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珀感懷隨筆》唐蕃古道走一趟 歷史滿行囊 (4)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王惠珀感懷隨筆》唐蕃古道走一趟 歷史滿行囊 (4)
2021-03-26 08:00:00
A+
A
A-

  西元640年文成公主入藏和親,在雪域走過的3000公里路被稱為「唐蕃古道」 (圖片取自網路)

 

唐蕃古道走一趟 歷史滿行囊 (4)

 

作者/王惠珀

 

《青藏高原的呼喚

 

兒時唱的歌很多是高原民謠,這些歌唱出的高原風情,著實迷人。

 

不只是我嚮往,被譽為「西部歌王」的王洛賓是正宗北京人,25歲(1938年)去了蘭州,就一輩子待在高原,寫了700首民歌 :《掀起你的蓋頭來》、《在那遙遠的地方》、《達坂城的姑娘》…。福建人吳文季為了抗戰跑到重慶從軍,被派去康定教唱軍歌,寫出《康定情歌》。

 

這些樂曲創作的背後,有著漢人的心被高原文化融化了的浪漫故事,總是吸引人要去體驗一番。這幾年我有三次機會與西北結緣,在高原上迂迴時,不時與文成公主入藏和親的「唐蕃古道」,有著交集,沿路都是公主行止留下的印記,也被藏傳佛教文化所包圍。

 

個人沒有慧根,未曾涉獵宗教。但大陸網訊無遠弗屆,我一路研讀著藏傳佛教的歷史,當故事串起來的時候,也就是歷史最迷人的時候了。且從文成公主、唐蕃古道以及藏傳佛教,淺談在青藏與川藏高原上的情境學習。

 

  唐番古道(紅色)都蘭到玉樹段 , 有很多古文物值得造訪 (麥積山石窟壁刻等)。

 

文成公主與藏傳佛教

 

佛教起於漢,興於唐,有漢傳佛教以及藏傳佛教二大支。西藏古稱吐蕃,曾是唐朝的邊患。為了和蕃,西元640年唐太宗著文成公主入藏,嫁給吐蕃國王松贊干布,並以釋迦牟尼像、珍寶、經書、經典360卷作為嫁妝。漢文化及佛教從此入藏,本土化之後成為藏傳佛教。

 

   松贊干布為尺尊與文成公主建布達拉宮,有著長安帶去的工藝內涵 (作者攝於2018年)

 

星雲大師《佛教叢書4-弟子》記載,宏傳藏教之第一人乃文成公主,藏人認定文成公主是觀世音菩薩化身的「綠度母菩薩」,是藏人的「漢族阿姐」。藏傳佛教文獻則記載,松贊干布迎娶尺尊及文成公主來弘揚佛教,因為觀世音菩薩見到吐蕃人民的痛苦,流下兩滴眼淚,成為度母。其中白度母變身尺尊公主,綠度母變身文成公主,到吐蕃來解除人民的苦難

 

和親之路上的宣佛印記

 

第一次與青藏高原結緣是2013年到西寧,去了「王洛賓紀念館」,回味記憶中的高原民謠。西寧附近安多地區的塔爾寺,建於明朝嘉靖年間,紀念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已有五百多年歷史,是藏傳佛教六大寺院之一。藏人稱「上有拉薩三大寺,中有理塘長青春科爾寺,下有安多塔爾寺」,西寧比起拉薩,算是山下了。

 

  安多地區的格魯派藏傳佛教塔爾寺。

 

走在川藏公路

 

2016年參加廖泰基老師的攝影團入藏,從成都走川藏公路(國道G318)越過橫斷山脈,到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稻城亞丁景區。經過康定市時唱著情歌….跑馬溜溜的山上…,「跑馬山」就在此地貢嘎山(海拔7556米)國家景區內。康定是高原古城以及茶馬互市重鎮,三國諸葛亮曾在此造箭,又稱打箭爐。此地的公主橋和將軍橋,相傳是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首遇行禮的地方。圖五

 

  

 川藏公路(G318)從成都到拉薩。 (圖片取自網路)

 

沿著川藏公路西行到塔公草原,相傳文成公主途經此地,隨身的釋迦牟尼像忽然開口,示意留在此地,「塔公」即指菩薩喜歡的地方。草原上紀念十世班禪的古汝塘已有千年歷史,在此觀瞻亞拉神山,如臨仙界。再往西,翻山越嶺來到理塘縣,建於1580年的長青春科爾寺是康巴地區第一大寺,也是藏傳佛教重要的教育機構。

  塔公草原的古汝塘、理塘縣的長青春科爾寺 , 及稻城的白塔。

 

2018年攝影團再次入藏,從拉薩西行,迂迴於喜馬拉雅山區,經日喀則往珠峰挺進。在日喀則見到了後藏地區建於1447年的扎什倫布寺,此寺是四世班禪以後歷代班禪的駐在地。

 

 

   後藏地區日喀則的白居寺(建於1427年) , 及扎什倫布寺(建於1447年)

 

回程從拉薩搭青藏鐵路火車東北行,進入青海省格爾木市。為攝影取景,換乘中型巴士走青藏公路(G109)在高原上邐迤東行。踩過柴達木盆地時,蒼勁雄渾的崑崙山一路隨行。經過都蘭縣時陽光燦爛,迎接我們的是文成公主紀念碑。傳說中,都蘭境內的倒淌河是當年17歲的文成公主的淚水流淌而成的。隨後進入嬌柔含蓄的祁連山區,牛羊閒適啖草,一路相伴數百里到青海湖及西寧。崑崙山與祁連山的景觀落差極大,印象深刻。

 

    青藏高原的景觀扣人心弦。

 

敦親睦鄰之

 

我走上了1400年前的唐蕃古道!看著嘆為觀止的佛寺以及絡繹於途的朝聖者時,想像著文成公主敦親睦鄰帶出來的古道榮景,與當今一帶一路帶出來亞歐經濟走廊的活絡,異曲同工。原來唐朝海納百川,以漢文化的大氣,紆尊降貴,融合了周圍少數民族,贏得289年的和平安定以及流傳千載的宗教,大唐盛世非浪得虛名。   

 

剛完成此文,本周中美高層正好在阿拉斯加展開外交對談。美國以香港、新疆、台灣問題開場譴責中國,中國則回嗆美國管到人家的家務事,劍拔弩張。看不出美國有審時度勢,以和為貴的智慧,沒有大國風範,還能呼風喚雨多久?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西元640年文成公主入藏和親,在雪域走過的3000公里路被稱為「唐蕃古道」 (圖片取自網路)

 

唐蕃古道走一趟 歷史滿行囊 (4)

 

作者/王惠珀

 

《青藏高原的呼喚

 

兒時唱的歌很多是高原民謠,這些歌唱出的高原風情,著實迷人。

 

不只是我嚮往,被譽為「西部歌王」的王洛賓是正宗北京人,25歲(1938年)去了蘭州,就一輩子待在高原,寫了700首民歌 :《掀起你的蓋頭來》、《在那遙遠的地方》、《達坂城的姑娘》…。福建人吳文季為了抗戰跑到重慶從軍,被派去康定教唱軍歌,寫出《康定情歌》。

 

這些樂曲創作的背後,有著漢人的心被高原文化融化了的浪漫故事,總是吸引人要去體驗一番。這幾年我有三次機會與西北結緣,在高原上迂迴時,不時與文成公主入藏和親的「唐蕃古道」,有著交集,沿路都是公主行止留下的印記,也被藏傳佛教文化所包圍。

 

個人沒有慧根,未曾涉獵宗教。但大陸網訊無遠弗屆,我一路研讀著藏傳佛教的歷史,當故事串起來的時候,也就是歷史最迷人的時候了。且從文成公主、唐蕃古道以及藏傳佛教,淺談在青藏與川藏高原上的情境學習。

 

  唐番古道(紅色)都蘭到玉樹段 , 有很多古文物值得造訪 (麥積山石窟壁刻等)。

 

文成公主與藏傳佛教

 

佛教起於漢,興於唐,有漢傳佛教以及藏傳佛教二大支。西藏古稱吐蕃,曾是唐朝的邊患。為了和蕃,西元640年唐太宗著文成公主入藏,嫁給吐蕃國王松贊干布,並以釋迦牟尼像、珍寶、經書、經典360卷作為嫁妝。漢文化及佛教從此入藏,本土化之後成為藏傳佛教。

 

   松贊干布為尺尊與文成公主建布達拉宮,有著長安帶去的工藝內涵 (作者攝於2018年)

 

星雲大師《佛教叢書4-弟子》記載,宏傳藏教之第一人乃文成公主,藏人認定文成公主是觀世音菩薩化身的「綠度母菩薩」,是藏人的「漢族阿姐」。藏傳佛教文獻則記載,松贊干布迎娶尺尊及文成公主來弘揚佛教,因為觀世音菩薩見到吐蕃人民的痛苦,流下兩滴眼淚,成為度母。其中白度母變身尺尊公主,綠度母變身文成公主,到吐蕃來解除人民的苦難

 

和親之路上的宣佛印記

 

第一次與青藏高原結緣是2013年到西寧,去了「王洛賓紀念館」,回味記憶中的高原民謠。西寧附近安多地區的塔爾寺,建於明朝嘉靖年間,紀念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已有五百多年歷史,是藏傳佛教六大寺院之一。藏人稱「上有拉薩三大寺,中有理塘長青春科爾寺,下有安多塔爾寺」,西寧比起拉薩,算是山下了。

 

  安多地區的格魯派藏傳佛教塔爾寺。

 

走在川藏公路

 

2016年參加廖泰基老師的攝影團入藏,從成都走川藏公路(國道G318)越過橫斷山脈,到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稻城亞丁景區。經過康定市時唱著情歌….跑馬溜溜的山上…,「跑馬山」就在此地貢嘎山(海拔7556米)國家景區內。康定是高原古城以及茶馬互市重鎮,三國諸葛亮曾在此造箭,又稱打箭爐。此地的公主橋和將軍橋,相傳是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首遇行禮的地方。圖五

 

  

 川藏公路(G318)從成都到拉薩。 (圖片取自網路)

 

沿著川藏公路西行到塔公草原,相傳文成公主途經此地,隨身的釋迦牟尼像忽然開口,示意留在此地,「塔公」即指菩薩喜歡的地方。草原上紀念十世班禪的古汝塘已有千年歷史,在此觀瞻亞拉神山,如臨仙界。再往西,翻山越嶺來到理塘縣,建於1580年的長青春科爾寺是康巴地區第一大寺,也是藏傳佛教重要的教育機構。

  塔公草原的古汝塘、理塘縣的長青春科爾寺 , 及稻城的白塔。

 

2018年攝影團再次入藏,從拉薩西行,迂迴於喜馬拉雅山區,經日喀則往珠峰挺進。在日喀則見到了後藏地區建於1447年的扎什倫布寺,此寺是四世班禪以後歷代班禪的駐在地。

 

 

   後藏地區日喀則的白居寺(建於1427年) , 及扎什倫布寺(建於1447年)

 

回程從拉薩搭青藏鐵路火車東北行,進入青海省格爾木市。為攝影取景,換乘中型巴士走青藏公路(G109)在高原上邐迤東行。踩過柴達木盆地時,蒼勁雄渾的崑崙山一路隨行。經過都蘭縣時陽光燦爛,迎接我們的是文成公主紀念碑。傳說中,都蘭境內的倒淌河是當年17歲的文成公主的淚水流淌而成的。隨後進入嬌柔含蓄的祁連山區,牛羊閒適啖草,一路相伴數百里到青海湖及西寧。崑崙山與祁連山的景觀落差極大,印象深刻。

 

    青藏高原的景觀扣人心弦。

 

敦親睦鄰之

 

我走上了1400年前的唐蕃古道!看著嘆為觀止的佛寺以及絡繹於途的朝聖者時,想像著文成公主敦親睦鄰帶出來的古道榮景,與當今一帶一路帶出來亞歐經濟走廊的活絡,異曲同工。原來唐朝海納百川,以漢文化的大氣,紆尊降貴,融合了周圍少數民族,贏得289年的和平安定以及流傳千載的宗教,大唐盛世非浪得虛名。   

 

剛完成此文,本周中美高層正好在阿拉斯加展開外交對談。美國以香港、新疆、台灣問題開場譴責中國,中國則回嗆美國管到人家的家務事,劍拔弩張。看不出美國有審時度勢,以和為貴的智慧,沒有大國風範,還能呼風喚雨多久?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