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驚聲》歐中投資協定否決了新冷戰 歐洲展示重現羅馬光榮的企圖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山中驚聲》歐中投資協定否決了新冷戰 歐洲展示重現羅馬光榮的企圖
2021-01-05 09:40:00
A+
A
A-

 

2018年G7峰會這幀照片,就已透露了玄機。

 

歐中投資協定否決了新冷戰   歐洲展示重現羅馬光榮的企圖

 

作者/張陌

 

從2018年6月在加拿大舉行的那次G7峰會,所披露的那一幀幀經典照片,再望向2020年即將揮別之前所達成的這紙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就必然會有一目瞭然、心領神會之感。

 

那次峰會各國都發出了七國領袖在磋商聯合公報內容時的照片,唯有德國版席捲了全球。照片中川普坐在椅子上,雙手交叉於胸前,表情有些不屑,眼神卻又十分空茫;梅克爾隔桌站著,雙手撐在桌面俯視著川普,與他針鋒相對;鏡頭中出現的馬克宏似與梅克爾同一立場,質疑著川普。而日、英兩個前首相,安倍晉三表情凝滯嚴肅,梅伊只見髮梢;義、加總理孔蒂與杜魯多則與鏡頭同方向,因而不在框內。

 

歐洲與美國的矛盾在那個時候已經埋下伏筆,川普不同意那次聯合公報內容而拒絕簽字,並提前離場趕去新加坡川金會,留下莫名所以的六國。川普指控德國與加拿大對美國傾銷汽車,揚言提高關稅。川普更對德國軍費支出不滿,要求撤出近萬名駐德美軍;而眾所周知的北溪二期天然氣工程,更是美、德關係惡化的重大轉捩點。

 

梅克爾的報復是一種沈默、不動聲色的報復,今年原由美國作東的G7峰會,她以疫情為由推辭不去;最終,到了2020的末尾,在她歐盟輪值主席卸任前兩天,拉著歐盟其他26國一起,與中國共同宣告達成了這紙談了七年、困難重重的投資協議。它對白宮造成的震撼,勢必早在梅克爾的預想之內。

 

這個行動將歐洲的重要性,抬升到了近年以來的高潮。在世人專注看著美、中的霸主交接劇碼時,歐洲用這一張牌表明了,她才是整個賽局最後勝負的裁決者,甚且,她自己也要加入賽局。

 

當然,這還遠未能與1972年尼克森訪中所改變的全球格局相比,當時北京轉向了華盛頓,讓莫斯科寢食難安,以至於只花了20年時間,蘇聯即轟然解體。現在的歐盟並未全然轉向中國,而歐盟與美國的裂痕,也不似當時曾為珍寶島兵戎相見的蘇中那般巨大。

 

不過,歐洲的經濟量體與科技水準,都不會甘於只做一個附庸的角色,甚至也不會只想當一個影響勝負的裁判或力量;在美國由川普執政而明確地映現出她的衰落,以及中國還遠未觸摸到民族全然復興的旗幟之前,歐洲必須試圖一博。如果這個世界將不再只由一個獨霸全球的超級強權進行統治,而將走向多強共治的格局,那共治天下的就不會只有美國與中國,而必然要有代表舊羅馬的老牌帝國的一杯羹。

 

這個老牌帝國的符號,就由馬克宏所提議的,他與梅克爾今年稍晚聯袂訪問中國清晰地表徵出來。德法的合體就是羅馬與迦太基的合體,就是歐洲要走向另一次復興的號召。故而,馬克宏之議絕不是興之所至的消遣,而是歐洲也想要再次強大的宣告。

 

於此可以看見,歐中投資協議所以如此讓白宮新主人感到震撼,並不在於它的經濟涵義,而是它所展示的地緣政治意圖。歐洲固然與美國同屬西方自由主義民主陣營,但它的結盟並不是純粹意識形態上的,現實利益具有更實質的影響。作為意識形態的敵人蘇聯瓦解後,歐洲的安全早已淪為次要議題,而這個地球也不再存在鐵幕後的另一個世界;歐洲真正的問題是經濟缺乏動能,而她需要的正是中國。

 

歐洲與美國的矛盾在於,美國試圖阻止歐洲在中國得到其經濟上的動力並且獲利。美國要求獨占全球可以榨取的全部利益,卻不想讓歐洲分享。美國在2008年造成的經濟蕭條,衍生成為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但當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當時還包含著英國的歐洲紛紛加入了為這一倡議組建的亞投行,希望得到振興的機遇,美國卻從中攔阻。如今華盛頓的清潔網路計畫要求歐洲排除華為的5G通訊設備,則是另一個案例。

 

這樣一個只圖自利的美國,印證了她自己的衰落,歐洲當然意識到,這早已不是提出馬歇爾計畫慷慨解囊的那個美國,而歐洲也必須突破核保護傘下的卵翼角色,開始尋求自己的定位。

 

中歐投資協議就是全球地緣戰略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它宣告美國意圖塑造的新冷戰並不存在,歐洲不想也不該成為美國炮製的假冷戰下的哨兵,為了美國枕戈,卻讓美國酣睡。

 

不過,這個歷史的遽變與巨變,許多人恐怕無法察覺,他們依然故我地活在一個編造出來的冷戰裡,譬如多數人依然深信,歐盟對中國懷有意識形態的敵意,並為歐盟委員會去年3月公布的「歐中戰略展望」首次將中國定位為「系統性競爭對手」沾沾自喜,認為這是歐洲靠向美國的明證,而自由的西方與極權的中國絕難共處。

 

新年伊始,民運人士王丹透露他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訊息,但他卻說:「中共病毒」不會將他打倒。這樣的冷戰語言與意識還深植在某些人的腦海,他們毫不自覺,時代已經走得很遠了!

 

 

 

 

2018年G7峰會這幀照片,就已透露了玄機。

 

歐中投資協定否決了新冷戰   歐洲展示重現羅馬光榮的企圖

 

作者/張陌

 

從2018年6月在加拿大舉行的那次G7峰會,所披露的那一幀幀經典照片,再望向2020年即將揮別之前所達成的這紙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就必然會有一目瞭然、心領神會之感。

 

那次峰會各國都發出了七國領袖在磋商聯合公報內容時的照片,唯有德國版席捲了全球。照片中川普坐在椅子上,雙手交叉於胸前,表情有些不屑,眼神卻又十分空茫;梅克爾隔桌站著,雙手撐在桌面俯視著川普,與他針鋒相對;鏡頭中出現的馬克宏似與梅克爾同一立場,質疑著川普。而日、英兩個前首相,安倍晉三表情凝滯嚴肅,梅伊只見髮梢;義、加總理孔蒂與杜魯多則與鏡頭同方向,因而不在框內。

 

歐洲與美國的矛盾在那個時候已經埋下伏筆,川普不同意那次聯合公報內容而拒絕簽字,並提前離場趕去新加坡川金會,留下莫名所以的六國。川普指控德國與加拿大對美國傾銷汽車,揚言提高關稅。川普更對德國軍費支出不滿,要求撤出近萬名駐德美軍;而眾所周知的北溪二期天然氣工程,更是美、德關係惡化的重大轉捩點。

 

梅克爾的報復是一種沈默、不動聲色的報復,今年原由美國作東的G7峰會,她以疫情為由推辭不去;最終,到了2020的末尾,在她歐盟輪值主席卸任前兩天,拉著歐盟其他26國一起,與中國共同宣告達成了這紙談了七年、困難重重的投資協議。它對白宮造成的震撼,勢必早在梅克爾的預想之內。

 

這個行動將歐洲的重要性,抬升到了近年以來的高潮。在世人專注看著美、中的霸主交接劇碼時,歐洲用這一張牌表明了,她才是整個賽局最後勝負的裁決者,甚且,她自己也要加入賽局。

 

當然,這還遠未能與1972年尼克森訪中所改變的全球格局相比,當時北京轉向了華盛頓,讓莫斯科寢食難安,以至於只花了20年時間,蘇聯即轟然解體。現在的歐盟並未全然轉向中國,而歐盟與美國的裂痕,也不似當時曾為珍寶島兵戎相見的蘇中那般巨大。

 

不過,歐洲的經濟量體與科技水準,都不會甘於只做一個附庸的角色,甚至也不會只想當一個影響勝負的裁判或力量;在美國由川普執政而明確地映現出她的衰落,以及中國還遠未觸摸到民族全然復興的旗幟之前,歐洲必須試圖一博。如果這個世界將不再只由一個獨霸全球的超級強權進行統治,而將走向多強共治的格局,那共治天下的就不會只有美國與中國,而必然要有代表舊羅馬的老牌帝國的一杯羹。

 

這個老牌帝國的符號,就由馬克宏所提議的,他與梅克爾今年稍晚聯袂訪問中國清晰地表徵出來。德法的合體就是羅馬與迦太基的合體,就是歐洲要走向另一次復興的號召。故而,馬克宏之議絕不是興之所至的消遣,而是歐洲也想要再次強大的宣告。

 

於此可以看見,歐中投資協議所以如此讓白宮新主人感到震撼,並不在於它的經濟涵義,而是它所展示的地緣政治意圖。歐洲固然與美國同屬西方自由主義民主陣營,但它的結盟並不是純粹意識形態上的,現實利益具有更實質的影響。作為意識形態的敵人蘇聯瓦解後,歐洲的安全早已淪為次要議題,而這個地球也不再存在鐵幕後的另一個世界;歐洲真正的問題是經濟缺乏動能,而她需要的正是中國。

 

歐洲與美國的矛盾在於,美國試圖阻止歐洲在中國得到其經濟上的動力並且獲利。美國要求獨占全球可以榨取的全部利益,卻不想讓歐洲分享。美國在2008年造成的經濟蕭條,衍生成為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但當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當時還包含著英國的歐洲紛紛加入了為這一倡議組建的亞投行,希望得到振興的機遇,美國卻從中攔阻。如今華盛頓的清潔網路計畫要求歐洲排除華為的5G通訊設備,則是另一個案例。

 

這樣一個只圖自利的美國,印證了她自己的衰落,歐洲當然意識到,這早已不是提出馬歇爾計畫慷慨解囊的那個美國,而歐洲也必須突破核保護傘下的卵翼角色,開始尋求自己的定位。

 

中歐投資協議就是全球地緣戰略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它宣告美國意圖塑造的新冷戰並不存在,歐洲不想也不該成為美國炮製的假冷戰下的哨兵,為了美國枕戈,卻讓美國酣睡。

 

不過,這個歷史的遽變與巨變,許多人恐怕無法察覺,他們依然故我地活在一個編造出來的冷戰裡,譬如多數人依然深信,歐盟對中國懷有意識形態的敵意,並為歐盟委員會去年3月公布的「歐中戰略展望」首次將中國定位為「系統性競爭對手」沾沾自喜,認為這是歐洲靠向美國的明證,而自由的西方與極權的中國絕難共處。

 

新年伊始,民運人士王丹透露他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訊息,但他卻說:「中共病毒」不會將他打倒。這樣的冷戰語言與意識還深植在某些人的腦海,他們毫不自覺,時代已經走得很遠了!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