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免長照造成下一代的負擔,芬蘭極力提升老人對長期健康的認識與投入,成為老人最健康的國家之一。(圖片取自網路)
新年新思維——用「長健」取代「長照」
作者/莊淇銘
多年來講授未來學,不斷呼籲要用新的思維來面對未來的社會;否則,會讓自己深陷於過往的泥淖。民國110年已然來臨,政府與人民都應建立新社會要有新思維的觀念。
本文在新年以新思維探討長照議題,有同學問:政府宣布長照基金將於民國116年破產,那往後需要長照的人士,不就沒人照顧了嗎?跟同學說:這就是如同勞保基金要破產一樣,沒有思考制度能否永續。不能永續經營的制度,當然就會破產;一旦破產,繳交費用多年的人馬上遭殃。因為他們繳交的錢都被用盡了。
同學再問:那面臨超高齡社會來臨,台灣社會沒有長照將怎麼辦?回同學:要用新的思維。既然社會無法承擔長照的經費支出,就要重新思考長照的方向是否正確?
人類在工業社會時期,並不需要長照。因為,工業社會平均壽命約65歲,退休後到人生終點的時間並不長。現在台灣的平均壽命男性79歲,女性則為83歲。台灣平均60-65歲左右退休,離生命終點還有近二十年。台灣現在有110萬人失智失能,平均照顧時間是每人9.9年。這主要原因就是,平均壽命延長,健康狀態卻沒有跟著延長。
同學說:我知道了,如果將健康延長到生命終點前一年,那將大大降低長照與醫療資源費用。每個人應對自己的健康負責。跟同學說:沒錯!社會跟政府應該改變觀念。長照是社會無法負擔的重。社會的人口結構就是家庭的人口結構,都是倒金字塔。家庭無法長期照顧失智失能老年人,整個社會的年輕人也無法負擔數量龐大的老人之長照經費。所以,我一直呼籲,每個人要懂得對自己的健康負責,除非特殊例外情況。
芬蘭的新思維是,不應讓自己的不健康造成下一代的負擔,應讓國民持續維持健康,直到臨終前兩個星期才需要醫療照護。準此,在全國設立老人健康運動中心,開設各種老人健康課程,提升老人對長期健康的認識與投入。現在,芬蘭是全球老人最健康的國家的前段班。
再以台灣為例,被大英博物館收錄的鳥蟲體書法家,趙慕鶴,他活到一百零七歲。他是我高雄空大擔任校長時的學生。他八十七歲畢業,畢業證書是我發的。讀空大期間,沒有缺過一堂課。每次上課都精神飽滿,充滿朝氣。九十多歲進修碩士獲得學位,榮獲世界金氏紀錄。一百歲在香港發表新書,成為暢銷書作家。
其次,我認識幾位董事長,都年近九十,天天上班,精神奕奕。有朋友問:為什麼不退休享清福。他們的回答是:工作的成就,就是人生的享受。他們都很重視健康,認為,活得越久,要做得越多,這樣人生才更有成就。想想,假如每個人都能健康地活到接近離開人世的時候,那自然就不需要長照了。王永慶先生很自然就走了,趙慕鶴也是,所以,政府及社會應該改變觀念:用「長健」取代「長照」。
再以我自己為例。運動會強化健康,增強免疫力,且會減少疾病發生。數十年來,我每天走一萬步,每個星期打四次球,大量流汗,流汗又具有排毒功能。由於從年輕維持運動至今,我今年六十五歲,現在的體能跟年輕時差不多。我六十歲晉升跆拳初段,是全國年紀最高的。我很多同事跟學生看到我,長期持續維持健康。跟我說:沒錯,如果大家都力行維持健康,自然會減少健保給付,以及長照需求。同學說:新年度,應該有長健新思維。否則,在舊思維下,我們年輕人未來的健保及長照實在堪憂!
作者簡介
莊淇銘,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士、美國俄亥俄大學電腦碩士、美國路易絲安娜大學電腦博士。現任智多新協會會長、台北市研考會委員、台北縣資訊委員會委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暨教育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
自小成長不愛讀書,翹課離家出走是家常便飯。高中上夜校,大學考三次,最後終於考上成大。當兵期間,頓悟學習重要性,真正開始收心學習。
擔任過開南大學創校校長、高雄市立空大校長,以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三校校長、考試院典試委員、中華民國多媒體英語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榮譽理事長。
45歲開始鑽研快速學習法,致力於學習效率研究,每年受邀演講場次200場以上, 專業知識領域達23種之多。除了是電腦專家外,可以講10種語言,是語言專家、社會觀察家、創新思考、生命教育、生死學及兩性關係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