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珀感懷隨筆》一趟藝術饗宴之旅(4) —逛到馬賽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王惠珀感懷隨筆》一趟藝術饗宴之旅(4) —逛到馬賽
2021-01-01 07:00:00
A+
A
A-

南法旅繪團在馬賽MuCEM體驗泱泱大國的多元文化底蘊。

 

一趟藝術饗宴之旅(4) —逛到馬賽

 

作者/王惠珀

 

《記憶中與馬賽的連結》
小時候讀《基督山恩仇記》開宗明義寫著:基督山伯爵被關在馬賽港外海的Chateau d'If (伊夫堡監獄島),情節吸引人,故事張力大,記憶深刻。25年前到巴黎開會時,曾想搭TGV南下馬賽尋找記憶,終因無膽獨行而作罷。去年初夏郭正宏老師的「南法旅繪」行程包含馬賽,就成為吸引我參加的最大誘因了。

 

《基督山恩仇記》中伯爵被關的監獄島就在馬賽港外海 (作者藏書)。

 

地中海文明

圍繞著馬賽及地中海的歷史,可真精彩。西班牙與葡萄牙爭霸海權,英國與法國在北非糾葛,美國大老遠也來插一腳。一戰、二戰時侵略國尋寶,殖民地藏寶,於是搶奪、黑白交疊、種族歧視、布爾喬亞與移民間的階級矛盾,就形成了特殊的地中海文明。這讓影視產業有了說不完的故事,創造出來的經典電影令我們這一代人印象深刻。

 

電影爵士英豪、北非諜影及法櫃奇兵深受我們喜愛。

 

1830年法國占領阿爾及利亞,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讓馬賽有了機會,發展成環地中海的最大商港。二戰時盟軍佔領北非,納粹及義大利進駐法國,直到義大利倒台,馬賽才回歸法國,法國國歌「馬賽曲」就源於馬賽義勇軍進行曲。

 

馬賽  

公元前600年已有古希臘人在馬賽興建港口,到公元前49年被凱薩大帝征服後,威尼斯商人到此大展風雲,商業開始繁榮,一直到現在。

 

海洋文化帶動著人口的流動,如今馬賽已是南方首府,法國第二大城。180萬人口中,有1/4是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裔,是歐洲穆斯林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馬賽也是歐洲第三大的猶太社區,以人種及文化的多元性」獲選為歐洲文化之都,更讓我覺得不虛此行。

 

我們在此瞻仰雄偉華麗的隆尚宮Palais Longchamp,登上石灰岩頂的聖母聖殿Basilique Notre Dame de la Garde。這個新拜占庭式聖殿建於19世紀,以義大利大理石斑岩砌成,美麗極了,殿內聖母守護著水手海員,高貴聖潔得讓人動容。

 

隆尚宮、聖母聖殿及馬賽老港Vieux Port的晨景夕照 (圖/作者提供)。

 

聖殿鐘樓上佈滿武警,看守著馬賽港。我向他們送上和善的東方微笑,然後沒有被刁難,盡情的拍下了美麗的港灣,包括念念不忘的Chateau d'If監獄島。

 

 

位於馬賽港灣的MuCEM (圖/作者提供)。

 

2013年,法國在馬賽成立類屬民族學,與羅浮宮同等級的MUCEM(歐洲暨地中海文明博物館)。在導覽詳細介紹下,頗能感受法蘭西這泱泱大國的視野,以及它在強權爭霸的夾縫中有著亟思重整昔日風華的野心。MUCEM是個賣點,就從這裡唱著馬賽曲出發吧!

 

MuCEM隔壁是Dubuffet美術館,作品熱鬧、活潑、調皮、詼諧,精彩極了。這藝術玩家童心未泯,很有感染力,真能讓人回春。二十幾年前帶孩子去三芝朱銘美術館,小朋友在壁畫前手舞足蹈的記憶猶存,來到這裡才恍然大悟,原來台灣早就有Dubuffet風格的畫作了。

 

Dubuffet及其作品。(圖/作者攝)。

 

我們坐在美術館台階上迎著海風,在蔚藍的天空下,速寫主教座堂。今天我很上道的穿著從台灣帶來的水手裝,與旁邊觀畫的小朋友留下了沾有馬賽風的紀念照。

 

旅繪團速寫主教座堂Marseille Cathedral (圖/作者提供)。

 

法國最美的峽灣

馬賽近郊的黑醋栗鎮(Cassis)有個法國最美的Calanques峽灣,我們搭船去親炙地中海,留下一個極為迷人的馬賽印象,然後往雙子城(坎城及尼斯)邁進。

 

Calanques峽灣以及被峽灣包圍的Cassis鎮 (作者攝, 郭正宏繪)。

 

蔚藍海岸

到尼斯參加世界藥學會(FIP)已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了,同行的有讓我極為敬佩又對我極為厚愛的中國醫藥大學郭盛助校長伉儷,以及學養令我極為心儀的藥界學姊李珮端教授,真是難得。當時的我只是個少了藝術細胞的科學家,不知道尼斯蘊藏著無價的藝文瑰寶。

 

2002年與中國醫藥大校長郭盛助伉儷及李珮端教授攝於尼斯。

 

這次來到尼斯,在馬諦斯的墓園向野獸派大師請安後,去了夏卡爾美術館(Chagall Museum)。這裡收藏著以舊約聖經為題材的大型畫作,他也透過畫作表現猶太人在二戰時承受的苦難。其作品總承載著一個中心思想:「傳承」。這讓我想起在女兒于歸時我給的嫁妝:「Tradition」,猶太電影《屋頂上的提琴手》的主題曲,這曲子唱的是:「傳承」。

 

夏卡爾的宗教藝術與電影《屋頂上的提琴手》相呼應 (圖/作者攝)。

 

Saint-Paul-de-Vence

夏卡爾晚年在Saint-Paul-de-Vence度過,這個中世紀山村是藝術家居停的聚落,充滿著空靈之氣。當我知道這裡也是Russell Crowe主演的《美好的一年》的拍攝地時,真是雀躍。謝謝導遊姚淑華小姐帶我們到這裡,我們也沒有錯過機會,在此當了一下午的街頭畫家。

 

在Saint-Paul-de-Vence當街頭畫家。

 

普羅旺斯的山村一個比一個迷人。我們最後來到地中海邊的Eze山城,這個中世紀古城是個硬邦邦的石頭山要塞,如今是個美得令人目不暇給的藝術村,在此作畫真是享受。

 

在Eze山城交速寫作業。

 

《結語》

十六天的西班牙及南法旅繪,我們逛了九個藝術聖地,完成九張畫作,心中盡是對泱泱大國的禮敬,這是對文明的觀感,也是對藝術的感動,也想起了法國總統馬克洪陳述歷史:「十八世紀是法國引領的文化藝術風華時代,十九世紀是英國工業革命帶動的經濟黃金時代,二十世紀是美國武器科技創造的戰爭霸權時代。」

 

那麼,二十一世紀誰領風騷?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以傲慢與偏見見長的川普主義(Trumpism)會是主流的話,那這個世界肯定是瘋了。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南法旅繪團在馬賽MuCEM體驗泱泱大國的多元文化底蘊。

 

一趟藝術饗宴之旅(4) —逛到馬賽

 

作者/王惠珀

 

《記憶中與馬賽的連結》
小時候讀《基督山恩仇記》開宗明義寫著:基督山伯爵被關在馬賽港外海的Chateau d'If (伊夫堡監獄島),情節吸引人,故事張力大,記憶深刻。25年前到巴黎開會時,曾想搭TGV南下馬賽尋找記憶,終因無膽獨行而作罷。去年初夏郭正宏老師的「南法旅繪」行程包含馬賽,就成為吸引我參加的最大誘因了。

 

《基督山恩仇記》中伯爵被關的監獄島就在馬賽港外海 (作者藏書)。

 

地中海文明

圍繞著馬賽及地中海的歷史,可真精彩。西班牙與葡萄牙爭霸海權,英國與法國在北非糾葛,美國大老遠也來插一腳。一戰、二戰時侵略國尋寶,殖民地藏寶,於是搶奪、黑白交疊、種族歧視、布爾喬亞與移民間的階級矛盾,就形成了特殊的地中海文明。這讓影視產業有了說不完的故事,創造出來的經典電影令我們這一代人印象深刻。

 

電影爵士英豪、北非諜影及法櫃奇兵深受我們喜愛。

 

1830年法國占領阿爾及利亞,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讓馬賽有了機會,發展成環地中海的最大商港。二戰時盟軍佔領北非,納粹及義大利進駐法國,直到義大利倒台,馬賽才回歸法國,法國國歌「馬賽曲」就源於馬賽義勇軍進行曲。

 

馬賽  

公元前600年已有古希臘人在馬賽興建港口,到公元前49年被凱薩大帝征服後,威尼斯商人到此大展風雲,商業開始繁榮,一直到現在。

 

海洋文化帶動著人口的流動,如今馬賽已是南方首府,法國第二大城。180萬人口中,有1/4是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裔,是歐洲穆斯林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馬賽也是歐洲第三大的猶太社區,以人種及文化的多元性」獲選為歐洲文化之都,更讓我覺得不虛此行。

 

我們在此瞻仰雄偉華麗的隆尚宮Palais Longchamp,登上石灰岩頂的聖母聖殿Basilique Notre Dame de la Garde。這個新拜占庭式聖殿建於19世紀,以義大利大理石斑岩砌成,美麗極了,殿內聖母守護著水手海員,高貴聖潔得讓人動容。

 

隆尚宮、聖母聖殿及馬賽老港Vieux Port的晨景夕照 (圖/作者提供)。

 

聖殿鐘樓上佈滿武警,看守著馬賽港。我向他們送上和善的東方微笑,然後沒有被刁難,盡情的拍下了美麗的港灣,包括念念不忘的Chateau d'If監獄島。

 

 

位於馬賽港灣的MuCEM (圖/作者提供)。

 

2013年,法國在馬賽成立類屬民族學,與羅浮宮同等級的MUCEM(歐洲暨地中海文明博物館)。在導覽詳細介紹下,頗能感受法蘭西這泱泱大國的視野,以及它在強權爭霸的夾縫中有著亟思重整昔日風華的野心。MUCEM是個賣點,就從這裡唱著馬賽曲出發吧!

 

MuCEM隔壁是Dubuffet美術館,作品熱鬧、活潑、調皮、詼諧,精彩極了。這藝術玩家童心未泯,很有感染力,真能讓人回春。二十幾年前帶孩子去三芝朱銘美術館,小朋友在壁畫前手舞足蹈的記憶猶存,來到這裡才恍然大悟,原來台灣早就有Dubuffet風格的畫作了。

 

Dubuffet及其作品。(圖/作者攝)。

 

我們坐在美術館台階上迎著海風,在蔚藍的天空下,速寫主教座堂。今天我很上道的穿著從台灣帶來的水手裝,與旁邊觀畫的小朋友留下了沾有馬賽風的紀念照。

 

旅繪團速寫主教座堂Marseille Cathedral (圖/作者提供)。

 

法國最美的峽灣

馬賽近郊的黑醋栗鎮(Cassis)有個法國最美的Calanques峽灣,我們搭船去親炙地中海,留下一個極為迷人的馬賽印象,然後往雙子城(坎城及尼斯)邁進。

 

Calanques峽灣以及被峽灣包圍的Cassis鎮 (作者攝, 郭正宏繪)。

 

蔚藍海岸

到尼斯參加世界藥學會(FIP)已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了,同行的有讓我極為敬佩又對我極為厚愛的中國醫藥大學郭盛助校長伉儷,以及學養令我極為心儀的藥界學姊李珮端教授,真是難得。當時的我只是個少了藝術細胞的科學家,不知道尼斯蘊藏著無價的藝文瑰寶。

 

2002年與中國醫藥大校長郭盛助伉儷及李珮端教授攝於尼斯。

 

這次來到尼斯,在馬諦斯的墓園向野獸派大師請安後,去了夏卡爾美術館(Chagall Museum)。這裡收藏著以舊約聖經為題材的大型畫作,他也透過畫作表現猶太人在二戰時承受的苦難。其作品總承載著一個中心思想:「傳承」。這讓我想起在女兒于歸時我給的嫁妝:「Tradition」,猶太電影《屋頂上的提琴手》的主題曲,這曲子唱的是:「傳承」。

 

夏卡爾的宗教藝術與電影《屋頂上的提琴手》相呼應 (圖/作者攝)。

 

Saint-Paul-de-Vence

夏卡爾晚年在Saint-Paul-de-Vence度過,這個中世紀山村是藝術家居停的聚落,充滿著空靈之氣。當我知道這裡也是Russell Crowe主演的《美好的一年》的拍攝地時,真是雀躍。謝謝導遊姚淑華小姐帶我們到這裡,我們也沒有錯過機會,在此當了一下午的街頭畫家。

 

在Saint-Paul-de-Vence當街頭畫家。

 

普羅旺斯的山村一個比一個迷人。我們最後來到地中海邊的Eze山城,這個中世紀古城是個硬邦邦的石頭山要塞,如今是個美得令人目不暇給的藝術村,在此作畫真是享受。

 

在Eze山城交速寫作業。

 

《結語》

十六天的西班牙及南法旅繪,我們逛了九個藝術聖地,完成九張畫作,心中盡是對泱泱大國的禮敬,這是對文明的觀感,也是對藝術的感動,也想起了法國總統馬克洪陳述歷史:「十八世紀是法國引領的文化藝術風華時代,十九世紀是英國工業革命帶動的經濟黃金時代,二十世紀是美國武器科技創造的戰爭霸權時代。」

 

那麼,二十一世紀誰領風騷?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以傲慢與偏見見長的川普主義(Trumpism)會是主流的話,那這個世界肯定是瘋了。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