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珀感懷隨筆》當故事串起來的時候 就是讀史最迷人的時候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王惠珀感懷隨筆》當故事串起來的時候 就是讀史最迷人的時候
2021-02-26 09:37:00
A+
A
A-

唐太宗創造大唐盛世,影響東方1400年。

 

當故事串起來的時候  就是讀史最迷人的時候

 

作者/王惠珀

 

《前言》

當媒體只在乎台灣及美國時,英文台卻忙著報導世界另一端的景象。英國BBC earth播完《The Story of China》,美國DiscoveryAsia跟著推出《New Silk Road》,配上中文台的《三國》,給年假一個極豐盛的歷史饗宴。

 

平鋪直述的手法不討喜,劇作家於是設下謎團吊人胃口,當故事被串起來的時候,也就是看戲幸福感最大的時候了。讀史的迷人之處,也在於此。

 

本文先以「為何佛教多呈現黃色」為題,從科學考古談文化傳承,再就「五族共和」談中華民族的成型。真正讓我相信的,是讀史可以明智(唐太宗語),而滅史只會自掘墳墓。

 

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為何佛教以黃色為顯色》

佛教約於西元前二年傳入中國,到隋唐宏揚佛法,以黃色彰顯於世,影響迄今1400年。

 

《隋書》記載「秋七月乙卯,上始服黃,百僚畢賀」。而唐朝重文化傳承,《舊唐書》記載「隋代帝王貴臣,多服黃文綾袍…,天子朝服亦如之。」宋朝亦承襲歷史,「黃袍加身」仍是晉身之道。

 

黃袍加身是一回事,何以唐、宋以降,佛事經典、詩書畫軸多書於黃色絲絹,石窟壁畫也多以黃色為背景?這些曠世巨作何以有不壞之身,能流傳千古?

 

這個謎團因為一篇科學考古《一縷絹絲纖維談唐朝文明》的報導,給了答案,世人也得以窺見政治、社會、民俗、文化串起來的歷史全貌。

 

當科學遇到歷史

1980年代,全球擁有20萬會員的美國化學會機關刊物C&EN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News) 揭露了這個故事,在蘇俄科學家、大英博物館、一縷唐畫絹絲纖維,以及一套質譜儀的聯手探究下,這個謎題有了答案。

 

故事是這樣展開的: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千年文物被劫,搬回歐洲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1980年一位好奇的科學家從一幅唐朝絹絲畫作上擷取一絲纖維,帶回蘇聯,用質譜儀鑑定出纖維中的黃色來自《本草綱目》所載的瀉藥「大黃」。近代科學證實大黃廣泛抑制革蘭氏陽性和陰性菌,起了抗菌及防腐的功效。好一個科學服務歷史的故事!

 

質譜儀用於鑒定大黃,也用於偵測萊豬所含的萊劑 (筆者1985年照片)。

 

《歷史與科學互相加持》

文字從石刻到竹簡、木刻,畢竟是小眾傳播。活字印刷術發明後(宋朝1045年),史實才得以擴散並廣為流傳。例如,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寫於宋朝,吳承恩的西遊記、羅貫中的三國志、施耐庵的水滸傳寫於明朝,自此,歷史文獻成了後世之師。  

 

懂得對歷史如數家珍的人是幸福的,因為歷史也可以為科學加持。筆者立足科學,從三國志、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甚至西遊記中的潑猴擷取靈感,在新藥設計上得過不少發明專利。這是我對學者以竄改歷史來服務政治,教育部以修改課綱來刪除史實,深惡痛絕的原因。

  

 

長庚大學傑出科學家吳明道教授在我得到國家發明獎時送我兩尊潑猴銅雕(2002年)。

 

當東方遇見西方

BBC earth的Michael Wood幫觀眾整理歷史,從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39年),到大唐開展親善外交(~公元700年),到波斯的猶太人開始東遷。北宋時期(960~1127年)適逢羅馬天主教滅異教及十字軍東征(1096~1291年),中國乃成為異教徒穆斯林及猶太人的避難之地。

 

筆者到新疆旅遊時,看到的是漢蒙俄人雜處。在西伯利亞鐵路上,俄國導遊說他是留學北京的。到開封、洛陽時看到了猶太社群,在雲南紗甸則見識到乾淨漂亮的回人聚居地。「五族共和」讓我真正見識到,中華民族是個真正的大熔爐。

 

雲南紗甸是個回人聚居的城市,立著極為氣派的清真寺 (作者攝於2017年)。

 

當故事串起來的時候,就是打開任督二脈,豁然開朗,幸福感最高的時候了。治國何嘗不是,唐朝海納百川,有了健康體質及客觀條件創造安和樂利的社會,才有歷史上的大唐盛世。

 

故事拼圖的最後一哩路

我們忙著崇拜美國,只學到美國的傲慢與偏見(仇恨政治),眼睛不會望向海峽對岸,看中國人如何從列強的蹂躪中爬起,打落牙和血吞,以大唐盛世的和平外交在創造大國崛起。看了Discovery的《一帶一路》,還有網路影片「歐洲班列」,拉著297節車廂(長度14公里從汐止延伸到台北是甚麼概念?)從浙江義烏開到倫敦,才體認到中國是如何鴨子滑水,在經營亞歐經濟走廊的現代奇蹟。

 

麻雀變鳳凰,新疆中俄邊界的荒野小鎮滿州里,正在創造一帶一路傳奇 (圖取自DiscoveryAsia)。

 

《結語: 當台灣遇見西方

所以世界是用歷史在看的,不是你我關起門來,在台灣從大內宣裡看到的景象。

 

唐朝以和為貴放眼世界,統治著史上僅次於元朝的最大疆域,讓盛唐走了289年。而秦朝焚書坑儒,用洗腦治國只存活了14年。元朝以彪騎強弩東征西討(像不像美國的武器霸權?),一統亞歐也只維持97年。歷史告訴我們,逆天行道註定會短壽。  

 

台灣的統治者對內逆我者死,造成藍、綠誓不兩立,對外以仇恨外交惹來船堅砲利,置台灣於戰爭威脅之中;還洗腦人民,用感官看時局,用膝蓋想世事。統治者不懂歷史,至少也該從當下的世局學到教訓,高喊MAGA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川普德不配位,政治壽命只有四年。

 

統治者的心態,正在決定我們的命運。當台灣遇見西方,只知擁抱美國的我們,正在咎由自取。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唐太宗創造大唐盛世,影響東方1400年。

 

當故事串起來的時候  就是讀史最迷人的時候

 

作者/王惠珀

 

《前言》

當媒體只在乎台灣及美國時,英文台卻忙著報導世界另一端的景象。英國BBC earth播完《The Story of China》,美國DiscoveryAsia跟著推出《New Silk Road》,配上中文台的《三國》,給年假一個極豐盛的歷史饗宴。

 

平鋪直述的手法不討喜,劇作家於是設下謎團吊人胃口,當故事被串起來的時候,也就是看戲幸福感最大的時候了。讀史的迷人之處,也在於此。

 

本文先以「為何佛教多呈現黃色」為題,從科學考古談文化傳承,再就「五族共和」談中華民族的成型。真正讓我相信的,是讀史可以明智(唐太宗語),而滅史只會自掘墳墓。

 

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為何佛教以黃色為顯色》

佛教約於西元前二年傳入中國,到隋唐宏揚佛法,以黃色彰顯於世,影響迄今1400年。

 

《隋書》記載「秋七月乙卯,上始服黃,百僚畢賀」。而唐朝重文化傳承,《舊唐書》記載「隋代帝王貴臣,多服黃文綾袍…,天子朝服亦如之。」宋朝亦承襲歷史,「黃袍加身」仍是晉身之道。

 

黃袍加身是一回事,何以唐、宋以降,佛事經典、詩書畫軸多書於黃色絲絹,石窟壁畫也多以黃色為背景?這些曠世巨作何以有不壞之身,能流傳千古?

 

這個謎團因為一篇科學考古《一縷絹絲纖維談唐朝文明》的報導,給了答案,世人也得以窺見政治、社會、民俗、文化串起來的歷史全貌。

 

當科學遇到歷史

1980年代,全球擁有20萬會員的美國化學會機關刊物C&EN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News) 揭露了這個故事,在蘇俄科學家、大英博物館、一縷唐畫絹絲纖維,以及一套質譜儀的聯手探究下,這個謎題有了答案。

 

故事是這樣展開的: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千年文物被劫,搬回歐洲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1980年一位好奇的科學家從一幅唐朝絹絲畫作上擷取一絲纖維,帶回蘇聯,用質譜儀鑑定出纖維中的黃色來自《本草綱目》所載的瀉藥「大黃」。近代科學證實大黃廣泛抑制革蘭氏陽性和陰性菌,起了抗菌及防腐的功效。好一個科學服務歷史的故事!

 

質譜儀用於鑒定大黃,也用於偵測萊豬所含的萊劑 (筆者1985年照片)。

 

《歷史與科學互相加持》

文字從石刻到竹簡、木刻,畢竟是小眾傳播。活字印刷術發明後(宋朝1045年),史實才得以擴散並廣為流傳。例如,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寫於宋朝,吳承恩的西遊記、羅貫中的三國志、施耐庵的水滸傳寫於明朝,自此,歷史文獻成了後世之師。  

 

懂得對歷史如數家珍的人是幸福的,因為歷史也可以為科學加持。筆者立足科學,從三國志、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甚至西遊記中的潑猴擷取靈感,在新藥設計上得過不少發明專利。這是我對學者以竄改歷史來服務政治,教育部以修改課綱來刪除史實,深惡痛絕的原因。

  

 

長庚大學傑出科學家吳明道教授在我得到國家發明獎時送我兩尊潑猴銅雕(2002年)。

 

當東方遇見西方

BBC earth的Michael Wood幫觀眾整理歷史,從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39年),到大唐開展親善外交(~公元700年),到波斯的猶太人開始東遷。北宋時期(960~1127年)適逢羅馬天主教滅異教及十字軍東征(1096~1291年),中國乃成為異教徒穆斯林及猶太人的避難之地。

 

筆者到新疆旅遊時,看到的是漢蒙俄人雜處。在西伯利亞鐵路上,俄國導遊說他是留學北京的。到開封、洛陽時看到了猶太社群,在雲南紗甸則見識到乾淨漂亮的回人聚居地。「五族共和」讓我真正見識到,中華民族是個真正的大熔爐。

 

雲南紗甸是個回人聚居的城市,立著極為氣派的清真寺 (作者攝於2017年)。

 

當故事串起來的時候,就是打開任督二脈,豁然開朗,幸福感最高的時候了。治國何嘗不是,唐朝海納百川,有了健康體質及客觀條件創造安和樂利的社會,才有歷史上的大唐盛世。

 

故事拼圖的最後一哩路

我們忙著崇拜美國,只學到美國的傲慢與偏見(仇恨政治),眼睛不會望向海峽對岸,看中國人如何從列強的蹂躪中爬起,打落牙和血吞,以大唐盛世的和平外交在創造大國崛起。看了Discovery的《一帶一路》,還有網路影片「歐洲班列」,拉著297節車廂(長度14公里從汐止延伸到台北是甚麼概念?)從浙江義烏開到倫敦,才體認到中國是如何鴨子滑水,在經營亞歐經濟走廊的現代奇蹟。

 

麻雀變鳳凰,新疆中俄邊界的荒野小鎮滿州里,正在創造一帶一路傳奇 (圖取自DiscoveryAsia)。

 

《結語: 當台灣遇見西方

所以世界是用歷史在看的,不是你我關起門來,在台灣從大內宣裡看到的景象。

 

唐朝以和為貴放眼世界,統治著史上僅次於元朝的最大疆域,讓盛唐走了289年。而秦朝焚書坑儒,用洗腦治國只存活了14年。元朝以彪騎強弩東征西討(像不像美國的武器霸權?),一統亞歐也只維持97年。歷史告訴我們,逆天行道註定會短壽。  

 

台灣的統治者對內逆我者死,造成藍、綠誓不兩立,對外以仇恨外交惹來船堅砲利,置台灣於戰爭威脅之中;還洗腦人民,用感官看時局,用膝蓋想世事。統治者不懂歷史,至少也該從當下的世局學到教訓,高喊MAGA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川普德不配位,政治壽命只有四年。

 

統治者的心態,正在決定我們的命運。當台灣遇見西方,只知擁抱美國的我們,正在咎由自取。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