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驚聲》為免兩強殊死對決 習近平必須找到控管台灣方案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山中驚聲》為免兩強殊死對決 習近平必須找到控管台灣方案
2020-11-24 07:00:00
A+
A
A-

台灣未來仍然也必定是美中關係陷入低谷的最大變數。(圖片取自網路)

 

為免兩強殊死對決   習近平必須找到控管台灣方案

 

作者/張陌

 

APEC向來是盍各言爾志的場合,但今年突然有了一個奇妙的巧合,日本首相菅義偉在APEC的企業領袖對話中說,將藉明年擔任CPTPP輪值主席國,擴大CPTPP的規模。語音剛落,習近平就在非正式領袖會議上表示,將積極考慮加入CPTPP。


這好像是菅義偉作了一個球給習近平,讓習近平可以藉這句話搭上腔,扣球得分。但顯然並非如此,日本對中國加入與否,態度一向是曖昧的。所以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西村康稔就說了,要看中國是否準備好了參加這個自貿區所要求的高水平的自由化條件。其潛台詞無非就是,中國還不夠格!


在這一場合之前,眾所周知的是RCEP歷經艱辛的八年談判,終於完成簽署。在全球遭到疫情肆虐而衍生經濟高度不確定性的隱憂下,這個自貿區的簽署,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但日本的態度其實倒也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問題在於美國。CPTPP是歐巴馬的TPP的替代物,所以要有TPP,就是為了圍堵中國。它的目的是將日本、北美、澳紐加上東盟內的國家,特別是越南,形成一個反中的經濟同盟,本身就是地緣政治的產物。只不過,抱持孤立主義傾向的川普四年前入主白宮,讓此一當年的目標瞬間破滅。


拜登今年擊敗川普,當然就因此意味著當年的這一條圍堵的路徑可能捲土重來,日本這番陽奉陰違的說法,就是為了替美國保留再組一條統一戰線的空間。


然而,就因為RCEP已經簽署,而東盟的相關國家也都已經清晰地認知到,它的經濟動能與前景毫無疑問地將寄託於中國,而不是美國,這一條藉由TPP去形塑的反中同盟恐怕已經一去不復返。


RCEP的誕生意味著,中國大陸與它的近鄰,亦即在過去的千年以上的朝貢體系中的藩屬,是一個共生共榮的經濟圈,中國之榮即東盟、日韓之榮,中國之衰即東盟、日韓之衰。就中國周旁的諸國而言,與中國進行對抗,就是對自身的損傷,這不是過去的朝貢體系所遺留的規律,而是經濟與貿易的自然邏輯。所有的貿易與供應鏈,都在近鄰之間發生,美國與加、墨的貿易,永恆地大於它與歐洲、亞洲各國的貿易,歐盟內部亦然。


RCEP不是勉強湊合起來的大匯串,而是利益驅動之下的邏輯的必然。在東盟已經如此意識之後,TPP要形塑的反中同盟,將很難被構築或聯合起來。


想必是做了如此地判斷之後,習近平做了如此的宣示:「積極考慮加入CPTPP」,而其最終的目標依舊是,形成一個更廣闊的亞太自貿區FTAAP,將亞洲以迄於美洲與大洋洲內的諸多國家冶於一爐,包括美國在內。


作為第一步,加入CPTPP是為化解CPTPP的對抗性,再加上中日韓三邊FTA,具體的目的是讓日本真正地回到中國曾經主導過的那個亞洲體系中的一員,消解日本在二戰之後即成為美國扈從的歷史角色。如果美國亦尋求加入CPTPP,則中、美皆在其中,作為第二步的FTAAP,也將水到渠成;若美國放棄加入CPTPP,FTAAP仍然是可以作為第二步,呼喚美國加入這個範圍已經超出亞洲的太平洋大熔爐。


這是習近平以及他的智囊的一個十分深遠的謀劃,其目的是繞開基於修昔底德陷阱所預示的美中必有的那一戰,讓美中可以不經由一場生死級別的熱戰,即達到在戰略層次上的世界新秩序安排或是合作架構關係。


這一條路勢必充滿艱辛,就如前述,日本的心態依舊向著華盛頓,它的國民對中國的憎惡程度更已達到了史上的最高峰,恐怕唯有當年日本侵華的歷史可以與此刻的疏遠相比擬。但經濟的利益畢竟將日本拉進RCEP,在理性的衡量之下,中國加入CPTPP並不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情。


但美中走向和解的難度卻遠勝於此,除了美國作為全球霸主之後即不曾失敗的經驗可能讓它鋌而走險之外,台灣未來仍然也必定是美中關係陷入低谷的最大變數。台灣的分離主義是美國加以運用作為抗中籌碼的最大誘惑,而基於民族主義激起的挑釁行動,通常收效甚大,台灣就是美中走上修昔底德陷阱的海妖之歌,而兩個超級量體大國殊死決鬥,也將悲劇性地登場。


故而,在這一個顯然的導火線、或是預知的死亡紀事之前,北京的領導者與智囊,必須找出一個控管台灣的方案與機制,否則,人類可能因此經歷一場無端的浩劫!

 

台灣未來仍然也必定是美中關係陷入低谷的最大變數。(圖片取自網路)

 

為免兩強殊死對決   習近平必須找到控管台灣方案

 

作者/張陌

 

APEC向來是盍各言爾志的場合,但今年突然有了一個奇妙的巧合,日本首相菅義偉在APEC的企業領袖對話中說,將藉明年擔任CPTPP輪值主席國,擴大CPTPP的規模。語音剛落,習近平就在非正式領袖會議上表示,將積極考慮加入CPTPP。


這好像是菅義偉作了一個球給習近平,讓習近平可以藉這句話搭上腔,扣球得分。但顯然並非如此,日本對中國加入與否,態度一向是曖昧的。所以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西村康稔就說了,要看中國是否準備好了參加這個自貿區所要求的高水平的自由化條件。其潛台詞無非就是,中國還不夠格!


在這一場合之前,眾所周知的是RCEP歷經艱辛的八年談判,終於完成簽署。在全球遭到疫情肆虐而衍生經濟高度不確定性的隱憂下,這個自貿區的簽署,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但日本的態度其實倒也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問題在於美國。CPTPP是歐巴馬的TPP的替代物,所以要有TPP,就是為了圍堵中國。它的目的是將日本、北美、澳紐加上東盟內的國家,特別是越南,形成一個反中的經濟同盟,本身就是地緣政治的產物。只不過,抱持孤立主義傾向的川普四年前入主白宮,讓此一當年的目標瞬間破滅。


拜登今年擊敗川普,當然就因此意味著當年的這一條圍堵的路徑可能捲土重來,日本這番陽奉陰違的說法,就是為了替美國保留再組一條統一戰線的空間。


然而,就因為RCEP已經簽署,而東盟的相關國家也都已經清晰地認知到,它的經濟動能與前景毫無疑問地將寄託於中國,而不是美國,這一條藉由TPP去形塑的反中同盟恐怕已經一去不復返。


RCEP的誕生意味著,中國大陸與它的近鄰,亦即在過去的千年以上的朝貢體系中的藩屬,是一個共生共榮的經濟圈,中國之榮即東盟、日韓之榮,中國之衰即東盟、日韓之衰。就中國周旁的諸國而言,與中國進行對抗,就是對自身的損傷,這不是過去的朝貢體系所遺留的規律,而是經濟與貿易的自然邏輯。所有的貿易與供應鏈,都在近鄰之間發生,美國與加、墨的貿易,永恆地大於它與歐洲、亞洲各國的貿易,歐盟內部亦然。


RCEP不是勉強湊合起來的大匯串,而是利益驅動之下的邏輯的必然。在東盟已經如此意識之後,TPP要形塑的反中同盟,將很難被構築或聯合起來。


想必是做了如此地判斷之後,習近平做了如此的宣示:「積極考慮加入CPTPP」,而其最終的目標依舊是,形成一個更廣闊的亞太自貿區FTAAP,將亞洲以迄於美洲與大洋洲內的諸多國家冶於一爐,包括美國在內。


作為第一步,加入CPTPP是為化解CPTPP的對抗性,再加上中日韓三邊FTA,具體的目的是讓日本真正地回到中國曾經主導過的那個亞洲體系中的一員,消解日本在二戰之後即成為美國扈從的歷史角色。如果美國亦尋求加入CPTPP,則中、美皆在其中,作為第二步的FTAAP,也將水到渠成;若美國放棄加入CPTPP,FTAAP仍然是可以作為第二步,呼喚美國加入這個範圍已經超出亞洲的太平洋大熔爐。


這是習近平以及他的智囊的一個十分深遠的謀劃,其目的是繞開基於修昔底德陷阱所預示的美中必有的那一戰,讓美中可以不經由一場生死級別的熱戰,即達到在戰略層次上的世界新秩序安排或是合作架構關係。


這一條路勢必充滿艱辛,就如前述,日本的心態依舊向著華盛頓,它的國民對中國的憎惡程度更已達到了史上的最高峰,恐怕唯有當年日本侵華的歷史可以與此刻的疏遠相比擬。但經濟的利益畢竟將日本拉進RCEP,在理性的衡量之下,中國加入CPTPP並不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情。


但美中走向和解的難度卻遠勝於此,除了美國作為全球霸主之後即不曾失敗的經驗可能讓它鋌而走險之外,台灣未來仍然也必定是美中關係陷入低谷的最大變數。台灣的分離主義是美國加以運用作為抗中籌碼的最大誘惑,而基於民族主義激起的挑釁行動,通常收效甚大,台灣就是美中走上修昔底德陷阱的海妖之歌,而兩個超級量體大國殊死決鬥,也將悲劇性地登場。


故而,在這一個顯然的導火線、或是預知的死亡紀事之前,北京的領導者與智囊,必須找出一個控管台灣的方案與機制,否則,人類可能因此經歷一場無端的浩劫!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