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丙喜打嘴鼓》跳脱三天的無常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黃丙喜打嘴鼓》跳脱三天的無常
2020-12-18 10:57:00
A+
A
A-

每個人都要好好而且真心地活在當下,來去、提放自如。(圖片取自網路)

 

跳脱三天的無常

 

作者/黃丙喜

 

人生把它放在世間這個領域來看,每天都會有臆想不到的事。而這些事也就在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三天時間軸上發生,只是你有沒有参透這些輪迥,跳脱這個無常。

 

兩位八十幾歲的忘年交,夫婦一生為官有為有守,替台灣七十到八十年代的經濟奇蹟立下汗馬功勞。兒子在美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不幸受新冠肺炎感染過世了。老來喪子,白髮送黑髮,是何等的傷痛。兩老千里迢迢去到美國替兒辦完後事,返台後受疫情隔離期間,部屬、好友們怕他們禁不起心理的打擊,又不知怎麼用言語表達,只能發簡訊安慰。

 

没想到,他們比大家想的堅强、平靜而且充滿智慧,令大家佩服、受教和感悟。

簡訊是這樣寫的:「謝謝您的來訊。親人的生死別離當然是人生的至痛,但人生也好比一個舞台,總有落幕的時候。它的長短不重要,重要的是相知、相愛、相惜的緣份。其實,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循環重復,終至止息。昨天,留下好記憶;今天,珍惜當下,真心活出快樂;明天,不可知,心懷希望去迎接。」

 

看到他們回復的簡訊,心頭一震,也訝然想起《金剛經》的一段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星雲上人說,把過去的種種視為昨日已過;把未來的種種視為今日新生。時間上是有現在、過去和未來之別。怎麼跳脱這種時間的韁绊呢?無住的心或心的無住,因為無,所以能够空,也才能有超乎凡塵的灑脱。

 

佛教世界裡存在著很多的無和空。在人世間,如果有無住的心,無不是無,空也不是空。把手打開的無,萬事萬物才能進得去;把心放開的空,大千世界也才能参得透。

 

牛津大學梵語學教授戈姆布里奇説:「時間能為科學家所衡量,永恒能為宗教人士所體驗。」而宇宙的時間和體驗的時間是兩條不相關的平行線,佛教認為我們不僅要為所體驗時間的質量負責,也要為所體驗的時間本身負責,所以,每個人都要好好而且真心地活在當下。對於獲得覺悟的人來說,過去和未來都已經消解,不存在時間的差別,因此也不存在預測的必要。

 

真相不是用眼睛看,而是要用心去感知、洞察、體驗和覺悟的。無住就是促發人們通向解脱的體驗和覺悟之路的真心了!

 

苦樂、成敗、得失、生死都是自然的循迴;有是包袱,無是無限。來去、提放自如正是人間智慧。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每個人都要好好而且真心地活在當下,來去、提放自如。(圖片取自網路)

 

跳脱三天的無常

 

作者/黃丙喜

 

人生把它放在世間這個領域來看,每天都會有臆想不到的事。而這些事也就在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三天時間軸上發生,只是你有沒有参透這些輪迥,跳脱這個無常。

 

兩位八十幾歲的忘年交,夫婦一生為官有為有守,替台灣七十到八十年代的經濟奇蹟立下汗馬功勞。兒子在美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不幸受新冠肺炎感染過世了。老來喪子,白髮送黑髮,是何等的傷痛。兩老千里迢迢去到美國替兒辦完後事,返台後受疫情隔離期間,部屬、好友們怕他們禁不起心理的打擊,又不知怎麼用言語表達,只能發簡訊安慰。

 

没想到,他們比大家想的堅强、平靜而且充滿智慧,令大家佩服、受教和感悟。

簡訊是這樣寫的:「謝謝您的來訊。親人的生死別離當然是人生的至痛,但人生也好比一個舞台,總有落幕的時候。它的長短不重要,重要的是相知、相愛、相惜的緣份。其實,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循環重復,終至止息。昨天,留下好記憶;今天,珍惜當下,真心活出快樂;明天,不可知,心懷希望去迎接。」

 

看到他們回復的簡訊,心頭一震,也訝然想起《金剛經》的一段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星雲上人說,把過去的種種視為昨日已過;把未來的種種視為今日新生。時間上是有現在、過去和未來之別。怎麼跳脱這種時間的韁绊呢?無住的心或心的無住,因為無,所以能够空,也才能有超乎凡塵的灑脱。

 

佛教世界裡存在著很多的無和空。在人世間,如果有無住的心,無不是無,空也不是空。把手打開的無,萬事萬物才能進得去;把心放開的空,大千世界也才能参得透。

 

牛津大學梵語學教授戈姆布里奇説:「時間能為科學家所衡量,永恒能為宗教人士所體驗。」而宇宙的時間和體驗的時間是兩條不相關的平行線,佛教認為我們不僅要為所體驗時間的質量負責,也要為所體驗的時間本身負責,所以,每個人都要好好而且真心地活在當下。對於獲得覺悟的人來說,過去和未來都已經消解,不存在時間的差別,因此也不存在預測的必要。

 

真相不是用眼睛看,而是要用心去感知、洞察、體驗和覺悟的。無住就是促發人們通向解脱的體驗和覺悟之路的真心了!

 

苦樂、成敗、得失、生死都是自然的循迴;有是包袱,無是無限。來去、提放自如正是人間智慧。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