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談文論武》食品安全不能只靠市場機制保障!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張競談文論武》食品安全不能只靠市場機制保障!
2020-11-26 10:48:00
A+
A
A-

 

政府要安定人心,最簡單就是公布進口之食品大廠名單,再加上上市食品食材清單。(圖片取自網路)

 

食品安全不能只靠市場機制保障!

 

作者/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媒體報導蔡英文總統回應開放美國含瘦肉精爭議肉品進口問題,提到面對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時,蔡英文總統強調,開放此等肉食產品是讓市場多一個選擇,並不是要求一定要食用。

 

蔡英文總統顯然是對於食品安全問題本質,在理性層次上毫不理解;更在感性層次上,對於民眾感受亦毫不諒解。假若依據此種論調,現在就乾脆解散所有中華民國食品安全檢驗與查核機制及作業,棄守所有維護國民健康江山吧!

 

針對開放美國含瘦肉精爭議肉品進口,其實包括兩個不同民眾關切焦點:此種肉品在本質上是否安全,再加上消費者能否獲得充分資訊加以辨識選擇。但到目前為止,政府與民眾在溝通說明過程中,顯然無法讓鄉親們放心接受政府所將採取之控管措施,因此才會走上街頭。

 

所有食品檢驗、標示與查核各個作業,其實是密切相關,其所重視的目標不僅在於維護國民健康,更要從多元面相上去滿足消費者需求。食品檢驗不但涉及其是否會危及人體健康,更須依據各個不同的社會需求,順利供應市場,保障民眾食品之安全與福祉。

 

比方說,像是伊斯蘭教教友所食用之清真食品,其處理過程就必須依據宗教規範,符合其教義需求。類似要求亦存在於猶太教、佛教、印度教以及基督教不同宗派所形成之社會群體。基於宗教信仰,針對教友所提供之食材,以及其所經常前往之餐飲消費場所,都必須嚴格加以標示,這是尊重亦是保障。

 

 

其實食品科技與基因工程發展至今,許多存在爭議之食品食材,仍在質疑與反對聲浪下,順利獲得政府認可打入市場,其中最明顯例證就是基因改造食品。而且基因改造食品往往必須由供應商自行主動說明標註,而無法從食品檢驗作業流程中加以察覺。

 

所以若主張儘管曾在飼養過程運用過之特定生化物質,但經食品檢驗過程,無法檢出含前述物質時,就可不加以標註,其實是政府政策上姑息放水,無視其在食品消費所能產生的嚴重後果。

 

許多表面上是素食之農產品,會有可能在包裝上,標註此農產品曾在基因改造過程運用動物基因,因此不適素食者食用。此標示往往是食品供應商具有良心之主動標示,而非食品檢驗主管機關之要求。

 

飛行航班所供應之堅果,往往在包裝上都註明不含花生,就是因曾有食用者產生呼吸道腫脹過敏反應幾乎致死,所以才特別加以說明。糕餅店麵包或蛋糕,若運用花生作為調味裝飾食材,更會明確加上警語標示。其實這亦是食品檢驗過關,卻有危害消費者之虞,所以必須加以標示的典型案例。

 

其實人類飲食消費,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香菸雪茄包裝不是充滿危害健康警語嗎,但癮君子要過癮尋死,總是要死得明明白白。含酒精產品亦不斷警告消費者莫過量,更不要酒後駕車,但硬是不聽人勸的狀況,還不是如家常便飯!

 

政府要安定人心,最簡單就是公布進口此種肉品之食品大廠名單,再加上上市食品食材清單。既然要厚著臉皮說,只是要多一個選擇,沒有要求必須食用,總是要讓消費者能看清楚到底是誰提供這些食品吧?難道真如不少人所懷疑:是不想擋到綠營選舉金主財路,所以在嚴格標示故意打迷糊仗嗎?

 

 

作者簡介

張競,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政府要安定人心,最簡單就是公布進口之食品大廠名單,再加上上市食品食材清單。(圖片取自網路)

 

食品安全不能只靠市場機制保障!

 

作者/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媒體報導蔡英文總統回應開放美國含瘦肉精爭議肉品進口問題,提到面對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時,蔡英文總統強調,開放此等肉食產品是讓市場多一個選擇,並不是要求一定要食用。

 

蔡英文總統顯然是對於食品安全問題本質,在理性層次上毫不理解;更在感性層次上,對於民眾感受亦毫不諒解。假若依據此種論調,現在就乾脆解散所有中華民國食品安全檢驗與查核機制及作業,棄守所有維護國民健康江山吧!

 

針對開放美國含瘦肉精爭議肉品進口,其實包括兩個不同民眾關切焦點:此種肉品在本質上是否安全,再加上消費者能否獲得充分資訊加以辨識選擇。但到目前為止,政府與民眾在溝通說明過程中,顯然無法讓鄉親們放心接受政府所將採取之控管措施,因此才會走上街頭。

 

所有食品檢驗、標示與查核各個作業,其實是密切相關,其所重視的目標不僅在於維護國民健康,更要從多元面相上去滿足消費者需求。食品檢驗不但涉及其是否會危及人體健康,更須依據各個不同的社會需求,順利供應市場,保障民眾食品之安全與福祉。

 

比方說,像是伊斯蘭教教友所食用之清真食品,其處理過程就必須依據宗教規範,符合其教義需求。類似要求亦存在於猶太教、佛教、印度教以及基督教不同宗派所形成之社會群體。基於宗教信仰,針對教友所提供之食材,以及其所經常前往之餐飲消費場所,都必須嚴格加以標示,這是尊重亦是保障。

 

 

其實食品科技與基因工程發展至今,許多存在爭議之食品食材,仍在質疑與反對聲浪下,順利獲得政府認可打入市場,其中最明顯例證就是基因改造食品。而且基因改造食品往往必須由供應商自行主動說明標註,而無法從食品檢驗作業流程中加以察覺。

 

所以若主張儘管曾在飼養過程運用過之特定生化物質,但經食品檢驗過程,無法檢出含前述物質時,就可不加以標註,其實是政府政策上姑息放水,無視其在食品消費所能產生的嚴重後果。

 

許多表面上是素食之農產品,會有可能在包裝上,標註此農產品曾在基因改造過程運用動物基因,因此不適素食者食用。此標示往往是食品供應商具有良心之主動標示,而非食品檢驗主管機關之要求。

 

飛行航班所供應之堅果,往往在包裝上都註明不含花生,就是因曾有食用者產生呼吸道腫脹過敏反應幾乎致死,所以才特別加以說明。糕餅店麵包或蛋糕,若運用花生作為調味裝飾食材,更會明確加上警語標示。其實這亦是食品檢驗過關,卻有危害消費者之虞,所以必須加以標示的典型案例。

 

其實人類飲食消費,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香菸雪茄包裝不是充滿危害健康警語嗎,但癮君子要過癮尋死,總是要死得明明白白。含酒精產品亦不斷警告消費者莫過量,更不要酒後駕車,但硬是不聽人勸的狀況,還不是如家常便飯!

 

政府要安定人心,最簡單就是公布進口此種肉品之食品大廠名單,再加上上市食品食材清單。既然要厚著臉皮說,只是要多一個選擇,沒有要求必須食用,總是要讓消費者能看清楚到底是誰提供這些食品吧?難道真如不少人所懷疑:是不想擋到綠營選舉金主財路,所以在嚴格標示故意打迷糊仗嗎?

 

 

作者簡介

張競,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