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示威群眾對政府的退讓不買單,泰國當局恐將採取更強勢的作為甚至鎮壓行動。(圖片取自網路)
泰國示威加劇,當局不準備退讓
作者/梁東屏
泰國國會上下兩院十七日重啟修憲進程,並在十八日投票表決成立憲法章程重寫委員會,決定接受六項朝野政黨所提出的修正案,但否決了另一項由專門追蹤「冒犯君主罪」案件的民間組織,「網絡司法改革對話(iLaw)」所提出的削弱君主權力修正案。結果引發在國會大廈外示威群眾不滿,進而與在現場維持秩序的警方發生激烈衝突,警方發射水砲和催淚彈來驅散示威群眾,最終有五十五人送醫,其中六人受到槍傷,造成今年七月群眾事件爆發以來最嚴重的衝突。
次日,大約有兩萬人聚集在曼谷市中心拉查普拉頌十字路口購物區示威,另有示威者到鄰近的警察總部外向大門旁的標誌潑漆,並在馬路上塗鴉以表達不滿。
泰國總理巴育於二十日發布聲明下令軍警鎮壓示威者。他說,「情況並沒有獲得改善而且可能進一步升級,引發更多暴力活動。如果不加以制止,國家和備受敬愛的君主制可能受到損害」。巴育要求政府和安保機構加強行動力度,「動用所有法律條文,對違法示威者採取行動」。巴育這番話意味著或許會有更多人因批評王室而被控。
泰國設有嚴苛的「冒犯君主罪」,侮辱泰王、王后、皇室繼承人或攝政王而罪名成立者,可能被判監禁最高十五年。在巴育發出聲明後,「法新社」詢問泰國政府是否就此亮起綠燈,允許警方以「冒犯君主罪」進行起訴。泰國政府發言人阿努查回應指出,「示威者應該尊重所有法律。我們不會具體說明是否會援用哪條特定的法律」。
不過,巴育本人在二十日被媒體記者問及同樣問題時則面露不悅答道,「這(冒犯君主罪)是所有法條中的一項,所有的法條,你明白了嗎?」。
「網絡司法改革對話」所提出的修憲草案衝破十萬人連署,遠超出送入國會辯論的五萬人門檻,寫下泰國憲政史上的新紀錄。但很顯然地,巴育將會以「捍衛王室」為擋箭牌來對付示威群眾。
泰國這一波示威起自於今年七月,主要提出巴育下台、修憲及改革君主制三項訴求。他們指出現有憲法鞏固保王派勢力,並協助巴育繼續掌權,因此主張重新制憲並再次舉行大選。
泰國現行憲法明顯偏向軍方並為巴育掌權量身打造,只不過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因此在面對大規模示威之時,巴育政府已同意修憲虛以委蛇;但在示威群眾不買單的情況下,泰國當局採取更強勢的作為甚至鎮壓行動,恐怕是可以預期的。
作者簡介
梁東屏,曾任中國時報紐約新聞中心記者、主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現為香港亞洲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新加坡品雜誌、台灣人間福報…專欄作家。
2002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第十七屆吳舜文新聞獎採訪報導最優獎。著有「一個人@東南亞」、「閒走@東南亞」、「說三到四@東南亞」、「閒嗑牙@東南亞」等。