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條往西的通道對中國而言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圖片取自網路)
緬甸民間專家警告政府,要謹慎處理中國一帶一路計畫
作者/梁東屏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一月十一日到緬甸做正式的訪問。這是中國的外交高官於二零二一年開年之後第一次的外訪,也是緬甸於去年十一月八日大選之後,第一次有外國高官來訪,兩個「首次」當然有其一定的意義。
王毅在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於大選中贏得壓倒性勝利之後到訪,當然有跟下一屆政府繼續交好的打算,但他並沒有忘記緬甸現在實際上有「兩個」政府,另一個就是隱身幕後的軍方。所以,王毅也去見了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良,只不過他沒有料到敏昂良竟然當面向他抱怨上次大選有弊端,還拿出軍方所聲稱找到選舉人名冊有上百萬筆錯誤的證據給王毅過目,弄得王毅頗有些尷尬。
王毅當然不可能干涉到別人家的選舉,他到訪緬甸的主要目的是要對第二屆的「全民盟」政府表達支持之意,更重要的是,他要催促緬方加緊配合中方的一帶一路大計畫。
中國於二零一三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並無緬甸在內,緬甸係於二零一八年才正式加入一帶一路,主要著眼於中國可以借路緬甸直達印度洋。中國所提出長達一千七百公里的中緬經濟走廊就是從雲南省會昆明連接緬甸中部大城曼德勒(瓦城)之後再兵分兩路,一路往東到仰光,另一路則往西到若開邦的皎漂港。這一條往西的通道對中國而言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一月上旬訪問緬甸,最主要的目的也是要拉緬方上馬,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習近平當時也毫不諱言,若開邦的皎漂經濟特區、撣邦和克欽邦的中緬邊境經濟合作區是中緬經濟走廊的三大支柱,他希望雙方都能立刻深化合作,積極開展。習近平甚至在去年十一月恭賀「全民盟」勝選的信函中,都不忘敦促緬方早些展開行動。只不過至今為止,緬方並無任何明顯的動作。王毅此行分別晤見了翁山蘇姬和緬甸總統溫敏,也當面表達了希望緬方能積極配合推動雙方已經同意的中緬經濟走廊之下的項目。
只不過,很多跡象顯示出,緬甸遲遲沒有動作,很可能並不是單純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而是對中方的一些計畫仍有疑慮,特別是準備在少數族裔區域內進行的基礎建設。
緬甸的政治分析家延繆登就指出,緬甸在中國企圖取得印度洋通道的計畫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會很努力地對緬甸施加壓力,促使緬甸儘早實現各項計畫,但緬甸必須要先傾聽當地人民的意見,特別是有關於環境及社會方面的影響。另外,根據過去的經驗,緬甸一般老百姓對中國在投資、開發這方面的印象都不太好。事實上,緬甸政府也明白,跟中國打交道時必須要實際一點。
緬甸的環境保護人士以及一些觀察家都指出,緬甸政府如果在這一方面處理不當,將有可能引起當地民眾強烈反彈。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耗資三十六億美元,位於克欽邦境內的密松電站。這座水力電站由緬甸政府合同商亞洲世界、緬甸電力部、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承建,建成之後將成為世界第十五大水力發電廠,然而卻因為居民遷移、環境影響等問題激發當地民怨而採取抗爭行動,最後被緬甸前總統登盛在二零一一年九月三十日無限期叫停,至今無法復工。
克欽邦當地的律師甘尼斯.巴茲內斯就對緬甸媒體《伊洛瓦底新聞社》表示,基於過去的經驗,克欽邦的民眾對中國負責興建的計畫多持有負面的看法。最近發生的則是中國在背後支持的大型香蕉園墾植計畫,也因為破壞環境以及當地居民喪失土地而激起反對。
另一位維權人士昂妙敦則指出,一帶一路計畫沿線的村民,幾乎都沒有能夠證明土地是屬於他們的任何文件,「如果他們喪失了土地,就將無以維生,本地人過去已因為中國的投資計劃而受罪,負面的情緒十分高漲,一旦引爆,就將無法收拾。」
作者簡介
梁東屏,曾任中國時報紐約新聞中心記者、主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現為香港亞洲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新加坡品雜誌、台灣人間福報…專欄作家。
2002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第十七屆吳舜文新聞獎採訪報導最優獎。著有「一個人@東南亞」、「閒走@東南亞」、「說三到四@東南亞」、「閒嗑牙@東南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