟是為關鍵。國民黨從去年總统和立委選舉挫敗後,至今群龍無首,在敏感的兩岸議題上非但自亂陣腳,幾乎等於自我放逐。對其他各項重大議題,無論街頭武鬥或議堂文攻都得加把勁,才能激起民衆非投一票的熱情。
對民衆黨和時代力量等第三勢力而言,在民進黨的鴨霸、奪利,和國民黨的爭權、軟弱之間,確有相當的突圍空間。但討厭別人不等於會投你一票,小黨唯有和他黨合作,才能在現實的政治博弈中爭得左右地位。但政黨合作要贏得民眾的尊重,必須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和人權價值的堅持,而不是擺盪在一黨之私的利益交換當中,特別是不能陷入貪腐的泥淖。民衆黨和時代力量要格外珍惜自己悍衛台灣價值的歷史責任。
歐洲政治的常軌是,小黨只要能在地方議會上維持相當的席位,就能在全國保住第三勢力的影響力。德國綠黨、社民黨和自由民主黨這次的區域結盟,也拉抬了三黨於大選後在聯邦組成聯合政府的可能性。民眾黨和時代力量不必迷戀在中央立委席次上爭取勝負,反而要及早在地方議會上深耕布局。明年是縣市長和議員的選舉年,就看小黨能否從地方翻身造勢了!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