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於本身的戰略考量,許多作為早已告別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而改為習近平時代的積極進取。(圖片取自網路)
東南亞國家對中國戒慎恐懼
作者/梁東屏
東南亞國家作為一個整體,一直在中國的對外政策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特別是中、美之間的關係近年來日趨緊張,東南亞國家就成了雙方都欲拉攏的對象。處在兩強中間的東南亞國家,面對著地理位置較近,近年來急速崛起,各種作為也日益強勢的中國,不免有些戒慎恐懼。
《壟罩在龍的陰影之下:中國世紀中的東南亞》(In the Dragon’s Shadow: Southeast Asia in the Chinese Century)一書作者瑟巴斯廷.史特蘭吉歐(Sebastian Strangio)就指出,雖然中國是區域中幾乎所有國家的最重要經濟夥伴,但中國也是它們在外交上的棘手問題。
東南亞的十個國家在文化、宗教、語言乃至於發展的水平,都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它們對中國的看法也各異。舉例來說,柬埔寨近年來已經實際上把中國視為自己的保護國而亦步亦趨,但與中國有交界的越南跟緬甸就不一樣,在一定程度上,它們會視中國為一種威脅。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基於本身的戰略考量,許多作為早已告別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而改為習近平時代的積極進取,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中國藉著這個大計畫,成功地穿透了中南半島。
更重要的是,相關國家雖然警覺到這個危機,可是卻似乎無法抵擋。這是因為相關國家立法不夠周全,而中國人又十分善於穿透本來就已相當腐化的當地官僚及機構。例如馬來西亞、印尼、緬甸都發生了類似的狀況,亦即中國人進入之後,原先已經腐化的狀況又會變得更為嚴重。結果就是,儘管當地人並不贊成,許多計畫依然可以推動,進而造成環境問題、居民遭迫遷以及社會紛爭,湄公河和伊洛瓦底江的水壩工程就是例子。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債務。簡單地說,區域內的一些國家本身並無能力自行發展,特別是近一年來各國的經濟受到新冠疫情的擠壓,只好借助中國的龐大資金與技術,但卻有可能陷入債務陷阱,最後不得不在主權上做出讓步,寮國就是一例。
寮國目前已經是區域內對中國負債最多的國家,也開始感受到負面的效果。最近,中國南方電網有限公司就取得了寮國國家電網公司的大部份股權。
此外,近年來大量中國人湧入東南亞,實際上也成為中國跟區域內國家打交道的隱性籌碼。總之,部分東南亞國家對中國既愛又恨且懼,因而在外交上的拿捏,經常頗費思量。
作者簡介
梁東屏,曾任中國時報紐約新聞中心記者、主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現為香港亞洲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新加坡品雜誌、台灣人間福報…專欄作家。
2002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第十七屆吳舜文新聞獎採訪報導最優獎。著有「一個人@東南亞」、「閒走@東南亞」、「說三到四@東南亞」、「閒嗑牙@東南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