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談文論武》陸媒駐點因疫受阻,背後究竟有何文章 ?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張競談文論武》陸媒駐點因疫受阻,背後究竟有何文章 ?
2021-01-20 13:56:00
A+
A
A-

本質開放之民主自由社會,應該比威權統治處處掩蓋之威權社會,更經得起媒體報導之考驗。(圖片取自網路)

 

陸媒駐點因疫受阻,背後究竟有何文章 ?

 

作者/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媒體報導指出,大陸媒體在臺駐點受到疫情影響,輪替作業申請程序受到干擾,進度極不順暢;不但多位駐臺記者已經停留極長時間,思鄉情緒造成士氣低落,同時整體人數逐漸減少。各方對於政府高層是否有意藉由此等行政程序技術問題,刻意阻斷兩岸媒體採訪報導正常運作,更進一步政治操作兩岸關係,不無疑問。

 

兩岸媒體相互往來採訪,始於1987年9月自立晚報記者李永得與徐璐,不顧當時政府禁令,同時亦未見得符合當時大陸僅開放臺胞旅遊探親之規範下,硬是在中國大陸駐東京大使館申請入境大陸;並在對方所要求填註之《臺胞探親旅游入境申請表》上,寫下本身具有記者身份與採訪目的。最終還是獲得特准成行,成為兩岸媒體採訪破冰歷史人物。

 

正是因為受到此次新聞事件影響,政府隨後就開放民眾與老兵赴陸探親,自此兩岸關係漸次發展。儘管1989年6月中國大陸天安門事件後,造成大陸在國際社會各項關係嚴重受挫,但兩岸關係卻仍然穩步前進,並總算在香港談出「九二共識」,成為後續進行事務性協商之政治基礎。

 

回首兩岸媒體往來互動與採訪報導,最重要的里程碑其實是,陳水扁總統執政時期,透過時任陸委會主委、目前身任中華民國總統之蔡英文女士,所促成之兩岸媒體互派駐點記者。然而目前卻發生藉由疫情作為理由,阻斷大陸媒體派員前來駐點,刻意利用拖長駐點時間,逐漸清空大陸駐臺記者之情事。回顧歷史,兩相對照,真是情何以堪!當前政府如此作為,背後到底有何文章?

 

吾人必須理解,兩岸記者相互駐點報導,雖然在報導取材與論述內容上,就兩岸政府政治正確來說,確實往往未必盡如人意,但相互開放媒體駐點,卻仍然有其無法替代之價值。

 

儘管有些媒體記者之報導,不無可能另行負有其他目的,但本質開放之民主自由社會,應該會比威權統治處處掩蓋之威權社會,更經得起媒體報導考驗。並且,假若臺北對比北京,媒體駐點之開放水平竟落居下風,則台灣在國際社會的整體觀感上,絕對不可能獲得肯定。

 

特別是,對於疫情管控程度不如中國大陸之國家,其媒體所派遣前來台北駐點記者申請作業並未受到限制與干擾,而若僅針對大陸媒體之派遣駐臺輪替作業,存心採取歧視性作法予以刻意刁難,必將難以令大陸媒體服氣。兩岸關係若欲維持穩定,此乃為絕對之負面因素。

 

執政黨慣以政治正確作為處理問題之參考座標。在此必須嚴肅提醒:箝制媒體正常活動與運作,對於民主自由來說,是政治最不正確之舉!

 

 

作者簡介

張競,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儘管有些媒體記者之報導,不無可能另行負有其他目的,但本質開放之民主自由社會,應該會比威權統治處處掩蓋之威權社會,更經得起媒體報導考驗。並且,假若臺北對比北京,媒體駐點之開放水平竟落居下風,則台灣在國際社會的整體觀感上,絕對不可能獲得肯定。

 

特別是,對於疫情管控程度不如中國大陸之國家,其媒體所派遣前來台北駐點記者申請作業並未受到限制與干擾,而若僅針對大陸媒體之派遣駐臺輪替作業,存心採取歧視性作法予以刻意刁難,必將難以令大陸媒體服氣。兩岸關係若欲維持穩定,此乃為絕對之負面因素。

 

執政黨慣以政治正確作為處理問題之參考座標。在此必須嚴肅提醒:箝制媒體正常活動與運作,對於民主自由來說,是政治最不正確之舉!

 

 

本質開放之民主自由社會,應該比威權統治處處掩蓋之威權社會,更經得起媒體報導之考驗。(圖片取自網路)

 

陸媒駐點因疫受阻,背後究竟有何文章 ?

 

作者/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媒體報導指出,大陸媒體在臺駐點受到疫情影響,輪替作業申請程序受到干擾,進度極不順暢;不但多位駐臺記者已經停留極長時間,思鄉情緒造成士氣低落,同時整體人數逐漸減少。各方對於政府高層是否有意藉由此等行政程序技術問題,刻意阻斷兩岸媒體採訪報導正常運作,更進一步政治操作兩岸關係,不無疑問。

 

兩岸媒體相互往來採訪,始於1987年9月自立晚報記者李永得與徐璐,不顧當時政府禁令,同時亦未見得符合當時大陸僅開放臺胞旅遊探親之規範下,硬是在中國大陸駐東京大使館申請入境大陸;並在對方所要求填註之《臺胞探親旅游入境申請表》上,寫下本身具有記者身份與採訪目的。最終還是獲得特准成行,成為兩岸媒體採訪破冰歷史人物。

 

正是因為受到此次新聞事件影響,政府隨後就開放民眾與老兵赴陸探親,自此兩岸關係漸次發展。儘管1989年6月中國大陸天安門事件後,造成大陸在國際社會各項關係嚴重受挫,但兩岸關係卻仍然穩步前進,並總算在香港談出「九二共識」,成為後續進行事務性協商之政治基礎。

 

回首兩岸媒體往來互動與採訪報導,最重要的里程碑其實是,陳水扁總統執政時期,透過時任陸委會主委、目前身任中華民國總統之蔡英文女士,所促成之兩岸媒體互派駐點記者。然而目前卻發生藉由疫情作為理由,阻斷大陸媒體派員前來駐點,刻意利用拖長駐點時間,逐漸清空大陸駐臺記者之情事。回顧歷史,兩相對照,真是情何以堪!當前政府如此作為,背後到底有何文章?

 

吾人必須理解,兩岸記者相互駐點報導,雖然在報導取材與論述內容上,就兩岸政府政治正確來說,確實往往未必盡如人意,但相互開放媒體駐點,卻仍然有其無法替代之價值。

 

儘管有些媒體記者之報導,不無可能另行負有其他目的,但本質開放之民主自由社會,應該會比威權統治處處掩蓋之威權社會,更經得起媒體報導考驗。並且,假若臺北對比北京,媒體駐點之開放水平竟落居下風,則台灣在國際社會的整體觀感上,絕對不可能獲得肯定。

 

特別是,對於疫情管控程度不如中國大陸之國家,其媒體所派遣前來台北駐點記者申請作業並未受到限制與干擾,而若僅針對大陸媒體之派遣駐臺輪替作業,存心採取歧視性作法予以刻意刁難,必將難以令大陸媒體服氣。兩岸關係若欲維持穩定,此乃為絕對之負面因素。

 

執政黨慣以政治正確作為處理問題之參考座標。在此必須嚴肅提醒:箝制媒體正常活動與運作,對於民主自由來說,是政治最不正確之舉!

 

 

作者簡介

張競,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儘管有些媒體記者之報導,不無可能另行負有其他目的,但本質開放之民主自由社會,應該會比威權統治處處掩蓋之威權社會,更經得起媒體報導考驗。並且,假若臺北對比北京,媒體駐點之開放水平竟落居下風,則台灣在國際社會的整體觀感上,絕對不可能獲得肯定。

 

特別是,對於疫情管控程度不如中國大陸之國家,其媒體所派遣前來台北駐點記者申請作業並未受到限制與干擾,而若僅針對大陸媒體之派遣駐臺輪替作業,存心採取歧視性作法予以刻意刁難,必將難以令大陸媒體服氣。兩岸關係若欲維持穩定,此乃為絕對之負面因素。

 

執政黨慣以政治正確作為處理問題之參考座標。在此必須嚴肅提醒:箝制媒體正常活動與運作,對於民主自由來說,是政治最不正確之舉!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