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珀感懷隨筆》政府在用人民的身體拚經濟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王惠珀感懷隨筆》政府在用人民的身體拚經濟
2020-12-11 07:00:00
A+
A
A-

萊豬風暴上了國際新聞:Taiwan lawmakers throw pig guts in protest over meat imports (CNN News 2020.11.28)。

 

政府在用人民的身體拚經濟

 

作者/王惠珀

 

前言: 問題出在政府

民以食為天。2000年以降,台灣四年內發生了二次食安風暴第一次翻掉國民黨執政(2016年),第二次民進黨用進口萊豬去效忠美國(2020年),導致大規模秋鬥。

 

進口萊豬換取國際地位?民進黨上上下下在捍衛這樣的施政邏輯,因為總統說了算。人民要不要接受這樣的歪理,得站出來評評理。

 

政府想以政治凌駕專業,行得通?且讓我從回顧食安風暴來談食安政策是亂源,而這政府用人民身體拚經濟及外交,真是可鄙。

 

《藥食環境的品質評析  

2009年以前的食品及藥品,分別由衛生署食品處及藥政處主政管理。食品處及藥政處在衛生署大樓裡各掃門前雪,樓下不知道樓上在做什麼。2009年行政院組織再造,成立衛福部後,藥品及食品歸屬「食品藥物管理署」管轄。

 

藥品管理上,我國已於1977年落實國產藥品「優良製造規範」(GMP)。思及身體不會分國產/進口藥,2003年也開始落實進口藥品GMP。又因為藥事法針對藥廠違背GMP的罰責太輕(6~30萬),而於2003年修法,以偽劣藥論處。當時的行政院並不同意亂世用重典,案子到了立法院,因徐中雄及李慶華立委力挺,才以罰責500~2500萬以及負責人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入罪論處,修法過關。

 

如此過了幾十年,藥品GMP保障了國人的用藥安全,不論進口藥或國產藥,國產藥也開始打開外銷坦途。

 

食品管理上,論使用人口及使用頻率,食品都比藥品多。在產品取得上(accessability),食品也比藥品容易。因此公權力在管理「人吃東西」的邏輯上,對食品本應有比藥品更為嚴謹的政策,以保證品質才對。然而,食品管理並未與時俱進,實施優良製造規範(食品GMP),也未與藥品管理政策同步修法,仍停留在「違者依食品管理法處罰6~30萬」。

環境品質源於政策,人民的身體在公權力的管理政策下被切割、綁架了。

 

食安風暴的歷史回顧》

更荒唐的是,阿扁執政時制定了「食品自主管理」政策(2000年),政府不管食品GMP,卻授予GMP標章。這掛羊頭賣狗肉的政策終於在2014~2015年間爆發食安風暴,成為翻掉國民黨政權的推手。當時帶頭翻掉國民黨的,是反食安風暴的街頭英雄蔡英文(民進黨主席)。圖三&圖四

台灣離食品管理的常軌還很遠。2014年食安風暴後政府終於取消食品GMP標章(王惠珀聯合報民意論壇2014.09.09)。

 

2013年在野黨主席扮演反萊豬萊牛的戰將(取自中天新聞)。

 

施政邏輯--風險預防才是王道

環境品質源於政策。2005年政府規劃組織改造時,由藥政處負責草擬食藥署(TFDA)組織法,由筆者(時任藥政處長)帶頭草擬「食品藥品管理署組織章程」。

 

思維上,我們將吃下肚的「東西」全部列歸食藥署管轄,統一事權才能將過去以產品促銷的「物本管理」,轉型為預防風險的「人本管理」。

環境品質源於政策,從萊豬這事看來,中國、歐盟是先進國,台灣不是。

 

這樣的思維源於身體不會區分藥品或食品(藥食同源),也不會區分國產或進口藥/食品。也就是說,將「品質+安全+療效」的評估(risk and benefit assessment),做為政府制定藥/食品管理政策的唯一指標。 

預防藥食風險的施政邏輯。

 

食藥署理應在統一事權下,以科學(專業)及人本精神,制定藥食管理的常軌(regulatory norm),讓萬象歸宗於「人吃東西必思預防風險」。然而2016年碰到民進黨執政,台灣政局丕變,在政治正確一切正確下,專業靠邊站,人民的身體反而「被拚經濟」了。

 

用身體拚經濟是萬惡之源

且來回顧一下萊豬事件民進黨政府是怎樣在運作的:(1)用人民的身體來效忠美國;(2)專業靠邊站,總統說了算;(3)萊豬政策公布之前,主管單位食藥署是沒有角色的,沒有發聲做專業論述,也沒有超前部署預防風險的SOP,到萊豬要叩關了才說尚無赴美查廠之規劃。

 

看得出來嗎? 這是政治霸凌專業,本末倒置,違背施政SOP的操作。需知道,產品進口是經濟部的事,肉品管理是農委會的事,可不可以把萊豬(尤其內臟及加工製品)送進人民嘴巴是衛福部的事。

 

人民該從萊豬延伸思考: (1)政府可以用人民的身體拚經濟?(2)總統說了算,這不是獨裁,甚麼是獨裁? (3)綠色媒體真是墮落,以消費馬英九來擋萊豬風暴,馬政權不是已被人民轟下台? (4)政府的存在該是要解決問題還是要製造問題? (5)民進黨可以不長進,人民也可以沉默不捍衛自身的健康風險?

 

台灣人竟得從萊豬身上才習得寶貴的一課,這萊豬政治學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萊豬風暴上了國際新聞:Taiwan lawmakers throw pig guts in protest over meat imports (CNN News 2020.11.28)。

 

政府在用人民的身體拚經濟

 

作者/王惠珀

 

前言: 問題出在政府

民以食為天。2000年以降,台灣四年內發生了二次食安風暴第一次翻掉國民黨執政(2016年),第二次民進黨用進口萊豬去效忠美國(2020年),導致大規模秋鬥。

 

進口萊豬換取國際地位?民進黨上上下下在捍衛這樣的施政邏輯,因為總統說了算。人民要不要接受這樣的歪理,得站出來評評理。

 

政府想以政治凌駕專業,行得通?且讓我從回顧食安風暴來談食安政策是亂源,而這政府用人民身體拚經濟及外交,真是可鄙。

 

《藥食環境的品質評析  

2009年以前的食品及藥品,分別由衛生署食品處及藥政處主政管理。食品處及藥政處在衛生署大樓裡各掃門前雪,樓下不知道樓上在做什麼。2009年行政院組織再造,成立衛福部後,藥品及食品歸屬「食品藥物管理署」管轄。

 

藥品管理上,我國已於1977年落實國產藥品「優良製造規範」(GMP)。思及身體不會分國產/進口藥,2003年也開始落實進口藥品GMP。又因為藥事法針對藥廠違背GMP的罰責太輕(6~30萬),而於2003年修法,以偽劣藥論處。當時的行政院並不同意亂世用重典,案子到了立法院,因徐中雄及李慶華立委力挺,才以罰責500~2500萬以及負責人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入罪論處,修法過關。

 

如此過了幾十年,藥品GMP保障了國人的用藥安全,不論進口藥或國產藥,國產藥也開始打開外銷坦途。

 

食品管理上,論使用人口及使用頻率,食品都比藥品多。在產品取得上(accessability),食品也比藥品容易。因此公權力在管理「人吃東西」的邏輯上,對食品本應有比藥品更為嚴謹的政策,以保證品質才對。然而,食品管理並未與時俱進,實施優良製造規範(食品GMP),也未與藥品管理政策同步修法,仍停留在「違者依食品管理法處罰6~30萬」。

環境品質源於政策,人民的身體在公權力的管理政策下被切割、綁架了。

 

食安風暴的歷史回顧》

更荒唐的是,阿扁執政時制定了「食品自主管理」政策(2000年),政府不管食品GMP,卻授予GMP標章。這掛羊頭賣狗肉的政策終於在2014~2015年間爆發食安風暴,成為翻掉國民黨政權的推手。當時帶頭翻掉國民黨的,是反食安風暴的街頭英雄蔡英文(民進黨主席)。圖三&圖四

台灣離食品管理的常軌還很遠。2014年食安風暴後政府終於取消食品GMP標章(王惠珀聯合報民意論壇2014.09.09)。

 

2013年在野黨主席扮演反萊豬萊牛的戰將(取自中天新聞)。

 

施政邏輯--風險預防才是王道

環境品質源於政策。2005年政府規劃組織改造時,由藥政處負責草擬食藥署(TFDA)組織法,由筆者(時任藥政處長)帶頭草擬「食品藥品管理署組織章程」。

 

思維上,我們將吃下肚的「東西」全部列歸食藥署管轄,統一事權才能將過去以產品促銷的「物本管理」,轉型為預防風險的「人本管理」。

環境品質源於政策,從萊豬這事看來,中國、歐盟是先進國,台灣不是。

 

這樣的思維源於身體不會區分藥品或食品(藥食同源),也不會區分國產或進口藥/食品。也就是說,將「品質+安全+療效」的評估(risk and benefit assessment),做為政府制定藥/食品管理政策的唯一指標。 

預防藥食風險的施政邏輯。

 

食藥署理應在統一事權下,以科學(專業)及人本精神,制定藥食管理的常軌(regulatory norm),讓萬象歸宗於「人吃東西必思預防風險」。然而2016年碰到民進黨執政,台灣政局丕變,在政治正確一切正確下,專業靠邊站,人民的身體反而「被拚經濟」了。

 

用身體拚經濟是萬惡之源

且來回顧一下萊豬事件民進黨政府是怎樣在運作的:(1)用人民的身體來效忠美國;(2)專業靠邊站,總統說了算;(3)萊豬政策公布之前,主管單位食藥署是沒有角色的,沒有發聲做專業論述,也沒有超前部署預防風險的SOP,到萊豬要叩關了才說尚無赴美查廠之規劃。

 

看得出來嗎? 這是政治霸凌專業,本末倒置,違背施政SOP的操作。需知道,產品進口是經濟部的事,肉品管理是農委會的事,可不可以把萊豬(尤其內臟及加工製品)送進人民嘴巴是衛福部的事。

 

人民該從萊豬延伸思考: (1)政府可以用人民的身體拚經濟?(2)總統說了算,這不是獨裁,甚麼是獨裁? (3)綠色媒體真是墮落,以消費馬英九來擋萊豬風暴,馬政權不是已被人民轟下台? (4)政府的存在該是要解決問題還是要製造問題? (5)民進黨可以不長進,人民也可以沉默不捍衛自身的健康風險?

 

台灣人竟得從萊豬身上才習得寶貴的一課,這萊豬政治學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