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是龐培歐應該回顧往事沈澱思緒的時候,他會考慮動手寫回憶錄的,不會就此沈寂,新的政治舞台或是路線,正等著他不久後投入施展吧?(圖片取自網路)
放情馳騁於新舞台?龐培歐的歷練和下一步
作者/戴萬欽(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拜登總統就職了。龐培歐也告別國務卿的舞台了。
在美國暴民1月6日衝入國會大廈之前,龐培歐便是川普人心渙散浮動的內閣中,仍然最力挺川普的人物。
而在川普被眾院通過第二次彈劾案後,龐培歐更是川普內閣中戰鬥力最澎湃不已的明星。自由派的媒體和民主黨要角,遂將龐培歐視為是亟須壓制氣焰的對象。
在川普爭議嚴重且如今已卸任總統之後,龐培歐在美國國內並無官司纏身,算是全身而退的。
波頓眼中的龐培歐》
在白宮策略長班農和國家安全顧問波頓先後黯然去職之後,龐培歐國務卿才成為川普政府對台灣政策的聚光燈。
川普甫就任總統,龐培歐即出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在波頓接替曾有中將軍銜的麥克馬斯特,成為國家安全顧問之前,華府一直謠傳會是龐培歐接替麥克馬斯特。當時也有傳言說,龐培歐會轉任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
龐培歐是在2018年3月自中央情報局局長職務,被調動接替堤勒森為國務卿。他是自西點軍校畢業,當年主修工程管理,服役間曾派駐德國,以上尉退伍。其後又赴哈佛大學攻讀法律,接著在華府擔任律師。後來,他遷居至堪薩斯從事工廠投資並在堪薩斯州選上聯邦衆議員,有6年的資歴。
龐培歐擔任國務卿約2年10個月。他一度私下批評川普過於威權。他在川普政府大員頻頻走馬換將之後,逐漸攀升為共和黨內的大將。
波頓在回憶録中說,龐培歐領導國務院的風格為,要求大使凡事透過助理國務卿先向他報告,而非越過他先直接報告川普。波頓認為,龐培歐如此管理風格,確實讓國務院内部的政策衝突減少。
波頓也記述龐培歐曾經向他說過,在川普政府要員中,波頓和龐培歐兩人在對外政策上最為強硬。
龐培歐卸任前的大動作》
龐培歐在拜登即將宣誓就任總統的大約兩周之前,仍然既想親自訪問歐洲友邦,且一度公佈安排也將離任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正式訪問台灣。克拉芙特後來改為和蔡英文總統作跨洋視訊會談。
另外受人注目的是,龐培歐下令解除美國聯邦政府自1978年斷交以來,長期在和台灣交往上所作的內部自我設限。過去,達賴喇嘛既可到白宮正式拜會副總統,也可以順便和總統湊巧聊一下。
龐培歐臨別之際,在外交政策上尚有一些其他的大動作。例如,他在1月10日宣布古巴政府是恐怖主義的支持者。他也指控葉門胡塞青年運動反政府組織和伊朗有合作關係。他另也指稱,蓋達組織在伊朗建立新的總部。
龐培歐這一連串的舉動,被美國民主黨人士批評為,刻意要阻撓拜登新政府在國際上恢復「美國令人尊敬的領導地位」。
有些人認為,拜登政府可以迅速撤銷龐培歐這些外交政策舉措,但是,更多人認為,拜登政府得先進行冗長的檢討過程,才能拆解龐培歐臨走前所佈下的麻煩。
英國金融時報駐華府的記者曼森便研判,即使拜登政府要重新對和台灣官員交往設定內部限制,也得顧忌國內兩大黨國會議員的可能反對態度。
另外,一般認為:川普先前已經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如今拜登政府根本沒辦法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自耶路撒冷撤離。
倫敦的金融時報在1月19日,倒是以社論批判:川普政府不宜指控葉門胡塞青年運動反政府組織乃是和伊朗有關的恐怖組織,因為如此會加劇葉門內戰原先便已經造成的飢荒。該篇社論主張,美國應當要施展外交手腕,努力促成葉門政府和胡塞青年運動組織達成政治協議而停戰。
龐培歐對中共的態度》
在美國2020的總統大選年當中,共和黨和民主黨在如何對待中共和俄羅斯問題上,是存有歧異的。川普政府係將中共視為是美國首要的威脅對手,而民主黨拜登陣營,則將中共視為是主要的競爭者。民主黨堅持俄羅斯才是美國利益的首要威脅。
而川普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在2020年10月之前,曾經特別規劃協調由川普本人、他自己和龐培歐等要角,針對中共和美國關係問題,發表7次重要政策演說。
而龐培歐演講的地點,更是經過精心選擇策劃。他是在2020年7月31日,在位於南加州的尼克森總統紀念圖書館,發表説明美國政府對中共政策大轉變的演講。這項演講的內容,很能代表龐培歐對中共的基本態度和政策主張。
尼克森的外孫克里斯,特地應邀出席聆聽龐培歐的演講。龐培歐在演講開始時說,他感謝尼克森的女兒崔西亞和另一位嫁給艾森豪兒子的女兒朱麗葉,都支持他的訪問。
龐培歐強調:世界的情勢已經和尼克森在50年前遠赴北京訪問,大為不同了。中共的軍事發展,已經威脅到美國的安全了。
龐培歐既責怪中共不當處理新冠病毒的爆發,也批評中共在香港及新疆的政策。他同時指控中共在貿易上的作為,傷害到美國的經濟及就業機會。
他在演講中,兩度引用尼克森在1976年於「外交事務」期刊中所說的一句話——「除非中國(中共)改變,世界是沒辦法安全的」。他並且以尼克森這句話,作為演講結論。
他尤其引述尼克森曾經說過,擔心自己將世界開放給中共,會將中國變成「法蘭克斯坦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龐培歐説:雷根曾經強調要以「信賴,但得查證」的原則,作為對中共政策的基礎。而他則有不同主張,認為對待中共要以「不信賴,但得查證」的原則,作為政策基礎。
他抨擊中共在南海的作為,也邀請出席演講會的王丹和魏京生兩人站起來,以介紹給聽衆認識。
龐培歐強調,中共乃是比蘇聯更為嚴重的挑戰。他説:蘇聯是被自由世界仍然隔離起來;而中共則是已經活躍在「我們的國界之內」。
中共經過精密規畫,在拜登政府甫上台之際,於1月21日凌晨宣布,已經將川普和龐培歐列在制裁的28人名單之中。當然,拜登政府,仍然是為川普和龐培歐等人回應辯駁幾句。
龐培歐對俄羅斯的態度》
引人好奇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丁和川普之前,彷彿存在著以禮相待的某種神祕的惺惺相惜。
川普在政策上一直不願意對俄羅斯太好,以免讓美國社會中有人更加懷疑他在2016年大選中刻意尋求俄羅斯暗助。但是,川普也一直不願意對俄羅斯太強硬。他尤其避免直接批評普丁個人。
克赤海峽事件,是在2018年11月25日爆發的。俄羅斯扣留了3艘烏克蘭軍艦。根據波頓回憶錄的記述,川普其實認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哈莉針對俄羅斯作出的聲明,太強烈了一點。
波頓在回憶錄中說,川普對普丁的態度,「是神祕的」。川普至少從來不曾在波頓面前,表露對普丁個人的看法。
川普曾經指示國務卿龐培歐,對俄羅斯在任多年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說明,美國就敍利亞問題而對俄羅斯進行的制裁,是職業官僚自行決定的。
龐培歐對俄羅斯,是比川普嚴厲的。在美國政府若干重要機構和產業界的電腦網路系統,於2020年12月中旬遭到駭客攻擊時,龐培歐12月18日即在廣播節目的訪間中斥責說,應該很清楚可以看出就是俄羅斯所發動的。
但是,川普在數小時之後,便跳出來在推特上貼文加以否定,而且說:可以清楚判斷出,中共可能才是駭客攻擊的發動者。
龐培歐對台灣的態度》
爭議性大的川普,不論他如何刻意想運用台灣牌對待中共,畢竟在談及台灣的言辭上,似乎比當年的雷根更為友善。
而龐培歐在2021年初,距卸任已經不到三周時,尚在演講中公開稱讚台灣身為「自由中國」(a free China)所獲致的傑出成就。
在台灣的美國研究專家中,有些人就龐培歐的措詞,究竟是指台灣,還是指「未來的中國」,有過一些討論。也有若干關心時事的人士,從台灣內部政黨競爭的角度出發,去討論龐培歐用的這個措辭。
在台灣,確實有一些人擔憂龐培歐對台灣太過於重視,或是稱譽過度,會引禍給台灣。也有聲音堅持,龐培歐使用「自由中國」的措辭,可以算是對若干台灣人,造成某種尶尬。
其實,龐培歐選用「自由中國」這個名詞,應該是經過一番慎重考慮的。他可能既想表達他對台灣相當友善的基本態度,又不想被人解釋為他支持「法理上的」台灣獨立主張。
在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於1949年4月底陷共之後,自由派的政府要員胡適、杭立武及雷震,便開始主張用「自由中國」的理念,挽救山河變色的頹敗局面,並且創辦「自由中國」月刊。
當時擔任教育部長的杭立武,係自教育部撥出公款,支持該雜誌發行頭五年的經費需要。而在其後很長的歲月中,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便常自己簡稱是「自由中國」了。
龐培歐會是川普的繼承人?》
龐培歐未必是川普主義的繼承人。而川普本人不論是否會在今年3月初之前被參議院也通過彈劾案,或是被國會以立法形式決議不得再競選總統,未來四年也仍舊會在美國輿論及政治舞台上大鳴大放。
而龐培歐在共和黨內未來的潛力和爆發力,不能低估。他不是政治世家出身,但是已經是共和黨內動見觀瞻的人物。
龐培歐在2009年,是支持過主張降稅、也主張減少聯邦政府支出的「茶黨」草根運動的。
當然,川普政府的副總統彭斯,仍然是共和黨中的耀眼人物。只是,川普和川粉今後可能不會對他友善了。
結語》
「以犠牲國家利益満足個人的自私,不應該是受人尊敬的外交家或是愛國者的行事標記。」紐約時報在1月16日,以長篇社論使用重話,如此抨擊離職在即的龐培歐。
波頓在轟動一時的回憶錄中,猛力抨擊川普,但是對龐培歐,倒是從頭到尾,無片言隻字怨言。
川普執政的簾幕,在掌聲和噓聲交錯中落下了。此刻當然是龐培歐應該回顧往事沈澱思緒的時候了。而他人走了,所有的政策舉措,就會立刻風流雲散嗎?接下來,龐培歐是會考慮動手寫回憶錄的。
也會有人鼓勵他,好好部署,創造時機爭取共和黨2024年總統大選提名的。
尚未到耳順之年的龐培歐,有過豐富的外交、國會、軍事、情報、商業及法律事務歴練,不會就此沈寂,或是退場的。
新的政治舞台或是路線,正等著他不久後投入施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