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安理會三月五日開完會後靜悄悄,連個譴責聲明都發不出來,安理會成員國對緬甸局勢的意見顯然有分歧。(圖片取自網路)
國際社會對緬甸局勢 使不上力
作者/梁東屏
緬甸軍方於二月一日發動軍事政變以來,街頭反政變的示威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目前還看不到短時間內可能和緩的跡象,但軍政府已經開始收緊各種控制。到目前為止,美國和西方國家對緬甸軍方的譴責最為嚴厲,美國、澳洲、英國和歐盟都已經採取了制裁措施。德國和紐西蘭也暫停了資金援助,然而沒有任何跡象顯示,緬甸軍方會在意這些制裁。
國際社會對緬甸局勢使不上力,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聯合國的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三月五日再次就緬甸局勢召開閉門會議,結果開完會後靜悄悄,連個譴責聲明都發不出。聯合國秘書長緬甸事務特使克里斯蒂娜•比爾格納在會上的發言又特別耐人尋味:「安理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在緬甸問題上實現團結」,言下之意當然是安理會成員國對緬甸局勢的意見顯然有分歧。
另外就是東盟十國的態度。對於當前緬甸的局勢,東盟國家目前仍然未能達成統一意見,但大多數國家已經透露出不願制裁緬甸軍方的意向。
東盟各國外長三月二日與緬甸軍方代表舉行了特別的視頻會議。雖然在會議後的聯合聲明中,各國外長一致同意呼籲緬甸各方克制,但只有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與新加坡,呼籲軍方釋放翁山蘇姬等人。聯合聲明甚至避免使用「政變」一詞。而在東盟十國中,泰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甚至在最初也都表示緬甸局勢是「內部事務」,而東盟組織的一大原則就是不干涉成員國的內政。
作為緬甸最大的外國投資者,新加坡在本次緬甸問題上表現得相對強硬,在聲明中表示「嚴重關切」,並形容對抗議者使用致命武力是「不可原諒的行為」,但即便如此,新加坡也不願對緬甸軍方實施制裁。
星國總理李顯龍甚至於直接指出,「有關緬甸局勢,局外人幾乎起不到任何影響。不論是排擠、譴責,或是通過決議與否,其實對於緬甸方會怎麼做,影響十分有限……有示威者說希望外國對緬甸進行軍事干預,但美軍第82空降師會來嗎?」
事實上,美國軍事干預緬甸幾乎不可能。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三月三日在首個重要外交講話中已經表明:「我們不會以昂貴的軍事介入,或者以武力手段嘗試推翻專制政權的方式去傳播民主。」
分析人士指出, 緬甸領導人之所以一意孤行 ,從發動軍事政變到現在對抗議者實施暴力,是因為緬甸軍方領導人知道,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對他們的制裁有限。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東南亞項目資深研究員莫瑞・希伯特(Murray Hiebert)告訴《美國之音》,「他們(軍事政變領導人)計算了政變的影響,他們知道,國際社會一定會對他們實施有限制裁和壓力,並且他們認為中國、俄羅斯,甚至東盟都有可能站在他們的一邊,於是他們發動了政變。」
澳洲國立大學東南亞研究員亨特・馬斯頓(Hunter Marston)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對《美國之音》表示,緬甸軍方根本不會在意外界的制裁,「他們想藉此恐嚇抗議者,告訴他們,他們必須停止抗議。我想,軍方會以他們一貫以來的方式應對目前的局勢,那就是繼續用暴力壓制抗議者和示威者。我不認為他們會在意國際社會做什麼,只要他們能繼續掌控權力,總是有人會願意與他們打交道的。」
作者簡介
梁東屏,曾任中國時報紐約新聞中心記者、主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現為香港亞洲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新加坡品雜誌、台灣人間福報…專欄作家。
2002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第十七屆吳舜文新聞獎採訪報導最優獎。著有「一個人@東南亞」、「閒走@東南亞」、「說三到四@東南亞」、「閒嗑牙@東南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