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京深談花旗》「白人至上」主義籠罩著美國大地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李本京深談花旗》「白人至上」主義籠罩著美國大地
2021-02-24 10:00:00
A+
A
A-

「排華法案」不再,然而「排華行為」仍見。華人一直被WASP當作一個「永恆的外國人」(perpetual foreigner),但看華人如何為自己發聲了。(圖為南北加華人串連爭取權益,取自網路)

 

「白人至上」主義籠罩著美國大地

 

作者/李本京   

 

拜登總統於2月12日,在農曆中國新年拍攝之「賀新年」影片中,呼籲美國人應保護亞太裔。他表示,近日亞太裔群體成爲族裔仇恨毆打的悲劇,也是美國的一大污點,他譴責以任何方式歧視不同族群;他語重心長地表示「不論族裔、成長背景、宗教、信仰、語言文化,每個人都當應享有尊嚴,也被尊重」。

 

事實上,自2020年早春開始,即有一連串毆辱亞裔的案例發生,至今已達2000多件,情況十分嚴重,這正是拜登鄭重宣示的原因。

 

翻閱歷史就會發現,兩百年來華裔在美有最爲悲悽之受辱歷史,本文擬論述白人至上者(WASP)在美欺壓華裔之歷史,一頁不容抹滅,也不可忽視的記載。

 

美國號稱「移民國家」,如深一層來看,却並非全然如此,這是因為人們對「移民」二字的認知至今仍有落差。也就是說,某些人不承認是移民(Immigrant)而是「遷居者」(emigrate),差幾個字母,意義大不同。問題在誰是「移民」,誰又是「遷居者」。也就是誰是主?誰是客?要看清這一不公之現象,一定要先從十七世紀的美國「屯墾時期」(Settlement)說起。

 

1620年9月,一批人乘著「五月花」號帆船抵達麻省東岸之Cape Cod,開始了「屯墾時期」。他們多是因為尋求宗教自由來到此一新的土地,從這一天開始,這批屯墾者(settlers)在宗教的感召下,團結自律建立了美國。他們堅信在上天的眷顧下,與其他族群是不一樣的。他們來自「英國的白人基督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WASP),他們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其他地方來的族群則是移民。在「白人至上」(White Supremacy)主義籠照著美國的大地,身為移民第三代的川普,儘管其第一及第三任太太均是第一代移民,他仍然以反移民作為爭取選民的有利口號。

 

由此以觀,可知今日在美國仍存在反移民之想法,也就在如此一個思想混亂的時代,有了今日獨特之「零和思維」(Zero Sum Mentality)現象。族群歧視者(Racist)在這種情況下,利用排他性之行為就自以為是地排擠另一族群,以爭取「虛無安全感」(false sense of security)。

 

川普某些不當言論自然更會引發族群歧視之行為。最令人吃驚的是,美國及加拿大在新冠肺炎發展之初竟有了攻擊華裔之案件。身在社會底層之亞洲移民,此次却再度成為被粗暴民眾污辱凌虐之對象。要瞭解為何華人從19世紀中葉就在美國受盡凌虐,則應該回顧遠在那時他們是怎樣過著萬分辛酸的日子。「美國夢」屬於WASP,中國人是輪不到的。

 

19世紀中葉,飄洋過海的華工懷著淘金或打工之奢想來到美國,却往往在夢想實現前,就魂斷他鄉;即或勉強能活下去,也烙上了無比悲哀之印記。加州在當時是首富之區,因為在舊金山附近發現了金礦。1850年後廣東的移工成群結隊來到加州,然而好景不常,當勤勞的華裔礦工努力有成後,却不為其他族群所容,受到了非法排斥。在如此環境下,華工被趕出淘金行列,他們得了病,祇能到瘋人院或黑死病(傳染病)診所被收容。

 

一般美國白人深信華人均為傳染病患者,政客也趁機與極右派白人聯合一致排斥華工。在1881年3月6日的假日,許多人參加政府所主辦之排華大遊行,並且著力宣傳華工係美國白人失業之主因。民間也積極宣傳華工無文化,無道德,骯髒,好色,好賭,吸毒,殺嬰,殘忍等罪名,徹底毀壞了華工的人格及品行,而成為WASP必欲去之而後快之對象。

 

儘管華工被趕出淘金行業,却積極參與美國及加拿大之鐵路工程,成為不可或缺之工人,然而仍未得到白人之認同。終於在1882年5月6日,國會通過了「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此乃美國有史以來唯一的一個以某一族群為排斥對象之法案,直到1943年始經小羅斯福廢止,這是因為中美共同開始對日戰爭之故。令人感嘆的是,迄今仍無任何總統代表美國向華裔致歉。

 

華工從來就是美國社會霸凌之對象,更是被謀害槍擊的受害者。1871年於洛杉磯就有21個華工被屠殺,數十人受傷;1885年在懷俄明州岩石泉(Rock Spring, Wyoming),有28位華工遭到屠殺(mass killing),重傷數十。除了這些大型非法屠殺案件外,尚有數不清的槍擊華工事件,凶手從未移辦,當然也沒有凶手被判刑。美國社會在1960年後,多次砲轟三K黨之非法私刑,却不見任何會社或媒體批判當年之殺害華工事件。

 

當年歧視華工者連宗教領袖都不例外。19世紀末期,一本在加州發行之《全美天主教季刊》即大力刊登有關「不受歡迎之移民(華工)」之新聞,而使華工成為白人及黑人之共同敵人。以WASP為首之反華社團將華人列為反對之目標,美政府在1884年又公佈了一個針對1882年「排華法案」「增修案」,文中特載明:「即或華人持他國護照,亦視其所用之護照為中國」,這就更說明了美國歧視華工之程度有多深!

 

1943美政府廢除「排華法案」,迄今已有八十年之久,但佐以事實,赫然得見排華之風仍在。這次雖不是政治人物所推動,然而一連串民間自動發起之風潮,確是一大警訊。那就是,時至今日,華人在美國的地位仍然是個大問號。「排華法案」不再,然而「排華行為」仍見。華人一直被WASP當作一個「永恆的外國人」(perpetual foreigner),WASP認為只有他們自己才是這塊土地上真正的主人。

 

在評析華裔在2020年遭逢惡意攻擊前,應先審視有關華裔在美之分佈概況,就亞裔人口總量以觀,今日約為2千2百多萬,其中華裔約為520萬人,具有學士以上學位的華裔,在所有亞裔中比例最高。就收入而言,華裔年收入大約7萬多美金,目前以居住加州之華人最多,其他則分佈在紐約州、德州等。為了表示對華人無歧視,政府在2016年5月特別立法,將殖民時代西方世界廣用之「東方人」(Oriental)一詞改以亞裔(Asian American) 替代。

 

儘管政府有令,然而趁著新冠爆起,一些深懷歧視華人之白人及黑人就利用此一紊亂時期,不分輕重地攻擊華人。2020年5月31日明尼蘇達州雙子星發生因警察執勤過度而引起的暴動中,華人即受到莫須有之恐嚇。即連最標準的美國青年林書豪,也有被歧視之經驗。

 

在過去百餘年中,白人與黑人反華行為不斷。「四海一家」這句話在美國是一句笑話,當不得真。2013年10月16日在ABC的一場脫口秀中,有個少年大喊「我要殺光中國人」,莫名其妙的是,節目主持人吉米却回應:「這是很有趣的想法」! ABC起初未對此事道歉,直到引發大規模抗議後,該台才在1月10日(相距幾達三個月!)向所有華人道歉,白宮也發言稱這種言論不代表「大部份美國民眾之看法」。

 

對亞裔不友善的實例,隨處可見。就拿2016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來說,也有歧視亞裔的現象,尤其是對華人,有著非常不妥的安排。典禮主持人介紹一位幼年亞裔拿著公事包上台,意味亞裔敬業之刻板印象。這就引起亞裔人的公憤,由李安領頭簽名抗議,這一長達25名知名亞裔藝人的抗議聲迫使奧斯卡主持方道歉了事。聞名全球之優秀藝人例如周潤發、章子怡亦發聲,抗議美國歧視亞裔之不當。

 

前文述及之「1882排華法案」雖在1943年被廢除,然而華人在美之人權確未曾落實,例如在1946年前不允許購置房屋,在1948年前不允許與其他族群通婚,此類歧視華人有關之法律居然在1943年後仍然通行,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幸有加州眾議員方文忠(Paul Fong),在2009年7月提出(Assembly Concurrent Resolution 42, ACR 42),經全體州議員無異議通過,即由時任州長之阿諾史瓦辛格簽字生效。全美直到1967年,美最高法院才一致裁決「禁止異族通婚法律」應予廢除,自此才真正給予華裔平等地位。

 

2014年5月9日美國勞工部將「中國鐵路工人」(The Chinese Railroad Workers)的名字刻在部內大廳的勞工名人堂(Hall of Fame),紀念他們冒著生命完成鐵路最艱苦的數段工程,許多人為之喪命。他們的工資也比愛爾蘭工人少很多,他們多來自廣東,然而有名冊可稽者僅約300多人。這1882年排華法案雖在1943被廢,然而直至2011年,參院才通過對當年作法表示「遺憾」,2012年眾院亦作同樣表示。值得一提的是,紀念儀式由勞工部長Thomas Perez主持,並由副部長華裔盧沛寧致詞。

 

美國自建國以來,反華思維與反華運動就不斷發生,若僅以今天的眼界來看待此類現象,不易得到一個客觀公正的結論。美國現存移民資料中有關華裔部份是不夠的,例如究有多少華工曾參與鐵路興築工程,這一真相恐怕永遠不得而知。因為當年來美工作之奴工多是一文不名,一字不識的低層苦力,他們多未受任何教育,僅仰頼專業代書信函者,代為書寫家書,也都是報喜不報憂,信中看不到勞苦工作的他們工作的真實狀況。所以就中文資料而言,是不夠也不確實的。就美方而言,則不會收集準確資訊,僅以公司最大利益為主,對華裔則視同工具,並無同情之心。因此不會留下任何對華工有利之資料,有的也多是負面的。

 

這就是華裔直到二戰後才逐漸取得公民權的原因。在所有負面資訊中,以文學作品最有效,最直接,也最具有重磅之傷害力,「傅大人」(Fu Manchu)就是著例。此一以鄉村野史形式之連環小說,在1913年由英國人Sax Rohmer所寫,書名為The Fu Manchu Complex,這一虛構故事之主人翁Fu Manchu(傅滿州)在書中是一個博學多聞、奸巧欺詐的「不一樣的人」,意為「黃禍」來臨,是一場鬧劇之主角。此書談不上什麼藝術成就,旨在加深觀眾對一個像Fu Manchu的人之懷疑、敵視罷了。

 

對華裔有關之法律案件卻未予應有之對待。遠在2016年就有這樣一個case,那時川普尚未登基,故此案與他「反中政策是套不上關係的。事情是這樣的,司法部從2014年21月到2015年9月間,先後撤回對四名華裔科學家的間諜指控,一向為華裔發聲的眾議員趙美心(Judy Chu)痛心疾呼,「我們不能再容忍另一宗華裔被凌虐的案子。種族偵防必須停止」。趙美心呼籲官方立案調查此類敏感案件時,務必慎重。自川普登基後,司法單位單單偵查與北京「千人計劃」(Thousand Talent)有關而起訴的案子即多達五、六十個。這之中包括白人及華裔,或被偵測或被起訴,不但丟了工作,還可能要進監,情況嚴重。「千人計劃」被迫不再在美國運作。

 

2015年終,舊金山發生了一塲襲擊華裔的案子,一名白人Robert Page,在停車場殺死一名華裔,他在自白書上大大地寫著「我要殺一個中國人」,Page如此地恨一個華裔其來有自。中國人在北加州數量與日俱增,他們的收入多在中上,引起嫉恨。肇事者多為青年白人,他們在校成績落後於華裔青年,這種憤恨最終就以暴力解決。

 

在這樣子的情況下,白人至上主義乃自然復燃,再加上川普一再發表反中言論,予老百姓以「反華有理」的感覺。他們身處同溫層,相互取暖,而形成反華團體再進而發展「部落主義」(Tribalism)。這是一種反國際化、反多文化之部落思維,這一股亂流破壞了全球化之航道,加速了種族歧視的發展,也奠定了川式民粹主義之基石。

 

美國的反華裔暴行也傳染到北方鄰居——加拿大,僅溫哥華一地在2020年三、四月間就有二十宗,而2019年全年僅十二宗。2020年三月份的仇恨犯罪中,有百分之四十五疑似存在「反亞洲因素」這一數字到四月份上升到百分之七十三。這些不幸案件,却成為加拿大主流媒體誇大報導之賣座新聞。卑詩省省報(The Province, British Columbia)跟川普看齊用China Virus作標題。

 

這種排版方式引起讀者共鳴,也就是說,在白人的骨子裡,尤其像加拿大之WASP是歧視華人最根正苗紅的族群。該報用「反中」語言引起民眾支持,也不是意外之事。一些口號叫得震天價響,諸如「帶著你們的病毒回中國」這類充滿歧視的語句,正代表大多數加拿大人看待華裔的真實心態。

 

事實上,加拿大的主流媒體多有此類反華裔之言論及傾向,這一風向顯然比美國還嚴重。例如「聯邦保守黨」的Derek Sloan,竟然無禮地對首席衛生官員譚詠詩(Theresa Tam)質問她是為加拿大,還是為中國工作。此類族群歧視言論,居然未受到輿論批評,令人嘆息不已。眼見此一歪風在政府無作為之情況下,當地華裔社區已經聯合起來,要求加國社會各界給予華裔一個公道。

 

不容諱言,美國與加拿大均有強烈之白人至上民族主義之事實,川普正是他們的精神導師。他不懼批判,仍然支助激進右派份子及他們的活動。根據美國軍事時代雜誌(Military Times)在2020年的一項民調顯示,約22%的阿兵哥察覺到軍中有「白人民族主義」活動,35%的阿兵哥覺得「白人民族主義」活動有傷到社會之安定。從這一民調就可看出,「白人民族主義」已然在美及加國社會中立了足,定了調,不可能就此消失。

 

歧視亞裔是美國白人社會一個信念(Creed),這一趨勢不易去除。因為美國整體社會價值仍是以金錢掛帥之資本主義,不太可能推出一個真正多元共存的社會。例如普立茲獎作家Viet Thanh Nguyen在其刊於Time雜誌之大作「The Moral Minority Trap」一文中就坦白地說:「Race will continue to divide us」。她並指出美國今日有三大問題:種族歧視、社會階級及戰爭;她明確指出,美國每年都在備戰或製造衝突。於是在社會上就看到族群間之爭鬥,資本家之爭利,以及浪費無量軍費。美國年度軍備費用高達7400多億,遠高於其他所有國家之總合,美國同時也是世上最大之軍火商,營業數額也是全球所有國家之總合。

 

美國是一個百分之百的資本主義國家,一切以利為本,有句話形容美國非常傳神:「美國的行事方針就是將他人之生意逼出商業之外」(America is built on the business of driving other business out of business),可說清楚而準確地說明了美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

 

作者簡介

李本京,政大外交系,堪薩斯州大政治學碩士,紐約聖若望大學歷史學博士。淡江大學榮譽教授,中美文經協會榮譽理事長。近作:《傳奇‧爭議:川普與分裂之美國》,2021黎明文化。

 

「排華法案」不再,然而「排華行為」仍見。華人一直被WASP當作一個「永恆的外國人」(perpetual foreigner),但看華人如何為自己發聲了。(圖為南北加華人串連爭取權益,取自網路)

 

「白人至上」主義籠罩著美國大地

 

作者/李本京   

 

拜登總統於2月12日,在農曆中國新年拍攝之「賀新年」影片中,呼籲美國人應保護亞太裔。他表示,近日亞太裔群體成爲族裔仇恨毆打的悲劇,也是美國的一大污點,他譴責以任何方式歧視不同族群;他語重心長地表示「不論族裔、成長背景、宗教、信仰、語言文化,每個人都當應享有尊嚴,也被尊重」。

 

事實上,自2020年早春開始,即有一連串毆辱亞裔的案例發生,至今已達2000多件,情況十分嚴重,這正是拜登鄭重宣示的原因。

 

翻閱歷史就會發現,兩百年來華裔在美有最爲悲悽之受辱歷史,本文擬論述白人至上者(WASP)在美欺壓華裔之歷史,一頁不容抹滅,也不可忽視的記載。

 

美國號稱「移民國家」,如深一層來看,却並非全然如此,這是因為人們對「移民」二字的認知至今仍有落差。也就是說,某些人不承認是移民(Immigrant)而是「遷居者」(emigrate),差幾個字母,意義大不同。問題在誰是「移民」,誰又是「遷居者」。也就是誰是主?誰是客?要看清這一不公之現象,一定要先從十七世紀的美國「屯墾時期」(Settlement)說起。

 

1620年9月,一批人乘著「五月花」號帆船抵達麻省東岸之Cape Cod,開始了「屯墾時期」。他們多是因為尋求宗教自由來到此一新的土地,從這一天開始,這批屯墾者(settlers)在宗教的感召下,團結自律建立了美國。他們堅信在上天的眷顧下,與其他族群是不一樣的。他們來自「英國的白人基督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WASP),他們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其他地方來的族群則是移民。在「白人至上」(White Supremacy)主義籠照著美國的大地,身為移民第三代的川普,儘管其第一及第三任太太均是第一代移民,他仍然以反移民作為爭取選民的有利口號。

 

由此以觀,可知今日在美國仍存在反移民之想法,也就在如此一個思想混亂的時代,有了今日獨特之「零和思維」(Zero Sum Mentality)現象。族群歧視者(Racist)在這種情況下,利用排他性之行為就自以為是地排擠另一族群,以爭取「虛無安全感」(false sense of security)。

 

川普某些不當言論自然更會引發族群歧視之行為。最令人吃驚的是,美國及加拿大在新冠肺炎發展之初竟有了攻擊華裔之案件。身在社會底層之亞洲移民,此次却再度成為被粗暴民眾污辱凌虐之對象。要瞭解為何華人從19世紀中葉就在美國受盡凌虐,則應該回顧遠在那時他們是怎樣過著萬分辛酸的日子。「美國夢」屬於WASP,中國人是輪不到的。

 

19世紀中葉,飄洋過海的華工懷著淘金或打工之奢想來到美國,却往往在夢想實現前,就魂斷他鄉;即或勉強能活下去,也烙上了無比悲哀之印記。加州在當時是首富之區,因為在舊金山附近發現了金礦。1850年後廣東的移工成群結隊來到加州,然而好景不常,當勤勞的華裔礦工努力有成後,却不為其他族群所容,受到了非法排斥。在如此環境下,華工被趕出淘金行列,他們得了病,祇能到瘋人院或黑死病(傳染病)診所被收容。

 

一般美國白人深信華人均為傳染病患者,政客也趁機與極右派白人聯合一致排斥華工。在1881年3月6日的假日,許多人參加政府所主辦之排華大遊行,並且著力宣傳華工係美國白人失業之主因。民間也積極宣傳華工無文化,無道德,骯髒,好色,好賭,吸毒,殺嬰,殘忍等罪名,徹底毀壞了華工的人格及品行,而成為WASP必欲去之而後快之對象。

 

儘管華工被趕出淘金行業,却積極參與美國及加拿大之鐵路工程,成為不可或缺之工人,然而仍未得到白人之認同。終於在1882年5月6日,國會通過了「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此乃美國有史以來唯一的一個以某一族群為排斥對象之法案,直到1943年始經小羅斯福廢止,這是因為中美共同開始對日戰爭之故。令人感嘆的是,迄今仍無任何總統代表美國向華裔致歉。

 

華工從來就是美國社會霸凌之對象,更是被謀害槍擊的受害者。1871年於洛杉磯就有21個華工被屠殺,數十人受傷;1885年在懷俄明州岩石泉(Rock Spring, Wyoming),有28位華工遭到屠殺(mass killing),重傷數十。除了這些大型非法屠殺案件外,尚有數不清的槍擊華工事件,凶手從未移辦,當然也沒有凶手被判刑。美國社會在1960年後,多次砲轟三K黨之非法私刑,却不見任何會社或媒體批判當年之殺害華工事件。

 

當年歧視華工者連宗教領袖都不例外。19世紀末期,一本在加州發行之《全美天主教季刊》即大力刊登有關「不受歡迎之移民(華工)」之新聞,而使華工成為白人及黑人之共同敵人。以WASP為首之反華社團將華人列為反對之目標,美政府在1884年又公佈了一個針對1882年「排華法案」「增修案」,文中特載明:「即或華人持他國護照,亦視其所用之護照為中國」,這就更說明了美國歧視華工之程度有多深!

 

1943美政府廢除「排華法案」,迄今已有八十年之久,但佐以事實,赫然得見排華之風仍在。這次雖不是政治人物所推動,然而一連串民間自動發起之風潮,確是一大警訊。那就是,時至今日,華人在美國的地位仍然是個大問號。「排華法案」不再,然而「排華行為」仍見。華人一直被WASP當作一個「永恆的外國人」(perpetual foreigner),WASP認為只有他們自己才是這塊土地上真正的主人。

 

在評析華裔在2020年遭逢惡意攻擊前,應先審視有關華裔在美之分佈概況,就亞裔人口總量以觀,今日約為2千2百多萬,其中華裔約為520萬人,具有學士以上學位的華裔,在所有亞裔中比例最高。就收入而言,華裔年收入大約7萬多美金,目前以居住加州之華人最多,其他則分佈在紐約州、德州等。為了表示對華人無歧視,政府在2016年5月特別立法,將殖民時代西方世界廣用之「東方人」(Oriental)一詞改以亞裔(Asian American) 替代。

 

儘管政府有令,然而趁著新冠爆起,一些深懷歧視華人之白人及黑人就利用此一紊亂時期,不分輕重地攻擊華人。2020年5月31日明尼蘇達州雙子星發生因警察執勤過度而引起的暴動中,華人即受到莫須有之恐嚇。即連最標準的美國青年林書豪,也有被歧視之經驗。

 

在過去百餘年中,白人與黑人反華行為不斷。「四海一家」這句話在美國是一句笑話,當不得真。2013年10月16日在ABC的一場脫口秀中,有個少年大喊「我要殺光中國人」,莫名其妙的是,節目主持人吉米却回應:「這是很有趣的想法」! ABC起初未對此事道歉,直到引發大規模抗議後,該台才在1月10日(相距幾達三個月!)向所有華人道歉,白宮也發言稱這種言論不代表「大部份美國民眾之看法」。

 

對亞裔不友善的實例,隨處可見。就拿2016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來說,也有歧視亞裔的現象,尤其是對華人,有著非常不妥的安排。典禮主持人介紹一位幼年亞裔拿著公事包上台,意味亞裔敬業之刻板印象。這就引起亞裔人的公憤,由李安領頭簽名抗議,這一長達25名知名亞裔藝人的抗議聲迫使奧斯卡主持方道歉了事。聞名全球之優秀藝人例如周潤發、章子怡亦發聲,抗議美國歧視亞裔之不當。

 

前文述及之「1882排華法案」雖在1943年被廢除,然而華人在美之人權確未曾落實,例如在1946年前不允許購置房屋,在1948年前不允許與其他族群通婚,此類歧視華人有關之法律居然在1943年後仍然通行,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幸有加州眾議員方文忠(Paul Fong),在2009年7月提出(Assembly Concurrent Resolution 42, ACR 42),經全體州議員無異議通過,即由時任州長之阿諾史瓦辛格簽字生效。全美直到1967年,美最高法院才一致裁決「禁止異族通婚法律」應予廢除,自此才真正給予華裔平等地位。

 

2014年5月9日美國勞工部將「中國鐵路工人」(The Chinese Railroad Workers)的名字刻在部內大廳的勞工名人堂(Hall of Fame),紀念他們冒著生命完成鐵路最艱苦的數段工程,許多人為之喪命。他們的工資也比愛爾蘭工人少很多,他們多來自廣東,然而有名冊可稽者僅約300多人。這1882年排華法案雖在1943被廢,然而直至2011年,參院才通過對當年作法表示「遺憾」,2012年眾院亦作同樣表示。值得一提的是,紀念儀式由勞工部長Thomas Perez主持,並由副部長華裔盧沛寧致詞。

 

美國自建國以來,反華思維與反華運動就不斷發生,若僅以今天的眼界來看待此類現象,不易得到一個客觀公正的結論。美國現存移民資料中有關華裔部份是不夠的,例如究有多少華工曾參與鐵路興築工程,這一真相恐怕永遠不得而知。因為當年來美工作之奴工多是一文不名,一字不識的低層苦力,他們多未受任何教育,僅仰頼專業代書信函者,代為書寫家書,也都是報喜不報憂,信中看不到勞苦工作的他們工作的真實狀況。所以就中文資料而言,是不夠也不確實的。就美方而言,則不會收集準確資訊,僅以公司最大利益為主,對華裔則視同工具,並無同情之心。因此不會留下任何對華工有利之資料,有的也多是負面的。

 

這就是華裔直到二戰後才逐漸取得公民權的原因。在所有負面資訊中,以文學作品最有效,最直接,也最具有重磅之傷害力,「傅大人」(Fu Manchu)就是著例。此一以鄉村野史形式之連環小說,在1913年由英國人Sax Rohmer所寫,書名為The Fu Manchu Complex,這一虛構故事之主人翁Fu Manchu(傅滿州)在書中是一個博學多聞、奸巧欺詐的「不一樣的人」,意為「黃禍」來臨,是一場鬧劇之主角。此書談不上什麼藝術成就,旨在加深觀眾對一個像Fu Manchu的人之懷疑、敵視罷了。

 

對華裔有關之法律案件卻未予應有之對待。遠在2016年就有這樣一個case,那時川普尚未登基,故此案與他「反中政策是套不上關係的。事情是這樣的,司法部從2014年21月到2015年9月間,先後撤回對四名華裔科學家的間諜指控,一向為華裔發聲的眾議員趙美心(Judy Chu)痛心疾呼,「我們不能再容忍另一宗華裔被凌虐的案子。種族偵防必須停止」。趙美心呼籲官方立案調查此類敏感案件時,務必慎重。自川普登基後,司法單位單單偵查與北京「千人計劃」(Thousand Talent)有關而起訴的案子即多達五、六十個。這之中包括白人及華裔,或被偵測或被起訴,不但丟了工作,還可能要進監,情況嚴重。「千人計劃」被迫不再在美國運作。

 

2015年終,舊金山發生了一塲襲擊華裔的案子,一名白人Robert Page,在停車場殺死一名華裔,他在自白書上大大地寫著「我要殺一個中國人」,Page如此地恨一個華裔其來有自。中國人在北加州數量與日俱增,他們的收入多在中上,引起嫉恨。肇事者多為青年白人,他們在校成績落後於華裔青年,這種憤恨最終就以暴力解決。

 

在這樣子的情況下,白人至上主義乃自然復燃,再加上川普一再發表反中言論,予老百姓以「反華有理」的感覺。他們身處同溫層,相互取暖,而形成反華團體再進而發展「部落主義」(Tribalism)。這是一種反國際化、反多文化之部落思維,這一股亂流破壞了全球化之航道,加速了種族歧視的發展,也奠定了川式民粹主義之基石。

 

美國的反華裔暴行也傳染到北方鄰居——加拿大,僅溫哥華一地在2020年三、四月間就有二十宗,而2019年全年僅十二宗。2020年三月份的仇恨犯罪中,有百分之四十五疑似存在「反亞洲因素」這一數字到四月份上升到百分之七十三。這些不幸案件,却成為加拿大主流媒體誇大報導之賣座新聞。卑詩省省報(The Province, British Columbia)跟川普看齊用China Virus作標題。

 

這種排版方式引起讀者共鳴,也就是說,在白人的骨子裡,尤其像加拿大之WASP是歧視華人最根正苗紅的族群。該報用「反中」語言引起民眾支持,也不是意外之事。一些口號叫得震天價響,諸如「帶著你們的病毒回中國」這類充滿歧視的語句,正代表大多數加拿大人看待華裔的真實心態。

 

事實上,加拿大的主流媒體多有此類反華裔之言論及傾向,這一風向顯然比美國還嚴重。例如「聯邦保守黨」的Derek Sloan,竟然無禮地對首席衛生官員譚詠詩(Theresa Tam)質問她是為加拿大,還是為中國工作。此類族群歧視言論,居然未受到輿論批評,令人嘆息不已。眼見此一歪風在政府無作為之情況下,當地華裔社區已經聯合起來,要求加國社會各界給予華裔一個公道。

 

不容諱言,美國與加拿大均有強烈之白人至上民族主義之事實,川普正是他們的精神導師。他不懼批判,仍然支助激進右派份子及他們的活動。根據美國軍事時代雜誌(Military Times)在2020年的一項民調顯示,約22%的阿兵哥察覺到軍中有「白人民族主義」活動,35%的阿兵哥覺得「白人民族主義」活動有傷到社會之安定。從這一民調就可看出,「白人民族主義」已然在美及加國社會中立了足,定了調,不可能就此消失。

 

歧視亞裔是美國白人社會一個信念(Creed),這一趨勢不易去除。因為美國整體社會價值仍是以金錢掛帥之資本主義,不太可能推出一個真正多元共存的社會。例如普立茲獎作家Viet Thanh Nguyen在其刊於Time雜誌之大作「The Moral Minority Trap」一文中就坦白地說:「Race will continue to divide us」。她並指出美國今日有三大問題:種族歧視、社會階級及戰爭;她明確指出,美國每年都在備戰或製造衝突。於是在社會上就看到族群間之爭鬥,資本家之爭利,以及浪費無量軍費。美國年度軍備費用高達7400多億,遠高於其他所有國家之總合,美國同時也是世上最大之軍火商,營業數額也是全球所有國家之總合。

 

美國是一個百分之百的資本主義國家,一切以利為本,有句話形容美國非常傳神:「美國的行事方針就是將他人之生意逼出商業之外」(America is built on the business of driving other business out of business),可說清楚而準確地說明了美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

 

作者簡介

李本京,政大外交系,堪薩斯州大政治學碩士,紐約聖若望大學歷史學博士。淡江大學榮譽教授,中美文經協會榮譽理事長。近作:《傳奇‧爭議:川普與分裂之美國》,2021黎明文化。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