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山縱論歐亞》「最偉大的芬蘭人」馬達漢的前半生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陽山縱論歐亞》「最偉大的芬蘭人」馬達漢的前半生
2020-12-31 07:00:00
A+
A
A-

馬達漢曾任芬蘭的攝政丶第六任總統和最高元帥,是當代最富傳奇性的政治領導人。2004年,被芬蘭電視台的評選為「最偉大的芬蘭人」。

 

「最偉大的芬蘭人」馬達漢的前半生

 

作者/周陽山(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曾任立法委員、監察委員、國大代表)

 

馬達漢(Carl Gustaf Emil Mannerheim,1867–1951)是芬蘭的攝政丶第六任總統和最高元帥,可說是當代最富傳奇性的政治領導人。他曾經在俄羅斯帝國從軍逾30年,通曉瑞典文丶德文丶俄文丶法文,他曾遊歷西歐丶中歐丶中亞和東亞各地。2004年,在芬蘭電視台的評選節目中,他獲選為「最偉大的芬蘭人」。本文先介紹他的前半生,也就是在芬蘭獨立之前沙俄時期的人生軌跡。

 

馬達漢是芬蘭的少數民族-瑞典的貴族,祖先來自德國(另一說是荷蘭)。他原本不諳芬語(屬芬-烏語系),到成年後才逐漸學會。1887年秋天,20歲的他離開當時歸沙俄統治的芬蘭大公國,來到聖彼得堡,後來進入「尼古拉耶夫騎兵學校」,畢業後成為俄羅斯騎兵團的軍官。

 

1892年5月,經俄羅斯貴族介紹,馬達漢與已故的莫斯科警察總監阿拉鮑夫的女兒安娜斯塔西亞結婚,時年25歲,而女方才芳齡20,繼承了大筆的遺產,立刻改善了他拮据的軍官生活,並與俄羅斯上層社會交往。

 

1894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故去,尼古拉二世繼任。在1896年5月舉行的加冕典禮上,馬達漢被選為四名貼身近衞之一。1901年,他被拔擢為御馬副官,得以享受上校級別的高薪待遇和免費的高級住房。而為了選購宮廷用的馬匹,他遊歷了英丶德丶法丶比及奧匈帝國,體驗到與芬蘭截然不同的貴族生活。

 

以上皆為有關馬達漢的中英文著作封面 (圖片作者提供)

 

馬達漢曾參與日俄戰爭,而其戰場在中國東北。1899年,義和團事件爆發,沙俄與英丶日丶德等列強出兵佔領天津丶北京。而在此前,俄國為了霸佔中國東北,強迫清廷簽定《中俄密約》,並強行租借旅順丶大連,也取得了建設東清鐵路的特權,與圖謀日久的日本發生衝突。

 

1904年2月,日本要求俄羅斯承認它在朝鮮和滿洲的利益,但俄方拒絕,日本決定正式對俄宣戰!日軍對俄艦發動了攻擊,並封鎖旅順,取得制海權。在陸路方面,日本從朝鮮仁川登陸,渡鴨綠江,入侵遼東,俄軍節節敗退至遼陽。

 

1904年9月,馬達漢以輕騎兵團中校參謀的身分,乘長途火車經西伯利亞來到遼陽參戰,負責防守陣地右翼。當時俄軍士氣低落,馬達漢卻鬥志昂揚,並請纓上陣。

1905年1月,俄羅斯騎兵7000人進攻日軍佔領的營口港,但因給養運輸困難丶受到日軍狙擊而受阻,最後損失慘重,終歸失敗。

1905年2月中旬,日軍進攻瀋陽以南的俄軍據點,馬達漢受傷,被送到公主嶺接受治療,但左耳聽力已嚴重受損,無法挽回了。後來他率領了一隊由東北土匪組成的「紅鬍子」縱隊,深入日軍後方,成功突圍,獲得俄軍指揮部表彰,並晉升為上校。

 

日俄戰爭最後以俄方失敗告終。由美國調停簽定《樸茨茅斯條約》,沙俄承認日本在朝鮮的優先地位,並將旅順丶大連租借權讓予日本,還將長春至旅順的鐵路交給日方控制,但日本則承認俄羅斯經營東清(中長)鐵路的權利。另外,日本還取得了北緯50度以南的「南庫頁島」,日本稱之「樺太島」。一直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蘇聯才收回此一失土和千島群島。

 

1905年11月,馬達漢調回聖彼得堡,因受傷未癒而請假回芬蘭療養。此時,芬蘭已開始推動憲政改革,馬達漢被推舉為貴族院代表,參加等級議會。1906年春,沙皇頒布了芬蘭《國會法》,將等級議會改為一院制的國會,芬蘭人獲得了普選的權利,而女性也取得了選舉權,有13位女性當選國會議員。芬蘭是歐洲第一個男女均享有平等參政權的國家。

 

1906年3月,馬達漢回到聖彼得堡,由於他在日俄戰爭期間表現優異,而且兼具芬蘭人背景,受命為俄軍參謀總部擔任軍事與政治情報搜集任務,並以考古探險隊的名義,到中國西北地區執行為期兩年的特務工作。

 

根據俄軍參謀總部的指令,馬達漢要「在新疆丶甘粛丶陝西丶河南和山西等省,一路蒐集情報和軍事統計資料,特別注重長城外的省份;查清最近幾年中國政府推行的新政在各地執行的程度;了解國家防備狀況和軍隊重組及武備訓練情況;調查中國在這些省份屯墾移民情況和中央政府對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各部族對自治的要求;達賴喇嘛的作用;老百姓對俄國和日本的看法」等。另外還特別要求「勘察通向喀什喀爾的道路,進而通向蘭州和北京的道路;搞清俄羅斯騎兵部隊及不同裝備的獨立部隊能否進軍到蘭州。」這項任務凸顯了沙俄對中國的野心,以及在日俄戰爭失敗後俄方依然試圖染指中國西北的強烈企圖。

 

1906年7月6日,馬達漢自聖彼得堡啓程,經莫斯科丶阿斯特拉罕等地,東渡裡海,然後過中亞,進入新疆,開始了十分艱鉅的偵察任務,前後共兩年時間,橫跨14000公里!

 

馬達漢在新疆阿克蘇,1907年3月19日。(圖片作者提供)

 

1908年7月20日,經過長途跋涉,他終於到達北京,在俄國使館裡用一個月的時間寫調查,題為《奉陛下諭旨穿越中國突厥斯坦和一比部諸省到達北京之旅的初步調查報告》,長達173頁,並附上數十幅自行繪製的地圖和統計資料。他對當時中國的鐵路建設丶軍事設施丶學校丶工礦業丶邊區屯墾狀況,以及日本的影響等分別作出評估,最後針對進軍新疆和蘭州的路缐和用兵策略提出戰略分析。

 

馬達漢認為,北京朝廷中存在着保守派與進步派的鬥爭,而中央政府對於危及傳統的新政抱持「淺嘗即止」的態度,但仍然對各地官員發出了執行新政的指令,其中包括鐵路建設丶改組軍隊丶開發礦業丶發展工業丶開辦學堂丶禁食鴉片丶改善城鎮秩序等。而各地政府有很大的自主權,可以根據各自條件積極的推動不同的新政措施,因此,新政的成果顕著。但新政受到兩項因素的制約,第一是缺乏人才,第二則是欠缺手段;尤其是建設鐵路和開發工業,由於缺乏資金,要推動十分困難。

 

馬達漢也指出,中國北方的民眾不像南方,他們保守丶冷漠,不具改革精神,對新政既不反對丶也沒有太大的熱情。至於新疆,維吾爾族民眾對清朝統治者十分痛恨,但態度淡漠,也不積極反抗。如果發生戰爭,他們將會是旁觀者。至於甘肅的穆斯林,其中東鄉族是不穩定的因素,很可能會因受到鼓舞而發生暴動,尤其是由於宗教問題。

 

另外,他對俄國從西部入侵中國的戰略佈局提出看法。他指出,為了佔領新疆的軍政中心烏魯木齊,必須先佔領哈密和巴里坤,以便切斷新疆和內地的聯繫。但是,割據新疆這塊人煙稀少丶地域遼闊的土地,對俄羅斯而言恐怕「不一定感到興趣。」但是,只要新疆「掌握在我們手裡,一旦和平談判時,它肯定會是一個分量不可估量的砝碼。」

 

在寫完這份報告後,馬達漢到日本下關和京都遊覧了兩個星期,他看到了現代化發展遠比中國成功的日本,這也是剛打敗俄羅斯不久的強敵!然後,經由海參崴和滿洲里,乘西伯利亞大鐵路回到聖彼得堡。

 

回國之後,他被俄皇尼古拉二世召見,晤談八十分鐘。由於受到沙皇的賞識,1910年晉升為少將。至於他撰寫的報告刊載於1909年的參謀總部內部軍事刊物上。但是由於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俄羅斯帝國的瓦解,這份調查報告塵封在歷史檔案之中,一直到1988年才重新出版,作為《俄國旅行家眼中的新疆》的附件,再現人們的眼前。

 

1914年,一次大戰爆發,馬達漢擔任騎兵旅長,對抗奧匈帝國軍隊。第二年,他出任騎兵師長。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羅曼諾夫王朝垮台,他被社會民主黨的俄國臨時政府拔擢為中將,成為芬蘭人在俄羅斯的最高階軍人,並指揮第六騎兵軍。但是由於他效忠沙皇,不受信任,乃決定退役回到芬蘭。

 

然而,這時候的芬蘭已經陷入內戰,分裂成支持布爾什維克革命的紅軍,以及支持沙俄的白軍,雙方交火,死傷枕藉。而他身為白軍的領導人,在國會的支持下,成功的取得了內戰的勝利。但擺在他眼前的卻是,芬蘭這個㚒在列強之間的小國家,究竟何去何從,如何以小事大?面對更為多舛的命運與抉擇!

馬達漢曾任芬蘭的攝政丶第六任總統和最高元帥,是當代最富傳奇性的政治領導人。2004年,被芬蘭電視台的評選為「最偉大的芬蘭人」。

 

「最偉大的芬蘭人」馬達漢的前半生

 

作者/周陽山(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曾任立法委員、監察委員、國大代表)

 

馬達漢(Carl Gustaf Emil Mannerheim,1867–1951)是芬蘭的攝政丶第六任總統和最高元帥,可說是當代最富傳奇性的政治領導人。他曾經在俄羅斯帝國從軍逾30年,通曉瑞典文丶德文丶俄文丶法文,他曾遊歷西歐丶中歐丶中亞和東亞各地。2004年,在芬蘭電視台的評選節目中,他獲選為「最偉大的芬蘭人」。本文先介紹他的前半生,也就是在芬蘭獨立之前沙俄時期的人生軌跡。

 

馬達漢是芬蘭的少數民族-瑞典的貴族,祖先來自德國(另一說是荷蘭)。他原本不諳芬語(屬芬-烏語系),到成年後才逐漸學會。1887年秋天,20歲的他離開當時歸沙俄統治的芬蘭大公國,來到聖彼得堡,後來進入「尼古拉耶夫騎兵學校」,畢業後成為俄羅斯騎兵團的軍官。

 

1892年5月,經俄羅斯貴族介紹,馬達漢與已故的莫斯科警察總監阿拉鮑夫的女兒安娜斯塔西亞結婚,時年25歲,而女方才芳齡20,繼承了大筆的遺產,立刻改善了他拮据的軍官生活,並與俄羅斯上層社會交往。

 

1894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故去,尼古拉二世繼任。在1896年5月舉行的加冕典禮上,馬達漢被選為四名貼身近衞之一。1901年,他被拔擢為御馬副官,得以享受上校級別的高薪待遇和免費的高級住房。而為了選購宮廷用的馬匹,他遊歷了英丶德丶法丶比及奧匈帝國,體驗到與芬蘭截然不同的貴族生活。

 

以上皆為有關馬達漢的中英文著作封面 (圖片作者提供)

 

馬達漢曾參與日俄戰爭,而其戰場在中國東北。1899年,義和團事件爆發,沙俄與英丶日丶德等列強出兵佔領天津丶北京。而在此前,俄國為了霸佔中國東北,強迫清廷簽定《中俄密約》,並強行租借旅順丶大連,也取得了建設東清鐵路的特權,與圖謀日久的日本發生衝突。

 

1904年2月,日本要求俄羅斯承認它在朝鮮和滿洲的利益,但俄方拒絕,日本決定正式對俄宣戰!日軍對俄艦發動了攻擊,並封鎖旅順,取得制海權。在陸路方面,日本從朝鮮仁川登陸,渡鴨綠江,入侵遼東,俄軍節節敗退至遼陽。

 

1904年9月,馬達漢以輕騎兵團中校參謀的身分,乘長途火車經西伯利亞來到遼陽參戰,負責防守陣地右翼。當時俄軍士氣低落,馬達漢卻鬥志昂揚,並請纓上陣。

1905年1月,俄羅斯騎兵7000人進攻日軍佔領的營口港,但因給養運輸困難丶受到日軍狙擊而受阻,最後損失慘重,終歸失敗。

1905年2月中旬,日軍進攻瀋陽以南的俄軍據點,馬達漢受傷,被送到公主嶺接受治療,但左耳聽力已嚴重受損,無法挽回了。後來他率領了一隊由東北土匪組成的「紅鬍子」縱隊,深入日軍後方,成功突圍,獲得俄軍指揮部表彰,並晉升為上校。

 

日俄戰爭最後以俄方失敗告終。由美國調停簽定《樸茨茅斯條約》,沙俄承認日本在朝鮮的優先地位,並將旅順丶大連租借權讓予日本,還將長春至旅順的鐵路交給日方控制,但日本則承認俄羅斯經營東清(中長)鐵路的權利。另外,日本還取得了北緯50度以南的「南庫頁島」,日本稱之「樺太島」。一直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蘇聯才收回此一失土和千島群島。

 

1905年11月,馬達漢調回聖彼得堡,因受傷未癒而請假回芬蘭療養。此時,芬蘭已開始推動憲政改革,馬達漢被推舉為貴族院代表,參加等級議會。1906年春,沙皇頒布了芬蘭《國會法》,將等級議會改為一院制的國會,芬蘭人獲得了普選的權利,而女性也取得了選舉權,有13位女性當選國會議員。芬蘭是歐洲第一個男女均享有平等參政權的國家。

 

1906年3月,馬達漢回到聖彼得堡,由於他在日俄戰爭期間表現優異,而且兼具芬蘭人背景,受命為俄軍參謀總部擔任軍事與政治情報搜集任務,並以考古探險隊的名義,到中國西北地區執行為期兩年的特務工作。

 

根據俄軍參謀總部的指令,馬達漢要「在新疆丶甘粛丶陝西丶河南和山西等省,一路蒐集情報和軍事統計資料,特別注重長城外的省份;查清最近幾年中國政府推行的新政在各地執行的程度;了解國家防備狀況和軍隊重組及武備訓練情況;調查中國在這些省份屯墾移民情況和中央政府對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各部族對自治的要求;達賴喇嘛的作用;老百姓對俄國和日本的看法」等。另外還特別要求「勘察通向喀什喀爾的道路,進而通向蘭州和北京的道路;搞清俄羅斯騎兵部隊及不同裝備的獨立部隊能否進軍到蘭州。」這項任務凸顯了沙俄對中國的野心,以及在日俄戰爭失敗後俄方依然試圖染指中國西北的強烈企圖。

 

1906年7月6日,馬達漢自聖彼得堡啓程,經莫斯科丶阿斯特拉罕等地,東渡裡海,然後過中亞,進入新疆,開始了十分艱鉅的偵察任務,前後共兩年時間,橫跨14000公里!

 

馬達漢在新疆阿克蘇,1907年3月19日。(圖片作者提供)

 

1908年7月20日,經過長途跋涉,他終於到達北京,在俄國使館裡用一個月的時間寫調查,題為《奉陛下諭旨穿越中國突厥斯坦和一比部諸省到達北京之旅的初步調查報告》,長達173頁,並附上數十幅自行繪製的地圖和統計資料。他對當時中國的鐵路建設丶軍事設施丶學校丶工礦業丶邊區屯墾狀況,以及日本的影響等分別作出評估,最後針對進軍新疆和蘭州的路缐和用兵策略提出戰略分析。

 

馬達漢認為,北京朝廷中存在着保守派與進步派的鬥爭,而中央政府對於危及傳統的新政抱持「淺嘗即止」的態度,但仍然對各地官員發出了執行新政的指令,其中包括鐵路建設丶改組軍隊丶開發礦業丶發展工業丶開辦學堂丶禁食鴉片丶改善城鎮秩序等。而各地政府有很大的自主權,可以根據各自條件積極的推動不同的新政措施,因此,新政的成果顕著。但新政受到兩項因素的制約,第一是缺乏人才,第二則是欠缺手段;尤其是建設鐵路和開發工業,由於缺乏資金,要推動十分困難。

 

馬達漢也指出,中國北方的民眾不像南方,他們保守丶冷漠,不具改革精神,對新政既不反對丶也沒有太大的熱情。至於新疆,維吾爾族民眾對清朝統治者十分痛恨,但態度淡漠,也不積極反抗。如果發生戰爭,他們將會是旁觀者。至於甘肅的穆斯林,其中東鄉族是不穩定的因素,很可能會因受到鼓舞而發生暴動,尤其是由於宗教問題。

 

另外,他對俄國從西部入侵中國的戰略佈局提出看法。他指出,為了佔領新疆的軍政中心烏魯木齊,必須先佔領哈密和巴里坤,以便切斷新疆和內地的聯繫。但是,割據新疆這塊人煙稀少丶地域遼闊的土地,對俄羅斯而言恐怕「不一定感到興趣。」但是,只要新疆「掌握在我們手裡,一旦和平談判時,它肯定會是一個分量不可估量的砝碼。」

 

在寫完這份報告後,馬達漢到日本下關和京都遊覧了兩個星期,他看到了現代化發展遠比中國成功的日本,這也是剛打敗俄羅斯不久的強敵!然後,經由海參崴和滿洲里,乘西伯利亞大鐵路回到聖彼得堡。

 

回國之後,他被俄皇尼古拉二世召見,晤談八十分鐘。由於受到沙皇的賞識,1910年晉升為少將。至於他撰寫的報告刊載於1909年的參謀總部內部軍事刊物上。但是由於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俄羅斯帝國的瓦解,這份調查報告塵封在歷史檔案之中,一直到1988年才重新出版,作為《俄國旅行家眼中的新疆》的附件,再現人們的眼前。

 

1914年,一次大戰爆發,馬達漢擔任騎兵旅長,對抗奧匈帝國軍隊。第二年,他出任騎兵師長。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羅曼諾夫王朝垮台,他被社會民主黨的俄國臨時政府拔擢為中將,成為芬蘭人在俄羅斯的最高階軍人,並指揮第六騎兵軍。但是由於他效忠沙皇,不受信任,乃決定退役回到芬蘭。

 

然而,這時候的芬蘭已經陷入內戰,分裂成支持布爾什維克革命的紅軍,以及支持沙俄的白軍,雙方交火,死傷枕藉。而他身為白軍的領導人,在國會的支持下,成功的取得了內戰的勝利。但擺在他眼前的卻是,芬蘭這個㚒在列強之間的小國家,究竟何去何從,如何以小事大?面對更為多舛的命運與抉擇!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