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真說故事》人權缺一角 正視台灣戰爭史的轉型正義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陳婉真說故事》人權缺一角 正視台灣戰爭史的轉型正義
2020-12-16 08:02:00
A+
A
A-

 

2016年11月蔡英文剛當選不久,親率陳菊等人士,參加旗津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的秋祭台灣兵活動,允諾支持台籍老兵正義的追求。當天中央通訊社的報導。(圖片取自網路)

 

人權缺一角 正視台灣戰爭史的轉型正義

 

作者/陳婉真

 

每年的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對台灣而言更是別具意義,因為41年前的美麗島事件就是發生在這一天。美麗島雜誌社選擇這一天在高雄舉辦慶祝國際人權日遊行,國民黨政權指派一些人混入群眾運動現場,製造暴力事件以嫁禍美麗島人士,並發動大逮捕。

 

事件發生不久,很多人檢討認為美麗島人士是中了國民黨的計謀,但從歷史的角度看來,或許反而是國民黨中計,因為美麗島大逮捕引起國際關注及台灣人的覺醒,是日後台灣走向民主的重要關鍵。

 

41年後的今天,當年被捕人士有的已經離開人世,也有人高居政壇要津,其中和人權議題最有關聯者,非監察院長陳菊莫屬。她從早期擔任郭雨新秘書開始,就一直關心政治受難者的人權問題,也曾擔任過台灣人權會會長。她在總統府擔任秘書長期間,總統府的人權諮詢委員會還在運作;蔡英文連任後,於2020年5月19日,核定委員會於當日起停止運作,職務於同年8月1日由正式成立的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繼承,首任的主任委員就是由監察院長陳菊兼任。

 

台灣首次把人權問題正式列為施政目標的,是美麗島辯護律陳水扁就任總統之後的事,他在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就職演說中,提出「人權立國」的目標,並在總統府設立獨立運作的「國家人權委員會」。主要的推動目標包括:明訂應廢止死刑、禁止複製人、保障同志權、性別平等、科技與人權並重,推動到現在,看起來似乎只有在保障同志權方面有具體成績。

 

在他任內也積極推動「國家人權紀念館」的成立,他就任第二年就將前一年法務部移交給交通部觀光局的綠島綠洲山莊,更名為「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範圍從綠洲山莊擴充至莊敬營區、國防部醫務所、行政院海岸巡及安檢兵力駐用廳舍、人權紀念碑、公館漁港及週邊海岸地區,納入整體規劃。

 

他也積極成立「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但因朝小野大,在立法院卡關,直到2006年1月1日,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移交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接管。10月,綠島人權紀念園區更名為「綠島文化園區」。

 

一直到馬英九任內的2009年,中華民國終於通過〈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簽署。2月,台灣人權景美園區更名為「景美文化園區」。6月,綠島文化園區更名為「綠島人權文化園區」,景美文化園區更名為「景美人權文化園區」。

 

隔年,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宣示將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算是陳水扁時代的努力,馬英九政府順勢接收成果。

位於旗津的戰爭與和平紀念館,是許昭榮以自焚爭取開館的,館舍狹小,比建築物右邊的廁所還小,本國人士對它無感,倒是吸引很多國際朋友的關注前往參觀。(陳婉真攝)

 

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後,當年的人權日,文化部在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舉辦「2016世界人權日紀念活動」,文化部部長鄭麗君宣示政府將投入預算新台幣22億元,推動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

 

鄭麗君說,國家人權博物館成立之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結合當代推廣人權的組織與單位,處理威權統治時期的歷史真相,以及維護各地不義遺產、遺址,以達到轉型正義目標。國家人權博物館於2018年5月18日揭牌。

 

也在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後,總統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明確提出,新政府要持續和公民社會合作,讓台灣民主機制更加深化與進化。她也宣示,將從真相調查與整理出發,在總統府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預計3年內,完成台灣自己的轉型正義調查報告書。

 

根據2017年通過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明訂的職掌為:

 

一、開放政治檔案。

二、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

三、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

四、不當黨產之處理及運用。

五、其他轉型正義事項。

 

條例中明訂,威權統治時期,指自中華民國34年8月15日起至81年11月6日(即金門、馬祖、東沙及南沙地區宣告解嚴前一日)止之時期。

 

條例第5條規定:為確立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否定威權統治之合法性及記取侵害人權事件之歷史教訓,出現於公共建築或場所之紀念、緬懷威權統治者之象徵,應予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之。威權統治時期,統治者大規模侵害人權事件之發生地,應予保存或重建,並規劃為歷史遺址。

 

我們從蔡政府上台後處理的轉型正義及人權議題,表面上看起來相當完備,實際執行起來,除了促轉會剛開始時的一些負面形象外,當年長期一黨執政的國民黨及其支持者,難免會認為那是針對性的追殺法案。

 

 

蔡總統允諾當天中央社的報導。蔡總統、陳菊院長,二戰時你們的父親也曾被徵召參戰,請別忘了4年前你們對台灣社會的承諾,否則面對中國的武統威脅,我們能如何建立強大的台灣軍魂?(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提供)

 

民進黨的支持者則認為蔡英文根本太軟弱,光以移除蔣介石銅像一事,蔡政府任命的國防部長嚴德發在立法院公然說,蔣介石是國民革命軍之父,國防部不會移動蔣銅像;退輔會主委馮世寬也說,他非常不贊成移除蔣銅像的做法,這一點退輔會與國防部的立場完全一致,就是絕對不可以隨便將蔣銅像挖走、打破。

 

政務官本來就是政務任命,必須要執行任命者的政策,否則就不能再任用,哪有行政院長任命的國防部長及退輔會主委,公然在立法院反對政府的政策、反對其他業務單位執法?這麼重大的政策矛盾,又是在中國解放軍不斷來台挑釁的此刻,竟然沒有人感到奇怪,行事作風強勢的蘇貞昌也一反常態,毫無反應。

 

造成如此兩面不討好的,其實要怪就怪民進黨自己究竟是否真的想要推動人權、推動轉型正義、還原歷史真相?

 

會有這樣的質疑,是因為民進黨在推動這些政策時,是把台灣歷史一刀兩斷,戰前的一切問題完全不去處理。

 

然而,歷史是有延續性的,不可能一刀兩斷切乾淨,特別是1945年對台灣人而言,是改朝換代的重要轉捩點、是從大日本帝國殖民地變成中華民國的戰利品,戰爭期間死傷人數超過5萬人,那些為保衛家鄉遠赴南洋各地打仗的台灣亡魂,國民黨本來就視為敵軍(本來也是敵軍)。民進黨再度執政後,蔡英文曾在2016年參加過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的秋祭,還和老兵合照留念,陳菊也在場,當天蔡英文公然允諾將處理台籍老兵的歷史正義問題。然而,4年多過去了,她也順利連任了,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這兩人,她們的父親也都曾在二戰時被徵召參與戰爭相關工作,很多台灣人父祖輩也一樣難逃戰爭的蹂躪,為什麼戰爭結束75年後的今天,這些亡靈還依舊在海外漂泊,無法返鄉?

本靖國神社祭神簿,經有心人士取回影本,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予以數位典藏,很多人透過它找到當年戰死南洋的親人。(陳婉真翻拍)

 

我們看二戰期間敵對兩方的參戰國,必定都會留有一些戰爭遺跡,很多地方成為重要的人權教育地標,甚至是觀光景點,即便在台灣,戰爭期間被日軍俘擄拘禁在台灣的盟軍戰俘,也有一面長長的牆上,刻滿戰俘的名字,退輔會每年會前往致意。唯有戰死的台灣兵,除了李登輝卸任後由民間人士在台中寶覺寺一隅,立了一塊大石碑,以及,在高雄市的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是因為許昭榮自焚換來旗津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此外,就只剩日本靖國神社在祭祀戰殁的3萬多名台灣兵。

位於台中寶覺寺一隅,由民間立的「靈安故鄉」石碑,是前總統李登輝題的字。李登輝的胞兄就是二戰亡魂之一。(陳婉真攝)

 

位在新北市金瓜石的戰俘營,正式名稱是:「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國際戰俘可以在台灣設紀念園區,名字被刻在長長的紀念牆上;台灣兵在戰爭中陣亡者超過5萬人,自己的土地上,竟然無一處國家設置的紀念碑。果然台灣不屬於國際的一份子。(陳婉真攝)

 

二戰台灣兵的問題不處理,不但是台灣人權史上缺了好幾頁,尤其在近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斷對台灣以武統恫嚇之際,想到父祖輩參戰的結果如此悲慘,難怪台灣人毫無戰鬥意志,只期望美國及日本的幫忙,世界上有這麼沒志氣的國民嗎?蔡英文政府能不重視台灣戰魂提升的問題嗎?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2016年11月蔡英文剛當選不久,親率陳菊等人士,參加旗津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的秋祭台灣兵活動,允諾支持台籍老兵正義的追求。當天中央通訊社的報導。(圖片取自網路)

 

人權缺一角 正視台灣戰爭史的轉型正義

 

作者/陳婉真

 

每年的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對台灣而言更是別具意義,因為41年前的美麗島事件就是發生在這一天。美麗島雜誌社選擇這一天在高雄舉辦慶祝國際人權日遊行,國民黨政權指派一些人混入群眾運動現場,製造暴力事件以嫁禍美麗島人士,並發動大逮捕。

 

事件發生不久,很多人檢討認為美麗島人士是中了國民黨的計謀,但從歷史的角度看來,或許反而是國民黨中計,因為美麗島大逮捕引起國際關注及台灣人的覺醒,是日後台灣走向民主的重要關鍵。

 

41年後的今天,當年被捕人士有的已經離開人世,也有人高居政壇要津,其中和人權議題最有關聯者,非監察院長陳菊莫屬。她從早期擔任郭雨新秘書開始,就一直關心政治受難者的人權問題,也曾擔任過台灣人權會會長。她在總統府擔任秘書長期間,總統府的人權諮詢委員會還在運作;蔡英文連任後,於2020年5月19日,核定委員會於當日起停止運作,職務於同年8月1日由正式成立的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繼承,首任的主任委員就是由監察院長陳菊兼任。

 

台灣首次把人權問題正式列為施政目標的,是美麗島辯護律陳水扁就任總統之後的事,他在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就職演說中,提出「人權立國」的目標,並在總統府設立獨立運作的「國家人權委員會」。主要的推動目標包括:明訂應廢止死刑、禁止複製人、保障同志權、性別平等、科技與人權並重,推動到現在,看起來似乎只有在保障同志權方面有具體成績。

 

在他任內也積極推動「國家人權紀念館」的成立,他就任第二年就將前一年法務部移交給交通部觀光局的綠島綠洲山莊,更名為「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範圍從綠洲山莊擴充至莊敬營區、國防部醫務所、行政院海岸巡及安檢兵力駐用廳舍、人權紀念碑、公館漁港及週邊海岸地區,納入整體規劃。

 

他也積極成立「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但因朝小野大,在立法院卡關,直到2006年1月1日,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移交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接管。10月,綠島人權紀念園區更名為「綠島文化園區」。

 

一直到馬英九任內的2009年,中華民國終於通過〈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簽署。2月,台灣人權景美園區更名為「景美文化園區」。6月,綠島文化園區更名為「綠島人權文化園區」,景美文化園區更名為「景美人權文化園區」。

 

隔年,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宣示將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算是陳水扁時代的努力,馬英九政府順勢接收成果。

位於旗津的戰爭與和平紀念館,是許昭榮以自焚爭取開館的,館舍狹小,比建築物右邊的廁所還小,本國人士對它無感,倒是吸引很多國際朋友的關注前往參觀。(陳婉真攝)

 

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後,當年的人權日,文化部在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舉辦「2016世界人權日紀念活動」,文化部部長鄭麗君宣示政府將投入預算新台幣22億元,推動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

 

鄭麗君說,國家人權博物館成立之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結合當代推廣人權的組織與單位,處理威權統治時期的歷史真相,以及維護各地不義遺產、遺址,以達到轉型正義目標。國家人權博物館於2018年5月18日揭牌。

 

也在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後,總統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明確提出,新政府要持續和公民社會合作,讓台灣民主機制更加深化與進化。她也宣示,將從真相調查與整理出發,在總統府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預計3年內,完成台灣自己的轉型正義調查報告書。

 

根據2017年通過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明訂的職掌為:

 

一、開放政治檔案。

二、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

三、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

四、不當黨產之處理及運用。

五、其他轉型正義事項。

 

條例中明訂,威權統治時期,指自中華民國34年8月15日起至81年11月6日(即金門、馬祖、東沙及南沙地區宣告解嚴前一日)止之時期。

 

條例第5條規定:為確立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否定威權統治之合法性及記取侵害人權事件之歷史教訓,出現於公共建築或場所之紀念、緬懷威權統治者之象徵,應予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之。威權統治時期,統治者大規模侵害人權事件之發生地,應予保存或重建,並規劃為歷史遺址。

 

我們從蔡政府上台後處理的轉型正義及人權議題,表面上看起來相當完備,實際執行起來,除了促轉會剛開始時的一些負面形象外,當年長期一黨執政的國民黨及其支持者,難免會認為那是針對性的追殺法案。

 

 

蔡總統允諾當天中央社的報導。蔡總統、陳菊院長,二戰時你們的父親也曾被徵召參戰,請別忘了4年前你們對台灣社會的承諾,否則面對中國的武統威脅,我們能如何建立強大的台灣軍魂?(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提供)

 

民進黨的支持者則認為蔡英文根本太軟弱,光以移除蔣介石銅像一事,蔡政府任命的國防部長嚴德發在立法院公然說,蔣介石是國民革命軍之父,國防部不會移動蔣銅像;退輔會主委馮世寬也說,他非常不贊成移除蔣銅像的做法,這一點退輔會與國防部的立場完全一致,就是絕對不可以隨便將蔣銅像挖走、打破。

 

政務官本來就是政務任命,必須要執行任命者的政策,否則就不能再任用,哪有行政院長任命的國防部長及退輔會主委,公然在立法院反對政府的政策、反對其他業務單位執法?這麼重大的政策矛盾,又是在中國解放軍不斷來台挑釁的此刻,竟然沒有人感到奇怪,行事作風強勢的蘇貞昌也一反常態,毫無反應。

 

造成如此兩面不討好的,其實要怪就怪民進黨自己究竟是否真的想要推動人權、推動轉型正義、還原歷史真相?

 

會有這樣的質疑,是因為民進黨在推動這些政策時,是把台灣歷史一刀兩斷,戰前的一切問題完全不去處理。

 

然而,歷史是有延續性的,不可能一刀兩斷切乾淨,特別是1945年對台灣人而言,是改朝換代的重要轉捩點、是從大日本帝國殖民地變成中華民國的戰利品,戰爭期間死傷人數超過5萬人,那些為保衛家鄉遠赴南洋各地打仗的台灣亡魂,國民黨本來就視為敵軍(本來也是敵軍)。民進黨再度執政後,蔡英文曾在2016年參加過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的秋祭,還和老兵合照留念,陳菊也在場,當天蔡英文公然允諾將處理台籍老兵的歷史正義問題。然而,4年多過去了,她也順利連任了,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這兩人,她們的父親也都曾在二戰時被徵召參與戰爭相關工作,很多台灣人父祖輩也一樣難逃戰爭的蹂躪,為什麼戰爭結束75年後的今天,這些亡靈還依舊在海外漂泊,無法返鄉?

本靖國神社祭神簿,經有心人士取回影本,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予以數位典藏,很多人透過它找到當年戰死南洋的親人。(陳婉真翻拍)

 

我們看二戰期間敵對兩方的參戰國,必定都會留有一些戰爭遺跡,很多地方成為重要的人權教育地標,甚至是觀光景點,即便在台灣,戰爭期間被日軍俘擄拘禁在台灣的盟軍戰俘,也有一面長長的牆上,刻滿戰俘的名字,退輔會每年會前往致意。唯有戰死的台灣兵,除了李登輝卸任後由民間人士在台中寶覺寺一隅,立了一塊大石碑,以及,在高雄市的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是因為許昭榮自焚換來旗津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此外,就只剩日本靖國神社在祭祀戰殁的3萬多名台灣兵。

位於台中寶覺寺一隅,由民間立的「靈安故鄉」石碑,是前總統李登輝題的字。李登輝的胞兄就是二戰亡魂之一。(陳婉真攝)

 

位在新北市金瓜石的戰俘營,正式名稱是:「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國際戰俘可以在台灣設紀念園區,名字被刻在長長的紀念牆上;台灣兵在戰爭中陣亡者超過5萬人,自己的土地上,竟然無一處國家設置的紀念碑。果然台灣不屬於國際的一份子。(陳婉真攝)

 

二戰台灣兵的問題不處理,不但是台灣人權史上缺了好幾頁,尤其在近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斷對台灣以武統恫嚇之際,想到父祖輩參戰的結果如此悲慘,難怪台灣人毫無戰鬥意志,只期望美國及日本的幫忙,世界上有這麼沒志氣的國民嗎?蔡英文政府能不重視台灣戰魂提升的問題嗎?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