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林榮華由女兒林淳真陪同赴日參加高座會聯誼會後,攝於大和市役所(市政府)門口。
有情有義少年工 林榮華萬里尋師33載
作者/陳婉真
《背景》
1942年10月起,臺灣總督府以海軍軍屬名義,招募公學校、高等科及中學畢業的青少年,至日本神奈川的「海軍航空技術廠相模野出張所」工讀,此一機構專門製造各式軍用飛機。由於以高薪為號召,吸引超過萬人報考,最後錄取並成行的有8400多人。這些青少年多數年未滿20,被稱為「臺灣少年工」。
海軍航空廠次年改名為高座海軍工廠,在戰爭中總共製造了上百架飛機,少年工們常回憶說,他們製造的是唯一打得到美國B29飛機的雷電戰機。戰後這些少年工在1946年初,分搭六艘船(米山丸等)陸續回臺, 並在1987年組成「臺灣留日高座同學會」(簡稱臺灣高座會)以紀念當年的歷史。
《本文》
人的一生,有時會因為一個人而徹底改變他的人生軌跡。對已經96高齡的前台灣少年工林榮華而言,那個改變他一生的人,就是他小學時的恩師田上正臣先生。即便事隔將近90年,且因多年前的嚴重車禍後遺症而躺在病床上,林榮華談起恩師,依舊滿懷感激,說到激動處還難免哽咽。
「我本來是要去開火車的,因為田上老師的鼓勵與贊助,連報考台中商業學校(今國立台中科技大學)的報名費都是老師幫忙出的,才能有今天的我。我的兒子和外孫曾分別獲得總統的召見鼓勵,那是最讓我感到光榮的事。」林榮華說。
林榮華(後右)和恩師田上正臣(中坐者)合照。
「爸爸的原生家庭是醫生世家,卻因為他母親從小被人收養(出生時,生母重病,因剋母被棄,遂遭棄養),養父母雖然很疼她,無奈家貧,長大後嫁給基層鐵路工人,也就是我的祖父。在祖父的心目中,爸爸如果能當上火車司機,就是家門最大的榮耀了。爸爸因為家境問題,從不敢奢望能有什麼更高的成就。」女兒林淳真補充說。
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的林淳真,自從父親車禍後,花了一番功夫,成功勸說父親到她的南投住處安養。有空就聽父親話當年,慢慢整理出父親的精彩人生,父親的親身經歷是4年歷史系課程所沒有教的真實故事,讓她深受感動。
「爸爸是長子,從小成績很好,都當班長,三年級的二月某天因為天氣很冷,爸爸一如往常準時到校,卻發現很多同學遲到。眼看老師就要來了,為了保護同學不受罰,爸爸異想天開,竟然把教室內的時鐘往回撥15分鐘。老師進入教室後,看看壁鐘,再看看自己的手錶就知道怎麼回事了,爸爸只好承認是自己幹的,那是他第一次受到老師的體罰。」林淳真說,這就是爸爸的個性,寧可冒著被罰的危險,也想照顧班上同學,一如他對家人、對朋友的付出。
2003年林榮華(左二)和妻子廖美珠(右四)赴日參加高座聯誼會。
由於他的成績優異,又熱心幫助同學,1938年,六年級的級任導師田上正臣得知他因家境貧困,不想參加升學考試,特地跑到家中說服父母讓他報考台中商業學校,報名費都是老師出的。結果全班16人報考,只有事前沒有準備應考的林榮華一個人考取。
1942年12月,因著戰爭的關係,原在次年3月畢業的林榮華那一班提早畢業。同一年年初,林榮華的父親過世,為了儘早幫助家計,他報名參加台灣少年工的徵集考試,順利獲得錄取。少年工都是國小或兩年制高等科應屆畢業生,以林榮華商業學校畢業的年紀而言,算是較年長的。軍方原本就規劃他們為儲備幹部,因此,先於1943年3月31日搭火車到高雄海軍航空隊入營受訓5個月後,再於同年8月31日自基隆港出發赴日。
少年工的訓練嚴謹,12歲左右的學生離鄉背井又要克服遠比台灣寒冷的氣候,以及日式食物少油又吃不飽等問題,很多人受不了思鄉之苦,晚上睡覺時偷偷躱在棉被裡啜泣。林榮華不忍苛責,但他自己則忍住不哭,只是每每白天黃昏聽到烏鴉的呱呱啼聲,讓他倍感心酸。所幸日本方面安排的舍監石川明雄原是小學校長,對於少年工照顧有加,讓台籍工人及日本領導的組合毫無隔閡。
高座少年工在宿舍食堂吃飯的情形。
經過長時期戒嚴的阻隔,解嚴後日本的高座會核心人物石川公弘(石川明雄的兒子,大和市議會議長),每年盛情接待來自台灣的少年工訪日,日本的高座會也每年組團訪問台灣,公餘之暇訪問了多位前少年工,並將他們的的故事編撰成書,於2015年完成中文版的《擁有兩個祖國的臺灣少年工》。
石川公弘還努力把台灣少年工的故事在日本廣為流傳,其中台灣高座會會長李雪峰及副會長何春樹,都因而獲得日本政府授勳,表彰他們在台日交流上的成就;而林榮華也因於2009年受邀到日本皇宮接受表揚參觀,很引以為榮。日本的高座會在2019年,推動將芹澤公園裡,當年少年工的飛機藏匿地下道,開放成為觀光景點,並立碑紀念。
2003年日本民間團體致贈感謝狀予林榮華,感謝台灣少年工對增進兩國邦誼的努力。
有鑑於近年少年工凋零快速,他又積極鼓勵台灣少年工的後代及熱心人士成立二代會,而有前立委何敏豪的投入,林榮華的兒子林文祥,也成為高座之友會的新血。高座之友會和高座會同時運作,讓這個解嚴後台灣最大的台日民間交流團體日益壯大,形成全台唯一兩代人積極推動台日民間交流的社團。
戰爭期間,林榮華在接受基本訓練後,曾被分派至多家兵工廠見習。其中在名古屋三菱廠見習時,一次空襲中有25位高座少年工不幸殉職,林榮華當時距炸彈爆炸點不到兩公尺,那是離死神最近的一次。
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幹部訪問病榻中的林榮華,並致贈台灣兵帽子,林榮華非常高興,特別行舉手禮。右二為他的兒子林文祥。
最大的考驗是在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後,高座海軍兵工廠的日籍員工紛紛離開,總人數超過8千人的少年工只能在宿舍等待被送回台灣。8千多人每天三餐的米糧是一大問題,有些少年工紛紛外出自謀生活,甚至有些人為求溫飽不惜鋌而走險或偷或搶。林榮華目睹這些問題,鼓起勇氣去橫濱向神奈川縣長藤原先生求援,請核撥食物。縣長同意了,但要少年工們自己去載送食物,剛好工廠裡有卡車,又有16名由海南島返回日本養病的傷兵可以開車,靠著大家分工合作,總算解決眾人的糧食問題。直到1945年的最後一天,他和少年工伙伴們終於分批啟程返回台灣。
當年二十出頭的年紀,也不知道自己哪裡來的勇氣,為了解決全體學員的三餐問題,竟然會想到去找市長談判,順利讓大家安全度過戰後群龍無首的時期。回憶起這段舊事,林榮華再三感謝當年互相扶持的戰友們。
1946年日本戰敗初期,台灣爆發嚴重的瘧疾大流行,林榮華也染病了,卻在求醫回程看到台中市稅捐處的徵人廣告,趕緊去報考,並獲得錄取。
1947年,陪同學去拜訪母校台中商業學校校長求職,校長問起他的近況,林榮華答說在稅捐處任職,但對於下班後要應酬很難適應。想不到那年暑假,校長竟邀請他回校任職,不久即擔任出納組長。
出納組長身負學校金錢出入的重任,1950年2月8日,林榮華一如往常,和一位工友到銀行領出1萬3000餘元的現金,作為發放年終獎金之用。由於領錢後時間已近中午,工友家距離銀行不遠,林榮華體諒工友的辛苦,讓他順路回家吃午飯。自己一人騎著腳踏車,載著鉅額現鈔返回學校。想不到半路遇到搶匪持槍搶劫,林榮華被劫後,立刻騎車回到學校報告校長,並向警方報案。
林榮華的生命故事感動他的子女,兒子林文祥(左二)參加高座青年會,女兒林淳真(左三)積極整理爸爸的故事。作者與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幹部於訪問後合影。(以上照片全為林淳真提供)
警方起初懷疑林榮華和搶匪串通,演出監守自盜的戲碼,否則為什麼領出那麼多錢後,竟讓工友回家吃飯,獨自返回學校,讓搶匪有可趁之機?林榮華還因此被警察拘禁了60天。所幸在校長的協助之下,終於查出校內同事中有共產黨徒,由於國民政府查緝甚嚴,一些黨員開始逃亡,又無法和中國方面取得聯繫,因而行搶,搶案宣告偵破。同年10月,又因為昔日同學加入共產黨被捕,林榮華再度遭懷疑是2月搶案的共謀,這次是被調查局拘留了16天。
白色恐怖時期不只人人自危,也因為國民政府的仇日心態,不但禁止台灣人使用日語,所有和日本有關的建築文物等全遭破壞,和日本方面的聯繫也遭切斷。在戰後的紛擾過後,林榮華即積極透過各種管道,尋找當年幫他出報名費的恩師田上正臣,卻始終不得要領。在那個連「高座」兩個字都是禁忌的時代,報章雜誌上只要出現這兩字,不是被塗黑就是被剪洞,到日本尋人根本不可能。
直到1979年政府開放觀光,林榮華立刻辦好手續前往日本,第一件事就是尋找恩師想當面向他道謝。他用盡各種方法,最後只好接受日本教育局建議登報尋找恩師,終於找到田上師母。由師母口中得知恩師早在33年前,也就是戰後回日本不久即已過世,師母改嫁後第二任丈夫也離開人世,只剩師母獨居。林榮華不但包給了師母一個大紅包以示感謝,此後還經常寄錢寄卡片給師母,也常由台灣打越洋電話向師母請安,讓師母倍感溫馨。林榮華則不斷提到,恩師是改變他的人生最重要的人,所有這些都不足以表達他的感謝之情。
或許也是受到恩師的影響,林榮華在台中商專任教時,主動積極替畢業學生謀職找出路,幫他們在各大金融機構找到很好的工作。而今,他的兒子林文祥也在同校任教,同樣熱心教學也熱心公益。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真情美意的代代傳承。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