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珀感懷隨筆》台北盆地周圍遍藏秘境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王惠珀感懷隨筆》台北盆地周圍遍藏秘境
2021-01-15 07:00:00
A+
A
A-

在石碇小格頭觀賞翡翠水庫千島湖(王惠玢攝)。

 

台北盆地周圍遍藏秘境

 

作者/王惠珀


 
《飛閱北台灣》

世界動盪,人心不安,走向大自然,最是療癒。只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您可知道台北盆地周圍遍藏著秘境?   

二十年前到台東、花蓮演講,為節省時間都搭飛機,從松山機場起飛,越過北台灣,在宜蘭外海右轉南行。飛機飛得不高,天氣好的時候,眼下森林鬱鬱蔥蔥。春天新芽初綠,顏色由淺入深,層次分明,中間還藏著翡翠水庫以及石門水庫,猶抱琵琶半遮面,清、幽、翠、淨,美極了。從空中看地下不過癮,老想著退休後要親炙這塊土地。 
 
這個心願在妹妹的催逼下,等不到退休就加入了合庫吳清輝先生的健行隊,後來再加入白家盛先生帶領的新5983隊,每周五在台北盆地的山裡流竄。

爬梳這十年的足跡,紀錄上寫著:健行130次;每次最少7公里,最多23公里;最少5小時,最多12小時;以每次12公里計,共踏過1600公里。絕美的台灣,十年的精彩,容我慢慢道來。

《台北有親山的健行條件》

全世界少有城市像台北一樣,是個被群山包圍的小盆地。盆地周圍的登山小徑特多,都在捷運或捷運接駁公車可到之處,便捷的交通為台北人創造了極為優越的親山條件。

臺北盆地周圍有陡峭的山峰,山間溪河流淌,縱橫交錯,匯聚到淡水河入海。溪流在半山腰被攔,形成了北台灣人的生命之源:水庫。山間的土路古時候是農家提揹農貨翻山越嶺,到台北餵養都市人的山路,如今是台北雅皮登山懷舊的古道。 

我們走過的古道,遍布大台北東南邊的雙溪地區、南邊的坪林烏來山區、西南的三峽山區、東北邊的陽明山及萬里、以及西北邊越過淡水河的觀音山區。時代進步了,道路或公車小巴士直接拉到登山口,即使只有幾戶人家,柏油路也鋪設到家,這「地毯式基礎建設」是台灣的驕傲。
 

遍布北台灣的風景線:溪流及古道,從水庫一路延伸到淡水河口。

先人走出來的古道就藏在茂密的林間,炎夏時節林木遮陽,溫度比台北盆地低上好幾度,非常適合健行。秋冬時節落葉為健行者鋪上厚厚的地毯,走來柔軟舒適。多雨季節古道傍著涓涓瀑布,和以鳥歌蟬鳴,洋溢的森林交響曲輕快悅耳。

山裡最多的是供奉土地公,讓人心安氣定的福德正神廟,還有沉靜的佛寺以及香火鼎盛最接底氣的道教宮廟。不期而遇令人驚喜的,則是花草繽紛雞鳴狗叫的農家樂。我難捨風景,忙著照相,是隊伍的後段班,也隨時感受著友人默默殿後,預防老嫗走失的細心。

《日新又新吾久爬山》

新5983隊有四位84歲高齡的前輩。白家盛隊長輩分最高,對台北盆地的山徑、林道、秘境,無一不詳,無役不與。隊長不看地圖,不用google map,聽說他沒有地圖,山徑、地形、海拔全在腦中。張寶鳳大姐七十歲開始登山,迄今十四年,是人生勵志組的典範。圖三&圖四
 

登觀音山硬漢嶺綜覽大台北,登北投軍艦岩看台北市就只是小case了(圖/陳肇欽攝)。

     

從深坑要爬筆架山(最高最遠處),再沿陵線走到貓空。隊長不給我上去,討論半天僵在那裏。我與大姐悻悻然先下山,計步器說我們走了10公里(圖/張振成攝)。

《親水的十年》

北台灣山區佈滿著大大小小的溪流,以及溪河滯流形成的灣潭。沿著山徑一路伴行的有北勢溪、南勢溪、平溪以及下游的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淡水河。於是北勢溪被攔形成的翡翠水庫以及大漢溪被攔形成的石門水庫,就麗質天生,蜿蜒曲折,婀娜多姿,養眼極了。河道沿線還有美麗的溼地,以及保育得極好的生態園區。
   

石門水庫為作者與先父編織出多年的美好回憶。

大漢溪上游流經新竹縣關西鄉,桃園復興鄉,到龍潭時被攔成狹長的石門水庫。這河谷集水面積( 763.4平方公里)有台北市( 271.8平方公里)的三倍大,親水則靈,吸引我在水庫下方購置了一方小書室,作為遠離塵囂專心寫作的工作坊,累了環湖健走一圈就是7公里。夜裡滿天繁星伴我眠,中秋一輪明月擾清夢,家人也喜愛坐在窗邊打麻將,從夕照欣賞到晨暉,石門水庫成了我家的風景線。
  

石門水庫的晨暉夕照(圖/趙明慧攝)。 

《經得起考驗》

加入健行隊時,登山老手對這個四十年不運動,身型臃腫的學界老嫗,有著「看妳能撐多久」的狐疑。老嫗我則努力撐場,一走就是十年。健檢時我的肺活量測試一百分,比跑馬拉松四十年的外子還令醫師滿意。2018年參加喜瑪拉雅山攝影團,到達海拔5300公尺的聖母峰基地營時,團友被高山症擊倒,狀況百出,年紀最大的老嫗我則正常如故,應是拜幾年的健行之賜。 

我為自己規劃了第四個二十年生活三部曲: (1)尋夢,尋職涯被犧牲的未竟之夢;(2)織夢,依年齡與體力,從鄉村包圍城市,列出尋夢的優先順序;(3)完夢,勤書遊記、回憶錄,等坐上輪椅時,一片iPad就可泰然自處,回憶一方精彩。可不可取,不知道,我只知道織夢(登山健行)是要付出代價的,而這代價築出來的精彩,還真值得。

《美麗背後的哀愁》

世事總不盡如人意,下山的路上想到要回到人間,就滿心糾結。我非渾屯度日者流,看得清眾生象,容我說句真心話。台灣最美的是自然景觀,最醜的是人。一群失心瘋的民粹分裂人群二十年,再以執政腐蝕人心,然後猛吃天賦景觀的豆腐,說台灣無限好,勿唐嫌台灣。離心離德,人心不古,正是美麗台灣背後的哀愁。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在石碇小格頭觀賞翡翠水庫千島湖(王惠玢攝)。

 

台北盆地周圍遍藏秘境

 

作者/王惠珀


 
《飛閱北台灣》

世界動盪,人心不安,走向大自然,最是療癒。只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您可知道台北盆地周圍遍藏著秘境?   

二十年前到台東、花蓮演講,為節省時間都搭飛機,從松山機場起飛,越過北台灣,在宜蘭外海右轉南行。飛機飛得不高,天氣好的時候,眼下森林鬱鬱蔥蔥。春天新芽初綠,顏色由淺入深,層次分明,中間還藏著翡翠水庫以及石門水庫,猶抱琵琶半遮面,清、幽、翠、淨,美極了。從空中看地下不過癮,老想著退休後要親炙這塊土地。 
 
這個心願在妹妹的催逼下,等不到退休就加入了合庫吳清輝先生的健行隊,後來再加入白家盛先生帶領的新5983隊,每周五在台北盆地的山裡流竄。

爬梳這十年的足跡,紀錄上寫著:健行130次;每次最少7公里,最多23公里;最少5小時,最多12小時;以每次12公里計,共踏過1600公里。絕美的台灣,十年的精彩,容我慢慢道來。

《台北有親山的健行條件》

全世界少有城市像台北一樣,是個被群山包圍的小盆地。盆地周圍的登山小徑特多,都在捷運或捷運接駁公車可到之處,便捷的交通為台北人創造了極為優越的親山條件。

臺北盆地周圍有陡峭的山峰,山間溪河流淌,縱橫交錯,匯聚到淡水河入海。溪流在半山腰被攔,形成了北台灣人的生命之源:水庫。山間的土路古時候是農家提揹農貨翻山越嶺,到台北餵養都市人的山路,如今是台北雅皮登山懷舊的古道。 

我們走過的古道,遍布大台北東南邊的雙溪地區、南邊的坪林烏來山區、西南的三峽山區、東北邊的陽明山及萬里、以及西北邊越過淡水河的觀音山區。時代進步了,道路或公車小巴士直接拉到登山口,即使只有幾戶人家,柏油路也鋪設到家,這「地毯式基礎建設」是台灣的驕傲。
 

遍布北台灣的風景線:溪流及古道,從水庫一路延伸到淡水河口。

先人走出來的古道就藏在茂密的林間,炎夏時節林木遮陽,溫度比台北盆地低上好幾度,非常適合健行。秋冬時節落葉為健行者鋪上厚厚的地毯,走來柔軟舒適。多雨季節古道傍著涓涓瀑布,和以鳥歌蟬鳴,洋溢的森林交響曲輕快悅耳。

山裡最多的是供奉土地公,讓人心安氣定的福德正神廟,還有沉靜的佛寺以及香火鼎盛最接底氣的道教宮廟。不期而遇令人驚喜的,則是花草繽紛雞鳴狗叫的農家樂。我難捨風景,忙著照相,是隊伍的後段班,也隨時感受著友人默默殿後,預防老嫗走失的細心。

《日新又新吾久爬山》

新5983隊有四位84歲高齡的前輩。白家盛隊長輩分最高,對台北盆地的山徑、林道、秘境,無一不詳,無役不與。隊長不看地圖,不用google map,聽說他沒有地圖,山徑、地形、海拔全在腦中。張寶鳳大姐七十歲開始登山,迄今十四年,是人生勵志組的典範。圖三&圖四
 

登觀音山硬漢嶺綜覽大台北,登北投軍艦岩看台北市就只是小case了(圖/陳肇欽攝)。

     

從深坑要爬筆架山(最高最遠處),再沿陵線走到貓空。隊長不給我上去,討論半天僵在那裏。我與大姐悻悻然先下山,計步器說我們走了10公里(圖/張振成攝)。

《親水的十年》

北台灣山區佈滿著大大小小的溪流,以及溪河滯流形成的灣潭。沿著山徑一路伴行的有北勢溪、南勢溪、平溪以及下游的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淡水河。於是北勢溪被攔形成的翡翠水庫以及大漢溪被攔形成的石門水庫,就麗質天生,蜿蜒曲折,婀娜多姿,養眼極了。河道沿線還有美麗的溼地,以及保育得極好的生態園區。
   

石門水庫為作者與先父編織出多年的美好回憶。

大漢溪上游流經新竹縣關西鄉,桃園復興鄉,到龍潭時被攔成狹長的石門水庫。這河谷集水面積( 763.4平方公里)有台北市( 271.8平方公里)的三倍大,親水則靈,吸引我在水庫下方購置了一方小書室,作為遠離塵囂專心寫作的工作坊,累了環湖健走一圈就是7公里。夜裡滿天繁星伴我眠,中秋一輪明月擾清夢,家人也喜愛坐在窗邊打麻將,從夕照欣賞到晨暉,石門水庫成了我家的風景線。
  

石門水庫的晨暉夕照(圖/趙明慧攝)。 

《經得起考驗》

加入健行隊時,登山老手對這個四十年不運動,身型臃腫的學界老嫗,有著「看妳能撐多久」的狐疑。老嫗我則努力撐場,一走就是十年。健檢時我的肺活量測試一百分,比跑馬拉松四十年的外子還令醫師滿意。2018年參加喜瑪拉雅山攝影團,到達海拔5300公尺的聖母峰基地營時,團友被高山症擊倒,狀況百出,年紀最大的老嫗我則正常如故,應是拜幾年的健行之賜。 

我為自己規劃了第四個二十年生活三部曲: (1)尋夢,尋職涯被犧牲的未竟之夢;(2)織夢,依年齡與體力,從鄉村包圍城市,列出尋夢的優先順序;(3)完夢,勤書遊記、回憶錄,等坐上輪椅時,一片iPad就可泰然自處,回憶一方精彩。可不可取,不知道,我只知道織夢(登山健行)是要付出代價的,而這代價築出來的精彩,還真值得。

《美麗背後的哀愁》

世事總不盡如人意,下山的路上想到要回到人間,就滿心糾結。我非渾屯度日者流,看得清眾生象,容我說句真心話。台灣最美的是自然景觀,最醜的是人。一群失心瘋的民粹分裂人群二十年,再以執政腐蝕人心,然後猛吃天賦景觀的豆腐,說台灣無限好,勿唐嫌台灣。離心離德,人心不古,正是美麗台灣背後的哀愁。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