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珀感懷隨筆》南法旅繪(3) —從傳統到現代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王惠珀感懷隨筆》南法旅繪(3) —從傳統到現代
2020-12-25 07:00:00
A+
A
A-

 

 

Gordes遺世獨立,被稱為天空之城(郭正宏繪)。

 

南法旅繪(3)從傳統到現代 

 

作者/王惠珀

 

《前言》

1989年美國作家Peter Mayle出版《A year in Provence》(山居歲月),獲得英國書卷獎年度最佳旅遊散文類書籍後,普羅旺斯開始吸引全世界觀光客,成了熱門的旅遊勝地。普羅旺斯迷人之處就在於它是人口散居的鄉野,卻保留了中古世紀以降的千年古村落風貌。

 

2018年初夏,我跟隨郭正宏老師的速寫班(Taipei urban sketchers),在姚淑華導遊的帶領下,來到中世紀教廷所在地的亞維儂(Avignon)近郊冶遊。在方圓三小時的車程裡,我們在瀰漫著薰衣草香的普羅旺斯漫遊鄉間、隨處寫生,這是「南法教學旅繪」的第三部曲。

 

這行程很有意思。我們在天空之城Gordes體驗普羅旺斯的神韻,在不甩網路科技的Roussillon速寫紅石城,到Senanque abbey體驗孤絕塵世的千年修道院,一轉身又與Les Baux-de-Provence小村邂逅,體驗了一場超現代的梵谷藝術動畫饗宴。

 

在Peter Mayle《A year in Provence》描繪的普羅旺斯冶遊。

 

天空之城

亞維儂東邊40公里處有一個人口不到二千的小鎮勾和德(Gordes),是個掛在喀斯特山岩上的石頭城,在湛藍的天空下,遺世獨立。這中世紀古城在二戰時因頑強抵抗德軍而遭破壞,戰後重建,吸引了名畫家Marc Chagall等來此居住,開始出名。這小鎮因被彼得梅爾的《山居歲月》形容為天空之城,被票選為法國最美的小鎮,名噪一時。

 

Gordes天空之城(圖/Wikipedia)。

   

《紅石城》

亞維儂的宮殿、教堂太雄偉,非我等初學速寫者能力所及,於是我們到Roussillon寫生紅土城的小家碧玉,觀光客則開心地駐足觀看台灣來的速寫客作畫。這是個中世紀古城,民居老舊,卻塞滿花花草草,鮮紅翠綠。穿梭在巷弄間的石板路上時,沒有車陣,沒有城囂,沒有手機,只有觀光客的相機喀喀作響。啊,一片寧靜祥和,帝力於我何有哉,就是這麼回事。

紅土崖上的Roussillon村落就像名信片畫家筆下所畫的仙鄉。

 

《從傳統到現代》

Gordes附近有一個建於12世紀,屬於熙篤會Cistercians的雪儂克Senanque abbey修道院,是遵守聖本篤會規的天主教改革教派,教規森嚴,被稱為「清規會」。平時禁止交談,俗稱「啞巴會」。修士黑色道袍內著白色會服,被稱為「白衣修士」。這裡孤絕出世,修士守貧,終身素食,過著自耕自給的生活,以自產的薰衣草、橄欖、果樹,製作橄欖油、果醬、乾果、餅乾、香料、精油、肥皂。一年後的今天,我仍在用著這些原汁原味,品質極好,比現代廣告美妝更令人喜愛的修道院農產品。

 

薰衣草田伴著修道院,晨鐘暮燭訴說著千年歲月,在此作畫,我們也陷進了思古幽情的時光隧道裡。

 

太座速寫,老爺一路揹畫具、撐傘、遞茶水、照相。

 

《現代光影

梵谷故居亞爾(Arles)近郊有一個建在石灰岩上的小鎮Les Baux-de-Provence,羅馬帝國時期是軍事堡壘,中世紀以降,居民以採石灰岩(limestone)為業。岩礦被挖空後,人口外移,沒落到只剩下四百位居民。2012年法國藝術機構《文化空間》將廢棄的採石場轉化為Carrières de Lumières藝術中心,用高科技媒體將藝術投射在白色的岩礦上掀起近代「沉浸式數位藝術」風潮。

 

於是這個小鎮起死回生,在岩礦裡製造出光影魅境,別有洞天的藝術,被《米其林旅遊指南》推薦為最高級別的觀光聖地,吸引成千上萬的觀光客絡繹於途,法國人的創意真是了不起。

 

岩礦底下的魅境真是精彩。(圖取自La Provence及Carrières de Lumières網站)

 

在光影及數位音樂下,梵谷的畫作、在亞爾的鄉居,以及與高更的過往,被弄成活潑、調皮、酷炫、夢幻的動畫藝術,投射在岩洞的白牆上。沉浸其中尚未回神,又跳出來日本神秘古典的藝妓秀,以及台灣人與天對話的天燈秀,恍神今夕不知何夕。

 

光影秀場投射梵谷名畫,結尾則以天燈亮出台灣的心跳聲。

 

《不期爽遇台灣的天燈》

光影秀結尾以天燈升空,燈籠上寫著中文,看來好熟悉。回家打開PC,按圖索驥,找到了回憶。原來2010年亞洲藥學會(FAPA)在台灣召開時,台灣藥師合唱團受邀為開幕式演唱《台灣的心跳聲,我(時任團長)手持燈籠,背景出現的就是這一幕。啊!台灣的心跳聲用最溫馨的一面,在普羅旺斯與梵谷一起舞動呢!

 

2020年的政壇劍拔弩張,搞得烏煙瘴氣。媽祖的啟示讓我有了記憶的連結,很值得回味:

~~~~

少一點仇恨,多一點的我們,

少一點寒冷。多一點的溫存。

用狂草寫雲門,用蜂炮築一座城。

媽祖永恆,世世代代的虔誠。

天燈冉冉上升,

可以許下願望,就別等~~~~。

 

結語

我總是將職業病(研究態度)套在旅遊這件事上,把自己弄得很忙。行前找資料做研究,才知道出門要追求甚麼,沿途與記憶有交集時,則會心一笑驚喜半天。事後整理遊記,再帶來很長時間的滿足感。不管有沒有慧根,畫得好不好,在此過過當街頭畫家的癮,還真是滿足。此行流竄於普羅旺斯,親炙《山居歲月》所描繪的美,畢生難忘。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Gordes遺世獨立,被稱為天空之城(郭正宏繪)。

 

南法旅繪(3)從傳統到現代 

 

作者/王惠珀

 

《前言》

1989年美國作家Peter Mayle出版《A year in Provence》(山居歲月),獲得英國書卷獎年度最佳旅遊散文類書籍後,普羅旺斯開始吸引全世界觀光客,成了熱門的旅遊勝地。普羅旺斯迷人之處就在於它是人口散居的鄉野,卻保留了中古世紀以降的千年古村落風貌。

 

2018年初夏,我跟隨郭正宏老師的速寫班(Taipei urban sketchers),在姚淑華導遊的帶領下,來到中世紀教廷所在地的亞維儂(Avignon)近郊冶遊。在方圓三小時的車程裡,我們在瀰漫著薰衣草香的普羅旺斯漫遊鄉間、隨處寫生,這是「南法教學旅繪」的第三部曲。

 

這行程很有意思。我們在天空之城Gordes體驗普羅旺斯的神韻,在不甩網路科技的Roussillon速寫紅石城,到Senanque abbey體驗孤絕塵世的千年修道院,一轉身又與Les Baux-de-Provence小村邂逅,體驗了一場超現代的梵谷藝術動畫饗宴。

 

在Peter Mayle《A year in Provence》描繪的普羅旺斯冶遊。

 

天空之城

亞維儂東邊40公里處有一個人口不到二千的小鎮勾和德(Gordes),是個掛在喀斯特山岩上的石頭城,在湛藍的天空下,遺世獨立。這中世紀古城在二戰時因頑強抵抗德軍而遭破壞,戰後重建,吸引了名畫家Marc Chagall等來此居住,開始出名。這小鎮因被彼得梅爾的《山居歲月》形容為天空之城,被票選為法國最美的小鎮,名噪一時。

 

Gordes天空之城(圖/Wikipedia)。

   

《紅石城》

亞維儂的宮殿、教堂太雄偉,非我等初學速寫者能力所及,於是我們到Roussillon寫生紅土城的小家碧玉,觀光客則開心地駐足觀看台灣來的速寫客作畫。這是個中世紀古城,民居老舊,卻塞滿花花草草,鮮紅翠綠。穿梭在巷弄間的石板路上時,沒有車陣,沒有城囂,沒有手機,只有觀光客的相機喀喀作響。啊,一片寧靜祥和,帝力於我何有哉,就是這麼回事。

紅土崖上的Roussillon村落就像名信片畫家筆下所畫的仙鄉。

 

《從傳統到現代》

Gordes附近有一個建於12世紀,屬於熙篤會Cistercians的雪儂克Senanque abbey修道院,是遵守聖本篤會規的天主教改革教派,教規森嚴,被稱為「清規會」。平時禁止交談,俗稱「啞巴會」。修士黑色道袍內著白色會服,被稱為「白衣修士」。這裡孤絕出世,修士守貧,終身素食,過著自耕自給的生活,以自產的薰衣草、橄欖、果樹,製作橄欖油、果醬、乾果、餅乾、香料、精油、肥皂。一年後的今天,我仍在用著這些原汁原味,品質極好,比現代廣告美妝更令人喜愛的修道院農產品。

 

薰衣草田伴著修道院,晨鐘暮燭訴說著千年歲月,在此作畫,我們也陷進了思古幽情的時光隧道裡。

 

太座速寫,老爺一路揹畫具、撐傘、遞茶水、照相。

 

《現代光影

梵谷故居亞爾(Arles)近郊有一個建在石灰岩上的小鎮Les Baux-de-Provence,羅馬帝國時期是軍事堡壘,中世紀以降,居民以採石灰岩(limestone)為業。岩礦被挖空後,人口外移,沒落到只剩下四百位居民。2012年法國藝術機構《文化空間》將廢棄的採石場轉化為Carrières de Lumières藝術中心,用高科技媒體將藝術投射在白色的岩礦上掀起近代「沉浸式數位藝術」風潮。

 

於是這個小鎮起死回生,在岩礦裡製造出光影魅境,別有洞天的藝術,被《米其林旅遊指南》推薦為最高級別的觀光聖地,吸引成千上萬的觀光客絡繹於途,法國人的創意真是了不起。

 

岩礦底下的魅境真是精彩。(圖取自La Provence及Carrières de Lumières網站)

 

在光影及數位音樂下,梵谷的畫作、在亞爾的鄉居,以及與高更的過往,被弄成活潑、調皮、酷炫、夢幻的動畫藝術,投射在岩洞的白牆上。沉浸其中尚未回神,又跳出來日本神秘古典的藝妓秀,以及台灣人與天對話的天燈秀,恍神今夕不知何夕。

 

光影秀場投射梵谷名畫,結尾則以天燈亮出台灣的心跳聲。

 

《不期爽遇台灣的天燈》

光影秀結尾以天燈升空,燈籠上寫著中文,看來好熟悉。回家打開PC,按圖索驥,找到了回憶。原來2010年亞洲藥學會(FAPA)在台灣召開時,台灣藥師合唱團受邀為開幕式演唱《台灣的心跳聲,我(時任團長)手持燈籠,背景出現的就是這一幕。啊!台灣的心跳聲用最溫馨的一面,在普羅旺斯與梵谷一起舞動呢!

 

2020年的政壇劍拔弩張,搞得烏煙瘴氣。媽祖的啟示讓我有了記憶的連結,很值得回味:

~~~~

少一點仇恨,多一點的我們,

少一點寒冷。多一點的溫存。

用狂草寫雲門,用蜂炮築一座城。

媽祖永恆,世世代代的虔誠。

天燈冉冉上升,

可以許下願望,就別等~~~~。

 

結語

我總是將職業病(研究態度)套在旅遊這件事上,把自己弄得很忙。行前找資料做研究,才知道出門要追求甚麼,沿途與記憶有交集時,則會心一笑驚喜半天。事後整理遊記,再帶來很長時間的滿足感。不管有沒有慧根,畫得好不好,在此過過當街頭畫家的癮,還真是滿足。此行流竄於普羅旺斯,親炙《山居歲月》所描繪的美,畢生難忘。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