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德三國軍艦增加東來,是21世紀新添的「砲艦外交」,其既是強權大國運用權力平衡原則的手段,也有若干「價值聯盟」的涵義。(圖片取自網路)
地緣政治新結構 : 看英法德增派軍艦到南海及東亞
作者/戴萬欽(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中共最近刻意宣佈無意和俄羅斯建立軍事同盟關係。這在中共戰機出海動作頻頻之際,尤其耐人尋思。
東亞與南海軍事態勢的新發展是,海軍力量較為單薄的歐洲大國德國,竟然也要繼英法兩國之後,在今年8月首度派遣巡防艦「漢堡號」到西太平洋巡弋六個月。
德國3月2日公開宣布的動作,恰巧就在中國大陸召開全國人代會和全國政協第13屆4次會議之前。
德國創新例派軍艦》
德國在二次大戰後,於海外便無領地。此次將派巡防艦到南海及東亞,是創了新例。
德國國防部和外交部官員透露,「漢堡號」巡防艦,8月上旬將會自德國母港威廉港出發,穿過麻六甲海峽後,將會先到澳洲港口停泊。該巡防艦接著會到北韓外海,監視針對北韓施加海上制裁的實行。
「漢堡號」預定會在東亞及南海一直停留到2022年2月底,方會返回徳國。回程中則會刻意經過中共在南海人造島礁軍事據點附近的海域。
不少國際觀察家,都將德國派遣「漢堡號」到東亞及南海,視為主要用意在牽制中共。目前,德國政府已經決定,「漢堡號」和美國軍艦在南海航行秉持的原則,將有所不同。就是,「漢堡號」將不會進入距離中共在南海人造島礁的12浬範圍內。
德國是在2020年9月2日,曾經發布有關印太地區的外交政策指導方針報告,其標題為「德國—歐洲—亞洲:共同塑造21世紀」。
法國派艦和美日聯合演習》
法國軍方在2019年5月,發表了「印度太平洋地區防務戰略報告」。其實,法國在2019年4月6日,便已經先派遣了「葡月號」巡防艦,刻意穿過台灣海峽。中共當時即提出抗議。
法國在2020年9月進一步正式界定,法國軍艦的海上巡弋活動作業範圍,就是包括印太地區。
2020年12月,法國潛艦在冲之鳥島附近,首度和日本海上自衞隊舉行反潛作戰訓練。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亞是法國的屬地,所以法國強調自己在印太地區有特殊的安全利益。
法國駐日本大使館,特地在3月3日於網址上,介紹法國護衞艦「牧月號」和美國「柯蒂斯‧威爾柏號」驅逐艦,於2月間在九州附近海域舉行了聯合演習。並由日本「濱名號」補給艦,對「牧月號」進行輸油等補給作業。
其實,那是日法兩國在2019年簽定兩國船艦物資和服務互助協定後,首次進行實際操作。
另外,法國的準航空母艦「雷鳴號」兩棲攻擊艦,和拉法葉級的「敍庫夫號」護衞艦,已經在今年2月中旬離開法國母港土倫,預定前來太平洋執行任務3個月,兩艦會在日本海進行「珍娜2021」實戰演習。
兩艦來回都將航經南海。而且他們也會在5月間,和美日軍艦在日本西南方離島的海域,進行聯合演習。
法國國防部長帕利,2月8日則已經在推特上證實,法國核子動力攻擊潛艦「翡翠號」和相伴的「塞納號」支援艦,當時正在南海海域巡弋。該兩艘軍艦於去年12月,便已經和美日軍艦在菲律賓附近海域聯合演習。
若干觀察家認為,法國派遣核子動力攻擊潛艦,所釋放的訊息,是比德國派遣巡防艦,更加強烈的。
英國航母伊莉莎白女皇號東來》
英國在香港1999年回歸中國大陸之前,原本就在香港駐軍的。而東南亞國家中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也是英國以前的殖民地。
英國首相強生在2020年12月曾經宣布,將在2021年之內,派遣新鋭的「伊莉莎白女皇號」航空母艦到東亞巡航。承載英美兩國F-35B艦載戰鬥機的「伊莉莎白號」,曾於2020年10月和8艘美國及荷蘭等國的軍艦合體,進行北大西洋公約的「聯合戰士」演習。
目前,英國有一些戰略家認為,「伊莉莎白號」東來,仍然得兼負著防禦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任務。
英法德軍艦會參加美國和中共的戰鬥嗎?》
英法德三國的人民和輿論,尚未見大力反對他們的軍艦東來。目前,三國之中都大約有百分之70的人民,對中共官方持負面看法。三國的精英人士,大致了解南海是他們國家對外貿易的重要航運孔道。
但是,目前英法德將會派來東亞及南海巡航的軍艦數目,是有限的。
三國軍艦增加東來,對美國利益的貢獻,仍是象徵性居多,象徵他們國家支持美國在印太地區所扮演的安全角色。
萬一美國自己必須自大西洋、地中海及中東調動大批美國軍艦東來時,三國海軍最重要的功能,乃是一肩承擔美國海軍在那些地區原有的安全任務。
一般預料,三國海軍在美軍一旦和中共爆發戰爭時,是不會遽然直接參加戰鬥的。但是,他們可以對作戰的美軍提供支援。
此刻,英法兩國都不認為,中共在南海的人造島礁,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範。
英國與清法戰爭及日俄戰爭》
回顧1884年時,清廷在清法戰爭時能夠在淡水等地重創法國遠東艦隊,是得利於英國源源不斷地提供法國艦隊移動的情報。
而日本於日俄戰爭時,先擊敗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又繼而於1905年在對馬海峽擊潰東調馳援的波羅的海艦隊,也是受惠於英國提供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移動的情報。
美國對三國軍艦的支援角色》
英法德三國海軍,原本在北約機制下,便和美國海軍長久有高度嫻熟的合作演習經驗,美日澳三國海軍也經常聯合演習,所以,美國將會是三國海軍在印度及太平洋地區巡行,最主要的合作樞杻。透過美國海軍居間運作,這三國的海軍和日本及澳洲海軍的合作演練,將會日益深化。
另外,英國「伊莉莎白女皇」號航空母艦東來時,預定會搭載美國海軍的F-35B戰鬥機以及海軍陸戰隊的戰機和直昇機。而美國的驅逐艦,則會協助保護「伊莉莎白女皇號」執行任務。
日本的配合角色》
日本對西歐三大國的軍艦增加東來,會扮演何種支援或是配合角色呢?日本經濟新聞的評論員秋田浩之分析,日本現有的港口設施和船舶維護能力,最適合西歐大國的航空母艦停泊,並進行補給保養作業。
英國「伊莉莎白女皇號」航空母艦戰鬥群東來時的後勤與駐地,已經確定由駐日美軍協助。而其艦載機的維護和保養,則將由三菱重工的小牧南工廠承作。
英國武裝力量依據韓戰時由聯合國通過的「聯合國部隊地位協定」,可以在横須賀、長崎及琉球的駐日美軍設施接受補給。日本長期以來同意聯合國部隊擁有使用日本7個軍事基地的權利,這將方便「伊莉莎白女皇號」未來長期派駐日本。
而日本已經在2020年11月由首相菅義偉和澳洲總理莫里森簽定協議,為雙方的聯合軍事訓練及行動,打造了法律上的架構。
秋田浩之敦促日本政府,現在就應該積極設想英法德三國軍艦往後會經常造訪日本,而開始著手完備他們的入港作業制度,並且妥善規劃進行聯合訓練。
美國朝野對中共態度的新發展》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歐斯汀,近日便將抵達東京進行拜登政府的首度日美2加2安全保障會談。兩國已經多年對維持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有高度共識。這次會議必然會談及如何支援及配合西歐3大國軍艦增加東來的問題。
另外 ,拜登在3月12日將會首度參加美日澳印的4方安全高峯會議。會議的名稱是「4方安全對話」,將是以網路連線進行。4方髙峯會議固然將談及新冠病毒疫苗問題,但是在川普總統時代,其便已經在盤算推動地緣政治佈局,以牽制中共。
但是,印度雖然去年和中共在喜馬拉亞山麓爆發軍事摩擦,目前依然保有一些軍事上「不結盟」的傳統思維。
拜登政府上周,則連續以務實的角度,說明和中共的當前關係。白宮在3月3日,公布了內文長達23頁的「暫行國家安全戰略指南」文件。其認定中共是唯一擁有綜合國力挑戰安定開放的國際秩序的競爭者,也表示美國將嚇阻中共進行侵略,並且支持台灣。
而國務卿布林肯,則恰巧在3月3日的首度重要長篇政策演講中,強調拜登政府對中共的政策,乃是可軟可硬,既可以和中共是「合作型」關係,也可以是「競爭型」關係,甚至在必要時,是可以屬於「敵對型」關係。
另外,曾經在小布希和歐巴馬政府時期擔任國防部長的蓋茲,鑒於台海緊張氛圍升高,也在2月26日公開建議,美國應該考慮更改長期以來針對台灣安全問題的「戰略模糊」政策。
而在野的前國務卿龐培歐,和前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兩人,近日則啟動在尼克森基金會下設立「尼克森研討會」,並且奉季辛吉為榮譽主席。
他們現在是鼓吹「保守務實主義」,但是未來也有可能進而具體強調美國必須改採「聯俄制中」的方向。
高齡97歲的季辛吉,也在「尼克森研討會」首次討論會中致詞表示,美國現在不宜坐視中俄聯手,而且無應變作為。但是,季辛吉仍然認為,美國倘若要順利運作戰略三角算計而牟利,仍須和第3方的中共,保持接觸。
而龐培歐目前則正在公開響應鼓吹美國杯葛北京2022年將主辦的冬季奧運。或許是北京宣布將制裁支持龐培歐的美國企業,激怒了他。
季辛吉的這番話,令人想到尼克森當初在1972年於上海錦江酒店和中共簽訂上海公報後,仍然刻意對蘇聯推動「低盪」(detente)外交。中共今天的經濟實力,強過當年的蘇聯。而蘇聯當時的軍事實力,倒是已經大抵和美國平分秋色的。
掀起千重浪的川普,走了。美國在川普時代對和台灣的關係,確實有不少提升。但是,拜登政府和英法德3國領導人的關係,是較為友善的。
拜登迄今為止,已經創下新例,任命多位台裔美國人擔任政府要職。最近的一位是,負責科技與競爭政策的總統特別助理吳修銘。
國際戰略態勢,近來尚有其他發展。例如,英文台北時報在3月5日,以社論敦促台灣,應該致力於針對澳洲未來的潛艦建造需要,提供合作。
結語》
英法德3國軍艦將增加東來,是21世紀新添的「砲艦外交」,也是印太地區地緣政治的新面貌。其既是強權大國運用權力平衡原則的手段,也有若干「價值聯盟」的涵義。
他們增加軍艦東來的規模和頻率,或許對中共在加大對外施行軍事壓力的思慮及決心上,會有一點牽制作用。
美國在蘇聯1992年瓦解後,對世界的勢頭,的確有不少誤判的。
英法德增多軍艦東來,凸顯了印太地緣政治結構最新的微妙演變。但是,台灣此際畢竟不宜期望太高,也不必過度解讀。民主台灣,就行穩致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