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怎麼搞成這樣油水不互溶?
油水不互溶,難復舊觀了
作者/王惠珀
《前言》
朋友感嘆:「週末健行,有深綠隊友話不投機,視我們為敵。健行是為了體健,但不開心卻失去心平,真划不來,台灣怎麼會搞成這樣?」
我回應:「經過文化洗腦,綠與非綠的族群油水不互溶,是必然。人生苦短,別陷在這樣的糾葛中,需斷捨離。我早已破框,破封建桎梏之框,相信「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思想解放才能活出自己,海闊天空就在前面迎接你。」
《油水不互溶的民情》
二十年來,台灣社會繞著兩個基調在演變: (1)封建思想的裹腳布沒有解開;(2)民主運動沒有解放思想,只助長行為的自由,這以太陽花「我一定是對的」心態衝入立法院、行政院為經典。
這兩個本質上互相矛盾的基調,催化出比以前更封建、亂度更大的同溫層社會,我想,台灣之亂應該是回不去了。
以萊豬為例,我寫過「從萊豬政治學談官箴及SOP」以及「政府用人民的身體在拚經濟」,談施政邏輯(程序正義)以及落實程序正義該有的SOP (規範),談進口萊豬該以「為人民健康把關」做基調,還是以「用人民的身體拚經濟拚外交」?基調不同,命運就不一樣。
環境品質源於政策—預防藥食風險的施政邏輯。
這兩篇文章沒在談萊豬,朋友卻丟進來一堆網傳訊息,要我提出萊豬有毒/無毒的證據。奇怪了,萊豬是政府要進口,不是我要進口,憑甚麼我要提證據,我才不會跳進去攪和。
就「藥食」而言,人民要有免於恐懼的自由,那麼風險管理就是必要條件。進口萊豬該走拚外交的綠色通道,還是走預防風險的黃色通道?其理甚明。
施政的程序正義。
每個公務員都是畫施政程序圖的老手,主管單位可曾在公布進口萊豬政策之前,依施政程序路線提出說帖,說服民眾支持萊豬進口(黃色通道)?總統直接公布進口萊豬(綠色通道),逼人民自求多福,這種政府不要也罷。
可悲的是,很多政府的頭家不想監督政府,卻跳出來捍衛執政。於是萊與不萊,百萬專家網上大亂鬥,無政府狀態正是目前最糟糕的社會氛圍。
《理盲濫情的民情》
無獨有偶,前些天一缸子記者圍著楊志良前署長,質問趴趴走的染疫醫師該不該被開除。楊前署長明明在談「醫院該有風險治理的SOP以及執行SOP的態度(教育)」,這主題卻在開除醫師的政治口水戰中,給掩埋了。
前署長感慨的用了「理盲濫情」四字,讓我心頭一震。我想,理盲濫情的意思就是「感官反射」,用膝蓋在想事情。這是民情,以電視劇為例看民情,最貼切。
臺灣人哈日、韓劇,甚於歷史劇,為什麼?因為歷史太理性,不夠刺激,無法滿足看官喜歡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感性胃口。這樣的人民最容易被洗腦,於是一堆人(媒體、記者)樂得帶風向,社會越亂,越能滿足感官的享樂,越有市場。
《讀史可以明智》
我不曾看連續劇(以前很忙),這一年被新冠疫情封關,看了95集《三國》,驚艷不已,相見恨晚。邊看戲邊抄下千古名言,還上網考證,才知道一堆人很認真的在考據文獻,討論史實,指指點點電視劇何處失真。大陸不僅做了上月球的事,文化保存及教育也做得很到位。
反觀咱們,教育部課綱修改,把三國歷史廢了,也把台灣變成南亞的一個國家。視野不開,思想被禁錮,失去知識基底的人群,走向感官反射式的理盲濫情,也就不必太奇怪了。
退休後我跟時間賽跑,大西北及大江南北走透透,因為那裡的史與我的命牽連在一起。去到西安,唐詩宋詞就在心裡發酵;去到龍門,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就在心裡糾結。去到洛陽武聖廟,關公被吳下阿蒙斷頭獻曹操的意境就冒出來,這是最接台灣人底氣(義薄雲天)的故事。在閩北,體驗福德正神土地公廟、鹿谷茶園、鶯歌陶瓷技藝的一脈相承。在四川,康定情歌、蜀道難行難於上青天的實體概念就在眼前。到了斷層山脈,共產黨橫渡大渡河,改變近代史,影響我命運的故事,也從這裡寫起。
讀史可以長智慧,寫文史遊記溶入的,是屬於我的文化、先祖與傳承,跟呼吸空氣一樣自然踏實,誰也拿不走。朋友討厭我寫跟大陸有關的題材,他們失去太多,那就不是我的問題了。
《斷捨離》
人生苦短,要心境單純,思想淡定,對周遭的人事物就得有去蕪存菁的智慧。以防疫的概念斷捨離,才能留下空間追求美好。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亂七八糟的電視不要看,聒噪的聲音不要聽,譁眾取寵的事不要做,無聊的網傳不看也罷,同溫層的言不及義,封之可也。
閱讀,讓我涉獵歐洲文藝,東方主義(以、阿、鄂圖曼),俄羅斯印象,中國文史,感染泱泱大國風,享受豐富,讚!再學學余秋雨引古諷今,諷今人之無知帶來的騷亂,因此得罪朋友,才有藉口離開惱人的群組,清心寡慾,讚!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