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宇涉獵》 是該向「旅遊」說再見的時候了!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穹宇涉獵》 是該向「旅遊」說再見的時候了!
2021-01-18 07:00:00
A+
A
A-

  美國電視播出 “嶄新的郵輪駛向何方”

 

是該向「旅遊」說再見的時候了!

       

作者/劉敦仁

 

乍看這一標題,令人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怎麼會有向 「旅遊」說再見的可能!

 

旅遊,多少年來被看成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救命稻草,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閒活動;即使當前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肆虐,仍然有人不甘寂寞,排除萬難也要出行。

 

就拿北美洲來說,因美國疫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居全球之首,加拿大為防止病毒輸入,兩國之間的邊境已經關閉了半年多,但期間卻有零星美國人,為了逃避疫情,不惜想方設法前來加拿大做「避難旅遊」。

 

他們駕車到達邊界後,向加拿大邊境申報過境前往阿拉斯加。為此,加拿大邊境在他們的車上貼了標簽,註明目的地是阿拉斯加,而且對中途加油以及購買食物都有明確的嚴格規定。意即不能有任何機會在加拿大稍作停留,更遑論隨意旅遊了。

 

然而在如此嚴格的規定下,仍有美國人甘冒大不韙在加拿大停留,甚至到溫哥華近郊滑雪區威斯勒看風景喝啤酒。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因為車牌是美國的,行跡很容易暴露,被罰加拿大幣2300元,還勒令即刻離境。

 

歐洲各國更是想方設法意圖在困境中恢復旅遊,目的無非是為了振興經濟,因為幾乎每個國家都在‘哭窮’ 。

 

這說明 「旅遊」在日常生活中何等深入人心,但是新冠肺炎病毒給全人類施加了一個措手不及的突襲, 人們無法看到,摸到或是嗅到。儘管有達官顯人、億萬富翁窮洪荒之力躲避被侵襲的可能,但在病毒面前,金錢財富權利都早已顯得那麼蒼白無力。英國首相、美國總統、巴西總統、法國總統都是顯赫政要,卻一個個被送入隔離場所。

 

記得在病毒開始瘋狂肆虐前,筆者和妻子曾搭乘皇家公主郵輪 ‘鑽石公主號’ 暢遊。而兩年前,和友人夫婦結伴出行,搭乘同一艘郵輪在日本韓國歡度假日。可是曾幾何時,卻名列世界各地郵輪遭到病毒侵襲的榜首。全船2670名旅客及1100名員工,居然有540人確診感染,比例高達五比一。

 

 “鑽石公主“郵輪是疫情中首當其衝的一艘,被限制在日本橫濱碼頭。

 

自那以後,前後總共有近二十艘郵輪的旅客和員工受到感染,它們每到一港口或是面臨拒絕旅客登岸的尷尬,或是甚至只能在外海停留,導致旅客的快樂航程成為恐懼的噩夢。

 

一時間全球各地的負面信息接踵而來,飛機航班被停飛了,郵輪停航了,酒店的旅客退房一波接一波。餐飲業門可羅雀,旅遊景點一片死寂。整個地球如同一座死城。

 

疫情開始時,城市裡人心惶惶,超市搶購人潮不息,貨架上空蕩蕩的場景,更令人增添憂慮和無望。餐館無人問津,街頭死氣沈沈,過往人群表情木然。

 

經過了十個月的折騰,公司倒閉不計其數,尤其是小商號幾乎遍地哀嚎。學校關門了,學生無所適從,醫院人滿為患,失業人潮如同多明諾骨牌效應。然而曾幾何時,被禁閉在家中的老百姓,開始鼓譟生活的不便,認為政府的強制戴口罩命令是違反人權自由,因此街頭上抗議示威場景此起彼伏,這就是西方國家標榜的個人自由所造成的奇特現象。

 

為了討好選民,政府一方面不得不放鬆警戒,但是另一方面卻因為社會的群聚造成病毒疫情反彈,醫院的負擔日益加重,感染病毒的群眾日益增加,死亡人數急劇上昇,加強控制勢在必行。於是在這雙重矛盾下,不免瞎指揮,民眾對政府逐漸失去信心。

 

現任美國總統在2016年上任後,打著 ‘美國優先’, ‘美國第一’ 的旗幟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即便疫情肆虐氾濫,仍然用他慣常的三寸不爛之舌,愚弄百姓。於是社會上酒照喝,群聚依然,視生命安全如兒戲。為了製造經濟效益,航空公司照樣運載旅客,至於生死存亡的嚴重威脅,似乎與他們無關。

 

航空公司及郵輪公司,已開始著手進行商業廣告的進攻及網絡攻勢,印刷精美的宣傳冊子投遞到家,施優惠手腕,目的就是要旅客上鉤。

 

儘管各政府部門口口聲聲為百姓出謀劃策,然而在以自己利益為先的西方傳統政治文化影響下,老百姓如何能被政府的 ‘花言巧語’ 所說服?唯一的途徑就是 ‘盲從’。

 

筆者原本已計畫2020年和妻子前往歐洲暢遊,期間還預訂有兩次的郵輪航程,卻被這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在五十多年旅遊成習的影響下,要放棄閒情逸致的旅程,的確要費一番心思來琢磨。無奈在當今全球惡劣的情勢之下,捨取消所有行程外無計可施。金錢損失固無法估計,心理上的陰影更難消除。

 

其實早在疫情來臨前的一段時間,筆者和妻子每當啟程時,會出現連自己都無法解釋的矛盾心態。一旦進入機艙,就會出現莫名的焦慮;然而在航班起飛後,面對美酒佳餚,這些焦慮就消失於無形;待假期結束,這些 ‘焦慮’ 根本如煙雲一般被拋諸腦後。直到疫情氾濫,我們的旅程被迫取消,這植根在心底的 ‘焦慮’ 明顯浮上心頭,不由自主地引發了筆者的深思。

 

多少年來,為了經濟效益,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幾乎都是不擇手段爭取收益,棄旅客健康安全於不顧。記得在六十年代前,每當飛機到達目的地後,航空公司都會有條不紊地進行機艙內的清潔衛生。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往日的 ‘細緻’ 早已不復存在。航班抵達後,除了機內工作人員替換之外,飛機約莫停留四至六小時即  ‘打道回府’。在這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如何徹底清掃機艙內的衛生環境,就值得斟酌了。

 

商務艙的衛生整理或還能達到一定的準則,然而經濟艙的衛生間是否真的符合標準就很令人懷疑。航班起飛後的前半段時間裡,衛生環境尚差強人意,但是在抵達目的地之前,經濟艙的衛生間整理就難免被人視為 ‘敷衍塞責’ 。

 

至於國際郵輪的服務,毫不客氣地說,更是一落千丈。所謂 ‘豪華’ 早就成為一個空洞的 ‘宣傳’。往日郵輪真正豪華的場景早已是明日黃花,餐飲質量的縮減,艙房衛生的馬虎,稍有經驗的旅客無不滿腹牢騷。

 

一般郵輪抵達終點碼頭的靠岸時間都是在上午七時,數千名旅客趕著用完早餐即須按照郵輪的安排依時上岸,留下約莫五個小時的時間,讓郵輪客艙工人換置床上被褥等用具,清洗衛生間,然後吸塵等細節。清潔工即便是馬不停蹄,也很難完成上級的指令。

 

其實郵輪公司心知肚明,於是在旅客登輪時都會被告知,手提行李可以暫時寄存在指定地方,先去用餐,待用餐完畢即可得知進入客艙的準確時間。天真的旅客幾乎對這樣的安排從無怨言,因為大多數登輪的旅客,心情早已被未來幾天的航程佔滿,根本想不到郵輪公司是為了趕著啟航,以致無法即時進入客艙。

 

    醫療人員在郵輪上進行處理的情景

 

近些日子,筆者不斷接到郵輪公司的宣傳手冊,不外乎立了很多優惠條件促銷,比如預訂2021年一間帶陽台的客艙,即可獲得免費贈送一間靠內側的無窗戶客艙;另外還有免付小費等優惠條件。但是在另外一頁上,卻寫明旅客登船後需要經過病毒檢測手續,但這筆費用必須由旅客自行支付。

 

旅遊原本是輕鬆愉快度假的消閒活動,但在疫情蔓延的情況下,旅遊已經成為心理、精神等各方面的超重負擔。首先從出發地登機時,必須要攜帶72小時有效的檢測證明,抵達郵輪啟航碼頭前,必須先按照規定自我隔離14天,然後才能登輪。

 

登上郵輪後,在諸如餐廳酒吧及劇場等群聚區域,佩戴口罩肯定是嚴格的 ‘必須’。那麼穿著泳衣躺在休閒椅上時,是否也要配戴口罩?如果照章執行,那副不倫不類的德性可能連自己都不敢看鏡子。

 

即便郵輪旅程安然結束,歸途中,還要如同出發時一樣,須在機場經過檢測,登機後全程配戴口罩,再度讓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當前的世界情勢已經不是單單要解決航空公司和國際郵輪旅遊的燃眉之急,而是要將垂死的經濟復活。小企業如旅行社、餐館因為支撐不了而倒閉的不計其數,直接影響到大批旅遊業的文員、導遊及餐廳的廚師、跑堂的失業困境。以亞洲一地為例,就有八億職工因丟掉飯碗而無所適從。

 

  疫情發生時,美國倉庫式超市顧客搶購的亂象

 

一直以來顯赫全球的航空業,已經有十七家航空公司破產,而享譽全球、女士們最喜愛的服裝製造商跨國企業如西班牙的 ‘炸啦’ (Zara) 關閉了1200家門市部,法國的香水權威 ‘香奈兒’ (Chanell) 以及瑞士雄踞一方的奢華鐘錶鉅子 ‘勞力士’ (Rolex) 都先後宣布停產,美國的服飾大亨 ‘波魯克斯兄弟’ (Brooks Brothers) 因無力支撐下而關門大吉。以售賣女人性感內衣褲聞名的 ‘維多利亞的秘密’ (Victoria Secret) 曾經威震全球,如今已奄奄一息再也性感不起來了。

 

中國是首當其衝受到病毒侵蝕的國家。因為在1910年時代,中國東北地區發生過嚴重的 ‘肺鼠疫’蔓延,造成六萬人死亡。當時瘟疫的發生源自東北捕捉旱獭,勞工們不慎食用了患病旱獺肉,導致瘟疫傳播。

 

清廷政府委任馬來西亞華僑醫生伍連德負責抗禦疫情。一位法國大夫傑拉德.梅斯尼正在中國工作,帶著西方的高傲姿態,不滿清廷對伍連德的重用,憤而離開疫區,卻在四天後死於瘟疫。事後得知他在疫區為病患者診治時,公然拒絕配戴伍連德發明的口罩,接觸到患者吐沫的傳播而感染。

 

筆者岳祖父伍漢持,當時在廣州以行醫掩護反清革命工作,得悉東北發生疫情後,即組織廣東醫護人員,趕往東北參加醫療工作。伍连德强制施行封城措施,並上報皇帝獲得准許,將上千計的患者屍體予以火化後深埋,經過四個月的不懈努力,終於徹底杜絕了病毒的傳播。

 

諷刺的是,經歷了百年之後,新冠肺炎病毒肆虐,西方各國對中國的污衊造謠,和發生在1910年的抗疫情景幾乎是一脈相承。西方政治人物拒絕配戴口罩,諷刺中國武漢封城措施是 ‘政治秀’。中國科學家研發的疫苗,不僅被西方國家拒之於外,還極盡其一貫的嘲笑本能。

 

就在普羅大眾人心惶惶、憂心忡忡的時候,全球各地的政治人物卻有他們治理病毒的 ‘萬全大計’。瑞典出現了 ‘群體免疫’ 的策略,讓病毒自然蔓延,然後幸運者得以存活。幾個月後證實這個大計徹底失敗。

 

英國首相、印度總理及巴西總統也是各有一套妙計,結果是病毒灑滿全國;而英國首相自己也從鬼門關瀟灑走了一回才領悟到病毒在 ‘政治’ 面前一樣 ‘囂張’。這些政治人物對病毒的輕視,而且大言不慚地自以為是,幾乎都跟著美國一樣‘狂妄’ 。

 

財大氣粗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居然在二月時以不屑的傲態向全國宣稱,病毒在一個月之內即會自然消失,接下來用一連串反科學的言論,及反其道而行的策略,除了將自己送往醫院被隔離之外,還導致美國人的感染如水銀瀉地般一發不可收拾。迄今為止,感染人群的數字已達一千八百萬,死亡人數超越了三十二萬。

 

這位以白人至上的 ‘總統先生’,原本可以在二月份病毒初發時,由傳染病專家主持控制美國疫情發展的頹勢,但他的自滿姿態,認為美國社會先進,病毒不可能侵犯偉大的  ‘美利堅合眾國’。甚至揚言假如真有病毒,只要喝 ‘消毒液’ 即可控制,引起國際譁然和恥笑,從而實現了 ‘總統先生’ 的願望,讓美國的感染數和死亡數雙雙成為世界第一。

 

中國在疫情爆發後三個月即控制了病毒的蔓延,如今社會的活動已經恢復正常,經濟發展也逐漸步上正軌。國際旅遊行業還不到開放的階段,但是國內旅遊已有序地開展。

 

然而在西方政客的眼裡,或是媒體的報導中,中國的抗疫成功典範只是心裡感佩,或是一筆帶過,實際上仍然帶著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的嫉妒成份。

 

在疫情蔓延的逆勢中,只要稍加冷靜分析,即可透視出政治人物的 ‘輕鬆自如’ 地故作姿態,無非是為了考慮其自身的 ‘政治地位’ 不受影響。然而由於疫情的無從預測,才導致政治人物主導的政策朝令夕改,令百姓無所適從,而最終連他們自己都莫衷一是。

 

歐洲的疫情爆發之初,曾經一度令全球驚恐,如義大利貝爾加莫 (Bergamo) 的災情使得整個城市瀕臨崩潰絕境。西班牙和法國也緊隨其後。一旦稍微好轉,立即開放市場,如此周而復始,終於導致病毒第二波、第三波爆發。

 

英國最近的新冠肺炎病毒變異,使得傳播率上升百分之七十,當政府宣布在聖誕前夕將首都倫敦關閉前,不甘寂寞的群眾掀起了 ‘逃亡’ 潮,歐洲各國卻相繼關閉邊界,從而展現出 ‘各人自掃門前雪’ 的無情態勢,使得欲藉機前往他國 ‘度假’ 的英國人終於無路可走。

英國出現病毒變異後大批人群駕車逃亡到法國,因法方關閉隧道,導致上萬貨車被堵塞在途中。

 

  英國政府宣佈封城後,大批人群湧向機場等候航班逃離。

 

從疫情一開始因恐懼而產生搶購潮導致超市貨架空蕩、失業潮膨脹,美國救濟貧窮的食物銀行門前數公里長的汽車隊,加拿大政府發放失業救濟金辦公室門口排的長龍,已造成機場假期出行人的寥寥無幾,度假人呈90%下降的頹勢,美國人仍然熱衷於感恩節和聖誕的家庭團聚,令傳染病專家憂心忡忡,預言假期後疫情的膨脹已經是可預見的恐怖勢態。

美國救濟貧窮的食品銀行門首等待領取免費食物的汽車長龍

 

  在加拿大政府發放失業救濟機構前等待申請的人群

 

  溫哥華國際機場旅客減少了90%

 

  空空蕩蕩的多倫多國際機場

 

這是人類百年一遇的災難,當沒有人能預測明天生活何以為繼時,又如何能萌生旅遊的雅興?可以確定的是航空公司航班中已非安全處所,國際郵輪的駛航遙遙無期。雖然社會中傳聞稱大部分人相信,2021年的秋季,一切都將會恢復正常。卻仍然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人心存悲觀。

 

不論是樂觀還是消極,筆者可以預見的是,疫情早已成為政治人物玩弄權術的資本,疫苗的接種更是國際上利益爭奪的商場遊戲。一會放言稱因為有了疫苗,病毒的受控為期不遠。然而一會又大放厥詞,封城、居家隔離是最佳避免傳染的手段。世界衛生組織始終一貫告誡稱,疫苗的研發需要時間;而美國卻在總統政治主導下提前上市,且一再強調疫苗的有效性,令傳染病專家望而生畏。

 

面對這些被政治操縱反科學疫苗的上市,筆者寧可居家隔離,避免群集,對這倉卒上市的疫苗絕對敬而遠之。

 

也因此對生活中已積累了五十年的旅遊情趣,只能就此打住。自疫情發生以來,’種族歧視’ 的叫囂不絕於耳,因為中國武漢最早出現病毒傳播,西方國家趁勢無所不用其極地污衊中國,甚至將病毒的責任完全推卸給中國,這是借用病毒打擊中國近年來經濟上崛起的卑鄙行徑。在歐美地區,中國人也就成了西方反華攻擊甚至侮辱的犧牲品。

 

  美國奧蘭多機場在聖誕前旅客趕搭飛機回家過節

 

當疫情剛爆發,英美國家首先斷絕了飛往中國的所有航班,並立即從中國撤僑。但是當英國出現病毒變異時,全球各地包括加拿大在內立即宣布與英國停航後,中國仍然用了兩天時間權衡輕重後才決定與英國作短期停航,卻遭到美國的攻擊,認為中國是利用疫情向 ‘五眼聯盟’ 施行報復手段。西方國家一致使用負面態勢來詮釋中國的每一個舉措,是包藏禍心的極端表徵。

 

根據近一年在疫情蔓延及病毒變異的陰影籠罩下,何時能將頑固的病毒完全控制,醫學界無人能給出一個令人振奮的答案,為此,全球旅遊業的振興,也就成為一個難以給出時間表的懸念。在這種沒有確切保障的安全環境下隨意旅遊,無疑是危險的;何況在這樣的狀態中,身為中國人就有必要為了民族尊嚴而做出完善的自我保護。

 

此刻,正是2020年的聖誕夜,望著沒有星月的夜空,思維穿梭在過往的每一個聖誕夜裡,不論是在郵輪上,或是在世界任何一個旅遊的景點中,和妻子同享優雅而歡樂的聖誕。而今晚,沒有友人的碰杯,更缺失了親人的團聚。只能與妻子一同困守在家中,讓錯綜複雜的思潮在心中起伏。

 

再出發旅遊可能將只是一個奢侈的夢境,唯有持續祈求這個夢境有朝一日轉換成現實。 當下之際,也許最佳的選擇就是 ‘解甲歸田’ ,已退隱生涯作為個人的生活調節。目前向 ‘旅遊’ 說聲再見,是對自己健康保護的絕對手段,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和對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2020年12月24日完稿於溫哥華聖誕夜)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 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近作外交耆宿劉師舜大使的傳記,是他費時十年的心血結晶

                                  

  美國電視播出 “嶄新的郵輪駛向何方”

 

是該向「旅遊」說再見的時候了!

       

作者/劉敦仁

 

乍看這一標題,令人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怎麼會有向 「旅遊」說再見的可能!

 

旅遊,多少年來被看成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救命稻草,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閒活動;即使當前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肆虐,仍然有人不甘寂寞,排除萬難也要出行。

 

就拿北美洲來說,因美國疫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居全球之首,加拿大為防止病毒輸入,兩國之間的邊境已經關閉了半年多,但期間卻有零星美國人,為了逃避疫情,不惜想方設法前來加拿大做「避難旅遊」。

 

他們駕車到達邊界後,向加拿大邊境申報過境前往阿拉斯加。為此,加拿大邊境在他們的車上貼了標簽,註明目的地是阿拉斯加,而且對中途加油以及購買食物都有明確的嚴格規定。意即不能有任何機會在加拿大稍作停留,更遑論隨意旅遊了。

 

然而在如此嚴格的規定下,仍有美國人甘冒大不韙在加拿大停留,甚至到溫哥華近郊滑雪區威斯勒看風景喝啤酒。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因為車牌是美國的,行跡很容易暴露,被罰加拿大幣2300元,還勒令即刻離境。

 

歐洲各國更是想方設法意圖在困境中恢復旅遊,目的無非是為了振興經濟,因為幾乎每個國家都在‘哭窮’ 。

 

這說明 「旅遊」在日常生活中何等深入人心,但是新冠肺炎病毒給全人類施加了一個措手不及的突襲, 人們無法看到,摸到或是嗅到。儘管有達官顯人、億萬富翁窮洪荒之力躲避被侵襲的可能,但在病毒面前,金錢財富權利都早已顯得那麼蒼白無力。英國首相、美國總統、巴西總統、法國總統都是顯赫政要,卻一個個被送入隔離場所。

 

記得在病毒開始瘋狂肆虐前,筆者和妻子曾搭乘皇家公主郵輪 ‘鑽石公主號’ 暢遊。而兩年前,和友人夫婦結伴出行,搭乘同一艘郵輪在日本韓國歡度假日。可是曾幾何時,卻名列世界各地郵輪遭到病毒侵襲的榜首。全船2670名旅客及1100名員工,居然有540人確診感染,比例高達五比一。

 

 “鑽石公主“郵輪是疫情中首當其衝的一艘,被限制在日本橫濱碼頭。

 

自那以後,前後總共有近二十艘郵輪的旅客和員工受到感染,它們每到一港口或是面臨拒絕旅客登岸的尷尬,或是甚至只能在外海停留,導致旅客的快樂航程成為恐懼的噩夢。

 

一時間全球各地的負面信息接踵而來,飛機航班被停飛了,郵輪停航了,酒店的旅客退房一波接一波。餐飲業門可羅雀,旅遊景點一片死寂。整個地球如同一座死城。

 

疫情開始時,城市裡人心惶惶,超市搶購人潮不息,貨架上空蕩蕩的場景,更令人增添憂慮和無望。餐館無人問津,街頭死氣沈沈,過往人群表情木然。

 

經過了十個月的折騰,公司倒閉不計其數,尤其是小商號幾乎遍地哀嚎。學校關門了,學生無所適從,醫院人滿為患,失業人潮如同多明諾骨牌效應。然而曾幾何時,被禁閉在家中的老百姓,開始鼓譟生活的不便,認為政府的強制戴口罩命令是違反人權自由,因此街頭上抗議示威場景此起彼伏,這就是西方國家標榜的個人自由所造成的奇特現象。

 

為了討好選民,政府一方面不得不放鬆警戒,但是另一方面卻因為社會的群聚造成病毒疫情反彈,醫院的負擔日益加重,感染病毒的群眾日益增加,死亡人數急劇上昇,加強控制勢在必行。於是在這雙重矛盾下,不免瞎指揮,民眾對政府逐漸失去信心。

 

現任美國總統在2016年上任後,打著 ‘美國優先’, ‘美國第一’ 的旗幟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即便疫情肆虐氾濫,仍然用他慣常的三寸不爛之舌,愚弄百姓。於是社會上酒照喝,群聚依然,視生命安全如兒戲。為了製造經濟效益,航空公司照樣運載旅客,至於生死存亡的嚴重威脅,似乎與他們無關。

 

航空公司及郵輪公司,已開始著手進行商業廣告的進攻及網絡攻勢,印刷精美的宣傳冊子投遞到家,施優惠手腕,目的就是要旅客上鉤。

 

儘管各政府部門口口聲聲為百姓出謀劃策,然而在以自己利益為先的西方傳統政治文化影響下,老百姓如何能被政府的 ‘花言巧語’ 所說服?唯一的途徑就是 ‘盲從’。

 

筆者原本已計畫2020年和妻子前往歐洲暢遊,期間還預訂有兩次的郵輪航程,卻被這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在五十多年旅遊成習的影響下,要放棄閒情逸致的旅程,的確要費一番心思來琢磨。無奈在當今全球惡劣的情勢之下,捨取消所有行程外無計可施。金錢損失固無法估計,心理上的陰影更難消除。

 

其實早在疫情來臨前的一段時間,筆者和妻子每當啟程時,會出現連自己都無法解釋的矛盾心態。一旦進入機艙,就會出現莫名的焦慮;然而在航班起飛後,面對美酒佳餚,這些焦慮就消失於無形;待假期結束,這些 ‘焦慮’ 根本如煙雲一般被拋諸腦後。直到疫情氾濫,我們的旅程被迫取消,這植根在心底的 ‘焦慮’ 明顯浮上心頭,不由自主地引發了筆者的深思。

 

多少年來,為了經濟效益,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幾乎都是不擇手段爭取收益,棄旅客健康安全於不顧。記得在六十年代前,每當飛機到達目的地後,航空公司都會有條不紊地進行機艙內的清潔衛生。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往日的 ‘細緻’ 早已不復存在。航班抵達後,除了機內工作人員替換之外,飛機約莫停留四至六小時即  ‘打道回府’。在這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如何徹底清掃機艙內的衛生環境,就值得斟酌了。

 

商務艙的衛生整理或還能達到一定的準則,然而經濟艙的衛生間是否真的符合標準就很令人懷疑。航班起飛後的前半段時間裡,衛生環境尚差強人意,但是在抵達目的地之前,經濟艙的衛生間整理就難免被人視為 ‘敷衍塞責’ 。

 

至於國際郵輪的服務,毫不客氣地說,更是一落千丈。所謂 ‘豪華’ 早就成為一個空洞的 ‘宣傳’。往日郵輪真正豪華的場景早已是明日黃花,餐飲質量的縮減,艙房衛生的馬虎,稍有經驗的旅客無不滿腹牢騷。

 

一般郵輪抵達終點碼頭的靠岸時間都是在上午七時,數千名旅客趕著用完早餐即須按照郵輪的安排依時上岸,留下約莫五個小時的時間,讓郵輪客艙工人換置床上被褥等用具,清洗衛生間,然後吸塵等細節。清潔工即便是馬不停蹄,也很難完成上級的指令。

 

其實郵輪公司心知肚明,於是在旅客登輪時都會被告知,手提行李可以暫時寄存在指定地方,先去用餐,待用餐完畢即可得知進入客艙的準確時間。天真的旅客幾乎對這樣的安排從無怨言,因為大多數登輪的旅客,心情早已被未來幾天的航程佔滿,根本想不到郵輪公司是為了趕著啟航,以致無法即時進入客艙。

 

    醫療人員在郵輪上進行處理的情景

 

近些日子,筆者不斷接到郵輪公司的宣傳手冊,不外乎立了很多優惠條件促銷,比如預訂2021年一間帶陽台的客艙,即可獲得免費贈送一間靠內側的無窗戶客艙;另外還有免付小費等優惠條件。但是在另外一頁上,卻寫明旅客登船後需要經過病毒檢測手續,但這筆費用必須由旅客自行支付。

 

旅遊原本是輕鬆愉快度假的消閒活動,但在疫情蔓延的情況下,旅遊已經成為心理、精神等各方面的超重負擔。首先從出發地登機時,必須要攜帶72小時有效的檢測證明,抵達郵輪啟航碼頭前,必須先按照規定自我隔離14天,然後才能登輪。

 

登上郵輪後,在諸如餐廳酒吧及劇場等群聚區域,佩戴口罩肯定是嚴格的 ‘必須’。那麼穿著泳衣躺在休閒椅上時,是否也要配戴口罩?如果照章執行,那副不倫不類的德性可能連自己都不敢看鏡子。

 

即便郵輪旅程安然結束,歸途中,還要如同出發時一樣,須在機場經過檢測,登機後全程配戴口罩,再度讓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當前的世界情勢已經不是單單要解決航空公司和國際郵輪旅遊的燃眉之急,而是要將垂死的經濟復活。小企業如旅行社、餐館因為支撐不了而倒閉的不計其數,直接影響到大批旅遊業的文員、導遊及餐廳的廚師、跑堂的失業困境。以亞洲一地為例,就有八億職工因丟掉飯碗而無所適從。

 

  疫情發生時,美國倉庫式超市顧客搶購的亂象

 

一直以來顯赫全球的航空業,已經有十七家航空公司破產,而享譽全球、女士們最喜愛的服裝製造商跨國企業如西班牙的 ‘炸啦’ (Zara) 關閉了1200家門市部,法國的香水權威 ‘香奈兒’ (Chanell) 以及瑞士雄踞一方的奢華鐘錶鉅子 ‘勞力士’ (Rolex) 都先後宣布停產,美國的服飾大亨 ‘波魯克斯兄弟’ (Brooks Brothers) 因無力支撐下而關門大吉。以售賣女人性感內衣褲聞名的 ‘維多利亞的秘密’ (Victoria Secret) 曾經威震全球,如今已奄奄一息再也性感不起來了。

 

中國是首當其衝受到病毒侵蝕的國家。因為在1910年時代,中國東北地區發生過嚴重的 ‘肺鼠疫’蔓延,造成六萬人死亡。當時瘟疫的發生源自東北捕捉旱獭,勞工們不慎食用了患病旱獺肉,導致瘟疫傳播。

 

清廷政府委任馬來西亞華僑醫生伍連德負責抗禦疫情。一位法國大夫傑拉德.梅斯尼正在中國工作,帶著西方的高傲姿態,不滿清廷對伍連德的重用,憤而離開疫區,卻在四天後死於瘟疫。事後得知他在疫區為病患者診治時,公然拒絕配戴伍連德發明的口罩,接觸到患者吐沫的傳播而感染。

 

筆者岳祖父伍漢持,當時在廣州以行醫掩護反清革命工作,得悉東北發生疫情後,即組織廣東醫護人員,趕往東北參加醫療工作。伍连德强制施行封城措施,並上報皇帝獲得准許,將上千計的患者屍體予以火化後深埋,經過四個月的不懈努力,終於徹底杜絕了病毒的傳播。

 

諷刺的是,經歷了百年之後,新冠肺炎病毒肆虐,西方各國對中國的污衊造謠,和發生在1910年的抗疫情景幾乎是一脈相承。西方政治人物拒絕配戴口罩,諷刺中國武漢封城措施是 ‘政治秀’。中國科學家研發的疫苗,不僅被西方國家拒之於外,還極盡其一貫的嘲笑本能。

 

就在普羅大眾人心惶惶、憂心忡忡的時候,全球各地的政治人物卻有他們治理病毒的 ‘萬全大計’。瑞典出現了 ‘群體免疫’ 的策略,讓病毒自然蔓延,然後幸運者得以存活。幾個月後證實這個大計徹底失敗。

 

英國首相、印度總理及巴西總統也是各有一套妙計,結果是病毒灑滿全國;而英國首相自己也從鬼門關瀟灑走了一回才領悟到病毒在 ‘政治’ 面前一樣 ‘囂張’。這些政治人物對病毒的輕視,而且大言不慚地自以為是,幾乎都跟著美國一樣‘狂妄’ 。

 

財大氣粗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居然在二月時以不屑的傲態向全國宣稱,病毒在一個月之內即會自然消失,接下來用一連串反科學的言論,及反其道而行的策略,除了將自己送往醫院被隔離之外,還導致美國人的感染如水銀瀉地般一發不可收拾。迄今為止,感染人群的數字已達一千八百萬,死亡人數超越了三十二萬。

 

這位以白人至上的 ‘總統先生’,原本可以在二月份病毒初發時,由傳染病專家主持控制美國疫情發展的頹勢,但他的自滿姿態,認為美國社會先進,病毒不可能侵犯偉大的  ‘美利堅合眾國’。甚至揚言假如真有病毒,只要喝 ‘消毒液’ 即可控制,引起國際譁然和恥笑,從而實現了 ‘總統先生’ 的願望,讓美國的感染數和死亡數雙雙成為世界第一。

 

中國在疫情爆發後三個月即控制了病毒的蔓延,如今社會的活動已經恢復正常,經濟發展也逐漸步上正軌。國際旅遊行業還不到開放的階段,但是國內旅遊已有序地開展。

 

然而在西方政客的眼裡,或是媒體的報導中,中國的抗疫成功典範只是心裡感佩,或是一筆帶過,實際上仍然帶著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的嫉妒成份。

 

在疫情蔓延的逆勢中,只要稍加冷靜分析,即可透視出政治人物的 ‘輕鬆自如’ 地故作姿態,無非是為了考慮其自身的 ‘政治地位’ 不受影響。然而由於疫情的無從預測,才導致政治人物主導的政策朝令夕改,令百姓無所適從,而最終連他們自己都莫衷一是。

 

歐洲的疫情爆發之初,曾經一度令全球驚恐,如義大利貝爾加莫 (Bergamo) 的災情使得整個城市瀕臨崩潰絕境。西班牙和法國也緊隨其後。一旦稍微好轉,立即開放市場,如此周而復始,終於導致病毒第二波、第三波爆發。

 

英國最近的新冠肺炎病毒變異,使得傳播率上升百分之七十,當政府宣布在聖誕前夕將首都倫敦關閉前,不甘寂寞的群眾掀起了 ‘逃亡’ 潮,歐洲各國卻相繼關閉邊界,從而展現出 ‘各人自掃門前雪’ 的無情態勢,使得欲藉機前往他國 ‘度假’ 的英國人終於無路可走。

英國出現病毒變異後大批人群駕車逃亡到法國,因法方關閉隧道,導致上萬貨車被堵塞在途中。

 

  英國政府宣佈封城後,大批人群湧向機場等候航班逃離。

 

從疫情一開始因恐懼而產生搶購潮導致超市貨架空蕩、失業潮膨脹,美國救濟貧窮的食物銀行門前數公里長的汽車隊,加拿大政府發放失業救濟金辦公室門口排的長龍,已造成機場假期出行人的寥寥無幾,度假人呈90%下降的頹勢,美國人仍然熱衷於感恩節和聖誕的家庭團聚,令傳染病專家憂心忡忡,預言假期後疫情的膨脹已經是可預見的恐怖勢態。

美國救濟貧窮的食品銀行門首等待領取免費食物的汽車長龍

 

  在加拿大政府發放失業救濟機構前等待申請的人群

 

  溫哥華國際機場旅客減少了90%

 

  空空蕩蕩的多倫多國際機場

 

這是人類百年一遇的災難,當沒有人能預測明天生活何以為繼時,又如何能萌生旅遊的雅興?可以確定的是航空公司航班中已非安全處所,國際郵輪的駛航遙遙無期。雖然社會中傳聞稱大部分人相信,2021年的秋季,一切都將會恢復正常。卻仍然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人心存悲觀。

 

不論是樂觀還是消極,筆者可以預見的是,疫情早已成為政治人物玩弄權術的資本,疫苗的接種更是國際上利益爭奪的商場遊戲。一會放言稱因為有了疫苗,病毒的受控為期不遠。然而一會又大放厥詞,封城、居家隔離是最佳避免傳染的手段。世界衛生組織始終一貫告誡稱,疫苗的研發需要時間;而美國卻在總統政治主導下提前上市,且一再強調疫苗的有效性,令傳染病專家望而生畏。

 

面對這些被政治操縱反科學疫苗的上市,筆者寧可居家隔離,避免群集,對這倉卒上市的疫苗絕對敬而遠之。

 

也因此對生活中已積累了五十年的旅遊情趣,只能就此打住。自疫情發生以來,’種族歧視’ 的叫囂不絕於耳,因為中國武漢最早出現病毒傳播,西方國家趁勢無所不用其極地污衊中國,甚至將病毒的責任完全推卸給中國,這是借用病毒打擊中國近年來經濟上崛起的卑鄙行徑。在歐美地區,中國人也就成了西方反華攻擊甚至侮辱的犧牲品。

 

  美國奧蘭多機場在聖誕前旅客趕搭飛機回家過節

 

當疫情剛爆發,英美國家首先斷絕了飛往中國的所有航班,並立即從中國撤僑。但是當英國出現病毒變異時,全球各地包括加拿大在內立即宣布與英國停航後,中國仍然用了兩天時間權衡輕重後才決定與英國作短期停航,卻遭到美國的攻擊,認為中國是利用疫情向 ‘五眼聯盟’ 施行報復手段。西方國家一致使用負面態勢來詮釋中國的每一個舉措,是包藏禍心的極端表徵。

 

根據近一年在疫情蔓延及病毒變異的陰影籠罩下,何時能將頑固的病毒完全控制,醫學界無人能給出一個令人振奮的答案,為此,全球旅遊業的振興,也就成為一個難以給出時間表的懸念。在這種沒有確切保障的安全環境下隨意旅遊,無疑是危險的;何況在這樣的狀態中,身為中國人就有必要為了民族尊嚴而做出完善的自我保護。

 

此刻,正是2020年的聖誕夜,望著沒有星月的夜空,思維穿梭在過往的每一個聖誕夜裡,不論是在郵輪上,或是在世界任何一個旅遊的景點中,和妻子同享優雅而歡樂的聖誕。而今晚,沒有友人的碰杯,更缺失了親人的團聚。只能與妻子一同困守在家中,讓錯綜複雜的思潮在心中起伏。

 

再出發旅遊可能將只是一個奢侈的夢境,唯有持續祈求這個夢境有朝一日轉換成現實。 當下之際,也許最佳的選擇就是 ‘解甲歸田’ ,已退隱生涯作為個人的生活調節。目前向 ‘旅遊’ 說聲再見,是對自己健康保護的絕對手段,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和對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2020年12月24日完稿於溫哥華聖誕夜)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 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近作外交耆宿劉師舜大使的傳記,是他費時十年的心血結晶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