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曾在兩岸間傳話,落得一邊不受信任,一邊嫌其高調。(圖片取自網路)
齊茂吉細說台海危機史》台海第二次危機與兩岸秘密接觸
作者/齊茂吉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據林孝庭之研究,台海二次危機促成兩岸密使交流,甚至一度出現在香港展開和談的跡象。他解讀CIA解密文件,美方曾就此事施壓台北當局,蔣經國向美方和盤托出,與曹聚仁的接觸及曹的多封來函,蔣經國還明告美方,他父親蔣介石絶對堅守在國際反共的民主陣營內,不會與中共和談。
毛澤東有意密談,蔣介石不為所動
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1958年10月6日首次下令停止砲擊前,一則9月30日發自倫敦的法新社電訊透露,兩岸間的秘密和談進行已久。此則電訊,再加上29日外交部長黃少谷收到曹聚仁的和談信,引起蔣介石高度的重視,在當天的日記中即可看出蔣對中共離間美、台關係的警惕。換句話説,9月至10月間,有關兩岸在香港和談的風聲,甚囂塵上。當時,毛澤東也命章士釗專程赴港推動和談。不過,蔣介石不為所動,仍然選擇向美國「一邊倒」。
那麽,曹聚仁在兩岸間到底扮演什麽角色?必須指出的是,曹受蔣氏父子之托,穿梭兩岸傳話,他並非是蔣氏父子授權的談判代表(envoy),蔣氏父子只是運用他投石問路,一探虛實而己。然而在曹生前寫給香港《大公報》社長費彝民的一封信中,可以看出他未免過於一厢情願,不僅已逾越了傳話者(messenger)的分寸,也混淆了本身的角色,甚至站在中共的立場,大力推動和談。
這封信是在曹聚仁病歿前半年的1972年1月12日寫的,在這封信中他透露:「老人目前已經表示在他生前,要他做李後主是不可能的。」信函中的「老人」就是蔣介石,這段訊息基本上是準確的。在蔣介石日記中可以明顯看出,他對中共的敵意及對和談的排斥,他來台後,從未打算與中共和談。
曹聚仁逾越分寸,得不到蔣家信任
此外,這封信透露,曹聚仁首度北京之行時,曾與陳毅元帥約定:「當時,預定方案是讓經國和陳先生在福州口外川石島作初步接觸的。」這段訊息事關重大,海外流傳甚廣,但在蔣介石日記中却無片言隻語。
曹聚仁不遺餘力推動兩岸和談,蔣氏父子對曹當然懷有戒心,根本不相信曹。1959年4月30日,蔣介石獲報曹聚仁又致信蔣經國後,記曰:「晚課據報曹奸又致經函」,曹在蔣氏父子心目中的份量可見一斑。曹心中當然有數,在前引信中説:「弟在蔣家,只能算是親而不信的人。」
反之,曹聚仁先後數次到北京,中共高層領導奉為上賓,毛澤東在中南海首度接見他時,還親自送他出門上汽車,並為他關車門。後來毛二度見曹時,設宴款待他,並找江青作陪。毛對曹的禮遇,曹視為殊榮。因此,曹萌生士為知己者賣命的念頭,也不足為奇。毛在第二次與曹談話結束時,還特地提醒説:「你還是做個自由主義者好,不要紅了,要有點保護色。」這段話,頗耐人尋味。
毛提出一綱四目,對蔣氏不起作用
毛澤東接見曹聚仁的談話,事後,周恩來概括為「一綱四目」,並於1963年初通過張治中寫給陳誠的信轉達給蔣氏父子。另外,也透過傅作義寫信給陳誠,鼓吹和談。
「一綱」的核心就是「台灣歸回中國」。「四目」包括:除外交統一於中央外,所有軍政大權及人事安排悉由蔣介石、陳誠全權處理;所有軍政及建設費用,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撥付;台灣之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必俟條件成熟,並尊重蔣、陳意見協商決定,然後進行;雙方互約不派人進行破壞對方之事。
1956年毛澤東提出和平解放台灣的方針後,10月3日首次接見曹聚仁時提出的條件,與「一綱四目」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說是完善並補充這個方針。將「一綱四目」與鄧小平80年代時提出的「一國兩制」比較,原則是一脈相承的,並無扞格之處。
不過,蔣氏對於「一綱四目」並無任何回應,也沒有什麽興趣,甚至在1962年一度調兵遣將,準備反攻大陸。此一期間,雖然曹聚仁不斷致函蔣經國,鼓吹和談;但是蔣經國已向美方交心表態,曹信對蔣氏父子根本不起作用。對於蔣氏父子而言,曹的招搖已引起美方對兩岸和談的警覺,並派人面詢蔣經國。就這一點而言,已達到效果,在和談問題上,蔣氏父子沒有必要再糾纏下去。
曹聚仁行事高調,不堪為兩岸密使
必須指出的是,毛澤東、周恩來對曹聚仁的高調作風,也不以為然。當初,周將準備停止炮擊7天的信息,要曹轉告蔣氏父子。曹却於停止砲擊的前一天,將這則信息搞成全球的獨家新聞,在《南洋商報》上捅出去。在中共的政治文化,曹此舉犯了大忌,然基於對蔣氏父子的統戰需要,毛、周隱忍不發,當時曹至北京,仍享有高規格的接待,毛、周親自出面談話,以全力推動香港和談。
1959年,曹聚仁再赴北京,10月24日那天,周恩來接見曹聚仁時,「批評曹不應將解放軍停轟金門、馬祖的新聞賣給《南洋商報》」。事隔1年之後,周才翻老帳,言外之意,無非是告誡曹謹守分寸。當時,曹已不是傳話的唯一管道,身價大不如前。
毛澤東生前,一向乾綱獨斷,主導兩岸的秘密接觸,周恩來則負責具體操作,並加以落實。迄今在相關的文獻資料中,可以發現,1971年4月毛決定邀請美國乒乓球隊來訪後,周適時寫了關於當前外交政策的報告,稱:「……目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在美國乒乓球隊來訪時,我强調中美人民的友好往來重新開始;……表示歡迎美國政府派人來公開地談,如時機尚未成熟,可待他日,但不要喪失時機。這個部署,勢必要給台灣蔣介石打一招呼,告以台灣堅持反對“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立場是值得稱許的,我方也堅持這一主張。」毛批示:「已閲。同意照此部署。」顯示,兩岸間仍存有秘密傳話管道,至於周恩來透過何人向蔣介石打招呼,則不得而知。
事後來看,曹聚仁這條管道唯一發揮過的作用,就是1958年9月8日晚,曹見到周恩來時,所傳遞的訊息,毛澤東才產生新的思維,並在近1個月的醞釀後,於10月6日下達停止砲擊金門7天的命令,最後則是「單打雙不打」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