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山蘇姬說,以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良(右)為首的軍方「試圖將國家重新帶回到軍事獨裁之下」。(圖片取自網路)
緬甸政變,揭示軍方一直掌控政局的政治現實
作者/梁東屏
經過長達一星期的懸疑之後,緬甸軍方在二月一日新國會預定開議當天清晨發動政變,突襲逮捕並扣押了緬甸實質領導人國務資政翁山蘇姬、總統溫敏和部份高級官員。旋即由也是軍方代表的原副總統敏瑞出任臨時總統,敏瑞接著宣布「根據憲法」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並將國家權力移交給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良。
除了仰光市及首都內比都之外,軍方在緬甸全境都採取了行動,逮捕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黨籍的首長、高官。當天晚間,敏昂良發布了已遭逮捕的十一名中央政府新內閣閣員名單,被捕的執政黨原任閣員則已於二日遭釋放,飭令三日之內搬離內比都並繳回公家配給的車輛。
目前,翁山蘇姬和總統溫敏兩人尚未獲得釋放,有日本媒體指稱翁山蘇姬被軟禁在家,但無法獲得證實。翁山蘇姬在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十三日緬甸大選後獲得自由之前,曾經被斷續軟禁在仰光市茵雅湖畔住宅中前後長達十五年。當年獲釋,曾被軍方操作成是給她的恩典,實則是她刑期已滿。
緬甸這次的政變看似突然,其實早有跡象可循。
緬甸於去年十一月八日舉行了大選,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獲得壓倒性勝利,在國會中狂掃三百九十六席(百分之八十二點三),代表軍方利益的「聯邦鞏固發展黨(鞏發黨)」只贏得三十三席(佔百分之六點四)。
幾乎在選舉結束的同時,「鞏發黨」就已經提出選舉舞弊的指控,但並未提出具體的證據。緬甸選舉委員會則明確指出選舉透明、公正,沒有出現足以構成欺詐的大規模違規行為。國際和緬甸當地觀察員也一再表示,選舉過程沒出現任何重大違規行為。就實際的狀況來說,以翁山蘇姬和「全民盟」在緬甸內部的聲望,也根本沒有任何舞弊的需要。
然而重要的是,緬甸軍方也同時配合了這項指控,明顯的指標就是敏昂良在一月十三日接見到訪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時,居然沒頭沒腦地拿出軍方所調查並聲稱已經查出弊端的緬甸選舉人冊名單,向王毅大告「洋狀」。
王毅是進入二零二一年之後,首位中國高層出訪的官員,選定緬甸的原因跟中緬經濟走廊及一帶一路計畫很有關係,事實上也見了翁山蘇姬,雙方並簽訂了大規模經濟合作的協議。所以,敏昂良跟王毅提及本國選舉舞弊的事,不但荒謬也很詭異,緬甸網上言論甚至以嘲諷的口氣譏笑敏昂良竟然跟一個不知選舉為何物的國家談選舉?然而,正由於其不尋常,才顯示出其不尋常的意義。
緊接著,一月二十六日,緬甸軍方發言人兆敏敦將軍召開記者會,呼籲緬甸政府正視大選舞弊問題,否則軍方將採取必要措施,當在場記者追問軍方是否會排除軍事政變時,他的回答是,「不會」。
一月二十七日,敏昂良本人在對軍隊的視頻講話中指稱,針對選舉出現舞弊一事,如果政府不依法行事,軍方可以宣布憲法無效,「二零零八年憲法是一切法律的母法,應加以遵守,但在特定情況下就『有必要撤銷憲法』。」敏昂良的代表一月二十八日還致函翁山蘇姬,要她重新計票並延後國會新會期開議,不過顯然未獲得回應。
根據憲法,緬甸軍方不能干預民選政府施政,國防軍總司令只有在「緊急狀態」之下才可以接管政權,所謂「緊急狀態」指的是「聯盟政府瓦解、民族團結解體或主權權力喪失」。另外,由於「緊急狀態」的頒布是總統的權限,而現任總統溫敏是「全民盟」黨籍,不可能配合宣布,所以也有人樂觀地認為軍方將沒有藉口接管政府。只是沒有想到此次軍方悍然逮捕溫敏,然後讓軍系副總統敏瑞接任,再由他立即發布為時一年的「緊急狀態」,等於是「先上車後補票」,硬是把不合法變合法。
「全民盟」發言人則透露,他們和軍方領袖在二十八日進行了會談,但會談「不成功」。與此同時,開始出現反政府示威者將上街的傳聞,所以仰光和內比都街頭都出現了軍警跟軍車,緊張情勢開始急遽升高。事後回想,這也很可能是軍方故意放出風聲,好讓軍警「超前佈署」。
事實上,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事發後在「臉書」網頁發布了一份據說是翁山蘇姬在「預見」軍方可能發動政變而事先擬好的聲明。她在聲明中指稱,軍方「試圖將國家重新帶回到軍事獨裁之下……,我們敦促人民堅決反對這一不可接受的軍事政變。」證諸這段時間事態發展,軍方和翁山蘇姬這一方不可能沒有協商,只不過是雙方都無法退讓。
事件發生後,立即引起西方的嚴厲譴責,美國、英國、澳洲等國都相繼敦促軍方釋放被拘留的翁山蘇姬和溫敏等人,美國也警告可能針對緬甸軍方採取行動。白宮發言人莎琪在一份聲明中指稱,「美國反對任何改變最近選舉結果或阻礙緬甸民主過渡的作法。如果緬甸軍方未停止現下情況,美國將對相關人士採取行動。」總統拜登則指出不排除再度對緬甸進行制裁。
相較之下,中國在回應中並未譴責緬甸軍方的政變行動,語調也更顯溫和。根據中國外交部網站,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一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緬甸局勢時,僅作出簡短回應,並未提及「政變」二字。汪文斌指出,「我們注意到緬甸發生的事情,正在進一步了解情況。中國是緬甸的友好鄰邦,我們希望緬甸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維護政治和社會穩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訪問緬甸以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上月訪緬時,都會見了代表民選政府的翁山蘇姬,以及此次被指奪權的敏昂良。王毅是緬甸去年十一月舉行大選至今,唯一訪問緬甸的外國外長。他在上月的行程中,聚焦重啟因疫情停擺的中緬一帶一路合作項目,包括加速建設若開邦內的皎漂港經濟特區。
毗鄰中國雲南省的緬甸,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連接印度—太平洋的重要通道,而中國是緬甸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投資來源國。據《外交學者》報導,中國也是緬甸最大的軍事武器供應商,二零一四年至二零一八年間,緬甸超過六成的武器進口來自中國。
東南亞政治專家馬斯頓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他認為這場政變將破壞緬甸與美國和歐盟等民主國家的關係,但是對緬甸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影響較小。他指出,日本和印度等國過去十年一直在以務實的方式與緬甸接觸,比較少對緬甸的人權或民主改革進行表態。因此他認為,儘管緬甸轉由軍政府掌權,這些區域內的夥伴可能會繼續維持與緬甸的關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夏爾預計,此次的政變行動不會對中緬關係帶來巨大影響。他指出,北京和緬甸軍方長期保持友好關係;若緬甸徹底恢復軍政府制度,西方民主國家料將對緬甸施壓,反而會使中緬關係變得更密切。
翁山蘇姬年幼時即隨擔任駐印度大使的母親離開緬甸,並在英國求學、結婚、生子,直到一九八八年才因探視重病的母親回到緬甸,更因為是緬甸獨立之父翁山將軍之女,被當時風起雲湧的民主運動推舉為領導人,從此走上政治不歸路。
一九九零年,翁山蘇姬帶領「全民盟」贏得大選,但選舉結果不被「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軍政府)」承認;其後二十年間她被軍政府斷斷續續軟禁於其寓所中長達十五年,直至二零一零年十一月才獲得自由。當時,原先對軍政府態度強硬而被譽為「壓不扁的玫瑰」的翁山蘇姬,顯然跟伸出橄欖枝的準軍政府總統登盛達成妥協,獨排眾議,甚至在不少「全民盟」高層不以為然的情況下,同意帶領「全民盟」重新參與緬甸政治。
二零一三年三月十日,翁山蘇姬於「全民盟」在仰光舉行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主席,隨即在顯然是當時準軍政府的安排下,參加補選進入緬甸人民院成為國會議員。二零一五年十一月,翁山蘇姬帶領「全民盟」贏得大選取得執政權,二零一六年三月接任緬甸外交部、總統府事務部兩個部的部長。四月時出任新設置的國務資政一職,被外界視為相當於緬甸總理的職務,成為實際上的緬甸領導人。
當年,翁山蘇姬與登盛究竟達成什麼樣的檯面下協議,至今無人得知,只能揣測也許是一旦執政後不得挑戰軍方在緬甸的政治地位。如所周知,緬甸軍方曾獨掌緬甸政權長達五十年,且前軍政府領導人丹瑞大將主導二零零八年憲法修訂,其中許多重要條款就是要保障軍方在緬甸的政治地位,以及他本人退休後不會被秋後算帳。
但過去兩、三年,「全民盟」相當積極推動修憲,再加上軍方卵翼的骨幹政黨「鞏發黨」每戰皆北,而且在國會中的席次愈來愈少,以致二零零八年憲法中所設置的軍方保證席次百分之二十五的修憲障礙,也開始感受到挑戰的壓力。此次的政變,是否是軍方釜底抽薪防止修憲之舉,尚有待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軍方已無意再跟翁山蘇姬周旋下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研究院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庫克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表示,「緬甸軍方將自己的行動定格在二零零八年憲法的範圍內,並用以保護本身的利益。」總部設在美國華府的人權觀察屬下亞洲部研究員席夫頓表示,在上世紀六零年代統治緬甸數十年的軍方實際上並沒有放開統治國家的權力,「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屈服於民選執政黨和政府,因此今天的事件在某種意義上僅僅是在揭示已存在的政治現實而已。」
另外,歷史應該遲早會證明,二零一一年三月份退休,一直低調隱匿的丹瑞大將,才是此次政變的真正關鍵人物。
作者簡介
梁東屏,曾任中國時報紐約新聞中心記者、主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現為香港亞洲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新加坡品雜誌、台灣人間福報…專欄作家。
2002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第十七屆吳舜文新聞獎採訪報導最優獎。著有「一個人@東南亞」、「閒走@東南亞」、「說三到四@東南亞」、「閒嗑牙@東南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